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9章 多鐸的毒計



阿濟格挑開了話頭,現場的氣氛就活躍了一些,多鐸接著就開了口:"還有個事兒......就是日本國入侵朝鮮沿海的事兒,咱們可不能不管啊!

咱們大清要想持久抗明,可不能沒有朝鮮這個藩屬國!"

順治接過多鐸的話題反問道:"皇太叔,難道朝鮮國比中州還要緊嗎?"

多鐸笑了笑,道:"中州易攻難守,就是南北交兵的主戰場,咱們沒有辦法把他們擋在外面,只能把明軍放進來......就怕他們不來!來了,咱們就能想辦法讓他們陷進去!

明軍陷進中州後,南北交兵就是拼耐力了!誰能持久,誰就取勝.咱們大清占著地利形勝,又有騎兵優勢,所以能在中州打巧仗,投入的人力物力都少一些.但是終究要往里面投入的!

而明朝投入的人力物力固然會比咱們多幾倍,但是人家的國力也是咱的幾倍......投得起啊!

所以咱們要想打贏中州之戰,就必須先穩住後方,得有錢有糧有西洋火器有民伕丁壯,這才能持之以久,拖垮南明.而咱們的後方就是關外,蒙古,朝鮮這三塊了."

多鐸對南北雙方力量對比和中州之戰總體形勢的判斷還是很准確的!

中州之戰的勝負其實不在戰場上,而是在戰場之外,在經濟,在生產,在貿易,在南北兩國的綜合國力上.

當然,綜合國力占據優勢並不等于就能贏得中州之戰.因為明清雙方需要在中州投入的力量是不相等的.

明軍是進攻一方,而且沒有適合在中州進行戰略機動的大騎兵,所以就必須付出更多--至于速戰速決是不大可能的,因為在求戰一方機動性不足,而有意拖延一方機動性強大的情況下,要依靠高明的用兵手段迫使對方決戰,其實是很困難的.

通常情況下,只有一方面對無法持久的被動局面時,才會兵行險招,讓敵人在有利的形勢下獲得決戰的機會......比如明清之間的松錦大戰就是這種情況.

如果洪承疇有足夠的錢糧和時間,准備充分,穩紮穩打,即便不能大勝,也能逼迫清軍撤圍(錦州)退兵.

現在的明軍兵精糧足,有的是時間,有的是錢糧,而且敵人最熱愛的崇禎皇帝也給整成了高高在上的上皇......

所以多鐸這個大清國中最會打仗的勇敢王,也不敢將勝利的希望寄托在對手犯錯弄險上面,只能做好持久戰的的准備.

而要進行一場抗明持久戰,大清國就必須獲得足以支撐長期戰爭的資源!

在這個時代,真正重要的戰爭資源就是四種:一是糧食,二是馬匹,三是火器,四是人力.

多鐸掰著手指頭道:"關外地盤這兩年發展的不錯,人口已經增加到了二百幾十萬,開墾出來的耕地在3000萬畝上下.這幾年為了與民休息,租稅往少了收,也能有200余萬.戰事如果大起,再翻一倍也是能承受的.所以有關外在,咱們的糧食還是夠吃的!"

現在是小冰河期沒錯,但是真正造成糧食嚴重減產的其實不是氣溫過低,而是中原和西北的長期干旱.

而在東北的南部地區,冬季的降雪很多,夏季的雨水也還充沛.雖然冬天的最低氣溫還是太低了一些,但是夏季還是有兩三個月比較暖和,而且日照又特別充足,足夠一季的小麥,大豆茁壯成長了.

如果想要靠東北南部這塊地盤供養幾千萬人口,當然是不可能的,但是多鐸的"關外王國"只有兩三百萬人口,所以寒冷的東北平原南部就足夠充當糧倉了.

多鐸接著又道:"至于馬匹,關外北部,西部的草場,加上壩上草原和喀爾喀蒙古,也足夠供應了.

而火器和人力都還是比較缺乏的!


