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言利害三公登門,查局勢陳默退讓

火最終還是燒到了陳默身上,你陳默不是不想回洛陽麼?好,我們來找你.

而且不止一個,楊彪,鍾繇,趙溫三人聯袂而來,這個分量,就算陳默也不能避而不見.

"諸位來意,默也清楚."接過徐庶遞來的清水,陳默喝了一口,看著三人笑道:"三位可曾想過,我軍中將士之所以上陣殺敵奮不顧身,並非我陳默有多厲害,而是這書院制度,給了這些將士子弟一個入仕的機會,他們才願意拼,敢拼."

"這天下之事,總與名利脫不開關系,或許諸位覺得有些俗,但不是所有人都超凡脫俗,我等既想要讓三軍將士用命,早日平定天下,卻又將他們視作牛馬,不願意給半點好處,世上哪有這許多好事?"

有道理嗎?很有道理,但三人此番前來,可不是來跟陳默論道的,三學紀要的出現,注定今後朝廷取士,將會改變形式,士族門閥要讓出來的東西,眼下是看不到,但長此以往,等于士權必然衰落.

大漢經桓靈二弟,自中平年間解除黨禁之後,士權才逐步掌控權柄,如今三學紀要的出現,卻是隱隱有阻止士權繼續膨脹的意思,這也是朝堂上很多人不滿的根由.

有些事情,不是說話好聽就能解決的,這已經涉及到根本問題,悲哀的是,關中,並州,河洛乃至西涼士族經過董卓,李郭時期的動亂,元氣早已大傷,如今陳默這般軟刀子割肉,真正開始覺得疼的時候,他們卻發現除了在朝堂上抗議之外,根本做不了任何事情.

書院在十年前就已經開始布局,當時只有一個河東書院,陳默以蔡邕的名聲建立起來,當時並不顯眼,但如今仔細想來,恐怕當時陳默已經開始布局,而後來長安書院的建城,書院開始大興,陳默徹底抓穩軍心,看似沒什麼關聯,但從當時開始,陳默恐怕已經有了將書院對接太學的心思.

而更可怕的是什麼?

曹操在效仿,孫策在效仿,劉表也在效仿,袁紹死前也在效仿,而且已經很多年了,如今三學紀要一出,這諸侯與士族之間的關系恐怕要發生微妙的變化.

"大將軍亦是名門出身,這些道理姑且不論,但以大將軍之才智,當知這三學紀要一事,動搖的是我等根本."鍾繇看著陳默,沒有跟陳默長篇大論,只是直指問題根源,他知道講道理,陳默雖然不似禰衡那般鋒芒畢露,但絕對能把話題帶偏,若論辯才,陳默可不在禰衡之下,沒見禰衡那麼高傲一個人,現在對陳默卻是服服帖帖麼.

有一點,陳默是沒辦法回避的,陳默本身是士族出身,能有今日之成就,其中士族身份起了很大作用,包括陳默身邊能夠聚集這麼多人才,滿寵,高順,崔耿,石庚,鮑庚,鍾云,余昇,不說後來,當初陳默建立自己的班底,這些人肯跟著陳默,固然有陳默本身的個人魅力在里面,但若他無出身,這些人又豈會輕易跟他?

哪怕後來,陳默聲勢大震,四方人才來投,但之所以投奔,也有陳默出身的緣故在里面,不信你看董卓,當時董卓權勢滔天,勢力可不比後來的陳默小,但又有幾人願意投他.

後來趙溫,鍾繇相繼出手幫陳默,換董卓試試看這些人是否願意出力.


陳默享受著士人身份給他帶來的便捷,如今卻要挖士人的跟腳,這有些說不過去.

楊彪也開口道:"如今大將軍獨攬關中大權,此舉在關中自然是無人敢于悖逆,然將軍可曾想過此舉只會讓天下士人離心,他日無論將軍出兵冀州亦或是中原,將會遭到各地士族激烈抵抗,這失了天下人心,再想掃清寰宇可就難了."

如今陳默所掌之地,軍政財三權被陳默牢牢捏在手中,三學紀要在關中推廣沒人能攔,陳默現在手下並不缺人才,但天下不只是關中,如今三家爭雄,而冀州出現變故,正是奪冀州的時機,如果陳默繼續推行三學紀要的話,恐怕冀州士族會上下一心,竭力抵抗,到時候反而會讓陳默失了奪冀州的時機,這可不是楊彪危言聳聽.

