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 燧發槍

覃敵被砍了腦袋,趙元儼並未輕松起來,廣南兩路的腐敗程度觸目驚心令人發指.鹽鐵稅,儲備糧到處都是空賬.

尤其是糧庫的戰備糧,里面竟然一粒米都沒有.

這些糧食都被覃敵和他的幕僚全部變賣,換成真金白銀.

趙元儼本想禍不及家人,看來必須抄家了.

官兵沖到覃敵的家,共計搜出錢一百一十六萬余貫,另有無數珍玩珠寶無數.各州縣官員搜刮的民財,整個廣西兩路共查貨貪贓枉法所得四百五十八萬余貫,這是個什麼數字呢,相當于整個大宋朝國庫半年賦稅.

這還僅僅是兩路之地,其他地方肯定也會有.另朝廷派出的這些宣撫使,都已進駐到各地.

趙元儼來到覃敵府邸,只見高門大宅,雕梁畫棟奢華程度不亞于東京城皇宮,心中更是吃驚.

這些都是民脂民膏,一進府邸內,院子里假山流水,奇花異草.房子內更是極盡奢華之能事,更讓趙元儼吃驚的是,門窗都是清一色的玻璃.

要知道,普天之下能造出玻璃的,唯有東京城那位敗家子.玻璃在這個時代可是稀罕物,若是在京城也就罷了.

可這里是遠隔千山的廣南,玻璃運到這里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覃敵窮奢極欲,不止是玻璃,甚至還有一些江南歌姬都是他花重金所聘請而來.

穿過大理石階,來到覃敵的屋子里.梨花木桌上擺滿了各種珍玩,這些物品都被一一封存貼上了封條.

有一個木盒讓趙元儼頗感好奇,木盒很陳舊,上面也沒有奇特之處.與這滿屋的奢華相比,這破舊的木盒顯得格格不入.

"這是什麼東西?"趙元儼問道.

一官兵躬身道:"荊王,這是覃敵從京城帶回來的.他來廣州城上任的時候,就一直帶在身邊,說是什麼故人相贈的."

趙元儼有些好奇:"打開看看."

"是."那官兵就木盒封條撕開,又將木盒打開.

覃敵家里查抄的東西太多,無法一一查看.而為了安撫莫陵,趙元儼下令斬了覃敵.

本來按程序是先籍沒家產,然後待罪證一一查明在殺頭的.

可是莫陵歸降,對覃敵是恨之入骨,那些獠人也紛紛要求處斬覃敵.

可現在趙元儼有些後悔了,殺了覃敵有許多案子就斷了.比如戰備糧去向,只知道他們把糧食賣了,換成了錢帛,至于賣到什麼地方,卻已經無從查起.

好在這查貪腐案子也不能打擊面太廣,否則廣南兩路政治體系可能崩塌.殺了這麼多狗官已經足以平民憤了,趙元儼看到木盒里是一封書信.

趙元儼打開書信,不由得臉色大變.他接連拆開另外幾封信,更是倒吸一口涼氣:"來人,備車!回京!"

眾人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但看到趙元儼驚恐的臉色,無不大吃一驚.

一名侍從問道:"荊王,發生何事了?"

趙元儼沒有回答:"備車,快,越快越好,本王必須盡快趕到京城!"


這幾封書信隱藏著一個重大的陰謀,京城有人想反.

這可是宮變啊,難怪覃敵如此囂張.這麼多官員彈劾他,他依然在這廣州城穩如泰山.原來京城中有人一直在保他,而這人信中露出諸多想反的跡象.

趙元儼幾乎微微發抖起來,他最不想看到的就是皇位爭奪,手足相殘.

此地離著東京城十萬八千里,就算他趕回京城怕也是一月後了,不知道那時的東京城會不會已經腥風血雨,遍地尸骨了.

……

石小凡在南窯呆了幾天,終究心中還是忐忑的.還好,趙禎並沒有派人來弄死自己.

老虎肉,真的很難吃.這是石小凡的看法,又老又韌.虎骨據說泡酒有奇效,石小凡泡了一大壇.

虎皮有點可惜了,被火藥炸了好幾個洞,石小凡還是讓人給硝制了,以後把它鋪在自己的椅子上可以囂張的跟人說,這老虎我打死的.

至于短火槍,制作起來並不難.難的是原料,也就是槍管的冶煉技術.

大宋朝的冶鐵業雖然蓬勃發展,但是造出來的的鐵器並不能滿足火槍的需求.

即使到了明朝,也是十斤粗鐵才能冶煉成一斤精鐵,而只有精鐵才適合做成火槍.

石小凡決定做鳥銃,凡錘鳥銃,先以鐵挺一條大如箸者為冷骨,裹紅鐵錘成.先為三接,接口熾紅,竭力撞合.合以後以四棱鋼錐如箸大者,透轉其中,使極光淨,則發藥無阻滯."

這就是延用了數百年的鳥銃制作工藝,雖然在中國火銃的點火技術經過了幾次改良,但是傳統銃體的制造工藝一直到晚清洋務運動興起時才被徹底拋棄,從第一支火繩槍起到二次大戰的數百年中一直采用,可謂淵源流長;

明代早期采用鉚接,因制造不便,後期采用兩段銅箍固定,雖然清洗不便,卻縮短了鳥銃的制作時間.

清代學習土耳其的方法,固定銃管用細繩子紮,在一支銃上分成幾段紮上一種牢固的細棉繩,在清洗銃管時只要解開繩子就能取下銃管.

冶鐵技術是個大問題,首先得提高生鐵碳含量,造出精鋼最好.

可做著做著,石小凡發現與其做鳥銃不如干脆做幾支升級版燧發槍.

燧發槍威力巨大,而且射擊方便.尤其是手槍燧發槍,防身利器.不用拿個火折子點火,用燧石搭火更方便.

燧發槍需要彈簧,這個只能手工制作,畢昇研制出一種精鋼螺旋式彈簧制作方法,非常實用.

所謂燧發槍,就是在擊錘的鉗口上夾一塊燧石,傳火孔邊設有一擊砧,射擊時,扣引扳機,在彈簧的作用下,將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門邊上,冒出火星,引燃火藥擊發.

這個方法大大簡化了射擊過程,提高了發火率和射擊精度,而且使用方便,重要的是成本較低便于大量生產.直到17世紀中葉,很多歐洲軍隊普遍裝備燧發槍,一直1848年,足足裝備了200多年.

燧發槍用的是鉛彈,百米內可輕易穿透甲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