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0章 唉,要賠本了!(求訂閱)



"大皇帝陛下,臣阿布鼐並無異議!"

"大皇帝陛下,臣巴圖也沒有異議,願意馬上簽字畫押!"

條約上有不少苛刻的條件,但是未來的察哈爾汗和土默特汗都沒有流露出一點不滿,因為條約上除了各種苛刻的條件之外,還規定了大明朝廷每年放賞給兩大汗國的財物數目!

從兩大汗國遷往漠北的當年開始,察哈爾汗國和土默特汗國每年可以各自從大明朝廷領到三十六萬兩銀子的賞賜--這些賞賜會以戶部銀票(支票)的名義足額發放,沒有任何部費,也不需要給一文錢的回扣.兩大汗國憑票就能在海商銀行,鹽商銀行支取相應的銀兩.不過他們不能將銀兩帶回草原,而是要在大明朝廷的直省領地內采購物品,支付運費或其他相關費用.

至于兩大汗國能買到什麼?大明朝廷則會開出一張限制清單--不是什麼都能買的!不過只要不在清單之上,都允許購買.

另外,兩大汗國的汗王都會受封大明親王,將會賜第在南京老山.汗國親王不會得到授田,但是會拿到相應的俸祿,大約是一年一萬兩銀子.這筆錢將會用于維持王府和汗王繼承人或其他子嗣在大明境內充當人質時的花銷.

也就是說,兩個汗國每年總共可以從大明得到七十四萬兩銀子的賞賜!

可真是發財了!

當然了,察哈爾汗國和土默特汗國都是大明藩臣,也必須要向宗主大明進貢.但是他們的進貢是象征性的"九白之貢",也就是兩大汗國每年各自上交八匹白馬,一匹白駱駝.

用九匹不值錢的牲口就換到三十七萬兩,這種條約巴圖和阿布鼐要不簽字那就傻了!

這七十四萬兩還不是朱慈烺用來在北疆蒙古之地賺吆喝的全部成本,朱皇帝每年還得為西藏來的大喇嘛們花掉幾十萬兩,還得給西北的准格爾部一大筆補貼--給准格爾部的賞賜暫時定位每年四十萬兩!

另外,大明朝廷還會在察哈爾汗國,土默特汗國,准格爾汗國(目前還沒建立)境內的要地少量駐軍.這又是一筆巨大的開銷!

光是維持這三個蒙古藩國,朱大皇帝一年就得拿出將近二百萬兩銀子,而且這種賠本賺吆喝的事兒根本就是個無底洞,得沒完沒了的賠下去!

別說有機關槍和鐵路,就算有了原子彈,統治黃教蒙古的地盤還是一個"賠"字,而且賠得更多--二百萬兩白銀才多少美刀?也就三千多萬吧,要只賠這點,後世的大國領袖們夢里也能笑醒了......

不過現在的兩百萬兩銀子可不是後世的三千多萬美刀,現在兩百萬兩可是筆巨款,哪怕是大明曆史上最善于搜刮的朱慈烺,一想到這筆開銷,也是非常肉痛的.

而這麼一大筆銀子,當然不能隨便扔出去!

朱皇帝吐了口氣,笑著對兩個蒙古汗王說:"大明朝的賞賜是給有本事的人拿的!放賞的條約給你們了,但是你們要拿到賞,就得先擊敗喀爾喀三部,在漠北立足,因為這個賞是給漠北的察哈爾汗國和土默特汗國的!

你們兩個可明白了?"

察哈爾部和土默特部是不值那麼多錢的,但是他們只要能回到漠北,平了喀爾喀三部,那就值這個價了!

沒有他們出力,朱皇帝是平不了喀爾喀三部的--這不是朱皇帝自己瞎說的,而是素知蒙古虛實的代王朱慈炯,涼國公吳三桂的一致看法.


