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大理寺評事

好兄弟,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多好的一句話,到了石小凡這里就徹底變了味.

蕭也賴對于歲幣的事是一口答應,他作為大遼使者入京,擁有臨機專斷之權.

本來他是來要增加歲幣的,可是到最後反倒是歲幣減半了.原本銀十萬兩,絹布二十萬匹.搖身一變,成了銀十萬兩,絹五萬匹.

銀子,始于兩漢,興與明清.在大宋,銀兩尚未作為主流貨幣,所以和絹布一樣是非常保值的.

饒是如此,大遼歲幣已經減半了.不過蕭也賴並不擔心,因為他至少避免了大遼開戰的命運,這才是大功一件.

要知道,此時的大宋戰斗力雖然很渣,但就怕會出現一兩個名將或者寇准之類的名臣.還有加上西夏這個變態的戰斗力,如今風雨飄搖的大遼萬萬不是敵手.

西夏一旦聯宋,大遼危矣.就算這次任務沒完成,歲幣還減半了,回去蕭太後不但不會懲罰自己,反而會大肆獎賞.

接下來就是等大遼朝廷那邊的消息了,蕭也賴讓耶律方才起草了一份文書,星夜兼程送到大遼,將東京發生的事告訴蕭太後,請蕭太後定奪,接下來就是等待了.

蕭也賴答應歲幣減半了,禮部員外郎薛昆這只變色龍臉上的笑容立刻又回來了,對遼朝使者們是笑臉相迎,熱情如火.

國信所,石小凡和蕭也賴對酒當歌,一片和諧.王震和薛昆在一旁陪酒做飲,契丹人豪放,喝大了以後蕭也賴和耶律方才幾個挽起袖子就要到場下跳舞,誰都攔不住.

契丹人的舞蹈更類似與原始部落的戰斗舞蹈,又有點像是蒙古的摔跤舞,他們甩開膀子晃啊晃的表達心中的熱情.

"石兄,一起來跳啊!"蕭也賴熱情的招呼著.

石小凡終于發現,這些蠻夷也不是一無可取.如果他們肯與大宋和平相處,其實這些人反而更質樸一些.

蕭也賴他們幾個熱情洋溢,笑容掛在每個人的臉上.原來不是每個人都喜歡打仗,他們更熱愛和平.

蠻好玩的,石小凡便拽著王震一起下去跳了.薛昆自認為是讀書人,有辱斯文,高低不肯下場,石小凡罵了句"酸儒"也只好作罷.

石小凡本就是個人來瘋,這蕭也賴倒是頗合他的脾胃,幾人在台下載歌載舞.鬼知道蕭也賴他們嘴里喊著些什麼玩意兒,石小凡高興的時候也跟著哼哼幾句,卻全然不解其意.

薛昆卻聽得出來,這是契丹人打獵或者放牧時的歌詞,什麼雄鷹穿越朵朵白云看到了天上的女神在洗澡,地上的馬兒不如契丹的漢子健壯云云...

但是在崇政殿,朝會上的群臣卻紛紛向石小凡開炮.

監察禦史張茂深信他的後腦勺被人開了瓢就是石小凡這厮所為,所以這次抓著把柄咬死不放:"陛下,石管勾斯文掃地,整日與那幾個契丹使者在國信所烏煙瘴氣,飲酒高歌,這豈非丟盡我大宋顏面."

有人帶頭,受過石小凡傷害的禦史李德和寄祿官劉文正立刻暴走了.

二人羅列罪名乃是拿手好戲,要命的是他倆羅列的那些罪狀確實也是石小凡干過的,實錘了.

比如,在國信所著蟒袍的舊賬又被翻出來了.與遼使在樊樓稱兄道弟勾肩搭背的事,手下仗著石小凡淫威扇店小二耳光的事,他們卻不提來福挨打.


其實最近石小凡低調的很,倆人實在抓不住什麼把柄了,又把他以前那些臭史給抖出來了.

什麼偷看張寡婦洗澡,那個誰忠勇侯藏在貓耳朵巷子新納的小妾院子里曬得香帕抹胸被石小凡盜走拿到大街上顯擺,斗蛐蛐輸了把對方腦袋開瓢的事不一而足說了個沒完沒了.

朝堂上忠勇侯聽的臉上是青一陣白一陣,牙齒咬的咯咯響.那次若不是石元孫給了兩處鋪子才擺平這事,忠勇侯早就打將上門來了.

這麼一個混蛋玩意兒,有什麼資格任管勾官一職.

張茂一挑頭,加上劉文正和李德三人唇槍舌劍,豁出去了.有本事這石小凡再把自己揍一頓,這管勾一職必須給擼了下去.

石元孫更是羞愧的無地自容,就連趙禎臉色也沉了下來.

誰知就在這個時候,殿尾一人站了出來:"陛下,大遼使者此次入京實為歲幣而來.多虧石管勾從中斡旋,如今遼使已應歲幣減半,想是石管勾之功不可沒.古人有云: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石管勾既然已經痛改前非,又如何做不得這國信所管勾?"

眾人回頭一看,一個年紀不大的家伙拿著笏板筆直的站在堂下,此人言語清晰,談吐得體,正是大理寺評事包拯.

監察禦史張茂大怒,你一個小小的大理寺評事,有什麼資格在朝堂上大呼小叫.

"你是誰,叫什麼名字?"

張茂認得是包拯,他故意這麼問,就是想給他難堪.

包拯面不改色:"下官大理寺評事,包拯."

張茂冷笑一聲:"哼,一個小小的評事,如何入得大殿在朝堂上吆五喝六."

"是朕讓他來的."趙禎冷冷的道.

張茂一愣,方知適才說錯了話,慌忙躬身道:"臣知罪."

原來這大理寺評事不過區區九品官,是沒有資格入朝聽政的.是石小凡上書,說此人可堪一用,若是大遼答應歲幣減半,則大宋需同樣派使者入遼.

包拯早就對歲幣一事不滿,他昂然道:"國家每年向契丹交納歲幣,不是抵禦戎人的計策,應該操練軍隊,挑選將領,致力于充實邊境守備.石管勾能為朝廷節省一半歲幣,實乃功不可沒."

此言一出,群臣跟著紛紛點頭.這敗家子不管人品如何,他可是真的讓大遼歲幣縮減了一半.

石小凡之所以推舉包拯,是因為曆史上慶曆五年(1045年)八月,包拯擔任契丹正旦使,出使遼朝,完美的完成了使命.

這次蕭太後若是同意歲幣減半,包拯需隨從蕭也賴一行入大遼回禮.思來想去,石小凡覺得包拯是最佳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