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主意

在上黨郡城,李破呆了十天.

除了前兩日在郡守府中,聽取眾人稟報公務之外,其余時日皆是在上黨周遭巡視.

時間不長不短,程序上和之前也沒太大差別,先就是接見一些郡中高級官吏,算是認認人,外加稍稍考量一下才干,都是走馬觀花的事情,不必細說.

其實主要還是以裴世清,張倫為首,商談一下上黨諸事.

和李破料想的也差不多,上黨的情形不算壞,也絕對談不上有多好,半死不活的,和上黨官場死氣沉沉的表現和般配.

頭一次比較細致的聽取一郡政務,又是上黨這樣一個地方,李破很快發現了有趣兒,或者說是無趣之處.

聽上去有點矛盾,可事情就是這樣,上黨的官員,家族現在還屹立不倒者,或多或少都有逃避兵役,勞役的情形.

換句話說,遵紀守法的人早早就都沒了,剩下的幾乎都是"幸存者",按照時下的說法,他們都是亡命之列.

就像李淵在太原留守位置上,招納亡命,聚攏豪傑,此中亡命,豪傑之流,在當時差不多都屬于逃人,也就是說,他們的名字都曾出現在三征遼東的名冊之上,可人卻沒去.

如果大隋還在,那麼上黨官吏中,有一多半兒都將出現在東都追緝名單之上.

說是有趣,是因為李破第一次發現一郡之中有這麼多的逃人,無趣的地方在于,這個現象應該不是上黨所獨有,其他地方清查一下的話,不定能發現多少呢.

更讓人沮喪的是,逃人的行為較真的話其實並不值得稱道,因為這些家伙本就掌握著比普通百姓更多的資源,逃脫起征招來很輕松,之後隋末動亂中最有力的一群參與者.

這麼一想,就讓人很不舒服了.

到了李破這里甚至生出了一些嫉妒和厭恨出來,想當年老子都知道征伐高句麗的結果了,最終卻還不得不走上一圈.

你們倒好,躲在後面洋洋得意的,還弄出許多幺蛾子出來,真真是老天不公啊.

可話說回來了,參與了大業八年征伐遼東戰事的他,一直走到如今,他其實早就發現,能夠招收到曾經隨軍征伐遼東的老卒的機會越來越少,並非這些人都死在了遼東,而是因為他們大多沒能回到晉地而已.

遠離故土,戰事一場連著一場,有的人死了,有的人活著和死了也沒什麼分別,一直行走在生死邊緣的人,麻木的揮起刀槍,或作為官軍,或作為亂匪,在亂世中掙紮求存,最終脫穎而出者,多數都和地獄里逃出來的惡鬼相仿的人物.

曾幾何時,上黨兵也是晉地軍旅中非常突出的一部,可現在呢,李破麾下的上黨兵卻只有小貓兩三只,而且他們為了在軍中立足,多數都以代州兵自居……


好吧,上黨其實也有著一個很大的優點,這里是出射手的地方,府兵人家極多,曾經是晉地步軍射手最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

只是他們的腿兒比較短,多數不諳騎術,和古希臘時期的特洛伊城邦的士兵比較相像,擅長弓箭,硬碰硬的話比較吃虧.

當然了,這會說這些都多余,李破也無心在此時于上黨地界征兵.

呆了幾天,李破也看出來了,裴世清和張倫並非一團和氣,張倫想要放手剿匪,一直被裴世清用各種理由拖著,讓張倫非常不滿.

裴世清的理由很充分,他認為上黨匪患由來已久,和當地大族脫不開干系,內外勾結之下,冒然入山剿匪,只會損兵折將.

張倫同樣也有自己的見解,他認為以他麾下兵卒之精銳,剿匪那是大材小用,自然兵到匪除,再加上有他領兵,能費多大力氣?

到時候捉幾個匪首傳頭示眾,能收震懾之功不說,順勢還能牽連出一些勾結亂匪的人出來,也能讓你這個上黨郡守省去不少功夫不是?

兩人暗中較勁的結果就不用說了,郡中文武幾乎都站在了裴世清一邊兒,沒辦法,誰也不想讓張倫這樣的家伙在郡中肆虐,那得死多少人?說不定什麼時候還能牽連到自己身上,到時候你去跟手握兵權的張倫講道理?能講得通嗎?

支持裴世清最有力的一個人無疑就是長孫敬德,在上黨紮根已久的長孫氏,最怕的就是像張倫這種手持刀槍的將軍了,不定一刀下來,就砍在長孫氏的根系了上了呢.

可見門閥之情弊,到了亂世之間,顯現的尤為清晰.

