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9章紛亂(一)

按照李靖的說法,入蜀作戰,天時地利人和皆不在我,如果不能事先做足准備,冒然出兵入蜀,必敗無疑.

宇文鑊,張倫深以為然,同時也很驚訝,此人竟還有些才干,難怪成了國丈……好吧,和李破當年一樣,一旦沾了裙帶關系的邊,若沒什麼大出息,那可就有的旁人說嘴的了.

所以張倫,宇文鑊並沒有輕易動兵,而是先做起了准備,兵部,戶部的壓力一下便大了起來.

"幾位將軍率百戰之軍,將入不測之地,多做些准備是應該的,尤其是冬天,行軍作戰更是不易,所以後勤輜重事,前方將士怎麼說,你們就怎麼辦,沒必要多做置喙.

今年戰事多了些,大家的日子都不好過……可眾人都要明白,蜀中領秦川之腹心,互為唇齒,今冬入蜀之戰,乃重中之重,不得有絲毫懈怠."

屈突通等人盡都應諾,又說了些其他的事情,便都辭了出去.

突厥人撤軍西去,于是得以全力准備入蜀戰事,左右翊衛大軍只不過是先導入蜀,看戰事進程,不定還要增兵.

這一年關西風起云湧,李淵敗亡,卻還留下許多首尾,其他地方其實也不平靜.

年初的時候,眼見漢王李破和唐王李淵交戰,竇建德瞅著洛陽流了一些口水,卻也沒去接這個燙手山芋,轉頭開始經營山東.

他基本上已經平定了河北,可山東老家那邊卻還有一些郡縣或者打著日月星辰旗,或者是李淵的旗幟,不服夏王管束.

此時山東這個隋末戰亂的發源地,同時也是反抗隋朝統治最為激烈的地方,早已人丁寥落,滿目荒涼.

與如今的河南比起來,真是半斤八兩,不相上下.

所以當竇建德將目光轉回自己的老家,收拾起殘局來根本不用費太多的力氣,幾乎是大兵一至,郡縣便紛紛盡屬夏土了.

只能算是稍稍清理了一下自己的地盤,竇建德又轉頭看向西邊的戰事,兩強相爭,必有一傷,說不定還能撿些便宜?

比如說去偷襲一下雁門,甚或是晉陽?竇建德治下並不缺少這樣的聲音.

只是李淵敗的太快了,竇建德幾乎才一眨眼,李淵已經敗的稀里嘩啦,連自己的性命都搭了進去.

得到西京已被漢王李定安占據的消息之後,竇建德後背不覺涼了涼,這麼多年以來,李定安和李淵兩個相互牽制,接連交戰,無暇他顧之下,他的夏國還算安穩,並沒有感受到李破太大的威脅.

可李淵一去,形勢立轉險惡,太行狹道不好走,可河南……一旦東西兩京在手,那還有誰會是漢王李定安的對手呢?

竇建德別的才能也就罷了,可觀風望色的本事絕對一流,不然當年山東,河北義軍多如牛毛,官軍也不好惹,憑什麼就剩下了老竇來建立夏國?

就憑他一個府兵人家突然就成了竇皇後的後人?

趨利避害,左右逢源才是竇建德于亂世當中崛起的不二法寶,換句話說,他對大局的把握從來都很精准,也還很有自知之明,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想的很清楚.


比如說這兩年他就埋頭經營河北,據說河北在他的治理之下已經做到了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地步.

說法有些誇張,大多都是他們自己吹出來的,可竇建德這兩年確實大致完成了從亂匪向正規軍的轉變.

鷹揚郎將童廣壽在這個過程當中沒跟上老東家的腳步,稀里糊塗的掉了腦袋,他其實到死也沒想明白自己怎麼會密謀去殺他的結義兄弟,可他的罪名就是這個,密謀叛反,去投漢王李定安.

李破如果能聽到童廣壽的喊冤聲,定也要惱怒上一下,莫要碰瓷好不好?

隨著童廣壽被殺,竇建德也在做著最後的調整,一個義軍首領向封建君王的過度,總會伴隨著流血事件的發生.

他身邊那些跟隨他多年,僥幸存活下來的"老兄弟"受到童廣壽牽連紛紛就戮,竇建德很了解這般人,沒給他們任何東山再起的機會,只要上了他的黑名單的人,都掉了腦袋.

比如說高士達的堂弟,左武衛大將軍高士興便被定為童廣壽同黨斬殺于市,又比如說,左領軍大將軍王伏寶也掉了腦袋.

這兩人都是在夏軍中極有聲望的軍中上將,因罪被誅之後,後遺症非常的多,可竇建德還是這麼做了,因為當了皇帝的他不再需要什麼"老兄弟",他需要的是臣子.

童廣壽等人還秉持著農民軍時的作風,跟竇建德常常稱兄道弟,一點身為臣下的自覺都沒有,還時不時的對竇建德的主張指手畫腳.

