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5章 達者為師



為此,姚老先生特意把林安請了過去,親自道謝.即便林安說明此事大半為了累積福德,為了嬌嬌,老先生依舊謝意不減.

姚家不出仕,先前第一書香門第的威名也被打壓的沒了光彩,以後多年想要依舊保證門庭不衰,不依靠作為皇上的外孫,是件很困難的事.

但林安輕易就幫著解決了,基礎教育,開啟民智,對于大越千秋萬代來說,是件最瑣碎也最得民心之事.

姚家堅持下去,就能一點點把失去的清名補起來.

百年後,帝王無論換誰做,姚家依舊是大越文壇最高的那塊豐碑.

姚老先生倒不是好名聲,實在是害怕對不住九泉之下的列祖列宗.姚家險些在他手上滅門,如今他能眼看著重建,是最好不過的.

林安是個麻利的,交了差事就專心帶了姚永等人琢磨怎麼寫奏折,至于湖州賑災之事,自有董大人和劉大人.

董大人和劉大人心里清楚,林安是不願爭功,主動把好處讓給他們.

兩人心里感激,畢竟這次賑災,林安和學院的學子們是絕對主力.而他們不托後悔,就已經是盡力了.

兩人也不是不想要功勞,但想想新皇的行事風格,于是,第三日的大朝會上,兩人奏報的時候,齊齊說了實話,把林安和學院學子誇了個天花亂墜.

果然,新皇沒有責怪他們能力不足,反倒贊了他們辛苦,在眾人退縮之時,趕赴湖州賑災,所以,沒人升了一級,已做獎賞.

朝臣們看的眼紅,也暗自琢磨著收起以前那一套做官的諂媚逢迎,准備走務實路線了.

新皇卻是不理會他們,又直接下了聖旨.原本前進學院掛了皇家學院的牌子,如今直接劃到皇後名下,皇後以後就是學院的第一任院長,副院長為姚長路,督學為姚老先生.

因為姚家不入仕,所以三個職位是獨立于朝堂之外,一切俸祿都比照一品大員.另外學院學子可申請在六部實習,從七品開始,經過考核,決定去留.

皇後和姚老先生父子掌管學院,這命令,朝堂上無人反對,畢竟學院那麼重要的地方,給旁人也是不放心,外加也不熟悉啊.

但這後一條,學院學子可在六部實習,而且是從七品待遇,最後興許還能留在六部,這就有些離奇了.

立刻有老臣出面反對,"皇上,科考擇賢入仕,這是堅持了千百年的傳統,這般被打破,恐怕後患無窮.人人都不願再讀書,專心奇技淫巧,以後大越文道崩壞,豈不後悔?"

也有人幫腔,出列說道,"是啊,皇上,每科狀元也不過從七品翰林開始入仕,卻要經過寒窗苦讀十幾年.而學院的學子們不過學了三年,就可同狀元起點一般,長此以往,誰還願意讀書做學問?"

但也有人支持,比如農林司的宋大人,"這話不能這麼說,就看我這農林司,每次大考過後,都會分來幾個蠢蛋,除了溜須拍馬,諂媚奉承,就會吊書袋,讓他們下田去做記錄,差點兒毀了我精心培育的雜交稻苗,簡直是蠢不可及.

學院的農科學子,都是喜愛種莊稼,又專門了學了三年.別說給我打下手,就是我還得時時請教!

達者為師,英雄不論出處!


憑什麼學院學子就不能超過科考的書呆子啊!"

宋大人一向是純臣,有什麼說什麼,只專心他的莊稼,新種子和試驗田,旁的什麼也不管.很多時候讓人想要攻擊他,都找不到把柄,最後就把他當做一塊又臭又硬的時候遺忘了.

沒想到今日這臭石頭跳起來砸人,居然還挺疼!

朝臣一時都被堵了話頭兒,很是不甘心.

幸好,新皇"適時"調解道,"既然此事,眾議難決,不如這般,學院學子依舊可以入六部實習,從七品,考核後可留下任職.但品級六級封頂,不可逾越.如何?"

六品,連個郎中都混不上,也就是說學院學子再能耐,即便留在六部,也不過是做一輩子小吏.

眾人不願意增加競爭對手,但可是願意多一批專業能力強的手下.畢竟他們差事辦的越好,最後功勞都是他們這些上司的.

再說了,新皇願意讓了一步,已經是很難得之事了.他們再反對,就是蹬鼻子上臉,不定誰就要倒黴了.

所以,眾人趕緊一致應聲,這事就算過去了.

林安這會兒,也出列上了奏折,其實說是奏折,卻是改了格式,簡單明了很多,有些類似後世的企劃案了.

家里老爺子發話了,山神廟由家里出錢籌建.義診可以做學院和醫學院那邊的實習機會,藥材之類林家也可以采買.

但林家的一百多座小學堂,這次要一並交給朝堂.一來,開啟民智,本來就是國家的職責,二來林安同姚永等人,特別是姚家打算以此為階梯,重建姚家的威望.

這就是林家最好的抽身機會了!

而林安和姚永有了這一百多座學堂做基礎和先例,也更好開張工作.

林安受嬌嬌影響,融入了很多現代的想法,姚永自小讀書,也是學識極好,再有姚長鳴管理小學堂多少年的經驗,這份奏折寫的極好.

新皇看完,直接吩咐林安誦讀給文武百官聽.有人聽明白了,有人聽得糊塗,但卻都明白一個意思.新皇打算建很多學堂,讓百姓的孩子都讀書認字,就算不能科考,也總要能寫會算,謀求個養家糊口的正路.

就是百姓只要想學寫算,白日勞作,晚上也可以到學堂去讀掃盲班兒.

朝堂上,有一個算一個,幾乎都是苦讀十幾年才踏上仕途,又爬了十幾年才有今日的地位.

沒人相信,百姓們學個寫算,就能威脅到他們的地位.

也有人想到深遠一些,開啟民智,寒門必定要崛起的越來越多.世家和豪族想要再保持碾壓之態,怕是會越來越難.但這話卻是不能說,新皇可不是明德帝,方才關于前進學院,已經退讓了一步,若是再逼迫新皇,後果絕對不可想象.

左右這奏折就算順利進行,也要十年二十年,不急于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