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別人買單

對"清庫存"行為,帝國軍方打死都不會承認,特別是在計算戰爭開支的時候,為了把那些在十多年前采購的巡航導彈按現在的采購價格計算,以及算上維持保養的費用,一並讓其他國家買單.

這輪巡航導彈突擊,其實沒什麼好多說的.

按照聯合部隊司令部在當天晚一點公布的戰報,總共用掉的800多枚巡航導彈,對目標的命中率高達92%,對目標的毀傷概率達到了77%,巡航導彈的總體可靠性更是達到驚人的96%.

關鍵就是,使用巡航導彈不存在戰損與傷亡的問題.

雖然外界對聯合部隊司令部公布的戰報抱懷疑態度,但是沒人能否認,在6日的兩輪突擊後,伊拉克空軍已被聯合部隊干爬下了,讓侯賽因政權引以為傲的防空系統,不但沒有能夠頂住聯合部隊的狂轟濫炸,在連續2輪的高強度打擊之後,也已經千瘡百孔,再無法保護伊拉克的領空.

當然,這麼說其實有點誇張.

就在6日白天,伊拉克空軍還發起了數次反擊,並且宣稱在戰斗中擊落了1架梁夏海軍的艦載機.

沒錯,就是一架"戰-12A"型艦載戰斗機.

按照伊拉克空軍發布的消息,這場戰斗發生在6日下午.

當時,梁夏海軍的2架"戰-12A"正在巴士拉南面執行轟炸任務,轟炸一支前往科威特的伊拉克運輸車隊.伊拉克空軍積極出擊,派2架MG-25前去截擊,並且在交戰中用空對空導彈擊落了一架"戰-12A",迫使另外一架提前扔掉了炸彈.正因為MG-25及時殺到,那支車隊才幸免于難.

此後,梁夏海軍的2架"戰-9B"殺到,用雷達鎖定MG-25,所以伊拉克戰斗機沒有冒險追擊逃跑的"戰-12A".

只是,聯合部隊與帝國海軍先後宣稱,沒在下午與伊拉克戰斗機交戰.

此外,當時在巴士拉南面活動的,其實是一支"攻-6"機群,沒有"戰-12A"在該地區活動.

至于攔截MG-25的"戰-9B",確實有不少,只不過沒有跟MG-25交戰的記錄.

簡單的說,伊拉克空軍是在撒謊.

當然,對外宣傳肯定是朝著對自己有利的一面來說.

丁鎮南是在傍晚回到指揮中心的,而值班參謀首先告訴他的,就是發生在巴士拉東南的那場空戰,

確實有一架"戰-12A"遭到攻擊,而且被伊拉克戰斗機擊落.

這架倒黴的艦載機墜落在波沙灣里面,飛行員也及時的彈射跳傘,隨後被趕到的直升機救走.

按帝國高層的命令,聯合部隊司令部封鎖了該消息.

至于交戰經過,跟伊拉克空軍發布的消息有那麼點出入.

這場空戰,不應該由海軍航空兵背鍋,主要責任其實在空軍身上.

當時,在該方向上執行巡邏任務的"指-8C"在探測到那2架MG-25之後,並沒有立即引起重視,比如沒有派附近的"戰-11B"前去攔截,只是警告了在該區域執行轟炸任務的海軍艦載機,然後就把相關的指揮工作移交給了還在數百千米之外,正在朝這邊飛來的海軍艦載預警機.

根據後來做的調查,當時是"指-8C"機長下達的返航命令.

原因就是,這架預警指揮機已經巡邏了16個小時,而且進行了一次空中加油,按計劃在2個小時之前就應該返航.

按照計劃,將由海軍的"指-6C"在下午15點左右前來替換,而"指-8C"撤走的時候已經是17點過了.

不過,這也不能怪海軍.

在中午的時候,海軍就已經發出消息,因為在波沙灣與穆阿海的3艘航母都在接收返航艦載機的時候遇到麻煩,導致回收作業的時間超過預期,無法按原訂計劃派遣預警機去執行巡邏任務.


聯合部隊司令部也據此做了調整,而且空軍不是不知情.

不然,也不會讓"指-8C"在13點前進行空中加油.

也就是因為進行了這次空中加油,所以這架"指-8C"並不存在因為燃油不足,必須立即返航的問題.

"指-8C"回到機場的時候,還剩下12噸燃油,能繼續飛行4個小時.

其實,前後只相差15分鍾.

