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戰局叵測

關注公眾號:書友大本營,關注即送現金,點幣!

阿史那思摩,薛萬徹兩支先鋒軍一左一右互為倚角,自大城山城北,西兩面齊齊發動猛攻,程名振率領本部從東北--西南朝向的大城山城正面列陣,三支大軍互有同屬,朝著大城山城強攻.

數萬大軍陳列在不大的戰場內,炮聲隆隆戰馬嘶鳴,雪花漫卷旌旗在北風之中獵獵飛舞,氣勢磅礴.

高句麗數次擊潰隋軍,總結經驗發現是各處山城極大延緩了隋軍的進軍速度,從而導致隋軍貽誤戰機,補給不足,實乃大敗之根源.故而,從榮留王開始直至淵蓋蘇文掌權,高句麗多年來不斷修葺堅固的山城堡壘,非但在北邊將諸多山城連成一線組成"高句麗長城",更在平穰城附近依托地勢構築了三層防禦陣地,以依山而建的堡壘而核心,層層構築防線.

大城山城便是平穰城外最後一道防線.

雖然依靠堅城,但高句麗軍卻不敢任由唐軍肆無忌憚的攻城,畢竟唐軍火器太厲害,往往沖到城下挖出幾塊城磚將火藥塞進去點燃,便可以將一大片城牆炸塌.

所以高句麗軍只能以己之短,攻敵之長,不得不前出至城下與唐軍血戰,阻止唐軍輕松抵近城牆之下.

不過由于背倚堅城,可以得到城內的充分支持,隨時變化陣型調整部署,故而與兵員素質,戰術素養更為優秀的唐軍對壘沙場,居然也能打得有來有回,不至于被唐軍的沖鋒陣列一擊即潰.

戰斗很是激烈.

唐軍早已被遼東酷寒天氣折磨得痛不欲生,只希望盡早打完這一仗趕緊返回大唐本土渡過這個冬天,因此士氣高漲,奮勇爭先;而高句麗軍知道大城山城乃是平穰城外最後一道防線,一旦大城山城淪陷,那麼唐軍兵鋒便可直抵平穰城下,屆時再無回天之術,故而三軍用命,悍不畏死.

雙方在城下山腳的開闊地上奮勇厮殺,戰況極其慘烈.

只不過高句麗軍再是悍勇,也無法抵擋唐軍的震天雷以及鋒銳的弓弩,陣型被唐軍漸漸壓縮,不斷向後退至山城之下,負隅頑抗.

……

李績抵達前線,距離戰場緊緊百丈之地,負責指揮的程名振遠遠的迎了上來,抬手施禮.

已過了天命之年的程名振身材粗壯,方臉闊口,花白的胡須非但未有半分衰老之感,反而予人一種"老而彌堅"的剽悍.

李績絕不敢小瞧其半分.

程名振雖然名聲不顯,但那是因為其長期鎮守幽營二地,兼且性格隱忍低調,論起行軍打仗的本事,當之無愧的排在帝國最厲害的那一撥將領之中,尤其是治軍之法,更是獨樹一幟.

兩人相互見禮,李績看著遠處厮殺震天的戰場,沉聲問道:"戰況如何?"

程名振抹了一把凍僵的臉,連嘴唇似乎都不聽使喚了,甕聲甕氣道:"高句麗君抵抗非常頑強,那淵淨土雖然名聲不顯,沒有淵蓋蘇文天下皆知,卻也是個知兵的,依托堅城步步為營,戰力很強.不過咱們處于優勢,三軍齊發近七萬大軍圍攻大城山城,淵淨土兵力太少,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破城是遲早之事,只看能夠堅持幾天."

平穰城附近山嶺縱橫,河道密布,很是不利于大軍團作戰,唐軍空有數十萬兵力卻不能完全派上用場,只能各部之間輪番上陣,保持軍隊的戰力,士氣,對敵軍持續施壓.

李績頷首.

平穰城之戰本就是一場苦戰,之前早已有了心理預期,所幸雖然天氣嚴寒,運輸不便,水師卻依舊能夠源源不斷的將糧秣輜重運至前線,使得大軍可以長期保持士氣.

否則一旦進攻受挫,必會軍心動搖,稍有不慎便是潰敗之局,哪里能夠如眼下這般穩紮穩打的一一攻陷平穰城外圍防禦,將其堅硬的甲殼一層一層扒開,直至挺進至平壤城下?

