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0章 朕最懂槍斃了!



"兵士們聽令,下刀劍,鐵鞭,鐵锏,盾牌,弓箭,只帶燧發槍和刺刀出擊!"

"檢查槍支,通條,刺刀,定裝彈......"

"兵士們聽令,排四列縱隊!"

"向右看齊,立正,向右轉,齊步走,一二一......"

隨著一聲聲口令響起,隸屬于帳前騎兵第七團,第八團的2300名騎兵就搖身一變成了世界上第一支可以打"排隊槍斃"戰術的線列步兵了!

當然了,朱由檢不會真的讓自己的帳前騎兵轉行當線列步兵.他只是讓單兵素質較高的帳前騎兵承擔摸索新的戰法戰術的任務.

而帳前騎兵第七團,第八團正好領了探索燧發槍兵戰術的任務,從兩年前開始,就拿著工部天津炮局子生產的崇禎十二年式自生火銃,照著朱由檢"創造"出來的線列步兵戰術開始進行相應的訓練了.

崇禎十二年式自生火銃是由當時的工部右侍郎兼天津炮局總監畢懋康和天津炮局總辦宋應星等人,參考羅大公從荷蘭買回來的燧發滑膛槍的樣品,圖紙,加工設備後,自行設計的一款具有國際最先進水平的新式火槍!

該槍的槍管采取了卷制,鍛焊,鑽刀擴孔等工藝,精心加工而成.而槍身上的各種鑄件則一律用質量上等的黃銅為原料進行鑄造.槍身的主要用料,則選用質量上等的木料,一樣要精工細作.因此該槍的造價非常高昂,包括刺刀,通條,背帶在內,整槍的達到了白銀18兩!

除了造價高昂,崇禎十二年式自生火銃的產量也很低.生產這種新式火槍的工匠,除了一部分是高價聘請自荷蘭的洋匠,其余都是原本生產魯密銃的工匠.雖然手藝不錯,但是效率不高,產量根本不能和生產斑鳩銃的佛山各家鐵坊和鄭芝龍開辦的上海炮局相比.

所以崇禎十二年式自生火銃投入生產三年以來,合計的產量只有10000余支,根本沒法大量裝備部隊.所以只要侍衛團,少年侍衛團,少年軍和帳前軍的兩個團裝備了崇禎十二年式自生火銃,其中完成全團換裝的,只有帳前騎兵第七團,第八團這兩個團.

另外,崇禎十二年式自生火銃沒有經過實戰的檢驗,也是這款武器沒有大量制造和大量裝備部隊的一個原因.

雖然朱由檢最懂燧發槍和排隊槍斃了,但是上輩子的他只是從書本上學知識,最多再請教一下上過軍校帶過兵的兒子們,他自己是沒有機會實踐的.所以也不能盲目照搬上輩子的書本知識......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進行試驗和試辦,還是很有必要的.畢竟朱由檢也不是什麼都懂,上輩子學到的許多東西中,有許多他也只是一知半解.

不過在將近兩年的試辦之後,朱由檢覺得自己真懂槍斃了,已經可以指揮一場用燧發槍槍斃敵人的戰斗了!

......

在朱由檢領著兩千多裝備了燧發槍的下馬步兵准備去槍斃日本鬼子的時候,保科正之也正躊躇滿志,准備打一場扭轉乾坤的戰斗.

在開赴明軍右翼前沿的過程中,保科正之將自己麾下的十個千人番方陣調整為了前後兩列--兩列大橫隊差不多是方陣時代的標配,保科只是照著葫蘆畫了個瓢.

在完成了陣列調整,並且將部隊運動到明軍大方陣右翼前方越七八十步開外後,保科又命令各千人番方陣的鐵砲手一律到到長槍手兩翼,並且排出十排橫隊,然後開始采取輪射推進的戰術,輪流推進,輪流開火,循序輪環,一步步壓向明軍.

