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1章 大訂單



朱慈烺的心當然是很平的......他的7分利只要發點銀票,劃一劃賬,應該就能到手了.根本不用擔心壞賬,也不用在追賬的時候思考砍人手還是砍人腳的難題.

因為鹽業銀行根本不會把債放給普通的中小商人,只會放給鄭芝龍,沈廷芝,李國助,劉香這號巨商,再由他們去放給需要用錢的中小商人.

至于收賬和砍人的難題,都由鄭芝龍,沈廷芝,李國助,劉香這樣的大賊頭兜著,朱慈烺只管收錢,7分利還有什麼不滿足的?

而且朱慈烺真是不想與民爭利,他是當皇太侄的,大明江山早晚是他的,還爭那麼多利干什麼呀?

依著他的想法,隨隨便便撈個十億八億的,順便再把大明推進資本主義的門檻,然後舒舒服服的過日子就行了.

而在他看來,大明要走上資本主義的不歸路須得滿足兩個條件.一是得會學格物,格物是第一生產力嘛!生產力上不去,資本主義的大門是不會敞開的;二是得有充足並且比較便宜的資本......資本主義不能沒有資本啊!

格物的問題,應該已經被朱由檢完美解決了,整出了一個什麼《孔子遺篇》.連考進士都得寫格物論文了,各地開出了不少大學堂,雖然都是新舊結合的大學,但已經夠用了.

所以朱慈烺也就不必在這方面大開金手指了......格物這事兒不能操之過急,得讓明朝的學者們自己去探索和發現.只有這樣,他們才能真正掌握格物的能力.

對了,他們還可以抄洋人的學問......格物無國界嘛,前提是你得會抄,真正掌握了從別人那里學來的本事,然後再超過他們.

而且在朱慈烺看來,有的抄的時候,還是盡量去抄,別都想著要從零開始搞......反正他開個什麼金手指,也還是讓明朝人來抄嘛.

所以最好的辦法,還是鼓勵明朝的學者自己去學習......讓他們自己去翻譯西人的科學和哲學著作,去學習西人的技術,去把華夏相比西人拉下的方方面面都補上.

在這方面,崇禎皇帝其實做得還不錯.

據朱慈烺所知,在崇禎16年和崇禎13年的科舉大比中,就有許多進士的"格物論文"抄了西人的東西......而崇禎一概不問,只要這些東西對于大明而言是新的有益的知識就行!

在巨大的利益誘惑下,現在大明的各所大學,都在竭盡全力翻譯和研究西人的哲學,科學書籍,想要從中找尋到可以幫助他們的學生(或者老師)考上進士混上大儒的知識.

而在大家的努力之下,大明朝這幾年可真是大儒輩出,格物水平提高的也很迅速.

不過朱由檢不大注意鼓勵發明,他不大管這事兒,一門心思都在《孔子遺篇》上搞理論了.

所以朱慈烺准備幫著崇禎管管......專利法什麼的暫時還搞不成,但是可以搞幾個發明獎,直接給銀子重獎就是了.

除了不大注重發明,朱由檢好像也從不過問金融的事兒......現在的大明沒有銀行,沒有債券,沒有鈔票,連標准化的銀幣都沒有.

這方面就有點落伍了,所以朱慈烺就把金融當成了自己的第一個發力點.

而要打造一個可以為資本主義提供資本的金融體系,光搞定鹽商和海商這兩頭還是不夠,還得讓手工業和農業也盡快加入到這個體系當中.

這樣朱慈烺就能通過鹽業銀行的特殊地位,引導市場利率下行到一個可以鼓勵工場手工業和大中型農場發展的程度.


而要將手工業和農業拉入以鹽業銀行為中心的金融體系,朱慈烺就得動用手頭的另外一張王牌--就是那一個多億的軍需訂單了.

朱由檢讓朱慈烺幫著籌錢的目的還是為了花用在對外戰爭上,這就意味著巨大的需求和大量的軍需訂單.

......

南安侯府,後花園中.

剛剛享用了一頓豐盛的"上海當地美食"之後,朱慈烺和鄭芝龍這對奸商翁婿,正在侯府大的可以打馬球的後花園中散步消食兒,順便再討論一下接下去要怎麼把實實在在的實業也圈進鹽業行的金融大局.

"什麼?一個多億的軍需訂單?真有那麼大的買賣?"鄭芝龍還有點不相信呢!

朱慈烺背著手,在園子里面一邊散步,一邊笑著道:"當然有了......我父皇那麼喜歡打仗,還想讓我二弟當大汗,三弟當天皇,那得打多少仗?區區一個多億怎麼會花不完?"

鄭芝龍聽了這話眉頭大皺:"千歲爺,萬歲爺真想讓甯王殿下當日本天皇?"

"那是......"朱慈烺笑道,"惟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北美;惟欲征服北美,必先征服日本!我父皇野心那麼大,能不在北美插一腳?即便不能全有北美,也不能西洋人盡有北美天選之地啊!"

鄭芝龍連連搖頭,"天皇可不容易當上!日本國的這一場仗有的打了......日本人可不笨,他們是非常善于學習的,而且又有西班牙人好好在教,進步很快啊!"

他是真正的知日派,當然知道日本人有多難搞了,而且他也不覺得美洲那里有什麼大油水.

朱慈烺一臉的無所謂,"進步快是好事兒!我大明的天兵只有和高手過招才能進步,要整天跟一群弱者對壘,早晚把自己也變成弱者.

你看人家西洋人的軍事為什麼進步快?不就是因為交戰各方都很強嗎?他們那里就相當于咱們的戰國爭霸,越打越強啊!

所以我大明不能沒有對手......而日本這個對手正合適,最好一直打下去,這對咱們有好處."

一直打下去不是窮兵黷武嗎?

鄭芝龍實在有點想不通,怎麼就有好處了?

朱慈烺似乎明白鄭芝龍的想法,于是就笑著解釋道:"如果沒有我在東南坐鎮,主持財政和軍需采購,一直和日本打下去是行不通的.我父皇不善理財,也不懂得利用軍需采購來提升工商業的能力.不過萬幸大明有孤,有孤就壞不了事兒了."

"不知殿下准備怎麼做?"鄭芝龍問,"有用得著臣的地方嗎?"

"當然得倚仗老泰山了......"朱慈烺笑道,"孤想通過年後的軍需大采購達成兩個目的,一是讓上海,佛山,泉州那些生產戰船,火銃,火藥,盔甲,刀劍,火炮,軍襖戰袍的商家,都在鹽業銀行開設戶頭,並且使用鹽業銀行的各種票據,如果手頭的錢不夠,他們還要向鹽業銀行借錢.

二是孤王希望生產這些軍工品的工廠可以使用統一規格的尺子,按照同一個規制進行生產……這叫標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