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曆史的問題





曆史應該算是一個很小的學科。因為在學校里得不到重視,所以體現出來的問題也少,而且也是典型的中國式問題。

記得我上學的時候所有新書發下來,我喜歡偷偷看曆史書,因為覺得很有趣。其實曆史是一門有趣的課程,因為凡是有資格記載到曆史上的,必然是不凡的人物或者事情。雖然我寫小說的時候老強調生活就是平凡的,但是誰都喜歡看看不平凡的一段生活。中國的曆 史教材的編著還算所有教材里比較不錯的,甚至一些野史都有了八卦的感覺。曆史的作業也是很輕松的,但是輕松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在考試中占的份額不是很大。

曆史基本上的缺點在于閉卷考試的一些日期填寫。比如我真不知道拿破侖是幾幾幾幾年幾月幾日失敗的。我覺得對于這樣的事情,只要知道過程和為什麼會失敗就可以了。但是這也不算是太大的問題。畢竟強行也能記下,就當是在考驗人的記憶能力罷了。

也不說曆史中有太多的政治因素,我覺得這在任何國家和政權都是這樣。對曆史人物的判斷也只能是說通過曆史書上記載我對某某某的看法是什麼什麼。曆史畢竟是過去的事情,任何人包括答案也不能給到那麼精准。

而且曆史的確是對于以後抉擇一些問題有實際的幫助。

曆史只是一門看上去還可以的學科,還可以的原因很大成分是因為考試的比例占得不是很重。想著挺難過的。

英語的問題

很不幸的,因為國力和曆史等等原因,我們要被迫學習一門外語,而且這個學科占有比語文重要得多的位置。我學英語是在小學六年級的時候,但是現在越來越早。當初剛剛學習英語的時候很激動,到處打聽英語里“我愛你”怎麼說,當然那還屬于在比較純情的階段。到了初中以後,班級里的同學開始到處打聽英語里一些罵人用的淫穢詞彙怎麼說,結果發現縱使對英語很有問題的哥哥們在這方面也很拿手,也很有興趣地分析為什麼英國人不喜歡操母親但是婊子卻是通用的。再長大一點覺得英語可以派一點用場了,比如說當父母在的情況 下和自己女朋友談情說愛。

一直到以後,新鮮過去了,我才開始懷疑英語的位置是不是有些太重要了。

其實那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如果世界上所有國家的外彙儲備都拿人民幣來衡量,那我們就不用學習英語了,至少不用學習到那麼辛苦了。走路想路的英語是什麼,吃飯想飯的英語是什麼,各個學校里都有英語角,一堆中國人用英語談論各種低級問題,比如你那漂亮的書包多少錢(還沒有學習到可以談論高級問題比如這書包是真皮的還是尼龍的),一到早上朗誦的時候,全學校出來的都是英語,閉上眼睛以為是在牛津,睜開眼一看是在天津。

都說早上是記憶東西最好的時候,我們卻獻給了一門國外的語言。

這沒有什麼可以責怪的。學校里安排的課程都是有目的的,不是覺得英語好聽才學的英語,大家花了十年多時間,學習了比較流利的英語,沒有學阿拉伯語,完全是買賣雙方的一個事情。


我一直覺得學習的大眾目的是為了生存。生存是往好聽了說的,直接一點就是找工作。文憑也是給用人單位一個快速衡量的標准,並不是你掌握了多少知識的標准,這個世界上文憑很高的笨蛋比比皆是。有了工作才能養家糊口。而之所以英語比較重要是因為一來很多國外的東西是比較有意思,二來可能方便賺外國人的錢,三來……其實我真的想不出有什麼很大的理由。英語也許是會給生活帶來一些方便,但是只是一些。耗去的時間和代價可能比較大了一點。

當然也有很多英語很成問題的學生覺得英語沒有用,其實不能這麼說。任何東西學習到一個很高的境界都是很厲害的人物,不是說英語沒有用,只是你的英語還沒有學到可以用的地步。我覺得那些真正英語好的人挺厲害,無論和人對話或者看英文東西都很輕松。我英語一般,退學開始就停止了在學校里學習,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我覺得比在學校里反而有了進步,可能是老看國外的片子。但是,現在這麼多××英語,或者什麼什麼培訓班的,真是沒有必要。無論父母或者孩子都可能是從要找工作去考慮,但是不見得你一個什麼都不會的人湊合能講幾句英語就把你要去了,這年頭翻譯雖然貴,但好歹還比嫖娼便宜,老板都能花那錢當然花得起這錢。

我不太想講中國的英語太注重語法什麼的老套東西,但是中國在這方面實在是太保守了,就像中文里,我要買一台電視機,買一台電視機我要,我買一台電視機要,我要買電視機一台,電視機我要買一台,表達都是一樣的意思,只要不是一台電視機要買我,上面都是沒有錯的。可是偏偏有人要分出一個對錯來。要說出英語學習有什麼問題來我想我沒有太多的資格,但是至少我可以懷疑如此重視英語的必要性。

