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章 超級轟炸機

次日清晨,李云翔就過來叫醒白止戰,然後帶著白止戰去了機場.

見到那幾架體形龐大的重型轟炸機的時候,白止戰開始還沒反應過來,直到來到轟炸機旁邊,真正感受到了其龐大,他才猛然認識到,這是迄今為止見過的,至少翼展與長度等尺寸最大的飛機.

雖然也只有四台發動機,但是比過去的四發轟炸機明顯大了一圈.

"這是'神雕’?"

在白止戰提出疑問之後,李云翔只是點了點頭,沒多做解釋.

沒錯,這就是綽號"神雕"的"重轟-5"型轟炸機,也是帝國陸軍航空兵在大戰期間獲得的第三種4發重型轟炸機.

對這種轟炸機,白止戰知道得並不少.

"神雕"的研制工作在大戰爆發之前就已開始,而且由賀鵬飛的公司自行投資,承擔了全部研制風險.

當時,慫恿賀鵬飛掏錢研制"神雕"的人當中,就有白止戰!

為了獲得陸軍青睞,拿到批量生產的訂單,也是為了博眼球,"神雕"在立項時的性能指標訂得極為離譜.比如載彈量至少都要達到9噸,作戰半徑至少要有3000千米,最大飛行高度得超過10000米,飛行速度超過每小時500千米,配備數門20毫米機關炮,還要在駕駛艙等關鍵部位鋪設裝甲.

這麼先進的轟炸機,別說在當時,即便是現在,也未必造得出來.

首先就得解決發動機的問題.

其實,在研制初期,或者說概念設計階段,頭號難題也就是欠缺合適的發動機.

在前幾版設計當中,全都采用6台發動機!

原因無二,即便采用還在研制階段的,而且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夠量產的2000馬力級風冷發動機,也需要6台,才能夠讓"神雕"達到主要的設計指標.如果只用4台發動機,就必須降低載荷或者縮短航程.

在大戰爆發前,陸航肯定無法接受采用6台發動機的轟炸機.

其實,即便在大戰爆發之後,陸航對6發轟炸機也不太感冒.

雖然在理論上,6台發動機能提供更大的安全冗余,但是也意味著更複雜,轟炸機的完備率更低.

此外,還得考慮采購價格與裝備維護成本.

6發重型轟炸機的造價比4發轟炸機至少多出40%,可是通常情況下,作戰效率跟4發轟炸機差不多.

關鍵還有,只有不到10%的超遠程轟炸任務是4發轟炸機無法完成的.

總而言之,6發轟炸機的效費比太低.

即便戰時不存在經費的問題,也必須考慮綜合成本.

制造成本過高,或者維持與使用費用過高,都意味著無法大規模量產.

正是如此,在大戰爆發之後,"神雕"在獲得軍方投資之後,其主要設計方向也確定了下來.

在只用4台發動機的情況下,首先得確保3000千米的作戰半徑,其次是保證至少6噸的正常載彈量.

至于其他性能指標,都可以商量.

即便到了這個時候,關鍵還是發動機.

在主要行能指標確定下來的時候,能夠獲得的最好的風冷發動機,也就2000馬力,產量還少得可憐,而且要優先滿足海軍的艦載機.關鍵是,這種專門為艦載機研制的星形風冷發動機也不夠強勁,還存在輸出功率隨高度增加而快速衰減,無法滿足轟炸機長時間高空飛行的致命缺陷.


當時,能夠獲得的其實是1800馬力的老式發動機.

顯然,如果只是使用1800馬力的發動機,那麼"神雕"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在載彈6噸的情況下獲得3000千米的作戰半徑.

就算采用全鋁結構,綜合性能也就比前一種重型轟炸機,綽號"飛馬"的重轟-4型稍微好一點,不會有本質提高.因為造價肯定下不來,所以肯定不可能取代"飛馬",獲得大批量生產的機會很渺茫.

不要忘了,電解鋁並不便宜,使用鋁結構的轟炸機肯定極為昂貴.

正是如此,在大戰爆發之後的一年多里面,也就是獲得軍方撥款,正式成為軍方的裝備項目之後的大約一年時間里,"神雕"都處于概念研制階段,主要就是等待發動機,以及想辦法降低生產成本.

有幾個設計版本甚至用木材取代了鋁!

從布蘭皇家空軍那幾種用木材制作的飛機來看,在大幅度降低造價的同時,主要性能並不算太差.

至于高品質的木材,對幅員遼闊的帝國來說根本就不是問題.

不說別的,帝國的極北地區幾乎全是原始森林.

當然,要治本,仍然得在發動機上下功夫.

直到現在,帝國的大型風冷發動機都沒有進入量產階段.

按照規劃,為"神雕"專門研制的2400馬力雙增壓風冷發動機,要在新曆103年的第四季度才能夠投入量產.

所幸的是,發動機的問題在迢曼帝國那里找到了替代品.

迢曼帝國有一種最大功率接近3000馬力的發動機,即用在He-177雙發轟炸機上的DB610系列發動機.

這種組合增壓液冷發動機有很多問題,比如可靠性非常糟糕.

受此限制,He-177的產量一直都不是很高,而且使用范圍收到嚴格的限制.

可是,帝國陸航並無更好的選擇.

引進這種發動機的時候,在軍方的要求下,承擔生產任務的廠家做了一些調整,主要就是去掉第二級增壓系統,以此提高發動機的穩定性.由此付出的代價就是,發動機的輸出功率直接降低到了2200馬力,而且高空性能非常差,也就限制了配偶該型發動機的重型轟炸機的實用升限.

只是,200馬力的差距,以及高空性能大幅度縮水,其實都不算問題.

至少,這是一種能夠立即獲得的,而且暫時只有"神雕"能夠匹配的大馬力發動機.

關鍵還有,承擔生產的是小廠家.

因為大型水冷發動機的應用范圍非常狹窄,所以在決定引進許可證的時候,國內的大型發動機廠都以產能飽和為由,拒絕了合作邀請,最終只能由軍方出面,把幾個小廠家組織到一起進行聯合生產.

為此,軍方還專門派遣專家,為廠商提供技術支持.

好處就是,不存在得跟其他發動機搶生產線的問題.

正是如此,在6月份的時候,"神雕"獲得了陸航批准,正式進入到量產階段,而第一批的訂購數量為500架.

為了保證生產速度,第一批500架都沒有為今後改裝做准備.

如果需要追加訂購,那麼從第501架開始,就得對機翼的發動機掛點做出調整,方便在今後換裝2400馬力風冷發動機.

現在,已經交付了的20架,全都在斯里蘭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