原因也很簡單,漠北太大,喀爾喀三部又是游牧部落,飄忽不定,而大明的騎兵本身又沒有游牧能力,所以無法在漠北久留.他們只能根據所獲得的過時的情報(這年頭沒有電報,屯駐漠南的明軍得知漠北三部落的情報必然是過時的)盲目進行短促的北伐,三個游牧部落很容易在茫茫大草原上和明軍捉迷藏.只要躲個三五十天,等明軍糧食耗盡,就能不戰而勝了.

所以要打敗三部,就只能武裝漠南的察哈爾,土默特兩部,讓他們北上漠北.他們本身就是游牧部落,一旦北上,是可以長期駐留的.察哈爾,土默特一旦在漠北游牧,那麼喀爾喀三部沒辦法"飄"了--人家不走了,把三部最肥美的草場都占了,三部還能往哪兒躲?到時候他們不是決一死戰,就是溜之大吉......

而喀爾喀三部一完蛋,科爾沁也得跟著完蛋,或者一起滾蛋!

因為科爾沁部的西面和西北變成了仇家察哈爾部,這樣科爾沁部也"飄"不起來了,滿對大甯軍和察哈爾汗國的夾擊,只有死路一條!

所以察哈爾部和土默特部的北遷,應該就能幫著大明擺平喀爾喀三部和科爾沁部,順便讓大甯(占據科爾沁故地),安北(占據土默特故地),朔方(占據鄂爾多斯故地),北平(占據察哈爾,錫林郭勒,昭烏達故地)四鎮拿下大片土地.

而其中的大甯,北平兩鎮一旦完成設置,多鐸的安東都護府可就得三面受敵了!

"明白,臣明白!"

"請大皇帝放心,我等一定能打敗漠北三部的,因為漠北三部兵力很弱,根本不是我們漠南蒙古的對手!"

看到兩個蒙古王公都信心十足,朱皇帝也沒什麼好說的了,誰都知道漠北三部是弱雞,而察哈爾部,土默特部還會得到朔方,安北,北平,大甯四軍的幫助,而且還得到了大明朝廷的不少軍火援助,應該不會輸給漠北三部和科爾沁部.

兩個蒙古汗王終于笑眯眯的走了,而朱慈烺的賠本生意還沒完呢!

朱慈炯,朱聿鍵,吳三桂,黃得功,高傑,尚可喜,孔廷訓,還有一個從准格爾部來的綽羅斯.楚琥爾烏把什等一共八個"債主"老爺,都捧著賬單,笑呵呵的等著向大明皇帝要賬呢!

一年沒有個上千萬,根本別想把他們打發了!

朱皇帝現在算是知道宣德收縮的苦衷了......都是沒錢給鬧的!大明遷都北京後朝廷就遠離了經濟中心,同時為了供應北京的糧米,又得努力維持運河,還要去黃淮水患的無底洞,財政上的問題一定會越來越嚴重!

宣廟老爺要是和朱慈烺一樣,一年能有上億的收入,肯定連一寸地也不會放棄的!

不過朱慈烺雖然有錢,但也不能敞開了賠,要不然早晚也得把大明給虧沒了!

"宣代王,黃得功,高傑上殿!"朱慈烺一口氣點了三個"債主"的名.

代王朱慈炯原本是朔方節度使,現在要移鎮大同出任安北大都護.黃得功原本是淮北節度使,現在要移鎮大甯,去搶科爾沁的地盤.高傑本是徐海節度使,現在要移鎮宣府,出任北平節度使--北平節度使管轄的是北平行都司的地盤,不包括順天府.

這三藩的大轉封,再加上他們得出兵支援察哈爾部,土默特部北進的軍事行動,加一塊兒可是天文數字一樣的開銷!

所以朱皇帝得和他們仨好好算算賬......可不能讓這三位債主宰得太凶了,同時也不能讓他們仨虧了血本.

要不然安北,大甯,北平三藩一旦破產,大明的北方安定就會出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