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五章 自知之明

房俊與太子妃蘇氏這才放下心來.

李承乾見到兩人神情,便笑道:"孤知道你們是關心孤的安危,所以心中很是寬慰.如今東宮六率已經開始整編,用不了多久就能夠開始操練,衛公向孤保證過,只需一年,東宮六率便會成為大唐軍隊序列之中首屈一指的存在,屆時別說是區區見不得人的暗殺手段,就算是發動軍隊攻打東宮,也完全有自保之能力."

自從東宮六率的指揮權重歸東宮,李承乾可謂意氣風發,雄心萬丈.

一則東宮有了屬于自己的武裝力量,在斗爭之中再不會處處受到鉗制,腰杆子不是一般的硬實;再則從六率重歸于東宮也可看出,如今父皇固然依舊支持雉奴爭儲,但是對于他這個太子的觀感卻已經不再是以往那般抵觸和失望.

對于李承乾來說,這是一場重大的勝利,其所意味著的更深層次的變化,令他欣喜若狂.

某種意義上來說,東宮六率所代表的便是儲君的穩固地位.

房俊放下心,雖然李承乾依舊並未對關隴貴族有足夠的重視,但有著太子妃在一旁時時敦促刻刻提醒,安全方面應當不至于出現重大疏漏.

關隴貴族固然底蘊深厚,可畢竟自隋朝末年以來實力便遭受嚴重損失,入唐以來有所發展,等到李二陛下上任之後又施行打壓,實力再次縮水.

只要措施得當,予以重視,關隴貴族未必就能搞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

太子妃蘇氏神情溫婉,語氣卻有些埋怨,輕聲道:"殿下莫要不以為意,您如今身系帝國之安穩,不僅僅是您一個人的事,更關乎著您身邊的家人,朋友,以及所有堅定不移支持您的大臣.所以您怎可以如此輕率,辜負所有支持您的人的信任呢?"

李承乾面容凝肅,頷首道:"是孤大意."

他這個人性子軟弱,沒有那麼鋒芒畢露,霸氣四溢,但隨時隨地都能聽取旁人的意見,從不剛愎自用,也不會覺得自己永遠正確,會根據別人的提醒及時做出調整.

說不上虛懷若谷,更多是一種不自信,但無論怎麼樣,這也算一個優點.

曆史上那些個胸懷壯志,意志堅定的帝王固然能夠因此做出一番成就,可每每到了晚年都會急轉直下,腦子蒙蔽做出一切悔之不及的錯誤決定,不僅使得自己一生英名受損,更會導致國家動蕩,朝局不穩.

眼下大唐正走上一條快速發展的道路,有李二陛下指定的國策在先,根本不需要李承乾去做出什麼改革,墨守成規就會得到一個很好的結果.而且貞觀一朝雖然說不上"眾正盈朝",但也是名臣輩出,李承乾將來繼承大統,只要能夠堅持李二陛下的道路不便,對門閥世家繼續施以打壓控制他們的勢力,大唐就會取得突破性的發展.

一舉超越秦漢,指日可待.

而若是李承乾剛愎自用,想著突破李二陛下的桎梏闖出一番新天地,對國策肆意塗改,則很有可能使得貞觀前期的積累毀于一旦,整個帝國陷入動蕩之中,盛世遙遙無期.

隋煬帝看似雄才大略,文成武德,創下無數名垂青史的政績,可他若只是一個守成之君,守著隋文帝開創的局面,富庶的國力,有何至于將大隋江山斷送,導致天下烽煙四起,億萬黎庶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且不說無數國力在內戰之中損耗,單單隋朝大業五年全國有八百九十萬戶,結果到了唐朝武德年間,只剩下兩百余萬戶.

這其中固然有因為戰亂而無法統計的失去戶籍的人口,但人口銳減一半卻是肯定的.

如此,隋煬帝之功過到底如何論述?

若說他功大于過,恐怕那些喪生于戰亂之中的黎民百姓第一個不答應……

*****

房府內宅.

當武媚娘從碼頭回來,將自己聽來的關于"禦書房大戰"的消息說給姐妹們聽,高陽公主,蕭淑兒,金勝曼已經目瞪口呆.