戰事越是堅持,深入,便越是凸顯水師之重要,真不知等到得勝還朝之後,原本那些排斥水師的將領們要如何面對水師的軍功……


兩人就站在後陣,耳旁是隆隆的震天雷炸響以及雙方十多萬兵卒奮戰厮殺的聲音,交流著戰場的局勢,不停的調兵遣將.

事實上再是優秀的統帥在這個時候也只能做出一些微調,想到大規模的戰術戰略調整根本做不到……

遠處,一個禁衛飛速跑來,到李績身前站定,施禮道:"長孫大郎傳回消息,陛下請英國公過去中軍大帳議事."

李績心里一跳,轉頭對程名振道:"繼續加大軍隊的輪轉,持續增加給于敵軍的壓力,絕不能讓他們獲得喘息之機.此戰准備充足,務必一戰而定,早日攻陷大城山城,否則拖延日久,恐生變故."

他現在愈來愈覺得局勢怕是要產生變化,而變化之源頭,便是長孫沖.

這並沒有什麼實質的證據,就只是一種虛無縹緲的感覺.然而這一生從一個富戶子弟到瓦崗寨的山賊,再到目前一人之下,宰輔之首,他早已可稱為人傑,無數次緊要關頭之閱曆所錘煉出來的對于時局世事之認知,使他非常清楚往往這種看似毫無根據的感覺,卻往往能夠不受眼界,信息等等一切條件所限制,直至問題本心.

他無法阻止李二陛下采納長孫沖傳回的消息,也不能分辨長孫沖所傳回消息之真偽,就只能盡最大努力使得戰局更快的向前推動,敵我雙方的對比越是懸殊,距離勝利越近,那麼有可能來自于長孫沖所傳回消息的反噬就會更小一些.

*****

平穰城.

街巷上到處都是頂盔貫甲,陣列整齊的兵卒,時不時的巡視全城,如遇到擅自走上街巷的百姓便會當場拿下,解送官衙予以審訊,一旦確認乃是為了私逃出城,便會闔家上下一起押赴刑場,梟首示眾.

數十萬唐軍傾巢南來,已經將平穰城東,北,西三面死死圍住,隆隆的火器炸裂之聲隱隱傳來,平穰城外的數道防禦陣線一一崩潰,眼下唐軍已經攻至大城山城,眼瞅著就將直抵平穰城下,城內上至王公貴族,下至販夫走卒,盡皆籠罩在巨大的恐慌之中.

唐軍之強盛早已被證明遠非當年的隋軍可比,高句麗可以在隋軍數度攻伐之下穩守不失,但是如今面對更為強橫的唐軍,卻一路丟城失地丟盔棄甲,根本看不到反敗為勝的機會.

沒有多少人願意與平穰城共存亡,誰都想盡辦法希望能夠逃出平穰城,只不過淵蓋蘇文開始了鐵血暴政的統治,誰敢私逃,鬧事,影響城內軍心民心,下場只有一個,那就是死.

而且是闔家上下一齊斬首,絕無寬恕……

殘暴的高壓統治之下,整個平穰城空氣凝滯,人心惶惶,壓抑在一片血腥的恐懼之中.

大莫離支府.

隨著唐軍連續不斷的摧毀平穰城外的防線,一步一步抵近平穰城,王宮的權力已經被徹底凍結,所有軍政大事都必須遞交至大莫離支府,有淵蓋蘇文擬定命令予以頒行,使得大莫離支府成為整個高句麗的中樞.

現在的淵蓋蘇文是真正的集軍政大權于一身,高句麗實際上的掌控者,所差的也就只是沒有進行最後那一步而已……

來來往往的官員,武將行色匆匆,卻各個在進出府門之時畢恭畢敬,誰都知道淵蓋蘇文殘暴,這個時候即便是半點不慎都有可能觸怒這位魔王一般的人物,所導致的下場必定淒慘無比.

長孫沖坐在正堂一側的簽押房內,將窗戶略微推開一條縫隙,看著堂上將各種各樣消息彙報給淵蓋蘇文的官員武將,心里有些凝重.

眼下唐軍已然在猛攻大城山城,平穰城外圍最後一道防線岌岌可危,這個時候淵蓋蘇文沒有讓他遷往安鶴宮坐鎮支援淵淨土,卻將他調到平穰城中,坐在這大莫離支府內……

究竟意欲何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