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方寒構想的模式(三更)

查房的時候,方寒遇到了溫學義所說的患者.
七十來歲的老人,因為是勞苦人,看上去比較蒼老,不過精神很好,狀態也不錯.
看上去比較消瘦.
方寒給患者做了詳細的檢查,舌紅,苔薄,畏熱易汗,問了睡眠,睡眠比較差,脈弦細.
"方醫生,我爸可以不做手術嗎?"
邊上患者的兒子很是客氣的問方寒:"其實我們來江中院,就是聽人說方醫生您水平高,奔著您來的,要不然我們昨天就走了,根本不會住院."
"我開個方子,先試著服用,看看效果."
方寒並沒有給篤定的答案.
"嗯,謝謝您,方醫生."
"不用客氣."方寒禮貌的笑了笑.
查過房,回到值班室,方寒坐在溫學義對面,寫了一個方子遞給溫學義.
"患者體瘦,瘦人多火,諸多症狀也是多陽盛陰血不足的症狀,當用瀉火養陰血的思路."
"嗯."
溫學義接過藥方,點了點頭.
"溫醫生,咱們江中院還是以中醫為主的,無論是骨傷分區還是肝外分區,其實也只是為了彌補江中院急診科之前的不足,無論是關節置換還是肝髒手術,都不是目的,也只是手段."
溫學義有些不解:"方醫生您的意思是?"
"以後但凡骨傷分區有需要做關節置換的患者,都可以先邀請其他科室會診,如果能采用中醫的法子治療,就不用手術,手術是補充,不是必須."
今天這個患者倒是提醒方寒了.
自從骨傷分區成立,他先是燕京學習,之後為了系統任務,又去兒科坐診,然後又去了一趟美國,骨傷分區這邊倒是沒怎麼關注過.
今天這位患者也算是給方寒一個警鍾.
江中院急診科的骨傷分區和肝外分區之所以不是獨立的科室,正是因為方浩洋和方寒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手術而手術.
中醫不是萬能的,針對有些患者,中醫療法不能見效,亦或者患者病情複雜,藥物不能直達病灶,如此就要采取其他治療措施,比如外科手術.
可倘若中醫療法可以治療,還是采用手術方式,那就有些本末倒置了.
溫學義是單純的外科醫生,所以遇到需要做關節置換手術的患者,第一方案就是手術,這並不是江中院想要的目的.
方寒對溫學義道.
"溫醫生,中醫和西醫不同,中醫的手段其實是很多的,從中醫的發展來說,先有方劑,方劑不足,再有針灸,推拿等種種治療方法,所有的法子都是為了患者服務的."
《黃帝內經》云:"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
從這句話也能看出,從最初來說,中醫的治療手段,一種是一種的補充和輔助.
有時候患者病症嚴重,用藥見效慢,就需要采用針灸急救,亦或者針灸輔助,幫助藥力盡快見效.
因而,在方寒看來,現在急診科的外科手段,也要當做中醫手段的一種補充,而不能喧賓奪主.
中醫治療,非常講究時機,正所謂病情多變,有時候錯過時機,治療的時候難度就會大大增加,對于一些外科手術的患者來說,有時候貿然手術,反而會造成耽誤中醫的治療時機.
所以,無論是肝外還是骨傷分區,手術之前,多方會診,中醫參與,是很有必要的.

"方醫生,我記下了."溫學義點了點頭.
"嗯."
方寒應了一聲,他覺得這個事需要和方浩洋商議一下.
江中院的肝外和骨傷分區乃至于以後還要成立的幾個分區其實都可以參考中yang保健局的模式,每一個醫療小組都配備一位中醫.
相互結合,揚長避短,這才是中西醫結合的正確模式.
別的醫院或許做不到這一點,但是江中院絕對是做的到的.
以前,純西醫的治療,外科的一些會診,中醫是被排斥在外的,缺少參與權.
別的醫院不好說,江中院這邊卻是中醫為主,那麼就可以嘗試.
如果這種模式成功,那麼這樣的治療模式就可以大力推廣,到時候中醫人的地位也會大大提高,中醫醫生就有可能變得炙手可熱.
利益帶動,中醫的價值也就體現出來了.
這件事方寒記在了心里,等會兒可以先和郭文淵商議一下,然後和方浩洋碰頭,先從急診科的骨傷分區以及肝外分區開始.
以後有條件每個外科分區配備副主任,並且這位副主任必須是中醫,那就能帶動醫院很多醫生的積極性.
........
"小寒來了?"
方寒來到郭文淵住處的時候,大門開著,方寒直接推門而入,院子里,郭文淵正在和一位中年人說著話,聽到有人進來,抬頭一看,發現是方寒.
"學弟?"
正在和郭文淵說話的中年人也回過頭,竟然是孫秋白.
"學長也在."方寒禮貌的向孫秋白打了聲招呼.
"來江中辦點事,順便看望一下郭老."
"小寒,坐吧,別站著了."
郭文淵笑著招呼.
方寒在兩人邊上坐下,孫秋白就笑著問:"聽說方學弟你去了趟普霍金斯醫院?"
"對,才回來兩天."方寒點了點頭.
"是去談合作的?"
"不算是,算是考試去了."方寒笑著道:"也不知道人家能不能看上咱們."
"沒給你消息?"孫秋白一愣,他可是聽說合作的可能很大的.
"想讓我留下,後來就沒談."方寒道.
"也就是方師弟你了,換了我,八成要留下."孫秋白開著玩笑.
他也是中醫出身,對中醫來說,普霍金斯醫院吸引力有限,除非打算改行.
"今天過來是有事?"
郭文淵也笑著問方寒,他可是知道,方寒基本上是無事不登三寶殿,除了逢年過節,平常每次來都是有問題的.