連長孫無忌都敢打?

這厮怕是要上天……

金勝曼是新羅公主,來到大唐時日尚短,還不能領會長孫無忌是何等威勢,高陽公主出身皇族,蕭淑兒乃名門閨秀,從小到大耳濡目染,早就對"貞觀第一功臣"的形象深植心底,哪怕自家郎君一次次的折損長孫無忌的顏面,卻也從未削減對于這位曾經大唐第一權臣的敬畏.

而現在,居然被自家郎君在皇帝面前給打了……

高陽公主一手捂臉,嗔怒道:"這人吃了熊心豹子膽不成?連趙國公都敢打,活膩歪了不成!就算父皇再是偏袒于他,可那到底是趙國公啊!只怕這一會的責罰是逃不掉了,非得削爵罷職不可."

眼下關隴貴族們雖然大不如前,可到底也是朝中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他們的領袖被人在皇帝面前毆打,豈能善罷甘休?

只要他們群起抗議,父皇就不得不處置房俊.

否則關隴貴族們鬧將起來,必然導致朝局動蕩,在這個東征的關鍵時刻,父皇必定要隱忍……

武媚娘倒是不這麼認為.

跪坐在地席之上,伸手從茶幾上的盤子里拈了一塊點心放在唇邊咬了一小口,說道:"倒也未必,陛下素來英明神武,應當明白若是對關隴貴族一味的謙讓,必然助長他們的威風,等到陛下禦駕親征離開長安,這些人說不定就會攪風攪雨.如果借此機會敲打關隴貴族一番,令其感受到的皇帝的壓力,說不定反而老實一些,不敢恣意妄為."

高陽公主想了想,覺得武媚娘的話也有一些道理,況且她素來信服武媚娘,即便是房俊,房玄齡父子有些時候都會主動就朝局的一些問題詢問武媚娘的看法,並予以重視,見識自然比自己更為深邃.

不過還是埋怨道:"就算這樣又如何?父皇能夠壓得住一時,卻也壓不住一世,趙國公最是心胸狹隘,睚眦必報,此前就已經數次暗中刺殺,這回想必更是非得將郎君置于死地!他那麼沖動做什麼呢?簡直就是個棒槌!"

這回武媚娘也蹙起秀美,覺得高陽公主的擔憂不無道理.

便輕歎一聲,道:"郎君非是魯莽之輩,既然打了趙國公,那必然有不得不打的理由.事已至此,往後出入無比更加小心才行,否則被關隴貴族們窺得機會,後果不堪設想.不過話說回來,陛下又豈能不防備著呢?想必也會做出應對,維護郎君."

高陽公主愁眉深鎖,歎氣道:"就算父皇有心維護郎君,可總不能成天監視著趙國公吧?"

武媚娘道:"那也未必,若是將趙國公帶去遼東,不就迎刃而解了?只要趙國公不在長安,其余那些個關隴貴族們,哪個敢暗中行刺郎君?就算他們敢,也未必有那個能力."

……

兩人低聲討論著局勢,一旁蕭淑兒與金勝曼卻只是擔心房俊.

金勝曼見蕭淑兒秀美緊鎖一臉擔憂,便坐到她身邊,伸手摸了摸她的肚子,輕聲道:"毋須擔憂,郎君乃是當世人傑,焉能處置不了這等事情?你身子重,不能擔憂上火,別為這些事情著急,若是出了差池,那可了不得."

蕭淑兒點了點頭,神情卻未有多少舒緩,想了想,忽然抬頭看著高陽公主與武媚娘,說道:"我不打算去江南了."

幾人盡皆愕然.

過年的時候,家中就已經做下了安排,待到開春,房遺直直接前往倭國,房遺則先去華亭鎮,之後亦會前往倭國利根川出海口一帶,建設房家的海外基地,而蕭淑兒屆時會一同南下.

房俊並未說明理由,但妻妾們都能夠感受到他的緊迫感,覺得將要有大事發生.

這會兒蕭淑兒卻忽然不想去江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