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知音難覓

"主公."一大清早,陳默還在這里教典韋和典滿做人的道理,便見徐庶急匆匆的進來.

"何事啊?把你急的."陳默看著一臉凝重的徐庶,笑問道.

"剛剛家師收到來自幽州的書信,盧公已于去歲在上郡故去."徐庶對著陳默一禮道:"家師有些悲痛."

"盧公……"陳默覺得心頭突然有些壓抑,涼亭中初識到後來相交,提攜……陳默歎了口氣:"何時的事情."

"冬季吧."徐庶道.

"今日便到這兒吧."陳默看向典韋道:"通知伯甯,我治下所有衙署掛起縞素,三日不下,以祭奠盧公!"

"喏!"典韋立刻答應一聲,帶著兒子轉身離去.

"隨我去見岳父吧."陳默帶著徐庶出門,盧植在某種意義上代表著一個時代,當世三位大儒之中,鄭玄是隱士,蔡邕雖在朝堂,但更多的注重于文獻,唯有盧植,一生都在為大漢奔波勞碌,文可安邦,武能定國,哪怕晚年屢遭猜忌,也未曾改過對大漢的一片忠心,對于這位長者,陳默一直抱有極高的敬意,並非只是因為當年在洛陽盧植對自己有頗多照拂,那是一種對盧植精神的敬佩,陳默做不到如盧植那般,但並不妨礙他對盧植這樣人的敬佩.

蔡府上,尚未進門,便聽到悠悠的琴聲傳出,琴音中帶著濃濃的悲戚之意.

就算不懂音律之人,此刻心中都難免生出幾分悲戚,陳默雖不學,但聽得多了,自然也懂欣賞,這份感覺自然也更加濃郁.

"高山流水,知音難覓啊!"陳默歎了口氣,他意志極強,對情緒控制也極強,能抵住這份悲意,帶著徐庶徑直入得門來.

正廳里,蔡邕那最心愛的焦尾琴擺在桌案上,仿佛沒有發現兩人的到來一般,默默地撫琴,一旁的管事想要上前提醒,卻被陳默用手勢止住.

"岳父如今心中悲切,需要宣發,莫要打斷他,讓人熬些雞湯之類的等著,這琴怕是會彈許久."陳默對著管事道.

"喏,老奴這便去."蔡安點點頭,看了蔡邕一眼,歎了口氣,按照陳默所說前去准備.

陳默和徐庶默默地坐在蔡邕下手,靜靜地聽著琴聲,同樣的高山流水,不同的心境所彈出來的音律給人的感覺卻是不同的,明明是萬物複蘇的春季,此刻聽著琴聲,卻有種秋季的蕭瑟之感.

陳默跟徐庶一直聽著,到日頭偏西的時候,能夠明顯感覺到琴音有些亂了,陳默朝著蔡邕看去,見蔡邕手有些抖,這是體力耗盡了.

"岳父!"陳默知道,這個時候的蔡邕,恐怕很難保持那種忘我之境了,出聲打亂了琴聲.

琴聲一止,蔡邕抬頭,看向陳默,又看了看徐庶,輕輕一歎,低頭摸索著自己的愛琴.

陳默對著門外砸吧砸吧嘴,蔡安連忙端著雞湯進來,陳默起身接過,端到蔡邕案前道:"岳父,這是人都會有生老病死,盧公病逝,我等自然心中也是哀痛,但活著的人,也還要繼續,您還有昭姬,還有族人,這悲大傷肺,若您因此病倒了,我回去如何跟昭姬交代?她可是剛剛生產不久……"

"唉~"蔡邕看了陳默一眼,點點頭悵然道:"我與子干相交于微末,當初我師從太傅胡廣,子干師從陳球,馬融,所學比我雜,卻又能樣樣精通,說起來,當時我二人還曾有過一段時間互相不滿對方……"


幾十年的陳年舊事,如今從蔡邕嘴里說出來,倒是頗有一番滋味,蔡邕與盧植年紀相近,年輕時也曾意氣風發,針鋒相對卻又惺惺相惜,那種感覺很美好,但卻讓人感覺有股難言的心酸感.

"前些年慈明走了,如今子干也離世,不知何時輪到我?"蔡邕端著手中的雞湯,澀聲道.

"岳父!"陳默語氣重了一些,長聲道:"岳父,小婿懂些醫理,這人的命理,有時候與心態相關,家師曾于我說過,人生之苦,十之七八,但僅存那二三便是叫人難以割舍,岳父想想昭姬,想想晉兒,還有遠在江東的阿妹,岳父真的願意割舍這些?晉兒還不會說話,昭姬一直希望他能喚一聲娘,喚聲外公."

"你呀~"蔡邕聞言搖了搖頭,心中的苦澀和那股悲涼卻是隨著陳默這番話散了大半,摸著身前的愛琴道:"伯道可知此琴來曆?"

"琴名焦尾,琴身乃岳父當年遠赴江海,遠跡吳會時,于火中救出的一段梧桐木所做,昭姬與我說過."陳默見蔡邕恢複了幾分,微笑道.

