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陸戰之王

到了前線,劉尊山沒再跟丁鎮南呆在一起,而是去了自己的營長座車,一輛增配了幾部電台的指揮型坦克.

要說的話,陸戰隊這次也是出了血本.

迄今為止,陸戰隊就只有2個裝甲營完成換裝工作,用"ZT-99AL"主戰坦克,替換下已經服役了30多年的"ZTT-69BL"中型坦克,陸戰隊也由此首次擁有了跟陸軍主力部隊同等的技術裝備.

過去的幾十年,陸戰隊一直都被當成"養子"對待,主要技術裝備要比陸軍差一代.

其實,在成為獨立兵種之前,除了兩棲戰車與水陸坦克這類專用裝備之外,陸戰隊的主戰裝備幾乎都是從陸軍那里揀來的二手貨.

即便到了現在,也沒有多大改變.

"ZT-99"系列主戰坦克的產量已經超過了7000輛,已發展到第二代,僅"ZT-99B"的裝備數量就超過了2000台,在陸軍主力部隊早已取代"ZT-80"系列主戰坦克,成為了一線部隊的頂梁柱.

結果,陸戰隊是在去年才獲得采購權,至今的裝備數量還不到100輛.

要說的話,陸戰隊的地位還不如盟國陸軍.

在此之前,已經向幾個主要盟國出口了大約1000輛"ZT-99AG",其中至少有400輛是陸軍的二手貨.

其實,陸戰隊接手的第一批"ZT-99AL"也是陸軍淘汰下來的二手貨,只是按陸戰隊的要求做了改進.

最主要的改造,就是換上最新式的52倍徑125毫米坦克炮.

至于電子設備,特別是至關重要的紅外成像夜視儀,受經費限制,仍然是老款,並沒有換成"ZT-99B"的新款.

不過,換炮是最關鍵的改進項目.

跟率先裝備"ZT-80DG"的48倍徑125毫米滑膛坦克炮比,為"ZT-99"研制,卻沒有能夠趕上進度,在"ZT-99B"才正式列裝的52倍徑125毫米滑膛坦克炮,最大的變化,並不是身管更長,而是采用了整裝炮彈,因此能夠使用長徑比更大,也就是威力更大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

按照帝國陸軍做的測試,用配套研制的新式尾翼穩定穿甲彈,在2000米上的等效穿甲深度高達600毫米.之前為48倍徑125毫米坦克炮研制的,性能最好的分裝穿甲彈的等效穿深也就500毫米.

性能提高20%,可以說是非常驚人了.

不過,這還不是最好的.

已經完成研制,即將開始量產的第二代穿甲彈,理論穿甲深度為750毫米,而第三代穿甲彈的設計指標更高達850毫米.

其實,就算是第一代穿甲彈,都能打穿現役所有主戰坦克的正面裝甲.

靠這門坦克炮,陸戰隊首次擁有了跟陸軍相當的反裝甲力量!

在此之前,除了反坦克導彈,陸戰隊擁有的最犀利的反坦克武器,是"ZTT-69BL"的那門105毫米線膛跑.

在某種意義上,"ZT-99AL"也是劉尊山最大的底氣.

去年的"西進149"聯合演習中,另外一個裝備"ZT-99A"的裝甲營,在競賽部分拿到全軍最好成績,其中火力部分的得分碾壓了所有陸軍裝甲營,表現非常的搶眼,可以說給陸戰隊大大長臉.

此外,在演習期間進行的火力測試中,一輛"ZT-99AL"打出的穿甲彈竟然在打穿了充當靶標的"ZT-55"的炮塔前後裝甲之後,鑽進後方的沙牆,而最終測試出來的穿透深度超過了2米.

要把坦克炮的威力發揮出來,需要同樣先進的觀瞄設備.

相對以往所有主戰坦克,"ZT-99"的最大變化,其實是在觀瞄系統上,或者說是發展坦克的思路.

在上次大戰結束後,特別是波伊戰爭結束之前,帝國陸軍的主導軍事思想,依然是為全球大戰做准備.因此在對待主戰裝備的態度上,帝國陸軍一直堅持以數量為重,質量差一點都無所謂.

結果就是,從"ZT-55"到"ZT-80",在設計的時候都是力求簡單.

當然,也不能說這樣的思路有錯.


在上次大戰中,特別是在前三年,坦克的平均服役壽命不到半年,巨大的戰爭損耗讓任何先進技術都變得十分蒼白.