空軍的"指-8C"在17點過5分轉向撤離,大約17點15分,關閉了持續運行16個小時的雷達.

後來,空軍就是使用"雷達運行時間過長"的理由,為"指-8C"的機長洗脫責任.

海軍的那架"指-6C"在17點30分,距離戰場約250千米處啟動了雷達.

也就是在這15分鍾里,2架MG-25殺了過來,而且在大約30千米之外,向毫無防備的2架"戰-12A"發射導彈.帶隊的長機首先轉向規避,僚機飛行員的反應慢了點,被導彈命中.此後向東南方向飛了大約50千米,才墜毀在波沙灣里面,飛行員則在墜毀之前成功跳傘逃生.

此外,趕過去迎戰的不是海軍的"戰-9B",而是空軍的"戰-11B".

雖然1架"戰-11B"的飛行員堅稱,由他發射的"KK-6M"追上了一架MG-25,但是沒有獲得擊落的證據.

從雷達探測到的情況看,那架MG-25在遭到攻擊之後,很有可能進行了規避,從2萬米的高空俯沖到了5000米以下的中低空,飛出了"戰-11B"的雷達探測區域,有很大的可能擺脫了追擊的"KK-6M"導彈.

其實,這也沒什麼好奇怪的.

在整個兩伊戰爭中,伊拉克空軍只有MG-25能挑戰波伊空軍的F-14A.哪怕MG-25的機動性能十分糟糕,也能夠憑借最快超過3馬赫的飛行速度,輕易擺脫敵機從幾十千米外射來的導彈.

這也是伊拉克空軍在開戰第一天,唯一值得稱道的反擊行動.

白天,聯軍還發動了2次規模較大的轟炸行動.

只是跟凌晨的首輪突擊相比,那就差遠了.

白天出擊,主要是為了保持空襲壓力,不給伊拉克軍隊喘息機會.

按照丁鎮南的部署,針對重點目標的轟炸行動,全都集中在夜間進行,盡可能的利用夜色做掩護.

要說的話,這也是技術進步所帶來的變化.

在十多年前的波伊戰爭當中,轟炸幾乎都是在白天進行,主要就是缺乏在夜間搜尋與瞄准目標的手段.

當然,也跟當時主要使用非制導彈藥有關.

隨著微光夜視儀與紅外成像儀等夜視設備出現,而且迅速的普及推廣,夜間轟炸的難度大為降低.

此外,還跟當今的防空系統有關.

雖然防空導彈已經取代了高射炮,成為主要的防空武器,但是在伊拉克這樣的國家,依然有很多的高射炮.

其實,即便是在梁夏軍隊中,高射炮也承擔著野戰防空重任.

對缺乏夜間觀測手段的伊拉克高射炮部隊,攔截夜空中的敵機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正是如此,丁鎮南才把所有高風險轟炸行動安排在夜間.

針對戰略目標,依然以"攻-12"為主.

對數量眾多的普通目標,主要是按照傳統戰術進行投彈轟炸.

這麼安排,一是梁夏軍隊沒有儲備太多的精確制導炸彈,二是能攜帶與投擲精確制導炸彈的作戰飛機有限,三是有太多庫存彈藥需要消耗.

尤其是第三點,讓丁鎮南很無語.

策劃與部署戰術任務的時候,丁鎮南面對的最為麻煩的問題,就是得想辦法用掉帝國軍火庫里堆積如山的彈藥.

要說的話,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不要忘了,在波伊戰爭結束之後,帝國已經有十幾年沒有發動與參加地區戰爭.針對斯里蘭卡的平叛行動,根本就不是戰爭,連沖突都算不上.在此後的兩伊戰爭中,帝國更是全程當看客.

可問題是,帝國的軍火廠不可能因為沒有仗可打就全面停工.

其實,為了保住生產線,或者說是保住必要的工人隊伍,帝國的主要軍火廠在和平時期都得運行.

結果就是,大量生產出來的武器彈藥只能放在軍火庫里.

武器裝備還好,關鍵是彈藥.

絕大部分高技術含量的彈藥,在理想狀態下的儲備時間也只有20年,而且往往存放不了這麼久.

此外,技術裝備存放20年肯定落後.

彈藥的儲存時間超過10年之後,日常維護會變得非常麻煩,而在維護保養上的開支要增加幾倍.

可見,帝國國內已經爆滿了的軍火庫,是促使帝國當局出兵波沙灣的主要原因之一.

