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坑人的恩科



大明崇禎十八年正月十八,好日子,雙十八啊!

對彙聚在南京城的大明才子們而言,今天就是他們參加恩科大比的好日子.

考中了,那可就是朝為田舍郎,暮登太子堂,馬上可以做官啦!真是想想都開心啊!

而在彙聚南京的一萬多個舉人當中,還有一些特別開心的舉人.比如松江才子羅大公--他多半就是今科第一甲第二名,如果考得好一點,高中狀元也是可能的!不是狀元,就是榜眼啊!光宗耀祖啊!老羅家詩禮傳家多少代了,盡出舉人,愣沒一個進士,這次不僅要出進士,而且還是狀元榜眼這樣的名次,以後一定能當上羅閣佬的......

所以這段時間,羅大公那可真是得意的不得了啊!雖然科場還沒得意,但是情場卻已經有了收獲,追了很久的蘇州女校書,秦淮小八豔之一的李昱霖已經答應下嫁了--就等羅大才子當了狀元或者榜眼,就入他的房闈!

這李小娘子可是才色雙絕,豔冠秦淮啊!

金榜題名,洞房花燭,雙喜臨門啊......

"抗虜保教需用大兵,然兵將皆賴餉聚,商稅又為財賦之基,如何使商稅充沛軍用充足?這是怎麼回事?"

"這是策論啊!"

"第一場怎麼考策論?那不是第三場才考得嗎?"

"是不是放錯題目了?"

"今科主考是誰?怎麼出這樣的題目?這是不是要考聚斂搜刮的本事......"

就在羅大公心里面無比得意的時候,江南貢院的考棚內已經議論紛紛起來了.原來明遠樓上已經放出了第一場考試的考題--明遠樓是江南貢院內最高的建築.依照慣例,在每場考試前,考官要把當場考試的題目寫在一塊木牌上,到明遠樓上高高舉起,稱舉牌放題,供考生抄錄.

而明朝科舉考試的內容是朱元璋在洪武十七年定板了的,曆史上終明一代都沒改過.

根據朱元璋的規定,科舉考試考三場.

第一場,考四書義三道,每道二百字以上.五經義四道,每道三百字以上.

第二場,試論一道三百字以上.判語五條.詔誥表內科一道.

第三場,試經史時務策五道.

而怎麼收商稅的問題屬于時務策,應該擺在第三場再考,可現在才第一場,怎麼就拿出來了?

另外,這題目也不對啊......哪有直接問怎麼收商稅的?這題目怎麼做啊?《文獻通考》和《大明會殿》上也沒有答案啊--這策論本來是要考查考生博古通今的能力,需要考生通讀史書,以及當朝政書.可是兩耳不聞窗外事,沒有什麼實際工作經驗的舉人們往往做不好策論.所以到了後來,考生們只讀《文獻通考》和《大明會典》,一古一今兩部著作來應付考試了.

另外,大明的科舉考試雖然有三場.但是真正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其實是第一場,也就是"四書義"和"五經義".

讀通了四書五經(五經也不必全通,可以選一門為本經重點研究),做好了八股文章,高中的可能就很大了.至于後面的論判和詔,誥,表不過就是寫點官樣公文,沒啥大不了的.而策論,差一點的就是應付,好一些的則是吹牛.


一般情況下策論在省試中並不受重視,過得去就行了.只有到了殿試時,策論好壞才會成為決定進士名次的關鍵--崇禎皇帝就是最喜歡這種吹牛文章的,每一篇都會仔仔細細地看.發現吹得好的,就當成有什麼大賢提拔重用......

可再怎麼重視,也不能把策論擺在四書五經前面,更不用說還是一道怎麼撈錢的策論!

......

怎麼收商稅?

這題目到底要不要好好做呢?

考棚里面,松江才子羅大公拎著毛筆的右手都抖起來了!

這是因為激動,也是因為害怕!

之所以激動,是他認為黃宗羲多半不會好好做這道題--黃宗羲啊,那可是堅決和閹黨作斗爭的忠臣孤子!他會贊成嚴征商稅,與民爭利?這不可能......既然黃宗羲不會好好考,那麼今科狀元就是他來當了!

至于害怕......狀元的文章一定會廣泛流傳的!如果自己寫了如何嚴征商稅的文章,會不會變成東南士林的公敵?

一邊是狀元,一邊是東南士林......怎麼辦啊!

羅大公急得滿頭大汗,急著急著,就急中生智了.

收稅的事情,最怕的就是不公,有權有勢的不交,無權無勢的則被敲骨吸髓.長此以往,無權無勢的商人就會被消滅,只剩下有權有勢有後台不交稅的!

所以朝廷要嚴征商稅,就必須從權貴,近臣,官員開始,必須一體納稅--這當然是做不到的!既然做不到,那麼東南士紳逃稅偷稅也就天經地義了......

真是聰明啊!羅大公吐了口氣,已經在佩服自己了--照著這個思路寫,狀元能騙到手,江南士林那邊也可以交代啊!

......

"收商稅,呵呵......"

同一時間,今次恩科內定的狀元公黃宗羲正在自己的考棚里面低聲冷笑.

題目很難,但是難不倒黃宗羲!要黃某人放棄狀元是不可能的......大年初一祭祖的時候,他都已經在父親黃尊素的牌位前報了喜.他那麼大的孝子,怎麼可能在亡父靈位前說了不算?亡父在九泉之下會傷心的,儒家最講究孝道了,如果讓九泉之下的父親商心,他還能算是人嗎?

而且他的腦瓜子多好使啊!

兩全其美的路子,已經想好了!就是主張"工商皆本"和"稅舉結合".前者是重視工商,發展工商,通過發展獲取更大的稅基.

後者則是將地方納稅和科舉名額結合在一起--交稅多的地方,就應該有更多的舉人,進士名額.而交稅少的地方,則應該扣減舉人,進士的名額.

另外,黃宗羲還主張通過整頓吏治,用"寬入","嚴管"和"養廉"三法進行整頓.這樣就能讓大明的官吏得力,政務高效,無論是征稅還是促進工商,都會有事半功倍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