到了戰爭後期,就連一向注重技術的迢曼帝國,都放下工匠精神,開始抓產量.

此外,技術帶來的變化,沒有大到足夠改變戰場平衡的程度.

波伊戰爭結束,也就是戰後的第二次軍事革命開始之後,這種靠數量取勝的發展思路受到了挑戰.

要說的話,關鍵還是在技術上面.

說得簡單一點,用新技術武裝起來的坦克,擁有更強的機動性能,更堅固的裝甲防護與更凶猛的火力.

此外,火力准確性提高了幾個數量級.

依靠雙向穩定系統,主戰坦克首次擁有對2000米外目標進行准確開火的能力.

按照帝國陸軍做的測試,"ZT-99A"對2000米外以每小時35千米速度行駛的目標,首發命中率不低于80%.即便自身也以同樣的速度運動,"ZT-99A"的首發命中率都能達到驚人的60%.

要在以往,這絕對是不敢想象的事情.

整個大戰期間,坦克炮對1000米外目標的命中率不到20%,在動對動的情況下連一成都沒.

上一代的"ZT-80"都沒有真正意義的動對動射擊能力,而在靜對動的情況下,命中率不到50%.

也就是如此高的命中率,讓由坦克主導的裝甲戰發生了本質上的變化.

此外,由熱成像夜視儀賦予的強大的夜戰能力,也首次讓裝甲部隊獲得了在夜間發起突擊的能力.

准確的說,是提高了夜戰的門檻,讓夜晚成為了掌握先進技術一方的主場.

總而言之,正是技術的進步,讓坦克性能突飛猛進,並由此讓裝甲戰術發生了本質上的改變.

也就是在"ZT-99"問世後,帝國裝甲部隊才開始由多向精轉變.

在此背景之下,陸軍才更加重視以武裝直升機為首的航空兵.

用陸軍將領的話說,過去是依靠海量的坦克對付敵人的鋼鐵洪流,而在坦克不夠用的情況下,就只能指望以反坦克為主的武裝直升機,也就是憑借航空兵提供的打擊力量來彌補裝甲力量的不足.

當然,很多人都忽視了一個更關鍵的問題.

導致陸軍裝甲部隊由多向精轉變,根源是在成本上,也可以說是錢的問題.

"ZT-99A"的出廠價幾乎是"ZT-80DG"的兩倍,日常維護成本也高出了50%,全壽命費用更是貴得離譜.

單價貴了,自然就只能少買一點.

此外,坦克變貴了,反到讓陸軍覺得十分昂貴的武裝直升機顯得平易近人,也就更容易接受.

雖然"ZT-99"系列的采購數量已經超過了7000台,看上去很多,但是從正式列裝至今已經有13年,而同樣是在13年時間里面,"ZT-80"的產量超過2萬台,而"ZT-55"更多達3萬台.

可見,"ZT-99"的相對產量其實並不多.

要說的話,也正是因為采購價格過于昂貴,所以陸戰隊在等了10多年後,才下定決心采購"ZT-99AL".

最不需要擔心的就是"ZT-99A"的戰斗力,最需要擔心的就是2個營總共才68輛.

其實,這也是"指-10A"體現價值的地方.

沒有"指-10A"提供的戰場信息,就必須部署更多裝甲部隊,也就肯定需要動用更多的主戰坦克.


有了聯合指揮機提供的信息,可以減少防禦部隊的數量,或者用相同部隊的數量守衛更長的戰線.

簡單的說,就是由固守陣地防禦戰術,轉變為機動防禦戰術.

到達前線之後,部隊就開始向北運動.

按照"指-10A"提供的戰場信息,一支伊拉克的裝甲部隊正在向邊境運動,而且該部隊來自巴格達南面的納西里耶,因此有理由相信那是共和國衛隊的精銳部隊,很可能裝備了最新式的T-72坦克.

此外,這支裝甲部隊的規模非常龐大,坦克至少都有100輛.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丁鎮南收到了由施授良從聯合部隊司令部發來的消息.

首輔已經批准,將立即向哈立德國王軍事城部署"神箭手"遠程防空系統,還會提前部署以"戰-16A"為主的遠程打擊部隊.

為此,施授良讓丁鎮南盡快回去.

部署防空系統的事情不需要丁鎮南去操心,但是打擊伊拉克導彈發射車的行動,肯定需要丁鎮南擬定作戰方案.

按照施授良的意思,在"戰-16A"機群到達後,就得考慮提前發起針對彈道導彈部隊的空中打擊行動.

