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說情

河東,絳州.

原絳州刺史府實際上已經成為了晉州道行軍總管府,也就是唐軍中軍所在.

來來往往的軍將,戒備森嚴的防衛,讓這里充滿了繁忙而又肅殺的氣息.

裴寂來見李神通的時候,絳州別駕文顯達剛剛離去.

如今手握大軍兵權,意氣風發的右翊衛大將軍,晉州道行軍總管,永康王李神通臉上怒容未消,見裴寂來到,相互見禮間,臉色才緩了過來.

裴寂知道李神通為了什麼而惱火兒,剛剛他碰到文顯達的時候問過了.

大軍云集之下,禍害地方是必然的事情.

說起來,唐軍軍紀還算不錯,麾下大軍當中,他們帶來的關西兵自然是兩人親軍了,軍紀不算有多好,可在兩人極力約束之下,並無擾民之事.

而陸續到來的晉地軍伍也還成,畢竟這里是河東裴氏的祖籍所在,絳州刺使更是河東裴氏的閥主,大家亂來之前都要掂量一下.

可潼關來的兵馬……說是唐軍,倒不如說是李密的叛將降卒,從徐世勣往下,不久之前還都是河南地面上的亂軍呢.

這些人軍紀極差,小偷小摸都是輕的,奸淫擄掠才是他們的作風,來了沒幾天,便和其他各部沖突不斷,接著就又做下了幾樁血案.

絳州別駕是到李神通這里告狀來的,也不知道是不是裴世清的意思.

想到此處,裴寂心里有點泛酸,自那次相談之後,兄弟兩人便斷了往來,顯然,裴世清對他這個堂弟十分不滿,而他呢,對堂兄的畏首畏尾也是滿腹怨言,于是也就成了相見爭如不見的局面.

好在裴氏族人對他還一如既往,該出力的時候出力,並未受到何人阻礙,不然的話,兄弟兩人反目成仇都有可能.

可心里既然有了刺,遇事自然便會多想.

比如文顯達說的這些事端,裴寂就覺得應該先報到他這里,然後再由他跟李神通商議,這才是應該有的順序,畢竟河東絳州這里他裴氏才是主人嘛.

涉及地方的事情,跟他裴寂先說一聲,他自然也就會酌情回護,比直接報到李神通這里要強的多.

既然存了這樣一點小心思,他也就沒有興趣就此事進行打問.

跟李神通閑聊幾句,他便直接說起了正事兒,"姜將軍歸來,公欲如何待之?"

李神通笑笑,他和李淵的感覺其實差不多,和裴寂說話很舒服,因為這人說話從來不藏著掖著,主次輕重也分的很清楚.

當然,為人處世是一方面,他和李淵的分別之處在于,他覺得裴寂對他的兵權沒有任何的威脅,這才是兩人至今相處甚歡的根本原因所在.

聽裴寂問起姜寶誼,李神通就笑,"他可是去求到了賢弟門下?"

裴寂笑眯眯的點了點頭,沒有一點的不好意思.

李神通捋了捋整齊的胡須,"那依賢弟的意思是?"


裴寂拱了拱手,笑道:"玄真只是求個情而已,並不想亂了軍紀法度."

李神通微微頷首道:"敗軍之將,損我軍威,本欲斬之以警三軍,可念其忠耿,敗後能千里來歸,還是押送長安聽候皇兄處置吧."

裴寂說的很輕巧,但這可不是他想要的結果.

姜氏人丁單薄,和關西諸閥沒有多少牽連,不然的話,以姜寶誼的年紀,不會升遷的這麼快,又得重任在身.

這是皇帝寵信之人無疑.

裴寂目光閃爍,想了片刻,便笑道:"公軍紀嚴明,實是令人欽佩,姜將軍還京重居高位時,定然不會忘了李公不殺之恩."

李神通笑著擺手,剛想謙遜一句,可想了想便覺味道有些不對.

目注裴寂,笑容中便帶了幾許冷意,"賢弟這是想讓我盡早殺之,以絕後患嗎?"

好吧,這位也不是個什麼城府深沉的人,鋒芒露的也有些過頭兒,當然,這也許是軍權過盛帶來的後果,可瞧他在長安爭功之舉,確實失于魯莽.

顯然,李神通算是個地道的關西將領.

裴寂嚇了一跳,這樣的節奏同樣有點出乎他的意料之外,讓他一下就想起了他最厭惡的劉文靜.

本能的,他臉上的笑容漸漸變淡,微微搖頭道:"姜將軍甚得帝心,斬之不妥……"

說到這里,他覺得語氣有些不對,一些到了嘴邊的話,頓時咽了回去,也順便抹去了之後話語中生硬的成分.