而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則是,他們和以裴矩,曹旦,凌敬,劉斌等人為首的各個政治集團都不對付,沖突也日趨激烈,于是清洗如期而至.

內訌和清洗是義軍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會發生的事情,區別只在于,是竇建德殺別人,還是別人宰了竇建德而已.

竇建德頗為安靜的完成了轉型,比王世充之流要高明一些,畢竟他沒有急吼吼的在前幾年就下手,而是等到了一個合適的時機,既沒有外部的干擾,也取得了許多人的支持才把兄弟們一道送去了黃泉路.

……………………………………

竇建德感受到了威脅,在和臣下們商議一番之後,派出使者開始向蕭銑示好,並作出暗示,蕭銑才應該是河南的主人.

只要兩家聯手,李定安便不敢東窺.

要說竇建德的日子一路向好的話,那麼蕭銑就是在走下坡路了.

當年蕭銑起兵的時候,也跟擁護他的老兄弟們說,咱們當共患難同富貴,可他說的話比竇建德還不靠譜,為人也更不是東西.

齊王張繡被殺之後,晉王董景珍心懷畏懼不敢回朝,最終歿于長沙,楚王鄭文秀病歿于江陵楚王府中,秦王雷世猛在去年戰死于夔州,再加上投了李破的宋王楊道生.

好嘛,兩三年之間,跟隨蕭銑起家的這些人大部分都死了,只剩了燕王許玄徹,魯王萬瓚還在.

而不管是蕭銑出于顧忌,還是兩人對蕭銑已生恐懼之心,反正許玄徹稱病離朝,回老家去了,據說在路上遭了截殺,僥幸生還.

萬瓚呢,則老實的交卸了兵權回到府中過日子,即便如此,還有人傳聞幾次險些中毒身亡.


內斗激烈到這種程度,外面的攻勢自然也無以為繼,攻打夔州的戰事早已因秦王戰歿而停了下來.

長沙經過幾年的拉鋸戰,重新被林士弘所占據,飄搖欲滅的楚國好像又回了一口氣.

甯長真,王仁壽等前隋將領對蕭銑也沒了以往的恭敬,雖還打著梁國的旗號,可誰都曉得想指使他們已不太可能了.

今年蕭銑其實也沒閑著,眼見實力大損,蕭銑並無一點悔意,而是使人大肆造謠汙蔑齊王張繡等人忘恩負義,蠻橫無理,欺壓同僚,勾結黨羽,稱霸朝堂等等.

這除了讓諸王名聲大壞之外,也並沒有給蕭銑帶來什麼好處,君王昏聵,周圍才都是小人嘛,于是蕭銑順便給自己扣了幾頂帽子上來.

蕭銑和中了魔一樣昏招不斷,可能他就是這樣一個人,只是在攀爬向上的過程中勉強抑制住了本性而已.

很有些晉末豪傑的風范……狂悖而昏亂……

這一年蕭銑聽聞漢王李定安和李淵又打起來了,很是"欣慰",覺著李淵和李破兩人沒有什麼智謀,只知道埋頭用力,也不看看天下大局.

他蕭銑就不一樣,如今領有江表,坐擁雄兵數十萬,內聖外王,像李淵和李定安,竇建德之輩,如何能跟他爭雄?

在與眾人商量了一番之後,覺著北上河南容易跟竇建德產生沖突,有點得不償失,不如趁李淵自顧不暇之際,繼續攻打夔州,如能占據蜀中,那前景可就太美妙了.

于是令左屯衛大將軍張鎮州率軍再次入蜀,攻夔州.

隨即蕭銑又令甯長真,王仁壽,蘇胡兒等率軍攻長沙,可在那三人眼中,長沙已成不祥之地.

張繡因得長沙之功被召回朝中,不久即被處死,董景珍代張繡守長沙,之後死在了長沙城中.

不論是甯長真,王仁壽,還是蘇胡兒都在經曆過那幾場變亂,幾個人也結下了很多仇怨,讓他們在一處去攻打敵人,皇帝也想的出來,不會是想借刀殺人吧?

于是幾人按兵不動,就像沒收到江陵的詔令一樣.

這把蕭銑氣的夠嗆,又想令兵部尚書周法明率蠻帥黃虎兒,江州總管丘和等去征討王仁壽等人.

終于他的臣下們看不下去了,甯長真等人雖不聽詔令,卻還自認是梁國臣子,你派人去攻打他們,他們一定會叛亂……于是亂哄哄的勸住了暴怒中的君王.

李淵敗亡的消息傳到江陵,引起了不少的震動,正在蕭銑和臣下們商量著將來怎麼和李定安打交道的時候.

正巧竇建德的書信到了,字里行間說話甚為恭敬,勉強算是轉移蕭銑的注意力,于是進軍河南的議題重被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