也就是說,需要對作戰部署做出調整.

前後也就這麼幾天,根本就耽擱不得.

"長官,我們到了."

聽到車長提醒,丁鎮南才注意到,指揮車已經停了下來,幾名隨行的官兵已經下車,正忙著把通信器材搬下去.

這里就是前線!

往北大約2000米,就是沙烏地與伊拉克的邊境線.

說是邊境,其實什麼都沒有,能夠辨認的標志,也就是每隔1千米一座用岩石雕刻成的界碑.

下車之後,丁鎮南在一名營部參謀帶領下,爬上前方的沙丘.

那名參謀還帶了一具微光夜視儀.

是特種部隊使用的型號,有激光測距功能,不過很笨重,操作起來也比較麻煩.

夜空晴朗,而且是半月,能見度不算太差.

坦克戰車都已部署到位,並就地隱蔽.

所有的坦克與戰車都在炮塔的側面與側面,用熒光粉刷上了一個倒"V"圖案.

用微光夜視儀,在幾千米之外都能夠看到.

那東西其實是敵我識別標志.

在側面與後方的友軍能看到,而正面的敵人看不到.

伊拉克裝甲部隊在大約20千米之外,包括劉尊山在內的幾名指揮官,正在給其他車長下達戰斗命令.

雖然可以通過電台聯系,但是真的打起來,恐怕誰也顧不了別的.

與演習采用的戰術一樣,只有幾輛騎兵戰車沖到了前面,而且在坦克火力線的側面,以免被誤傷.


沒錯,這幾輛騎兵戰車執行的是偵查任務.

其他騎兵戰車,以排為單位,集中部署在坦克後面.除了利用性能更好的紅外成像夜視儀為坦克提供支持之外,還可以在戰斗中,用射程高達8千米的重型反坦克導彈攻擊敵人的坦克.

充當主力的34輛坦克,全都沿著邊境線,由北向南部署.

這次,以排為單位,每4輛坦克組成一個戰斗小組,而且排長座車的敵我識別標志是兩個重疊的倒"V"符號,一眼就能看出來.

戰術也很簡單,伊拉克坦克越過邊境線就立即開火.

簡單的說,就是盡可能遠的消滅敵人!

正是如此,8個排的32輛坦克,以及營長與副營長的坦克都在國境線南面2000米到2500米的區域內.

在這個距離上,"ZT-99AL"在靜止狀態下對靜止目標的首發命中率高達85%.

其實,還是差了點味道.

在去年的演習當中,在坦克部隊跟"敵人"交火前,空軍的攻擊機與陸航的武裝直升機先後發起兩輪空中打擊.

可惜的是,現在辦不到.

陸航的直升機還在帝國港口里面准備裝船,而空軍的攻擊機部隊也在本土,預計最快都要一周之後才能夠部署到位.

如果要提前部署"戰-16A"機群,提前發起搜尋與打擊彈道導彈發射車的行動,攻擊機的部署時間恐怕還得延遲好幾天.

現在能依靠的,也就只有陸戰隊的坦克了.

"長官,來了!"

在旁邊的營部參謀提醒之後,丁鎮南才舉起微光望遠鏡,朝北面看去.

地平線上有些動靜,只不過看得不太清楚,只能知道那邊肯定有很多坦克戰車,揚起的沙塵非常明顯.

目視判斷,大概在10千米之外.

能夠看到,不等于能夠開火.

施授良早就下達了命令,除非伊拉克軍隊越過邊境,進入沙烏地境內,也就是入侵了沙烏地,不然絕不准首先開火.

打響地面戰斗跟設置禁飛區完全是兩碼事.

簡單的說,設置禁飛區是防禦性質的軍事行動,以保護沙烏地為目的,不存在入侵伊拉克的可能.在地面上向伊拉克境內的軍隊開火,而且是主動發起攻擊,那麼跟軍事入侵就沒有區別了.

帝國是打著反侵略,幫助科威特複國的旗號出兵波沙灣,更加不能做出主動入侵他國的舉動.

正是如此,帝國采取的軍事行動才獲得眾多國家的支持.

其實,這麼遠的距離也沒法瞄准.

十來分鍾過後,伊拉克裝甲部隊推進到邊境線附近.

也就大約5千米的距離,已經能夠清楚看到伊拉克的坦克與戰車,不過伊拉克軍隊也已停止前進.

在越過邊境線之前,所有坦克戰車都停了下來.

難道,伊拉克軍隊發現了邊境線南面的陸戰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