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能臣

竇建德沒怎麼猶豫便召回了王琮,代之以東海郡公劉黑闥率兵襲取殷州.

竇建德的部下們的紛爭不必多說,比之洛陽城內紛繁複雜,花樣百出的爭斗要簡單的多,他的臣下們其實大致上就分為了兩派.

一派是隋室舊臣,一派則是他從山東帶出來的老部下,河北的匪首投靠他的也不少,大致上可歸為一類.

這兩派人的斗爭開始于竇建德率兵進入河北的時候,來到巔峰的時候則在收複河間王琮等人,接著擊敗宇文化及兄弟以後,這一段時日,其實算是竇建德領兵起事以來的一個黃金時段.

他的疆土在猛烈的擴張,接連擊敗官兵,不但讓他的義軍士氣越來越是高昂,同時他的軍隊中終于出現了越來越多隋軍將領的身影,這無疑讓他的軍隊慢慢產生了蛻變.

而且,能夠在他身邊出謀劃策,給他一些很好的建言的人也多了起來.

可隨之而來的內部斗爭也激烈到了一定的程度,以殺官造反為己任的義軍首領們肯定不願屈居于仇敵之下,而降順的官軍將領以及隋室舊臣們也看不起這些泥腿子,于是,也便產生了尖銳的對立.

這可不是什麼小問題,足夠竇建德喝一壺了.

也就是竇建德,如果換了郝孝德,高士達那樣的義軍首領,最終很可能就是大家火並連場,散了了事.

可主持大局的是善能隱忍,也"很好說話"的竇建德,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

在這一年多將近兩年的時間里,竇建德其實只做了兩件事.

一件事就是努力的告訴手下的土匪頭子們,咱們要餓肚子了,趕緊拿起鋤頭干一干老本行吧,餓肚皮的滋味兒大家都嘗過,難道到了這個地步,大家還要去啃樹皮,順便弄點人肉來吃?

經過他不懈的努力,可謂是成果斐然,在去歲秋後,終于手上了起事以來的頭一茬糧食,雖然不多,卻著實喜人的很.

而同時,竇建德也深刻的意識到,憑著手下這些家伙的才能,很難讓大家真的吃飽飯.

沒看能夠帶領大家種田,並取得收獲的那些人,大多都是陸續投在他麾下的降人嗎?

于是,竇建德不顧心腹之人的反對,用裴矩為吏部尚書兼領尚書左仆射,其實就是他的宰相了,而且是三相之中權位最重的一個.

裴矩這人吧,出身河東裴氏,在大業年間位高爵顯,除了蘇威,段文振,虞世基,宇文述等寥寥數人,再無旁人可與之相較.

換句通俗點的話來說,那就是這人資曆很高,才能很大,同樣也是河東裴氏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家世上也非常貴重.

如果沒出楊廣這麼一位皇帝,隋朝能一直延續下去的話,裴矩的名聲絕對不會讓于古之名臣.

而他最為著名的一個功績便是兵不血刃便讓強大的突厥汗國分裂開來,之後的影響是全方位的.

東西兩部突厥陸續稱臣于大隋,隨後西域門戶大開,西域諸國紛紛來朝,讓大隋在大業年間一躍來到巔峰時期.


其實也正因如此,才會給大隋埋下禍根,因為外敵盡去,楊廣才敢四處去溜達,也才能動用龐大的人力,去做那麼多的工程,更進一步,發展到了動用百萬兵馬,征伐遼東.

輝煌的功績,讓皇帝直接瘋了,開始變得肆無忌憚了起來.

于是,大隋情勢急轉直下……

這麼一說其實也就清楚了,裴矩此人在一個帝國的興盛和衰亡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試問這樣的人物兒,自古以來,乃至以後,又有幾個人能比得上呢?

至于褒貶,後來人自然不會留那麼多的公正給他,大家也許會對亡了國的帝王稍稍留點情面,卻不會對亡國之臣有什麼憐憫.

事實上,裴矩還沒死,奸佞這樣的字眼兒就已經明晃晃的出現在了裴矩的腦袋上,想要翻身?以裴矩的歲數可沒那麼容易了,說不定還要帶上貳臣的帽子.

竇建德卻很願意給這位河東裴氏子一個機會.

至于原因嘛,也很簡單,裴矩威望夠高,別看在大業末年裴矩名聲大壞,可只要這位老人活著往人前一站,就沒誰敢在他面前胡言亂語,更別說直斥其非了.

說起來,裴矩比虞世基等人要幸運一些,宇文述已經死了,再沒什麼機會掙紮一下,好讓自己留個好點的身後之名.

虞世基也死了,比宇文述更為糟糕的是,虞世基引發了江都之變,隋末的恥辱柱上必定要有虞世基的名字,估計僅僅排在宇文兄弟之後.

