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8章 大明二富(求訂閱)



"陛下,"鄭芝龍笑著,"據臣所知,這沈侯其實是想做官的!他和臣不一樣,臣粗鄙商人,實在不願意做官受拘束.而沈侯是國子監生出身,怎麼會不想做官?只是到了他這個地位,一般的官早就看不上了."

沈廷揚當然是想做官的,但是朱皇帝治下的官場一直都有南人吃虧的潛規則!要不然以沈廷揚的資曆和才能,早就是閣臣了,即便不入閣,也該有個督撫,哪兒能一個北洋大臣當得沒完?這北洋大臣聽著蠻大的,實際上就是個公私合營(公股很少)的武裝運輸公司的總辦罷了.

在早先明朝沒有海軍,民間的航運業沒發展起來的時候,北洋,南洋兩"公司"的確有必要存在.可是現在民間海運和朝廷的海軍都起來了,北洋,南洋兩"公司"也該恢複民營本色了.

"說的也是啊!"朱慈烺輕輕點頭,"泉國公,你覺得朕該給他當什麼官?"

"陛下不是要專設一個衙門處置北伐沒官產業嗎?"鄭芝龍道,"另外,現在朝中還都的聲音不是還很響嗎?陛下不如設立留都內閣,以史豫公為首,再加留都戶部尚書授予沈侯,命留都戶部主管北伐沒官產業.

這留都的閣老,也是閣老,而且陛下還可以許諾在將來讓沈侯出任南京的閣老.這樣他一定會樂意出掌留都戶部的!"

朱慈烺笑了起來:"好!好!這個辦法好!沈廷揚一定是願意當閣老的,我大明的文官就沒有人不想閣老的位子.而且留都也的確該有個內閣,也能安撫一下想北遷的北人."

他頓了頓,"老泰山,今日之議,到了外面不要說.另外,戶部的賬面還是要做得窮一點......再擬個借債的計劃!四月初三的內閣禦前會議前就要准備好早案,還要和魏閣老他們商量一下,把戶部的困難都說清楚了."

鄭芝龍連聲道:"知道,知道,臣一定好好哭窮!"

朱皇帝笑道:"好,朕到時候和你一起哭!公事就說到這里......朕已經讓皇貴妃准備了家宴,一起吃點吧!"

鄭芝龍連忙起身行禮:"臣謝陛下賜宴."

......

大明二富沈廷揚在過往三年的北伐之戰中,也承擔了極大的責任.他的北洋總督衙門就是北伐軍後勤物資海運的總承包商,特別是史可法拿下天津衛,打通衛河航道以後,沈廷揚的事兒就更多了,不僅要承擔上海--天津的海運,而且還要負責衛河和運河的疏通及水運.後來打北京的時候,他還得將二十五萬大軍所需的糧草,輜重和攻城重炮,一路運到北京城下.

北京之戰,他的功勞可是不小啊!

所以在朱皇帝的功勞簿上,沈廷揚的名字是很靠前的,就排在史可法,孔代親王,閻應元,高傑,黃得功之後,已經定了加封克難申國公的賞格.

因為要回朝受封,所以沈廷揚也返回了南方,不過還沒到南京,而是回了家鄉上海,這會兒正在拜訪自己的老鄉羅大公,夏允彝,侯玄演.

羅大公是上海知府兼外交通商使,他這個官干得很好,所以也就干起來沒完了......

夏允彝現在已經年過六旬,告老在家,辦了一所格致書院,教授的是南京小學,南京中學的標准課程,最近還和幾個上海籍的士紳官員一起在籌辦上海大學堂.

而侯玄演是屬于蘇州的嘉定縣人士,不過蘇松一體,所以也和羅大公,夏允彝算是同鄉了.他也是崇禎十八年的進士,但是官運平平,現在官拜上海知縣,是羅大公的副手.

而落籍蘇州府崇明所的沈廷揚,因為投靠朱慈烺的時間夠早,官位爵位也夠高,所以一直以來都是蘇松官場上的領袖.

現在又是個政壇風云將變的關鍵時刻,所以沈廷揚才一返鄉,羅大公,夏允彝,侯玄演三人就聯袂到訪了.


一番東拉西扯的寒暄之後,在上海沈園的後花園中,羅大公就把話題轉向了遷都和財政.

"侯爺,下官聽說陛下以財政虧空為由,徹底否了北遷之議?"

沈廷揚哼的一笑:"虧空?當今聖上和泉國公湊一塊兒了,還能虧了?大公,你在上海任官十余年,虧不虧的,你不知道?"

羅大公呵呵一笑:"朝廷在南京鎮著自己不會虧了.可是不少人擔心北方出什麼狀況啊!特別是安北,北平,大甯,朔方這幾個節鎮......"

夏允彝點點頭道:"金陵王氣終究不足,太祖皇帝在世的時候就想要遷西安,遷開封,可惜未能成行."

"要去開封,西安,還不如去北京呢!"沈廷揚搖搖頭,"北京還能靠海運維持,要是遷都中原或西北,幾十萬的京城,吃喝都得出問題."

侯玄演是江南才子,從沒去過北方,當下就訝異道:"中原怎會如此殘破?幾十萬人的京城都養不了?"

沈廷揚道:"即便養得活,也沒有什麼前途了......天下財富,早就彙集東南!而且東南財富還在日益增多!"

"東南不是用武之地啊!"夏允彝說,"自古以南定北者,只有太祖高皇帝和今上,再無他人了."

沈廷揚搖搖頭:"過去的北地的武力靠戰馬縱橫,東南的武力靠舟船往來.而舟船只要不出海,能去的地方終究沒有戰馬多.北人武力之強,也就應此而來了.可如今的武力靠得是燧發槍和滑膛炮!然此二者,皆出自南方啊.而且現在南方的人口數倍乃至十倍于北方,人多槍多,武力還能弱了?就連北方之馬,現在也比不過從海上而來的南馬了......所以還都北京之議是不會成功的,咱們要心中有數."

他正說話的時候,他的一個兒子急匆匆的走了進來,手上還拿著個黃紙折出來的信封.

看見這信封,在座的幾位都臉色微變,向沈廷揚投去了羨慕的眼神.

沈廷揚道:"是諭旨?"

"是中旨,"沈廷揚的兒子說,"來的是禦前侍衛."

現在明朝的諭旨分為聖旨和中旨兩大類,聖旨是由內閣或大元帥府的渠道發出,需要首輔或軍師聯署才算有效,中旨則是直接從宮中發出.

不過中旨並不是"不合法"的聖旨,朱慈烺不會發出"不合法"的聖旨,中旨和聖旨的區別只是用途不一樣.中旨的主要用途是召見外臣和其他什麼人入宮覲見,給錦衣衛下達命令,或用內帑發放賞賜.

沈廷揚不是錦衣衛,而且是大明二富,不需要朱皇帝的錢,那麼突然送來的中旨就是召他入宮覲見了.

現在兩府會議還沒有恢複舉行,皇帝名義上還在休養,那麼著急的就下中旨召喚"沈二富",是不是要讓他入閣啊?

大明南遷以來,朱皇帝一直奉行以北制南,用流亡北人壓制南方的士紳.現在閣臣中的南人只有錢謙益和鄭芝龍兩人,錢謙益一直沒什麼用處,就是個花瓶.而鄭芝龍不是南方士紳,又是國丈......別人當然比不了啦!

而現在北方以複,南人的官運是不是該上一層樓了?北方各省的巡撫和各州府的一把手,是不是該拿出一些讓南方人去當了?

閣臣中的南北比例,是不是應該調整為三比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