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乾綱獨斷

聽聞李二陛下之言,大家便明白,這是白天的時候巡視傷病營,李二陛下心中生出了感觸.

誠然,嚴寒的冬季每拖一天就會導致無數的兵卒凍傷,且使得後勤輜重補給愈發艱難,何不干脆一鼓作氣發起總攻,早日將平穰城攻陷呢?縱然傷亡相比嚴寒氣候下再大一些,卻也是能夠接受的.

諸人沉吟不語.

都是跟隨李二陛下多年的老人了,自然了解李二陛下的性格,聽這番話的語氣便知道李二陛下心志已定,怕是很難扭轉.

李績身為此戰之副帥,這個時候不能默不作聲,緩緩問道:"陛下,眼下固然局勢艱難,但大軍已成圍城之勢,只需穩占穩打,平穰城堅持不了多久.可若是此等天氣之下發動強攻,不僅僅是軍隊傷亡大增,即便是必勝之局,亦有失敗之風險."

以往,高句麗怕的不是拖延,而是強攻.與大隋百萬東征大軍相比,高句麗兵少將寡,只能依靠遼東獨特的地勢一步一步的將隋軍困在遼東,然後等到天氣嚴寒,降下大雪,隋軍不耐嚴寒,且輜重難以補給,故而不戰自退.

但是現在唐軍已然兵臨平壤城下,害怕拖延的反而成了高句麗.

水師固然運輸困難,但橫渡大海可以節省太多的時間,依舊能夠將輜重運道前線,支撐大軍作戰.反倒是高句麗已經接近亡國,各方之物資不能抵達平穰城,城中輜重匱乏,日甚一日.

而唐軍入侵造成高句麗上下泛起同仇敵愾之心,不少兵卒都有與城共存亡之死志,這個時候強攻平穰城,將要面對士氣最高的敵軍,艱難可想而知.

只需多多圍困一些時日,高句麗軍隊眼見勝利無望,勢必軍心渙散,士氣崩潰,再發動猛攻必能收到事半功倍知曉.

更何況那淵蓋蘇文自己已經預留退路,說不得什麼時候就臨陣脫逃,平穰城內群龍無首,甚至不費一兵一卒就可將其攻陷……

此時發動強攻,殊為不智.

李二陛下卻似乎鐵了心,沉聲道:"眼下不只是遼東戰局困頓,西域那邊阿拉伯人入寇,安西軍節節敗退,雖然敗象未顯,但是想要反攻亦是難上加難,縱然有右屯衛之馳援,亦難以扭轉占據.關中看似風平浪靜,但想必諸位也都知道暗地里的激流洶湧,稍有不慎便會動搖國本……這場仗,必須盡快結束."

吐谷渾,阿拉伯前後入寇,實乃預料之外,此謂不可控之因素.

出征之前李二陛下認為大唐境內各方勢力都已經懾服,即便是關隴門閥也不敢在東征之時于關中鬧什麼幺蛾子.但是眼下長安之局勢,卻使得李二陛下醒悟到自己當初實在是太過樂觀.

他不怕吐谷渾亦或是阿拉伯,這些外敵就算再是強盛,侵占西域也就頂了天,一旦逼近玉門關,便會激發大唐的戰爭潛力,在關中再拉起一支十余萬人的軍隊並不難,足以抵禦外族入侵.

然而若是長安亂了套,那便直接動搖國本,他這個帝王如何還能心平氣和的指揮大軍繼續東征?

屆時,說不得要草草結束東征,帶領大軍頂風冒雪穿越嚴寒的遼東返回國內……

那種情況,是李二陛下最不願意見到的.

提及關中局勢不穩,李績便閉嘴不言了.

這倒不是他不願出頭,而是攸關國本,況且眼前還有關隴門閥的領袖長孫無忌在座,他說什麼也不合適.

說的淺了,萬一關中劇變,這個責任他豈能背負得起?

說得深了,又予人針對長孫無忌之嫌……

而說到關中局勢不穩這一點,性情內斂的李績也已閉口不言,長孫無忌卻不能充耳不聞.

