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決戰之勢

看到大批敵兵湧入,何可綱精神大振,握著戰刀的手竟有些顫抖,前後左右,盡是一排排黑洞洞火銃,最新式的燧發火銃.在第二道街壘正面,兩側,何可綱足足布置了六百杆燧發火銃,三十二門滑膛輕炮,散彈小炮在內的強大火力.

烏壓壓的人潮湧來,何可綱終按捺不住,鏘的拔出戰刀.

沙啞的嘶吼聲,響了起來:"預備!"

此時,明軍特有的尖銳哨聲響起,嘩啦,藏身掩體後的明軍紛紛站了起來.前排的銃手,黑壓壓的將火銃架設在街壘之上,數十門輕炮,散彈炮,也全部從街壘後,兩側的民宅里,推出,明軍在第二道街壘精心的布置,露出真容.沖

在最前頭的日耳曼甲兵,被黑壓壓的排銃指著,慌亂中大喊大叫起來.

何可綱,聲嘶力竭地叫道:"放!"頓

時,銃炮聲齊鳴,明軍真地上一團團硝煙騰起,整個街壘周邊似乎被煙霧籠罩,無數的鉛丸,向街壘前密集的日耳曼人呼嘯而去,成片的甲兵慘叫著栽倒.漆黑的重甲,雕刻著紅色十字的大盾,都被射的四分五裂.

長約半里,寬五十步的街壘前面,烏壓壓的日耳曼士兵,如割麥子般倒下一大片.前

線云集的重甲步兵,瞬間遭遇了重大殺傷,中彈者無不是血肉模糊,全身冒血,中炮者當場便四分五裂,斃命街頭.

如此近的距離上,大部分滑膛火炮直射過去,可以將整個敵陣打穿,數千日耳曼士兵密集湧來,從這頭到那頭,在街壘前擠成一團,無處可藏,直接從頭到尾,被打通一條條血肉胡同 .

血肉漫天飛舞,何可綱為日耳曼人精心准備的血肉磨坊,在短暫的半刻鍾里,給日耳曼人造成了極恐怖的殺傷.半

刻鍾後,密集的銃炮聲停了下來,街壘前,到處都是密密麻麻的尸體,傷兵.

"上銃劍,殺!"何

可綱殺紅了眼,胸中一熱,高舉著戰刀便沖了出去.左

右親兵,將領大吃一驚,紛紛嘶吼起來:"保護何帥!""

殺!"一

片明晃晃的銃劍亮了出來,大批明軍沖出了街壘,紅色的浪潮席卷,瞬間沖垮了日耳曼人的殘兵.遭受慘重傷亡的日耳曼軍團,被明軍潮水般的反擊沖擊,立足不穩,殘部連滾帶爬的潰敗了.

"殺敵啊!"何

可綱腦子一熱,率本部親兵沖鋒在前,這些天來被圍在城內,淤積的悶氣爆發,竟勢不可擋.數百親兵護衛,拼死向前.後頭,在第三道街壘坐鎮的白換章,目瞪口呆,氣的狠狠跺腳,大罵起來."

這個何可綱,一莽夫爾!"話

雖如此,他心中也明鏡一般,心知重圍之下,戰機稍縱即逝.

這樣千載難逢的戰機,萬萬不能錯過了,一咬牙,白煥章也下令決死一戰,背水一擊,真的來了個全軍反擊."

出!"一


聲嘶吼,城內明軍傾巢而出,趁著主攻的日耳曼人潰敗之時,以全部兵力發動了決死的反擊.不

知道殺了多久,殺了多少波,何可綱身邊護衛一個個到下,他身上也掛著幾只箭,大腿處還挨了一銃,一瘸一拐的奮力劈砍.前頭,盡是立足不穩,狼狽逃跑的敵兵,這位何帥奮起余力,攆兔子一樣追了上去.

一刀,將一個驚恐大叫的日耳曼武士,劈翻在地,百鍛馬刀經過無數次劈砍,也只崩開了幾個小缺口.這一刀勢大力沉,連敵兵身上厚實的皮甲也貫穿了,那年輕敵兵嚎叫著,翻滾著,大口吐血,脖子一歪斷了氣.此

時,何可綱才赫然發現,這名敵兵身材高大,比他高了半個頭.前頭不遠處響起一片歡呼,這一沖,不到三千明軍精銳,以寡敵眾,竟一口氣沖到城門口來了,當面之敵,潮水般逃出城外.

"布防,布防!"

"就地布防!"

沙啞的嘶吼聲中,明軍血戰得勝,氣勢如虹,重新占據了城門.

此時,城外.

夏國相登上高高的望樓,看著基輔城西門方向,敵陣大亂,竟隱隱有潰敗之勢,一拍大腿,夏國相大叫了一聲好.

"好!"

"不料,何帥竟如此神勇!"贊

歎聲中,夏國相神色一整,基輔城內,被圍困的友軍主力尚在,暫時沒有覆滅之危,這讓他大大的松了口氣,可以將兵力沿河徐徐展開,按部就班,站穩陣腳後,在大河上游水淺處架設浮橋,渡河作戰.夏

國相是個人才,關甯軍系統里出挑的人才,被吳三桂引為左膀右臂,自然是很有兩把刷子的.此時夏國相當機立斷,以三萬南突厥仆從軍,沿河布防,牽制著河對岸的中歐聯軍,此後關甯軍亮出家底,兩萬之眾,兩日後在大河上游,趁夜渡河.

天亮時,關甯軍前鋒成功渡河後,迅速展開,趁中歐聯軍士氣低迷,很快在河西站穩了腳跟.後續兵馬護衛著野戰大炮,輜重補給,很快在基輔城東北方的曠野中,集結起來,虎視眈眈,遙望著一眼看不到頭的中歐人聯軍.河

西,距離基輔城東北方向,二十里.關

甯軍偵騎,很快和中歐人的騎兵,展開追逐,激戰.

亮出家底的關甯鐵騎,精銳盡出,吳三桂從關甯,錦州時代,苦心經營的家底,一亮出來,便與中歐人的騎士團,日耳曼人的精銳騎兵,在基輔東北方向的曠野上,殺了個天昏地暗.

關甯騎兵,精銳不及開原鐵騎,卻優于多數明軍騎兵,在大明帝國的騎兵力量里,算是出挑的.夏國相用兵老成持重,以麾下鐵騎輪番上陣騷擾,糾纏,中軍主力卻引而不發,虎視眈眈,牢牢牽制著中歐人最善戰,最精銳的騎士團.中

歐人的大軍,連戰連敗,士氣漸漸便有些低落了.十

余日後,東南方,吳三桂親率的三萬援兵,攜帶大量輜重補給,終于姍姍來遲.又兩日後,從貝加爾湖方向趕來的兩萬明軍,趕至戰場,抵達基輔戰場的各部明軍,連同仆從軍,總兵力達到了十萬.

十萬明軍及其仆從軍,和大約十五萬人的中歐聯軍,形成對峙,決戰之勢已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