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五章 尋找盟友

第三百五十五章尋找盟友

保定,北控三關,南達九省,背靠山西,拱衛京師,實在是個好地方,進可攻,退可守,又有堅城可以依托,一旦山海關有變他的五萬兵馬,進可以拱衛京師,退可以保衛山西,不得不說能在青史留名的都不是等閑人物,這份戰略眼光還是極為了得.想起當年在大同城內,和這位袁總督並肩作戰的景象,眨眼也有好幾年了.

一封密信送去保定,先探一探此人的口風,先敘舊吧.袁崇煥回信倒是極快,態度也很恭敬言語之間,對山海關局勢十分擔心還抱怨了幾句,抱怨楊鶴楊督師喜歡朝令夕改,命令一天變三回搞的將士們來回奔波,很多怨言.馬城心中輕松起來將密信燒掉,不許多言這便足夠了.

袁崇煥已經表明態度了,他是不會聽從楊大傻子的命令,去山海關送死的.這便足夠了,馬城也沒看錯人,這位袁總督確實個心高氣傲的刺兒頭,誰也不服,很有做軍閥的潛質呀.成功找到一個盟友,肩上的壓力便小了許多,再挖一挖楊大傻子的牆角,軍中不服他的人可太多了.

書信往來拉攏了幾個王國楨的舊部,這個聽調不聽宣的聯盟便草草成型了.這也是馬城在山西戰功赫赫,山西出身的將領很服氣,拉攏起來便格外容易,當世白起的名號可不是白叫的.馬城如今的名氣比戚繼光還差一些,可也差的不多了,當世白起,開原馬五的名號都響當當.

半月後,該來的終究來了.

建虜十余萬大軍集結由皇太極親率,大有繞過錦州走內蒙古入關的跡象,開原每日三封緊急軍報,請朝廷遣使聯絡林丹汗,重修盟約,沒有五萬蒙古騎兵配合作戰,開原兵馬無力在草原上阻止建虜入關.開原至京師的奏報如石沉大海,溫體仁,周延儒還在忙著互咬,還顧不上建虜.

軍報到了薊州,馬城送一份去山海關,送一份去保定.

袁崇煥很快回信邀薊州軍夾擊建虜,信心滿滿的要和馬帥兩面夾擊,將入關虜騎圍殲在北直隸.馬城一面苦笑一面等著楊鶴的回應,等了十天沒等到回信才恍然大悟,楊督師心高氣傲根本沒把他的警告當回事兒.這倒也是,一個伯爵和一個都禦史出身的督師,地位差了十萬八千里.

文貴武賤呀,馬城自嘲一笑下令整軍備戰,軍情如火,開原是暫時回不去了.

薊州西北大營中,馬城坐在太師椅中閉目養神,天氣炎熱,只穿著短衣的盧象升,倪元璐一干進士出身的講官充任了參謀,汗流浹背的整理著關外軍報,在輿圖上標注著一個個險關,軍堡.二十余名天啟二年的進士講官,如今只余六人還在新軍效命,仍是六品官職這些年也沒什麼長進.

馬城慚愧道:"建斗,你等是受了我的牽累."

盧象升原本是要去重建的陝西鎮軍任職,因為種種原因一直沒有成行,如今換了一朝臣子他的仕途就到此為止,很難再提拔重用了.倪元璐,陳演等五人也是如此,頭上都貼著閹黨的標簽呢,只是東林黨的手還伸不進鐵板一塊的新軍,內閣對這支新軍極為忌憚,放在京畿太礙眼了,才趕到山海關來個眼不見心不煩.

新軍是東林內閣很難插手的,上上下下大小軍官都是勳貴子弟,開原子弟,也是大明勳貴手中為數不多的底牌.

盧象升等人到看的開,聞言笑道:"大人言重了,能在總鎮大人麾下效命,我等不虛此生."


馬城大為感動,也很舒心,手下終于有了象樣的參謀人才,盧象升來當參謀長,六個進士出身的高級參謀,很有點參謀部的樣子了.六個進士都在新軍中磨練多年,對行軍打仗十分內行,又都是筆稈子了得的讀書人,繁雜瑣碎的軍務變的井然有序,因為六個進士都是博聞強記的牛人呀.

參謀部的架子搭了起來,士官長制度也施行多年,軍中培養出大量合格的士官,一支近代化的軍隊基本完善了.建立這支近代化軍隊花了多少年,從萬曆四十六年直到崇貞二年,真是曠日持久呀.耗時五年經曆大小幾十戰,才練出了足以自保的基本部隊,太給穿越人士丟臉了.

然而這是一支正常空間無限的近代軍隊,擁有大批身經百戰的優秀士官,樸素的,農家出身的士兵,還有剛剛完成換裝的重火繩槍營.薊州秘密鑄造的大炮也積攢到二十四門之多,剛好可以編成四個炮兵哨,也有一批精心訓練,掌握西洋炮術的炮手,如此強大的基本部隊自保綽綽有余有余.養軍費用也能承擔下來,繁華的開原商埠,利潤豐厚的海上商路,可謂日進斗金.

不足的是大戰將起,開原商路將會暫時斷絕,東江鎮前景不明,更致命的弱點是軍械不足,完全沒有軍工生產能力,從西班牙人手里買來的重火繩槍,打壞一支便少一支.此時馬城深刻的體會到,戰爭不只是陣前撕殺那麼簡單,戰爭真正是國力,動員能力,軍工制造能力的全方位比拼.

自然,建虜是以戰養戰不在此列,大明有什麼建虜就有什麼,單說開原軍的軍工能力,離開朝廷的支持便十分艱難,別說研發武器就連維護武器都很難.想擺脫朝廷的制肘,只能指望南居益在台灣穩住陣腳,在台灣那種化外之地建立完整的軍工體系,只有在天高皇帝遠,內閣管不著的台灣,才有建立獨立軍工體系的可行性,這又是幾年之後的事情了.全面換裝西式火器的薊州步卒,大概能打上幾仗,便要面臨無槍可用的窘境,又給穿越人士丟臉了,十分汗顏.

並且開原團練出身的步卒,過了四十歲便大多要回鄉安置.開原團練大量裝備的仿英格蘭長弓,對士卒身體的傷害極大,士卒到了晚年大多要忍受骨骼變形帶來的痛苦,總不能眼看著這些士卒缺衣少吃.安置裁汰士卒的費用,可比養軍費用高多了,士卒上有老下有小,開原提督府起碼要承擔一半養家費用,這也是無奈之舉,開原彈丸之地幾乎是全民皆兵,人口太少不足以撐起大明的天空.

出路仍在台灣行省,天災**,將會吸引大量流民出海去台灣謀生,台灣島能容納多少人,幾千萬人仍到島上,也如同撒了幾粒沙子,台灣島實在是太大了物產又富饒,不種地都餓不死人,老天爺賜給大明的禮物呀.以台灣為基地,東南亞,爪窪地盤更大,就算大明百姓多生幾億人也不愁土地兼並.

在不遠的將來,可想而知移居海外的明人,將迎來一個人口生育高峰.

"大帥,大帥!"

馬城從美妙的夢境中被叫醒,睜開眼睛便看到一位衣甲鮮明的大員站在面前,尷尬起身寒暄起來.

"袁督,失禮了."

突然來到薊州的袁崇煥拱了拱手,客氣道:"馬帥不必多禮,本督此去京師面聖,路經薊州便這麼來了,唐突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