"此琴我甚愛之,昔日有伯牙子期之交,我輩甚為向往."蔡邕輕撫著琴身,悵然道:"我與子干之交,雖不比伯牙子期那般,但子干自去,我亦無心再彈,本想毀去此琴,卻又心中不舍,今日,你便將此琴帶去給昭姬吧."

琴聲依舊,知音難覓.

"孩兒遵命!"陳默張了張嘴,最終還是點點頭應下來.

又陪了蔡邕半晌之後,陳默才收了焦尾琴,帶著徐庶從蔡府出來.

"主公,恩師他……"徐庶看著陳默,有些擔心道.

"放心,岳父雖然悲傷,但他還有牽掛在,漢書尚未著成,還有女兒,外孫,岳父有太多牽掛,這人一旦有了牽掛,就不會那麼容易死."陳默笑了笑.

"那盧公……"徐庶疑惑道,難道盧植就沒有牽掛?

"盧公這一輩子最大的牽掛便是這大漢,其實當年董卓入朝的時候,盧公恐怕便已經灰心了,聽說後來當了袁紹的軍師,但袁紹所為,怎麼看都不像有恢複漢室的意思,到了如今這個地步,恢複漢室更是……"說到最後,陳默也不禁一歎.

老人家一輩子的信仰看不到希望的時候,他其實可以理解盧植晚年的心態,陳默抱著琴一邊走一邊道:"本想去上谷拜訪,卻一直未曾抽出時間,不想上次一別竟是永別."

徐庶默默地點了點頭,在這樣的時代,有些人一別可能就真是一輩子了.

將陳默送到府門前,徐庶拱手作別,他還有其他事情要去處理,如今的徐庶是處于半學半出仕的狀態.

陳默回到府中,將焦尾琴交給蔡琰.

"夫君,此乃家父之愛琴,怎會……"蔡琰疑惑的看向陳默.

陳默將盧植之事說了一遍:"岳父如今多少有些悲涼,夫人平日里無事,可去探望一二."

蔡琰默默地點了點頭,對陳默斂衽一禮:"多謝夫君."


"你我夫妻,本該如此,何須言謝?"陳默伸手扶住妻子道:"走吧,去母親那里坐坐."

……

盧植走的無聲無息,但當這個消息傳開的時候,陳默下令治下全境衙署縞素,三日不得辦喜宴,袁紹也停止了一切軍事活動,公孫瓚作為盧植的弟子,更是令全軍披孝,曹操,袁術皆是如此.

每個時代都有著每個時代的印記,桓帝時期有李膺,陳藩,靈帝時期則是以三君為首的名士風流,而在黃巾之後,時代的印記便是盧植.

天下混亂,諸侯漸起異心之時,唯有他在為大漢而終日奔走,盧植不止一次有過擁兵自重的機會,但哪怕朝廷猜忌,奪他兵權甚至下獄,盧植都沒有過一絲反抗,而是毫不猶豫的放棄手中兵權,回到洛陽,哪怕心中有再多的不滿,也從未抱怨過一句,無論其才還是其德,名士無雙這四個字,盧植都當之無愧.

說這是屬于盧植的時代或許有些過了,蔡邕,鄭玄,朱儁,皇甫嵩這些老一輩文武同樣耀眼,在各自的領域成就未必就比盧植低,但將盧植作為這個時代的印記來說,恐怕沒人會反對.

盧植的去世,蔡邕隱居河東不理世事,也代表著一個時代的落幕.

傷感也好,悲痛也罷,這世間之事,不會因為任何一個人而停留,哪怕有通天的本事,也抵不住歲月的流逝.

盧植的死,也只是讓諸侯稍稍停下了干戈,在悼念之後,袁術再度起兵攻往陳留,同時袁紹也將長子派往青州,准備與公孫瓚爭奪青州,天下戰亂在開春之後再度興起.

河東,安邑.

"主公!長安剛剛送來消息."滿寵快步來到陳默身邊,將一卷竹簡遞給陳默道:"李傕命張濟,樊稠屯兵于新豐一帶,看樣子,有向我軍動兵之意."

陳默伸手接過竹簡,皺眉翻看一番後,思索道:"這個時候看來是缺糧了."

"正是!"滿寵點點頭道:"自去歲開始,西涼軍大肆抄掠百姓,致使大量百姓遷往這邊,如今單是河洛一帶的戶籍造冊已有十三萬戶之多."

"我現在不太想打."陳默皺眉道:"如今我軍老兵多派至各方戍敵,新軍雖然不少,但恐怕難與西涼軍抗衡."

就算借著地利打贏了,那也是慘勝,陳默不想把寶貴的兵力浪費在這種無意義的消耗戰上,就算贏了,損傷慘重的話,也難趁勢占據關中.

"主公,若是華雄將軍……"滿寵知道華雄與陳默關系不錯,而且華雄率軍占據左馮翊之後,陳默從未在那邊戍防,而華雄也沒在那邊屯兵,陳默雖然沒說,但顯然,華雄跟陳默之間,是有著一些暗盟的.

"他暫時不能動."陳默搖了搖頭,知道滿寵看出了什麼,不過華雄和徐榮是自己吞並關中的兩顆要子,不能在這個時候輕動,而且自己也得有鎮住這兩人的實力才行.

"主公,庶有一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