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2章 傳統文化在哪里



"不勝榮幸,其實我倆也早就想去拜訪伯父伯母了."沈隆欣然應約,能去對方家里拜訪,這就說明彼此的關系又近了一步;而且馬友友的父親馬孝駿和母親盧雅文都是中國音樂界的前輩,王起明和郭燕在音樂學院讀書時候,不少老師都是他們的弟子,從這個角度來說,他倆到了美國也的確該去拜訪.

回去精心准備了禮物,然後二人一起前往馬家拜訪,見到了馬友友的家人,馬友友的父母,馬友友的妻子吉爾-哈諾爾,馬友友的姐姐馬友乘和她的丈夫麥克-達德普.

馬孝駿今年已經七十多了,身子還依然康健,見到沈隆和郭燕很是高興,"原本以為中國的傳統文化在大陸已經衰落,只有星星點點散落在香江,寶島,乃至日本,沒想到在國內也有深諳中國傳統音樂精髓的年輕人,你那兩首曲子很不錯."

"多謝伯父的誇獎,不過我對您所說的中國傳統文化在大陸已經衰落的觀點並不贊成,也不認為香江,寶島乃是日本能繼承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按道理說在老爺子面前不該說讓他不高興的話,可聽了這些沈隆很不贊同.

"哦,願聞其詳."老爺子都這麼大年紀了,倒也不會輕易動氣,臉上依舊是那副古井不波的表情,只是眼角流露出一絲不以為然.

"我以為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就在于中華二字,唯有中央之國才能孕育出那種厚重的文化基礎,所以中華傳統文化的繼承者也只能出現在大陸."沈隆斬釘截鐵地說道,"可能由于過去幾十年的混亂,讓中華傳統文化受到了一定沖擊,有些在傳統文化上造詣頗深的大師流落在香江,寶島乃至海外,但靠他們根本無法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

"要想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就要有中央之國的氣度,顯然,不管是狹小的寶島,還是擁擠的香江,都無法孕育出這種氣度;他們或許能體會到'楊柳岸曉風殘月’的漂泊感,卻永遠也無法領會'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的雄渾壯闊!"

"他們或許能領悟《梅花三弄》的高潔清逸,卻永遠也無法領會《春江花月夜》的靜謐悠遠;他們或許懂得旗袍的優雅柔美,卻永遠也無法理解漢服的博大華美……"

只在圖畫上見過黃河,和長期居住在黃河岸邊的體驗是絕對不一樣的;只在電視上見過江南水鄉,和在水鄉中生活也是不一樣的;沒有大國心態,也無法領會唐漢時期那華美的服飾意味著什麼.

日後不管是琴棋書畫,衣冠服飾還是音樂文學……寶島和香江都被大陸吊打也不是沒有根源的,五千年的文明傳承和近千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國土,所能孕育出來的文化,絕對不是一座小島和一個港口所能繼承的,因為在他們的骨子里,就充滿著不自信,就無法領會大國氣度是什麼,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又怎麼可能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呢?


沈隆的回答讓馬孝駿為之訝然,自從鴉片戰爭之後,歐美列強用大炮巨艦打碎了中華文明的驕傲,他這麼多年還是第一次見到對中國如此充滿驕傲,又如此充滿自信的年輕人.

"伯父,或許你們這一輩從大陸走出來的長者,在內心深處尚有一絲大國氣度,但是你們沒辦法將這種氣度傳給你們的晚輩,中華傳統文化不僅是琴棋書畫,不僅是中餐中醫……就算你們能教會孩子中文,讓他們去讀那些前人經典,但是離開了大陸,他們永遠也無法領會那些經典之中孕育的厚重內涵."那些只是皮毛而已,中央之國的氣度才是根本,萬里河山的廣袤雄渾才是根基,源遠流長的曆史才是血脈,沒有了這些,何以為中國?

馬孝駿張了張嘴巴,半天也沒有說出話來,這些年來他也一直沒有忘記教授馬友友和馬友乘姐弟中文,教授他們中華傳統音樂的精髓,但是這兩個孩子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都更加貼近西方,他連自己的孩子都教不好,又那敢奢望中華傳統文化在海外發展呢.

還有寶島上的景象他能不知道麼?他也曾經在寶島上生活過一段時間,出任過中國文化學院音樂學系教授兼主任;但是在那些學習中國傳統音樂的孩子身上,他的確看到了面前這個年輕人所說的問題.

他們的曲譜都背得很熟,演奏技法都很流暢,但是許多曲子就是演奏不出那股子味道,《十面埋伏》的慷慨激昂,《胡笳十八拍》的思鄉之情,這些在和他一輩的老藝術家演奏時尚且能夠聽到,而年輕人的演奏總是缺了幾分神韻,而這些神韻才是精髓.

"誠然,之前多年的動亂讓傳統文化受到了一定的沖擊,前些年大陸開放後不久,又引發了對自身曆史文化的質疑和對西方的瘋狂向往;但是在我看來,這只是暫時的,等過上二三十年時間,我們把西方的那些東西弄明白了,經濟上去了,傳統文化的發展自然而然就會興盛起來."如今滿大街穿著漢服出行的年輕人,越來越多的高端中式建築,人們心中越來越堅定的大國自信不都是明證麼?

"如果沒有你那兩首曲子,我只當你是胡說八道,不過從那兩首曲子里,我也能聽出一些東西來."馬孝駿終于開口了,起碼他覺得,寶島和香江年輕一輩的音樂人,是寫不出《絲綢之路》中的寂寥和悠遠的.

這非得是親自去過西北大漠,見識過絲綢之路遺跡的人才能寫出來,而這正是寶島和香江的年輕人沒辦法做到的,這不僅僅是走馬觀花看上幾眼的問題.

"友友,你將來要是有時間,一定要回去看一看,沒有見識過祖國的大好河山,是沒辦法體會到中華傳統音樂精髓的."馬孝駿對馬友友說道,他被沈隆的慷慨陳詞打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