原本有些事,方寒是沒打算當著孫秋白的面說的,不過郭文淵當面問了,就是不怎麼避諱孫秋白,方寒也就直說了.
"上次我去江州醫科大,陳老師給我說希望江中院和江州醫科大的中醫學院合並,這事您知道?"
"給我說了."
郭文淵笑著道:"我現在就是個閑老頭,不管事,不過這事是好事,強強聯合嘛,真要能給中醫培養一些人才,也沒什麼不好的."
就郭文淵個人而言,他是沒什麼好勝之心的,其實不管誰占上風,只要真的能有利,他都是不反對的,哪怕把江中院的名字改成江中醫科大附屬中醫醫院,他也沒意見,前提是真的辦實事.
到了郭文淵這個年紀,名利之心已經沒了,八十多歲了,活一天賺一天,能給中醫多留一些東西,他就知足了,別的什麼面子啊,權利啊,都不重要.
"你有什麼看法?"
"我也覺得可行,學中醫還是要盡早的,中醫難學,主要還是底子差,各大院校的中醫學生都是上了醫學院之後才開始接觸中醫,之前的十來年教育已經讓很多人有一種先入為主的認識,進入學校之後,首先就是心態,心態都轉變不過來,談何學醫?"
孫秋白插嘴:"方學弟真是一語中的啊,現在的學生,大學之前接受的都是現代化教育,從模式上思想上就有排斥性,學中醫之初,先入為主,本身就有一種疑惑,這就造成學習之初缺乏信心,這一點很重要."
孫秋白也是上了大學之後才接觸中醫,之後拜師馮開陽,這才有了現在的成就,他是感同身受.
大學之前,接受現代化教育,學習中醫的時候,就會用科學的思維,這是一種習慣,不說存疑,單單這個習慣就讓很多人難以靜下心去理解中醫的陰陽五行.
理論背一籮筐,理解不透,吃不透,背再多也只是死記硬背.
"我和羅老幾位也給上面提過建議,希望能盡早普及中醫,不過這事不是一朝一夕的,也不是上面不願意,主要是現在的孩子學習壓力大,再加上中醫普及,壓力更大."郭文淵道.
方寒點了點頭,這一點他理解,深有體會.
"我聽說有可能會增加選修,作為課外書."孫秋白道.
"真的?"方寒一愣,要是這樣,對一些對中醫有興趣的學生來說,也不算好無根基了.
"差不多吧,這兩年可能就會實行."孫秋白道.
"老師,我還有個想法......."
方寒把剛才在科室想到的想法給郭文淵說了一遍.
郭文淵聽罷,好半天沒吭聲,方寒也不著急,和孫秋白靜靜的等著.
孫秋白有些驚訝的看著方寒,自己這個學弟,不僅僅水平高,見識也不俗啊,而且志向遠大.
"你這個想法其實很好,可真正操作起來難度很大."
郭文淵緩緩道:"中醫人個人差距太大,哪怕是保健局,現在也是一位中醫擔任好幾個保健小組的中醫顧問,真要實行,哪兒來的那麼多中醫,水平不夠,徒惹人笑耳."
"老師,我們可以慢慢來,所以先從江中院開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江中院真要出了成績,總有人會效仿的."方寒倒是沒那麼悲觀.
"你說得對,慢慢來,總是一條路,不過我是看不到嘍."
郭文淵很欣慰,自己的這個學生了不得啊,或許真的會成為未來中醫的扛鼎人物.....
不,不是或許,而是一定.
郭文淵從方寒身上看到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