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戰術反擊

敵人像發了瘋一樣,在炮火准備結束前就發起進攻.

等到司徒麟收到前線部隊的消息,帶警衛排趕到的時候,敵人已經攻上了陣地.之前投入戰斗的第三坦克連損失了5輛坦克,剩余6輛坦克分散在長達2千米的防線兩端,面對的是70多輛T系列坦克.

不是精銳的T-80U,也不是濫竽充數的T-72A,而是一種之前沒出現過的新式坦克.

外形跟T-72A比較相似,只是炮塔的尺寸明顯大了一圈,而且在炮塔與車體外面安裝了反應裝甲.

一種全新的T-72?

不管是或不是,敵人的坦克實在是太多了.

在大約2千米的戰線上,投入相當于2個裝甲營的近70輛坦克,表明敵人打算一鼓作氣的拿下這處陣地.

准確的說,敵人總共投入3個裝甲營.只是在之前的戰斗中,已經損失了大約1個營的兵力.

這差不多就是一個裝甲旅的全部兵力!

簡直瘋了!

那些被摧毀的坦克,全都在防線北面2000米以外,其中一些在4000米之外,超過了坦克炮的射程.

顯然,摧毀那些坦克的是重型反坦克導彈.

守衛該處陣地的東駱沙軍隊只有4具反坦克導彈發射器,備彈不足10發,不過司徒麟帶來的機步連,各有一個專門負責打坦克的導彈排,每個排有6個反坦克小組,配發6具重型反坦克導彈發射裝置,而且各備彈6枚.兩個機步連,只是由步兵直接使用的重型反坦克導彈就多達72枚.

因為每個反坦克小組有5名成員,其中2名是射手,最多能攜帶3枚導彈,所以在一次戰斗當中,能使用的導彈只有36枚.通常情況下,剩余的導彈都放在戰車上,沒辦法帶上前線.

如果是在山地作戰,還會把導彈攜帶量降低到2枚,以減輕作戰負擔,提高反坦克小組的戰術靈活性.

此外,步兵戰車也搭載了反坦克導彈.

為了便于後勤保障,陸軍統一采用"弩炮"反坦克導彈,車載型與步兵型只是采用不同的發射器,以及步兵型配有簡易瞄准裝置,而車載型直接使用戰車的瞄准系統,不需要額外配備瞄准設備.

反坦克導彈能發威,不止是射程足夠的遠,還跟後方炮兵提供的支援有關.

在進行反擊的時候,炮兵用了照明彈.

部署在後方陣地上的反坦克小組,抓住這寶貴的幾分鍾時間,打出一波小高潮,用"弩炮"摧毀了數十輛坦克戰車.

為了提高反擊效率,很多反坦克小組在10分鍾之內發射了3枚導彈.

這個發射頻率,遠遠超過平常的訓練.

所幸的是,大部分反坦克小組都是在3000米,甚至4000米之外發射的導彈,所以沒遭到敵人反擊.

可惜的是,敵人的兵力實在是太多了.

即便遭受了慘重的損失,西駱沙軍隊都沒停止前進,反到利用第二輪炮擊,推進到防線前沿.

其實,從炮火准備結束算起,西駱沙裝甲部隊只用10分鍾就攻上了防禦陣地.

在第二輪炮擊,也就是由遠及近的彈幕炮擊中,暴露了的反坦克小組損失慘重,幾乎全都喪失了作戰能力.

結果就是,西駱沙裝甲部隊在頂住了第一波反擊後,就基本沒有遇到抵抗.

雖然依靠設在反斜面陣地上的防炮洞,大部分東駱沙官兵躲開了炮擊,遭受的傷亡與損失並不大.

可問題是,根本來不及返回防禦陣地.

此外,大部分防禦工事已被炮擊摧毀.

相對于西端的防禦陣地,東邊的這片陣地,修建的時候明顯粗心得多,不止是巴甫洛夫沒有過來監督,跟地形也有關系.

整片陣地,在一處突出的山丘上.


雖然山丘的坡度並不陡,但是接近50米的高度差,對防禦極為有利.

只是靠散兵坑,又沒合適的武器,連火箭筒都不是很多,東駱沙官兵根本擋不住滾滾而來的鋼鐵洪流.

要說的話,這也是西駱沙陸軍發動進攻的一大特色.

不惜代價的突破對方的防線,擴大突破口,在掌握了戰場主動權之後,再針對暴露出的問題做出調整.

簡單的說,就是在強攻階段,不惜代價的取得突破.