不過保科的兵只打了兩輪排槍,朱由檢親率的燧發槍兵就唱著《易水寒》的軍歌感到了前線.

"萬,萬歲爺,您怎麼親自上來了?"

負責指揮明軍右翼的平遼軍的團參將尚可進,在朱由檢趕來之前,他正指揮自己的平遼軍第三團在加固防禦工事,准備依托沙袋壘成的胸牆,和日清聯軍大戰一場.

沒想到大明皇帝居然帶著2000多火銃兵上來支援自己了......這事兒可讓他很有一點郁悶了.


因為他壓根就沒向朱由檢求過救啊!

他手底下有4000多人,還裝備了2000余支斑鳩銃,而且還有幾門3斤炮支援,哪里需要朱由檢出手?

現在朱由檢自己跑過來......怎麼都有點搶功勞的嫌疑啊!你一當皇帝的,又不卻這點功勞,還和下面的人搶,真的好嗎?

朱由檢笑著拍了拍尚可進的肩膀,"朕知你忠義勇武,也知道平遼軍善戰,足以抵擋當面之敵.但是朕還是想試驗一下自發銃兵......所以你只管照舊應戰,朕自帶兵出大方陣,繞到敵人的左翼去發銃斃敵!"

啊!

尚可進被朱由檢的話嚇一跳,大晚上的出空心方陣去抄敵人的側翼......這也太大膽了吧?如果遇上奴賊的騎兵怎麼辦?

就在這時,前方傳來了一陣陣炒豆子一般的排槍聲,這是日本鬼子在打鳥槍,步步逼近!

朱由檢也不和尚可進廢話了,而是翻身上馬,大喝一聲:"帳前騎兵,保持隊形,跑步前進!目標,敵之左翼!隨朕殺敵!"

喊聲未了,朱由檢已經一夾馬腹,策馬而行,帶著他的2000多人向東而行,准備繞出空心方陣了.

而他手下那些扛著燧發槍的下馬騎兵也的確能跑,而且還能一邊跑,一邊保持隊形.

這種能力......也是非常了得的!

因為機動性就是戰斗力啊!

在燧發槍和刺刀這兩種可以合在一起主宰戰場的武器出現以前,步兵不僅要披甲,而且還得攜帶一些很笨重的武器,比如幾米長的長槍.

所以機動性是個很讓人著急的問題!

而另一個讓人著急的問題則是不夠靈活--一支1000人左右的步兵部隊,往往要包括長槍手,弓箭手,刀盾手,火槍手等等兵種.一大堆不同的兵種湊一塊,指揮就特麻煩,配合起來也困難,也就不夠靈活了.

而當燧發槍和刺刀取代了幾乎所有種類的步兵武器後,步兵就變得非常靈活了--後世覺得呆板到可笑的線列步兵,其實比之前出現的幾乎所有的步兵更靈活,也更容易機動.

線列步兵是可以跑步行軍的!而且還可以很容易的在行軍過程中進行變陣,甚至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從行軍模式轉入交戰模式,還擺出堂堂之陣.

而這兩種能力,在崇禎十五年六月二十七日凌晨的戰斗中,就展現的淋漓盡致.

2000多名披著板條半甲(其實半甲也多余),扛著燧發槍的下馬騎兵,以幾乎不亞于騎兵運動的速度,跑步前進,出了明軍大方陣.

然後這2000多燧發槍兵,就以極快的速度沖向日軍的左翼,在保科正之還沒弄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麼情況的時候,2000多麼也4列縱隊前進的燧發槍兵,已經迅速在日軍左翼拉出一個細長的兩列射擊隊形,而且還推進到了距離日軍最左翼的兩個千人方陣不足30步的距離上!

當保科正之急急忙忙要調整自己的隊形,以防止側翼被敵人突襲的時候,2000支燧發槍已經打響第一輪的齊射!

排隊槍斃的時代,已經到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