正是如此,才需要在戰爭中盡可能的用掉庫存彈藥.

這里面數量最多的,也就是各種型號的非制導炸彈!

波伊戰爭期間,帝國的軍火廠可是開足了馬力,按照大戰的強度在生產各種型號的航空炸彈.在這場戰爭中用掉的彈藥,還超過了第二次全球大戰,為迄今為止彈藥消耗量最多的一場戰爭.

按照帝國軍隊做的統計,在14年的波伊戰爭當中,帝國軍隊使用了1000萬噸彈藥.

只是各類子彈就用掉4500億發!

這仍然比不上帝國軍火廠的生產速度.

到波伊戰爭結束的時候,還有差不多600萬噸彈藥沒有用掉,其中航空炸彈就多達450萬噸.

此後10多年一直在生產與囤積,到現在,帝國儲備的彈藥已經接近1000萬噸,其中航空炸彈有700萬噸.

關鍵,這還是大規模削減炸彈產量的結果!

更加要命的是,在高技術的現代化戰爭中,彈藥的消耗量不但沒提高,反到降低了好幾個數量級!

按照往年聯合軍事演習,以及相關推演得出的結論,在以精確制導彈藥為主要打擊手段的現代化戰爭當中,對航空炸彈這類大型彈藥的需求量至少會降低兩個數量級,甚至需要刻意的縮小打擊規模.

在幾年前,空軍就率先提出"小當量彈藥"的概念.


原因也很簡單,必須降低火力打擊產生的連帶傷害.

由此導致的結果是,就算是帝國空軍與海軍航空兵,已經明確不會專門采購新式的制導炸彈,會把重點放在制導組件上,也就是通過為庫存炸彈安裝制導組件的方式獲得精確制導彈藥,所以除非爆發大規模的地區戰爭或者是全球大戰,不然無論如何都無法在保質期之內用光庫存彈藥.

按在去年做的統計,哪怕把演習與訓練的消耗翻倍,並且加大出口的力度,也至少需要用30年才能耗光庫存.

國防部早已經擬定一份計劃,打算投入10億金元,委托國內的幾家軍火企業開發一種能夠延長彈藥存放時間,並且在不降低可靠性的前提下,盡量減少對人員依賴度的先進儲存技術.

哪怕采購這些設備肯定也要花錢,也比直接把彈藥報廢處理劃算得多.

其實,在過去的10多年里,特別是最近幾年,帝國每年都要處理掉一批已經過了保質期的彈藥.只是在去年,就集中銷毀了大約10萬噸在上次大戰後期生產,抽檢沒有達標的航空炸彈.

有了這場戰爭,就沒有理由不加大彈藥的消耗力度.

何況,狹夷皇國與奧國已經在分攤戰爭開支問題上做出妥協,即答應提供更多戰爭費用來抵消出兵的問題.

此外,還有幾個盟國也有類似的打算.

既然用別人的錢來打仗,還有什麼好可惜的呢?

只是,丁鎮南卻不這麼認為.

使用常規彈藥,除了加大作戰部隊的負擔,也就是需要出動更多架次的作戰飛機才能達到同樣的打擊效果,還會大幅度提高作戰飛機的戰損率,也就很可能,或者說肯定會損失更多的作戰飛機.

顯然,作戰飛機的價值肯定遠在彈藥之上.

哪怕把損失的作戰飛機也會算入戰爭開支當中,由不願意出兵的盟國買單,那也要考慮飛行員的安危.

顯然,盟國肯定不會為傷亡的飛行員買單.

就算有人買單,那也不能讓飛行員去做犧牲吧.

一名優秀的飛行員,價值相當于同時代最先進的戰斗機,而且培養飛行員需要耗費大量時間.

可惜的是,決策權不在丁鎮南的手上.

這事,連施授良都做不了主.

按國防部與總參謀部下達的命令,不管丁鎮南是否願意,都得把送到沙烏地的彈藥全都用掉!

當然,丁鎮南不是什麼都管不了.

他能做的,其實就是把難度最大,損失率最大,最為艱巨的任務,交給"攻-12"這類先進戰機,並主要使用激光制導炸彈.

當然,還可以選擇海軍與空軍的巡航導彈.

實在不行,還有陸軍的巡航導彈兜底.

不過,在開戰的第一天,准確說是在6日夜間,白天的消息已經被炒涼了之後,全世界的目光轉向了達曼與朱拜勒.

當天晚上,帝國陸軍的第一支裝甲部隊達到沙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