其實,這也是在武器裝備的技術水准不如對手的情況下,為了奪得戰場主動權,所能采取的唯一戰術.

也就是這一點,直接決定了西駱沙在發展武器裝備時的基本立場.

往簡單說,不管多麼先進的武器裝備,在全面戰爭中都是消耗品,損失率不會因為技術水准高而明顯降低.

相對而言,同類型武器裝備的損失率不會有太大的差距.

比如主戰坦克,就算帝國陸軍的ZT-99系列更先進,戰斗損失率也不會比性能稍微差一些的T-80U低多少.

按照成本計算,那麼T-80U的交換比肯定在ZT-99之上.

關鍵還有,主戰裝備在戰爭期間,特別是開戰初期的生產效率肯定不太高.因為需要花大量時間完成戰爭動員,所以在戰爭初期能投入的主戰裝備,主要看在戰爭爆發之前的儲備數量.

這個道理非常淺顯,各個主要國家都很重視和平時期的戰備工作.

比如在上次大戰結束後,梁夏帝國就針對主戰裝備,建立了一套較為完善,而且一直施行至今的封存體系.從幾萬噸的航母,到士兵用的步槍,都會在退役之後封存,以便在戰爭爆發之後重新使用.

此外,就是讓武器裝備盡可能的簡單,降低生產的難度.

在這方面,西駱沙做得最為徹底.

簡單的說,西駱沙的武器裝備以簡單可靠著稱.小到裝備近百個國家,算上各類改進型的總產量超過1億支的AK系列突擊步槍,大到T系列主戰坦克,以及MI系列軍用直升機均是如此.

其實,這也是T-72能在西駱沙陸軍中獲得一席之地的關鍵所在.

不要忘了,跟T-80相比,T-72其實是簡配版本.

可是,T-72的產量卻是T-80的好幾倍!

最關鍵的一點,就是T-72足夠的簡單,生產所需工時相當于T-80的三分之一,生產成本還不到T-80的一半.

這意味著,T-72能在戰爭爆發之後大批量生產!

這也是西駱沙軍隊不害怕打消耗戰的底氣所在.

在完成戰爭動員後,只是一條生產線,一個月就能生產1000輛,而西駱沙總共有3條T-72的生產線.

之前讓迢曼陸軍的裝甲部隊頂上,主要是因為前鋒部隊需要進行燃油補給,並且讓官兵們得到必要的休整,哪怕只是吃一頓熱飯,在路邊睡上2個小時,畢竟從伏爾加格勒一路打過來,中途根本沒有停歇過.

連續戰斗,沒人受得了.

現在的問題是,迢曼裝甲部隊的表現很不給力,沒取得突破,最後還是得依靠西駱沙的裝甲部隊.

不管出于什麼原因,或許是對迢曼軍隊的表現感到不滿,也有可能是為了證明自身的戰斗力.

西駱沙陸軍一口氣投入了一個裝甲旅!

面對鋼鐵洪流,東駱沙的官兵幾乎喪失了斗志.

這不是勇氣的問題,而是根本就沒辦法跟敵人交戰.

如果不是司徒麟有先見之明,讓三連11輛坦克部署在防線後方,而且提前設定好突擊線路,從而趕在敵人沖上來之前回到了陣地上,通過犀利的反擊頂住了敵人的進攻,不然防線已經被敵人突破.


只是,代價也非常慘重.

6輛主戰坦克,分成了2個戰斗單位,分別在防線的東邊與西邊,而且采用的都是機動防禦戰術.

簡單的說,就是充分利用提前設置好的火力點,不斷的改變防禦位置,避免被敵人的反坦克火力盯上.

打到這個時候,需要擔心的,不止是那些新式主戰坦克打出的穿甲彈,還有從遠處射來的反坦克導彈.

要說的話,反坦克導彈的威脅還要大一些.

打到現在,沒有一輛ZT-99B被敵人的穿甲彈摧毀,至少炮塔與車體正面的裝甲沒被打穿過.

只是,已有幾輛ZT-99B被敵人的重型反坦克導彈摧毀.

陣地上面煙霧繚繞.

不是夜間下霧,也不是硝煙,而是坦克在戰斗中釋放的煙幕.

敵人的反坦克射手跟在主戰坦克後面,而且是搭乘步兵戰車作戰.在攻上陣地,准確說是到達防線前沿才下車,然後就地尋找隱蔽點,並架起反坦克導彈發射器,開始搜尋與攻擊坦克.

在激烈的戰斗當中,根本沒法照顧到敵人的反坦克射手.

