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出路



這麼想著,她又改了臉色,應道,"可不是嘛,這個死丫頭總算沒白浪費糧食.若是學不好,都不如在家里作繡活兒了."

紅英奶奶有些不喜她這麼說,偷偷撇撇嘴,也沒反駁.有時候,她挺想不明白大梅娘的腦子是怎麼想的.雖然閨女將來要嫁人,到底也是自己親生的,多學的本事,到婆家也是更受喜愛啊.畢竟針線活兒每個女人都會,會寫算的女人可是千里挑一.

她家紅英這麼不成器,總是大禍小禍闖個不斷,她還一直疼愛呢.大梅那麼懂事憨厚的丫頭,怎麼就沒攤上個好娘…

不說這些婦人們心里如何,只說林大山抬手示意眾人安靜,然後開始按照名字唱名,聽到名字的學童陸續上前,按照名次重新排隊.

不必說,為了這次畢業考試,所有學童都使出了所有力氣,但還是有高低之分.

第一名,這一次被林旺摘得.第二名是趙三生,第三名是林富.

這三個小子,每次大考小考都會包攬前三名,眾人也是習慣了.這次依舊沒有出乎眾人的意料,但認真算起來,趙三生比所有學童都晚了一個月入學不說,林富林旺原本在族學里又多學了幾個月,加在一起,實際還是趙三生拔了頭籌.

難得的是這個孩子並沒有什麼不平之意,反倒同林富林旺說恭喜,三個人都是喜氣洋洋,看得眾人都是不住點頭.

倒是顧天澤這些時日極其刻苦,卻依舊得了第四名,這讓他很是挫敗,但也是同伙伴們道喜.

很快,孩子們的名字都被念誦了一遍.重新列隊之後,知道自己合格了,即便排在最末尾的幾個小子也是喜笑開顏,洋洋得意的挺著小胸脯.

林大山彎腰行禮,請了林老爺子上前,他親自頒發畢業證書,老爺子則給孩子們發腰牌.

這儀式很簡單,但孩子們上前接過證書,林大山會拍拍學生的肩膀,老爺子會給孩子親手系上腰牌.

孩子們不用吩咐,都是跪倒,重重磕上三個頭,謝林家的一年養育,謝林家的悉心教導,謝林家為他們謀生劃下一條坦途,謝林家幫助他們脫離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命運!

這麼一遞一接,一系一跪,行云流水一般順利.沒有人痛哭流涕,也沒人喊著報恩,但這三個實實在在的響頭,卻是每個孩子對林家的承諾,永不背叛的承諾.

足足半個時辰,學堂內外鴉雀無聲,除了春風調皮的吹過剛剛要犯綠的樹梢兒,發出悠揚的哨音…

待得所有孩子們都一手捧著畢業證書,一手摸著腰牌站在院子當中.

林老爺子放眼望去,一個個尚且帶著稚嫩的面孔,還多半是天真模樣,若是出外謀生,大半孩子許是都要摔跟頭,要慢慢被世俗切割修改,從一塊塊棱角分明的山石,打磨成圓潤光滑的鵝卵石.

但林家能做的,也只有這麼多,到底是他們的人生路,還要自己去走,自己去闖!

"孩子們,你們今日學成,出了京華堂,就是大人了.我不盼著你們如何出人頭地,只盼著你們凡事三思而行,多想多看少說,就是摔跟頭也別怕疼,因為你們年紀還小,多得是從來的機會.但有一點,你們記住了,一定要摸著自己的良心,做什麼事,只要良心好過,那就天下去得!若是良心不安,金山銀山也不能搬!記住了嗎?"

"記住了!"


孩子們激動的扯著脖子高喊,老爺子這才點點頭,下了台階.

林大山抖抖手里的名單,直接就道,"你們的出路,我已經安排下了.我們家中在府城的鋪子,需要大量人手,你們之中誰願意過去都可以.若是不願意去府城,也沒有關系,明日城里怕是就會有商鋪的人尋你們過去做工,工錢應該比我們家里給的高.

另外,前十名的學童上前."

林旺和趙三生幾個聞言,趕緊上前幾步,並排而站.

"馬上學堂就要招新學童,還缺六位先生.你們十人當中,若是有人願意留下做先生,以後每年還是三季衣衫,每月二兩束脩,每日兩頓飯食.另外若是想要再進一步,可以跟著我繼續讀書.明年童生試,但凡有考過的,林家會酌情供給你們科考五到十年.能走多遠,考到哪一步,就看你們的本事和運氣了."

"先生!"

林大山的話音剛落下,別人還沒反應過來,趙三生已經第一個跪倒在地,紅著眼睛問道,"先生說的可是真的?"

趙三生今日之所以考在第二,並不是當真技不如人,實際是他心事太重,考試時候並不算認真.

他是個喜愛讀書勝過性命的,進了學堂這一年,每日除了三個時辰睡覺,其余時候他都在學習,就是練武都比別的孩子勤奮賣力,實在是因為這機會對于他來說太難得.

但如今就要畢業了,他要離開學堂去做工賺錢養家,養活病弱的老娘,養活他自己,將來成家立業.

這當然是好事,是他自小就盼望的事,但想起要放下書本,要離開京華堂,他心里就疼的厲害.

如今先生居然說要留他們做先生,不但能繼續讀書,還能賺束脩養家,甚至還要供給他們科考.

這簡直就是一刀切了他所有的煩惱,雪中送炭也不外如此.

"先生,我願意,我要留下做先生,我要讀書!"

他的眼淚終于掉了下來,也第一次大聲明確喊出他的願望.

林大山很是欣慰,這孩子什麼都好,就是因為身世,沒有別的孩子活潑,如今許是心願得償,終于也明朗起來.

"快起來,只要你願意,什麼都好."

林大山扶起趙三生,其余幾個孩子里,林富也立刻說道,"先生,我也要留下."

這一年,他和奶奶都在學堂,他讀書,奶奶在灶間忙碌,又幫著照管那些丫頭,他們祖孫倆早把學堂當家了,能夠在"家里"繼續讀書,就是不給束脩,他也願意.

眼見有人帶頭,其余幾個孩子里,也有兩個上前表示要留下.但剩下幾個卻是猶豫著沒有說話,顯見還要同家里人商量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