說到底,之所以關中不穩,都是關隴門閥所造成,甚至是長孫家一手為之……

長孫無忌只能起身離座,躬身羞愧請罪:"此皆為老臣教子無方,管家不嚴所至,懇請陛下降罪."

李二陛下瞅了長孫無忌一眼,略微頓了頓,給予長孫無忌一些壓力,而後才淡然說道:"此時非只長孫一家參預,各家,各派在背後多有謀劃,朕心知肚明.只是此刻乃東征之緊要關頭,不欲橫生枝節,故而暫且隱忍.若是這些人依舊不知好歹,日後休怪朕翻臉無情!"


真以為認錯請罪就行了?

他太清除門閥貪得無厭之嘴臉,今天他胸懷大度予以赦免,明日這幫家伙就敢欺他心慈面軟,蹬鼻子上臉!

朕現在不與你們計較,不是忘了這件事,而是給你們一個機會.

勿怪言之不預.

長孫無忌額頭見汗,惶恐道:"老臣知罪!定當約束家中子弟,奉公守法護佑社稷,若有人橫行不法,老臣第一個不饒他!"

"行啦行啦,朕又不是單獨針對你們長孫家……不過話說回來,趙國公家中那些兒郎的確要好生約束一些.都是皇親國戚,豈能目無王法,恣意妄為?該打打該罵罵,若趙國公舔犢情深,不忍苛責,那朕不妨替趙國公教訓教訓他們."

"喏!"

長孫無忌面紅耳赤,這一輩子都沒有被李二陛下這般當面斥責的經曆,幾乎無顏見人.

李二陛下敲打一番,終究要給長孫無忌留些顏面,便將話題轉開,問道:"還有誰不同意提前發起總攻?"

諸人便明白,李二陛下心志已決.

他們都是跟隨李二陛下打天下的老臣,了解李二陛下看似寬厚實則剛愎的性格,素來乾綱獨斷,就算是大家反對也不可能讓李二陛下回心轉意.

再者說來,並不是每個人都是魏徵……

李二陛下滿意頷首,道:"既然如此,大家集思廣益,商量要如何強攻平穰城吧."

既然無人反對,那麼此事就算是定下,接下來需要做的便是商量細節.

李績道:"敵軍外圍防禦還好一些,雖然敵軍作戰頑強,但是吾軍戰局絕對優勢兵力,一一攻克乃遲早之事.只不過平穰城城高牆厚,城內猬集了高句麗,百濟聯軍足足十萬,即便有火藥加持,想要破城而入亦是難如登天.還是要聯系長孫沖,令其做好接應之准備,一旦大軍突襲至平穰城下,他便配合打開七星門,接應大軍入城,如此才能盡快攻陷平穰城,且盡可能的降低攻城損耗."

打仗最難的便是攻城,縱然有"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之說,但是攻城曆來都是下下之策,蓋因攻城之時守軍戰力依托地利可以幾倍增強,對于攻城部隊的殺傷極大.

而且此刻平穰城內守軍士氣高漲,皆抱定堅守之志,強攻城池必然遭受頑強之抵抗.

若能讓長孫沖打開七星門,使得大軍順利入城,這一仗便是十拿九穩了.

論巷戰,擁有火器加持的唐軍堪稱天下無雙,再多的高句麗軍隊都是螻蟻一般的存在,只能任由唐軍一路平推,然後攻陷平穰城.

只不過如此以來,破城之首功便要被長孫家攫取……

李二陛下微微頷首,看向長孫無忌:"趙國公以為如何?"

長孫無忌忙道:"老臣馬上就聯系犬子,無論如何艱難,即便九死一生亦要打開七星門,接應大軍入城!"

心里一陣欣喜.

若是此事辦成,那麼長孫家便是首功之臣,不僅長孫沖可以順利重返長安,更會因功使得地位愈發穩固,只要家中那些個兔崽子再不胡來,觸怒李二陛下龍須,即便自己死後,長孫家的富貴榮華亦能維系幾十年.

當然,前提是安分守己,否則一旦太子上台,第一個開刀就得是長孫家……

李二陛下看著他,緩緩道:"若此事辦成,長孫沖便是立下大功一件,朕不吝賞賜.可若是辦砸了,事關重大,他長孫沖一個人卻是負擔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