通常由協同作戰的步兵,使用大口徑機槍,或者射程相當的自動榴彈發射器來對付敵人的反坦克射手.

可惜的是,根本沒有協同作戰的步兵.

守在陣地上的東駱沙軍隊已經是潰不成軍,2個機步連傷亡慘重,剩余官兵一時半會根本上不來.

戰斗打得非常慘烈,敵人的坦克已經攻上陣地,就等步兵來占領.

只是,司徒麟根本沒有多想,也沒有時間多想.

"各單位報告情況."

"我是章建國,在陣地西側,有3輛坦克,彈藥已所剩無幾,穿甲彈只剩下不到三分之一了."

"我是牛海龍,在陣地東邊,也還有3輛坦克,穿甲彈各10發左右."

聽到報告,司徒麟心里頓時一緊.

牛海龍是三連二排排長,而按照不成文的規矩,應該副連長直接指揮二排作戰,而報告情況的是排長,表明副連長的座車已經被摧毀.

或許,副連長已經陣亡殉國.

"兄弟們,敵人已經攻上了陣地,被動防守根本頂不住,我們打一波反擊,把敵人趕出陣地,為步兵爭取時間."

"收到."

"明白."

"全體都有,標准突擊隊形,章建國注意左側,牛海龍盯住右邊,看清楚識別標志,瞄准之後再開火!"

"為國赴難--"

"為國赴難--"

……

這次,不是司徒麟喊的口號,其他車組的官兵首先喊了出來.

"為國赴難!"

湯學兵跟著大喊了一聲,隨後就踩下油門.

"穩著點!"


司徒麟提醒了已經興奮起來的駕駛員.

在戰斗的時候,通過喊口號等方式讓情緒興奮起來,主要是為了克服恐懼,點燃官兵的斗志.

現在需要斗志,可是絕對不能犯低級錯誤.

"頭!"

"瞄准就開火!"

"嘭--"

司徒麟剛下達命令,毋奇鐵就踩下發射炮彈的踏板.

雖然可以通過操縱杆上的開關控制坦克炮開火,但是ZT-99B保留了踏板開關,確保在特殊情況下依然能開火.

其實,毋奇鐵早就盯上了那輛炮塔上有幾根鞭狀天線的坦克.

雖然看不清敵坦克炮塔上的編號,但是從天線的數量就能判斷出,肯定是一輛指揮官的戰車.

只有指揮官的戰車,才會搭載額外的通信電台,也才需要安裝更多的通信天線.

依靠雙向穩定系統,不管是快速飛馳,還是突然加速或減速,ZT-99B都能夠讓炮口對准瞄准的目標.

再說,不到2000米的距離,根本不算遠.

正是如此,在沖出藏身的灌木叢之後,毋奇鐵就急不可耐的打出了第一炮.

這個距離,確實太近了.

大概1800米,對于初速達到了每秒1750米的脫殼穿甲彈來說,飛完也只是1秒鍾多一點而已.

其實,在坦克穩定下來,紅外成像儀重新獲得清晰圖像,穿甲彈已經擊中目標.

沒有發生殉爆,不過有1名坦克成員從炮塔里爬了出來.

沒有等毋奇鐵切換火控開關,用並列機槍掃射,那家伙就從坦克上溜下來,然後不見了蹤影.

顯然,那輛坦克已經被穿甲彈摧毀了.

就在這個時候,跟在後面的4輛ZT-99B也開火了.

湯學兵沒停下,只調整了坦克的行進方向,讓車體與炮塔的朝向保持一致,盡可能的讓正面對准敵人.

這麼做不但是因為車體與炮塔的正面防護最為堅固,還跟火炮的穩定有關.

如果火炮軸線與車體中軸的夾角太大,那麼在開火之後,就需要耗費更多時間來消除產生的震動.

當然,主要是防護.

任何坦克,哪怕是60多噸的"挑戰者2"型,側面裝甲厚度也很薄,別說是威力巨大的穿甲彈,即便是一般的破甲彈,甚至是步兵手里的火箭筒都能打穿,並且干掉坦克里面的人員.

這次,司徒麟他們采用的是密集隊形,5輛坦克的橫向間隔距離在50米左右.

敵人實在是太多了,而且司徒麟他們的任務是突擊,擾亂敵人的戰斗部署,吸引敵人的注意,不是在這里打殲滅戰.

也沒有打殲滅戰的資本.

剩下11輛ZT-99B,大概有120發穿甲彈,如果按六成的命中率計算,根本就不足以摧毀敵人全部的坦克.

能把敵人嚇跑,就很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