"公乃一軍之主,軍中也自有法度,寂本不該多言,可為李公今後計,還是要多說幾句閑話,此正用人之際,姜將軍素有忠烈之名,此番戰敗又非戰之罪,何不網開一面,留其在軍中效力,日後姜將軍定感李公恩德,將來或有助力,也未可知呢."

李神通終于有些意動了,他對姜寶誼確實有點看不上眼,三萬余唐軍盡數陷于介休,只逃回來一個姜寶誼.

不管有多少說辭,按照戰事當中的既定規則,當即斬殺才是正理.

之所以還能容他四處求告,既不是李神通心軟,也不是如他之前所說,念在姜寶誼忠耿的份兒上,更非顧忌姜寶誼的家世,只是因為這人不但是介州行軍副總管,而且,還任著左武衛大將軍呢.

實際品級上並不比他李神通稍差,這樣的軍中上將,就算李神通再是剛愎,也不是他能隨便斬殺的了的.

所以,裴寂求情求的才那麼篤定,他求的其實不是留下姜寶誼一條性命,而是將其留在軍前效力,給其人一個戴罪立功的機會.

而李神通也很願意做一個順水人情,順勢給姜寶誼一條生路.

只是裴寂這人心思不太夠用,幾句話間竟然說的不太恰當,適得其反讓李神通真的動了殺心.

這會兒再把話圓回來,李神通就覺得他說的有那麼一些道理了.

什麼道理呢?只在裴寂最後一句話上,日後許有助力……

要知道,李神通在朝中風評有些糟糕,這顯然是長安爭功時留下的後遺症,得罪了李三娘不說,還讓其他人對他多有提防,甚至于有些厭惡.


誰也不想跟一個爭功爭的這麼狠的人搭伙做事,越是那些大將軍,越是如此想法,這對于李神通來說,是極為不利的.

其實他早就有些後悔了,當初不該跟李秀甯爭功,過後他可沒得到多少便宜,大便宜都讓他那兩個侄兒給占去了,汙名卻留在了他的身上.

現在看來,人家李秀甯根本沒有爭功之心,他算是枉做了一次小人,還所得寥寥,何苦來哉?

所以,朝中缺少友人相助的他終于動心了.

而且還有裴寂說情,如此一舉兩得的事情,實在沒有拒絕的道理.

兩人口口聲聲說的軍中法度,到此已是全部被私心所取代.

李神通笑了起來,"賢弟所言有理……"

說到這里李神通頓住話音,眼珠兒轉了轉,才接著道:"既有賢弟為其求情,姜將軍又確乃忠烈之人,戰敗之事也有情可原……不如這樣,近日萊國公徐世勣所率兵卒,軍紀散漫,生出不少事端,正需姜將軍這樣的人來整飭,賢弟以為這樣可好?"

裴寂臉色不變,心里卻道,你說好不好吧,這樣移花接木的陰損手段,虧你想的出來.

裴寂一邊腹誹,一邊卻拱手笑道:"如此甚好,玄真便代姜將軍多謝了."

李神通擺了擺手,笑的頗為古怪,"徐世勣新降,確要多加管束,可其麾下兵卒,皆乃百戰之士,臨戰之際還需其人出力,莫要太過嚴苛,寒了諸人之心,此中道理,就需賢弟這樣的人才能說的明白,賢弟多費心了."

得,這是既想吃魚,又不想多沾腥氣,這樣的心思,聽上去頗為靈巧,可用來治軍……即便裴寂不太懂軍務,也覺出了幾分不妥.

可他什麼都沒說,只是在心里罵了幾句小人奸詐,便笑眯眯的答應了下來.

至于徐世勣會如何如何,兩人都沒太在意,新降之人正是戰戰兢兢的時候,其人家世又是那般低下,所謂的萊國公,也不過是適逢其會,不然的話,這樣的人關西一抓就是一大把,如何會讓此人領重兵于軍前?

姜寶誼的去處就此定了下來,不會居于徐世勣之上,為徐世勣之副,卻有督軍之實.

實際上,姜寶誼來歸,除了帶來了一個無用的壞消息之外,卻是讓李神通信心倍增.

介休失陷,原不是賊軍兵鋒太利,卻是內訌之故.

在李神通仔細詢問之下,覺得姜寶誼所言,其他的或有誇張,以掩戰敗之責,可李仲文懼敵先逃,張倫反複之事,應該不會有假.

如此一來,賊軍沒有乘勝南下的理由也就合情合理了.

一戰之下,賊軍不可能沒有損傷,可能也覺攻城不易,便在占據了雀鼠谷要害之後,又得知前方大軍云集,便裹足不前了.

想到這些,李神通信心大增之余,也覺得李定安徒有虛名,若他麾下有騎兵往來之利,又怎麼會去守雀鼠谷那樣的地方?那樣豈非是舍長用短?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