其中火器得通過海參崴的毛皮貿易取得......這就需要咱們牢牢控制朝鮮,要不然海參崴港口就在人家的刀口下面擺著了!

至于人力,也得讓朝鮮來供一部分!當兵打仗的人力可以指著關內,關外的九旗子弟,但的伕子就得朝鮮人提供了.咱們要用關外的糧食供關內的戰事,那就從遼河河套往北京,大同運糧,這可就是1300里到1500里......如果不能沿途設置糧站,並且讓民伕屯墾自養,那麼轉運糧食的損耗可就太大了.千里轉運,十不存二啊!

而這運糧,屯田的民伕必須讓朝鮮國來出!"

多鐸現在提出的運糧方式稱為"接力運輸",就是將1500里的運糧距離,按照幾天一段的標准,拆分成數十段.在運輸線沿途設置數十個糧站.每個糧站都管轄數量不等的民伕,車輛,牲畜--因為運糧車隊本身就有消耗,糧食從發運點開始,在運輸過程中應該是一天比一天少的......民伕和牲口都要吃啊!

所以設置中轉站,搞一站一站的接力運輸,就能在運輸過程中不斷減少民伕和牲口--糧食少了,運糧的人畜當然要及時減少,要不然就浪費了.

如果能在中轉站附近開墾屯田,解決民伕和牲口的口糧,那麼運輸的效率就能大大提高了.

但是這樣一來,運糧和開墾的民伕就得長期服役,家里面可就顧不上了......而且,多鐸也不能讓那些民伕帶上家眷啊,因為家眷也是要吃喝的!

所以這些民伕的家人恐怕就得挨餓了,家鄉的土地也得拋荒,因此多鐸不能讓關外的九旗丁壯去干,只能用朝鮮人!

多鐸又說:"另外,關外軍出征時還要帶上一批隨軍的民伕,如果出兵五萬,隨軍民壯的數量不能少于三萬.關外驅馬耕田的旗民(其實都是漢人)一丁至少可種五十畝田,如果發三萬丁壯隨軍,就得拋荒150萬畝,減收數百萬石......不到萬不得已,咱們不能過分動用關外的人力,所以就得用朝鮮人了.

所以關東的兵馬,首先得應付朝鮮那邊的亂子!也花不了多少時間的,年內應該就能有了了解."

也就是說,關內和准格爾那邊的亂子,多鐸暫時管不了啦......

順治皇帝開口問:"皇太叔,您說准格爾部的亂子怎麼辦?還管不管了?"

"當然得管!"多鐸笑道,"要不管......漠南蒙古和喀爾喀蒙古早晚亂套!"

"怎麼管?"順治又問,"由誰出兵,從哪兒出兵?"

"這是蒙古人的事情,當然由蒙古人出兵了!"多鐸笑道,"皇上您不是蒙古大汗嗎?那就給科爾沁部和喀爾喀三汗部下詔,命他們出兵攻打明朝的榆林鎮......咱們再調幾個紅夷大炮牛錄去助戰,這樣就行了."

"能打下來?"順治不大確定.

"肯定打不下來!"多鐸笑道,"不過沒有關系,榆林鎮長城有一千五百里,那個代王朱慈炯手頭才多少人?怎麼守得過來?只要打破一段邊牆,那些蒙古人就能進去搶一把了!

朱慈炯如果應付不過來,那麼朱慈烺就得出兵去幫忙,不管出多少,總歸能減輕中州方面的壓力.

至于中州之戰和十四格格出嫁的事兒......皇上的安排就挺好啊!中州三藩的地盤名義上就給格格當嫁妝,但實際上得讓三藩守城以抗!

與此同時,皇上已經集結兵力于開封府境內的黃河兩岸,設立河南大營和河北大營!"

"設這兩個大營有什麼用?"順治問.

多鐸笑道:"當然是為了在必要時候扒開黃河大壩,水淹明朝諸軍啊!"

順治一驚:"十五叔,咱們要這樣干,十四格格還能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