很多人覺得英語雖然不是在每一個公司一直用得上,但是總有一直要用的公司,或者可以以防萬一,那女子防身術更能防萬一了。為了萬一,這樣的代價的確太大。

我們從小學習一門其他國家的語言,三年,三年,再一個四年,卻從來沒有懷疑過,整整十年,十年什麼不能學通了,我就算學十年調酒,出來都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調酒師,拿的薪水不比翻譯少。但是中國有無數人學了十年的英語,早上念晚上背,出來還是那破水平。為什麼?是因為我們根本在違背自己的生活環境做一件事情。至于坐飛機都要找空姐用英語對話那純粹是有病,兩個英語講得都有問題的中國人碰一塊能對話出個什麼結果來?不過倒是可以練膽。

學十年英語,出來還是不能講好的英語,不光是我們學習不好,也不能完全怪教材如何,這就像我們在沒有賽車場的時候記住了一堆賽車理論,在沒有轉過彎的情況下知道應該怎麼去轉彎。

我甚至在一個電視節目里還聽到一個“專家”這麼說:

現在的中國人的素質應該用英語水平去衡量。

這是什麼樣的一個屁啊。我為中國人能放出這樣的屁覺得很丟臉。關鍵是在場的所有人居然都覺得很有道理。可能他們已經麻木了,或者全是一幫搞英語的,不過我甯可相信人們已經麻木了或者從來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從小學習也沒有想過為什麼。不信你到現在的學校里去把這句話說出來,我想沒有人會覺得有什麼異議。

一個國家的國民素質居然要用掌握另外一個國家語言的程度來衡量,提出這樣觀點的人,縱然有再多理由,也顯得太愚蠢了。不過情況的確是有點接近,比如你看著一個你不知道恰巧你朋友們都知道的英語單詞納悶,人肯定都會笑話你連這個都不知道,包括各種頒獎晚會上得獎的用英語一通感謝就覺得這個人很厲害,素質很高,哪怕面對的都是一幫中國人或者就是昨晚上在家里現准備的,能用英語說“謝謝大家對我的肯定”,肯定如果換成鼓勵就又沒戲了。我覺得面對一幫中國人講英語是很蠢的行為,有種你對著一幫外國人講中文,用中文去諾貝爾去葛萊美去奧斯卡講謝謝,又沒本事了。英語很好故意不講是本事,本來講不好也是本事,況且,我英語不好怎麼著,英語不好不配當中國人了?

我相信有各種各樣的人有各種各樣的理由對我說,英語能衡量人的素質。

原來現在中國,素質最高的是翻譯。

學英語沒錯,可是在什麼別的本事都沒有的情況下,學到頭也只不過是一個翻譯。如果有的家長執意要讓自己的孩子變成翻譯,那麼不如直接將孩子送國外三年再回來比較好,雖然短時間投資大點,但是卻能省下近十年時間。孩子當十年翻譯,應該能回本了。

我在早上經過一些學校或者看到騎自行車都在背英語的學生們感到很別扭,每一個學校都有英語角,但我在外地問路有人都聽不懂普通話。拜托,先把普通話普及了。我們Chinese總不能拿英語互相問路到長城怎麼走吧。


干部的問題

我在小學的時候居然是學習委員,這點讓我至今想起來都覺得是個奇跡。而且奇跡中的奇跡是我還是一個數學課代表。

現在想起來,課代表可以有,所謂班干部,還是免了吧。

小學中學都挺單純的,何必這麼早就接觸肮髒的事情。



干部。中國哪里都是干部,連班級里也都是干部。一個班級才四十個人,有十個是干部,倒還真有點現實社會的寫照。小孩子從小就開始在這方面變態,跟著變態的還有家里人,在班級當個副班長就高興得不得了,這還沒趕上可以貪汙錢呢,就高興成這樣。

班干部體制是中國教育里很迂腐的一個部分,絲毫不能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真有組織能力的,私底下組織干壞事利索著呢,而這些成績好的或者得老師寵的班干部,從小學到的只有濫用職權。

中國人有一個毛病,特別是越小的官就越喜歡濫用職權,小到什麼飯店保安或者停車場看車的那就牛逼到無法想象的境界了。

班干部也是這樣,學習委員、勞動委員、團支書、班長、副班長、體育委員、文藝委員,等等,要這麼多班干部干什麼,中國政府機構過于龐大,人員過于繁複,簡單說就是辦事的太少,廢物太多。

廢物多倒也算了,就怕出敗類。

一個班級的機構也是這樣,班干部基本上不管事,指揮人卻有一套,還特地做了一條杠子兩條杠子三條杠子的小方片掛在臂膀上,顯示職權的大小以及和普通“老百姓”的區別。

我覺得這絕對是要廢除的。除了全球都有的軍銜以外,中國當官的都還沒有在頭上畫五角星顯示和別人的區別呢,小學里倒開始有高低之分了,居然到現在大家都覺得挺正常,而且星期天你上街看看,家長帶著孩子出來玩的,都還要故意戴上學校里的杠子,碰到路上三條杠的別的學生都覺得這哥們牛逼,或者兩條杠的覺得他比我高一級,我得聽他的,那是何等落後的景象啊!

在以前班干部評選的時候,且不說里面的勾心斗角或者老師偏袒或者成績好的才能當選等等,選上以後老師從來沒有說過一句“你們是為普通學生服務的”,有的都是“你要領導他們……”“你要監督他們……”從小就學會指使別人,這麼一點點的小權利就這樣神氣,長大了真當官了,誰知道是什麼樣的官。

其實除了收作業之類,老師指定一個最能打小報告的當班長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