"我知道此事不妥."陳默很肯定的點點頭,一臉誠懇的道:"這也是默避出朝堂的緣故,這書院之事,當初真未曾想過這麼遠,只是勢力薄弱,無人可用,是以以此來激發將士們的斗志."

"後來這書院漸成規模,給有功將士子女進學也成了規矩,關中軍也日益強盛,這個時候廢除書院恐怕第一個不答應的,便是關中十萬將士,如今亦是左右為難吶!"陳默說到這里,一臉的痛苦和糾結,我也是被逼無奈,誰能想到當初一個無心之舉會導致今日這般模樣?

楊彪三人神色緩和了一些,要說十年前陳默便料到今日,如今想想,便是陳默博學多聞,驚才絕豔,恐怕也沒有這般遠見,趙溫溫言道:"我等也並非要大將軍徹底廢除書院以及三學紀要,不過這三學紀要許多地方都是直指士權,卻需更改."

"實不相瞞,我這些時日,也在研究這三學紀要."陳默點點頭,看向三人道:"諸位仔細看看,這三學紀要,其實用來作為我士族晉升出仕之路,也頗為合理,諸位可曾想過,將各家子弟也送入學府進學,在這點上,我士族之人本身家學淵源,若能經過書院考核,本就優于尋常人家,若加入書院之中,又何必擔心沒了仕途?"

若天下士人皆反對陳默,那至少接下來冀州爭奪戰,陳默會處于劣勢,三學紀要如今看來並非真正出世之時,陳默如今若是不作出一些妥協,對于接下來取冀州肯定是有影響的,而且影響會很大.

"至于更改之事,諸位可以出個章程,我會讓禰衡與諸位共同商議."陳默笑道.

禰衡?

三人皺了皺眉,陳默笑道:"放心,禰衡那邊,我會敲打一番,這次事情鬧得太大了."

"大將軍英明!"三人對視一眼,躬身道.

"不想這次離京,除了這麼大事情,默再為兄長祭奠三日,三日之後,我起程回京師,三位且帶我書信回去,交于禰衡,待我回去之後,親自主持此事,三位以為如何?"陳默笑道.

"善!"三人點點頭.


當下陳默讓人取了筆墨絹帛,寫下一封書信交給楊彪,讓他們帶回去給禰衡,三人這才心滿意足的離開.

"主公,如此一來,禰衡恐怕不會甘休."三人離開之後,徐庶看著陳默苦笑道.

這三學紀要,可說是禰衡這些年來的心血,如今要做出妥協,禰衡恐怕反應會很激烈.

"那也沒辦法,若如今冀州在我手中,我不會妥協,可惜冀州不在,天下士人的態度,我還需顧忌一番,這次走的有些急了."陳默搖了搖頭,這一次是他步子邁的有些大了,三學紀要動搖的是士族根本,如果他拿下冀州的話,就算天下士人反對也沒用,自己已經占據絕對優勢,三學紀要推廣下去,自己會越來越強,而天下士人反對,卻也沒能力集合力量來對抗自己,除非曹操,孫策,劉表,劉璋合並,否則對陳默根本造不成什麼威脅.

但現在冀州沒有拿下,勝負之數尚無定論,這般早便將三學紀要拿出來,反而會讓陳默有些被動.

"卻也未必全是壞事."徐庶笑道.

"哦?元直有何高見?"陳默聞言,看向徐庶道.

"正好借此機會,對外放出主公為平定此事無暇分身,讓那袁氏二子沒了顧慮,相互內斗."徐庶笑道:"彼時何愁冀州不定?"

"妙!"陳默撫掌笑道:"元直所言甚和我意,看來也是時候回京了."

"只是禰衡這里……"徐庶有些苦笑,這次回去,禰衡那關不好過.

"此事當緩,待我平定冀州之後,會伺機讓他重改三學紀要."陳默淡淡的道,事有輕重緩急,三學紀要這一步,也是他考慮失當,雖有利于天下和黃權,但卻忽略了士權的影響力,也忽略了士人在這件事上的反應,有些事情,真不是說幾句好話就能解決的.

在滎陽又待了兩天之後,陳默便帶著徐庶,典韋起身回奔洛陽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