而虞世基同樣是一位能臣,才干上更不用多說,只是比裴矩要倒黴的多而已.

現在,裴矩的老搭檔其實也就剩下了一個蘇威,蘇威比裴矩的資曆還要深厚的多,如果蘇威也在竇建德處,那麼很可能裴矩就要位于蘇威之下了.

這不在于蘇威的才能比裴矩要大,而在于蘇威的本事更有助于竇建德治理疆土而已.

可惜的是,蘇威在宇文化及兵敗之後逃去了洛陽,而在亂糟糟的洛陽,蘇威想要施展才能卻是千難萬難,因為王世充不是竇建德,他不想種田,只想攻占更多的土地,所以蘇威到了洛陽只能是個擺設.

所以說,倒黴了好幾年的裴矩有點時來運轉的意思了,他得到了竇建德的禮遇和重用.

裴矩沒怎麼猶豫便答應了下來,根本沒怎麼去考量其他,天下已經這麼亂了,自己的名聲也弄的糟糕至極,還用顧忌什麼呢?

所以他很感激竇建德能給予他這樣一個機會,至于竇建德是不是有皇者之像,嗯,好吧,裴矩用他那少有人能及的遠見卓識,遺憾的認為,竇建德就算再努力投胎一次,想要將那只跑的飛快的鹿射住的機會也非常的渺茫.

因為竇建德既沒有足夠顯赫的家世,占據的地方……也糟糕至極……

而裴矩接下職位之後,便很自負的認為,如果竇建德能對他言聽計從的話……竇建德本人或者他的子孫未嘗沒有封侯拜相的機會,絕對不會出現像孫權,劉備的子孫們那麼淒淒慘慘的情形.

而當裴矩站在竇建德身邊,主掌朝政之後,效果幾乎是立竿見影的.


就算那些已經將裴矩歸為佞臣一類的隋室舊臣,在裴矩面前也是俯首帖耳,更不用說其他人等了.

裴矩隨隨便便先壓制住了隋室舊臣,自己卻沒有以隋室舊臣自居,結連朋黨,去打擊另外一派,而是不辭勞苦的開始巡視軍營倉儲,和一個個匪首耐心傾談.

根本沒用多少時日,竇建德耳邊爭吵的聲音便少了起來.

如果說裴矩只能做到這一步,那他也稱不得什麼能臣,這只是牛刀小試而已,他最大的作用在于,隨後他便在人事任免上做出了一些努力,讓竇建德治下的官員將領們的官階,職位更富有層次性,讓諸人能勉強的各司其職.

于是竇建德發布的政令漸漸通達了起來,這是他能種出一茬糧食的最為重要的原因所在.

竇建德的度量也足堪稱道,沒有顧忌裴矩在自己治下名聲越來越大,很多官員和軍中將領對裴矩都是惟命是從,他是愈發看重裴矩的才能了.

幾乎所有政軍兩事都要跟裴矩商議之後再去施行,給予裴矩的禮遇甚至超過了他的妻兄曹旦,後來更以師禮以待.

這讓裴矩愈發感激,願意盡力輔佐竇建德.

可話說回來了,竇建德並非一個沒有自己主意的人,一年多前,突厥派人來索要蕭後,裴矩極力反對將蕭皇後交與突厥之手.

可最終呢,竇建德雖也極為不舍,卻還是送蕭皇後北去了.

過後也正如裴矩所料,這一舉動極大的傷害了隋室舊臣們的感情,讓剛剛平息的爭斗再次激烈了起來.

一些選擇逃去洛陽王世充處,像元寶藏,直接打上了李唐的旗號.

而奉令率兵攻殷州的王琮,只因為左禦衛大將軍童廣壽的一句話,就被召了回來,造成了後果也極為糟糕.

領兵破殷州的劉黑闥縱兵大掠,繼而屠城,幾乎將殷州夷為平地.

這種悍匪作風在義軍當中並不鮮見,要是在兩年多以前,根本不算什麼,可現在竇建德已然稱帝,諸侯割據之勢漸成,這就極為不合適了.

以裴矩為首的近臣其實都認為,此戰的目的應是迫王世充回軍,雖說王世充出爾反爾,很是可惡,可能用使者解決的問題,何必非要刀兵相見呢?

現如今最應該做的,不是去跟王世充呲牙瞪眼,而是平定幽州,結好突厥,等大局已定的時候,回過頭來,再與王世充計較不遲.

可現在卻儼然與大略相悖,劉黑闥屠城之舉,除了讓竇建德與王世充交惡之外,還會留下罵名,這讓分外注重大勢,名望的裴矩等人根本無法接受.

侍中崔君肅上書請斬劉黑闥,以儆效尤,這遭到了以曹旦為首的大將軍童廣壽等人的激烈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