兩人的官司打到了李破這里,還算他們有所克制,沒有弄的太難看,在李破面前拍桌子瞪眼的人都不會有好果子吃.

而在這件事上,李破毫無疑問更傾向于張倫,因為果斷,所以見效更快,在上黨這樣的地方,完全依靠官僚體系來發揮作用,在李破看來並不可取.

可他沒有急著做出決定,如今他已養成了習慣,很多事都要沉下心來思慮利弊,才會給出結果.

身邊的文臣漸多之下,他也喜歡聽一聽別人的意見,在與他在戰陣上展露出來的性格幾乎完全相反,很有點精神分裂的征兆.

這次他問的人有點特殊,在旁人眼中,長平郡丞范文進鴻運當頭,自進入上黨郡城以後,便被召在漢王身邊,隨侍左右,顧問答對,親信非常……這已經不是讓人眼不眼紅的問題了,而是為什麼是范文進.

其人何德何能,在這許多上黨俊才面前,先拔頭籌,獨得寵信?

自古以來,上黨和長平兩郡互為表里,得長平者,必爭上黨,得上黨者,也定要下長平以自安,所以兩郡官員士庶,雖多有聯姻,有唇齒之情,可爭競卻也是兩郡的主題.

一時間,范文進何許人也,迅速成為上黨郡城官場的主要話題之一,甚至有超過議論漢王殿下性情喜好等的趨勢.


這其實也是一件比較奇怪的事情,上黨官員們其實並不算歡迎漢王這個外來人,尤其是他手上沾染了許多上黨人鮮血之後.

可他們在保守頑固之余,適應能力卻很不錯,大有後來人所說的,既然反抗不得,便躺下來享受一番的意味.

而且他們也不算傻,都在刻意的宣揚著漢王殿下的仁慈,于是乎,沒過幾日,剛殺的襄垣一片狼藉的漢王殿下,在郡城內外,除了百戰百勝的威名之外,竟然有了很大的賢名.

而范文進之事,雖讓上黨眾人很是不服氣,可卻也起了示范作用,官員們追求上進的心思終于暫時稍稍壓過了自保的念頭,獻計獻策的人漸漸多了起來.

李破覺得,范文進這人心思活絡,是個非常聰明的人,很難想象,他會得罪上官而遭貶斥……是的,幾天下來,李破就看出來了,這人言談舉止含而不露,你不管說什麼,他都能答上兩句,每每總能合人心意,卻又沒有鋒芒畢露,或者阿諛諂媚的感覺.

換句話說,這是個很圓滑的家伙,就像陸浩然,即便被他勸進了晉陽牢獄,卻還對其人贊譽有加,可見其能.

這人同樣不在李破的英雄譜上,卻有意外之喜.

尤其是在張倫和裴世清的分歧之上,李破問了范文進幾句.

這人的回答很巧妙,"亂匪乃當今天下之大患也,剿撫之間頗費思量,然其根本在于,世道紛亂,百姓之家無以為繼,遂從匪者眾,屢剿不絕,撫之也難,正如裴郡守,張將軍之爭,張將軍欲動兵除之,取其威也,裴郡守欲治地方,取其勢也,各有道理……"

"以臣之淺見,上黨,長平,不同于他處,地處四塞,民風尚武,各族混雜,匪患猶烈,如大王欲絕其根本,自不消說,非十年之功而不可得,若只欲抑其聲勢,此易事爾."

"抱犢山大匪木謙,又名慕容謙,鮮卑後裔,祖上乃西燕慕容永部將,父親為長孫家奴,父子二人因逃避征發而入山,聚攏亡命,屢寇壺關,遂知名于上黨,長平兩郡,抱犢山各寨皆以其馬首是瞻."

"羊頭嶺上則有吳天來,本名吳九,出身長平吳氏……入山為匪,也是時事所迫,此人在山中聚攏流民,開墾田地,自號順天王,很得山民敬服."

"此二人並無多少惡跡彰顯,又有家世來曆,只需派一二得力之人說其來歸,之後好生相待,表明既往不咎之意,其他匪寨知漢王賢明,必定聞風景從……"

好吧,主意並不出奇,李破幾乎聞聞味兒就知道,這兩個匪首大有問題,不出預料的話,應該是地方大族留下的後路.

范文進現在將他們提出來,也許是受人之托,或者是想在他面前邀功,這些都不很確定,可有一點卻毫無疑問,那就是范文進和這兩人總是脫不開干系的.

想想其實就能明白,此人的妹夫就是個大匪,那什麼長平十八寨在什麼地方?為什麼長平匪患比上黨就要少上許多?

而這主意也普普通通,讓李破有點失望,圓滑的人啊,出的主意也滑不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