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對太子的議論



因為懷孕了,導致不能自己動手,導致只能由秋兒,苒兒兩人動手,雖說,也不能說她動手就比秋兒,苒兒兩人強,但的確,還是讓整個效率變慢了不少.

不過,也正因為是懷孕了,所以,她也有的是時間,根本不著急立刻就把東西給做出來,而且本來,她也沒有打算一口氣就把她想要的東西給做出來.

皇帝跟皇後很快也是聞知了夭夭懷孕了的消息,當時就激動得兩人非要從自己寢宮過來這邊瞧瞧,關鍵是,皇後自己也都還挺著個大肚子呢.

在一番高興過後,之前許學士在背後說太子壞話的事,皇帝自然也還沒有忘,甚至,這許學士還不怕,硬是在之後,又上了好幾份牓子,如今,這許學士希望他親政的事,是想遮掩都遮掩不住了.

正當皇帝也不知道該如何處理的時候,夭夭正好便懷孕了,倒是想著,說不定可以借著這個機會,讓太子好好陪著太子妃,如今,離太子監國已經快差不多兩個月,感覺,也的確不宜過長.

只是……他這麼做,怕就怕太子會不會想岔了,但即便是想岔,他也該明白,遲早有一天,他是要把這江山交到他的手上,太子又何必急于一時呢?

正當皇帝想借此太子妃懷孕的機會,提出讓他好好陪著夭夭,順便給夭夭大大的封賞,再准備與太子說兩句貼心話,讓他不要把許學士的話放在心上的時候.

李承乾,卻率先說道:"父皇!此事,兒臣從一開始就並未放在心上,而且,兒臣早就有把朝堂上的事,重新交還給父皇的想法了,只是礙于母後病了,方才不忍心這麼快提出,如今,母後的病已經日漸康複,父皇也是時候重新親政了.不過……"

"不過什麼?"皇帝便問道.

"不過,兒臣有一個想法,想與父皇說."李承乾說道.

"你說!"皇帝便道,"只要是不太過分的想法,你父皇我都答應了."

"兒臣聽聞許學士很擅長編撰書籍,近些年來,就完成了不少書籍的編撰,夭夭曾經說過,她想寫一本有關我北辰所有州縣百姓衣食住行的書籍,因而,兒臣想向父皇討要許學士,參與這一次的編撰工作."

聽了李承乾的話,皇帝也是不由得狐疑地想了想,在想李承乾到底有沒有給許學士顏色瞧瞧,不過……這似乎也都不重要了,反正,不是自家人,又是對方先挑起的事,如此讓對方受點委屈,也是理所應當的.

"朕准了!"

皇帝很快便說道.

"兒臣謝過父皇!"

兩人說完後,這才又進了屋,一進來,皇帝便問夭夭道:"太子妃如今感覺如何?身體若是有什麼不適,一定要說出來.接下來,你什麼事情都不用做,只需安心養胎即可."

皇後聽了他的話也是道:"這些我都與夭夭說了.這麼多年了,終于都盼到了."

說著,便又看著夭夭的肚子.

只能說……

她的肚子有什麼好看的,又還沒有脹起來.


之後,不單單皇帝,皇後來過,後宮其他的妃嬪,也遣人送來了不少的東西.

倒是許學士這邊……

幾位志同道合的友人坐在一塊,聽聞了太子殿下把他討要了去編寫各州縣百姓的衣食住行,也是不由得揣度猜測了起來,"太子殿下,這怕不是在報複吧,這州縣百姓的衣食住行,有什麼好寫的?"

"本來你是編修國史的,如今,太子殿下把你討要了去,怕是不僅僅只是編書那麼簡單啊."

不過,一位已年過五六十的老者,他的容貌頗為怯懦,有些弱不勝衣,卻仍能性情剛烈地回眾人道:"老夫什麼都不怕,即便真如同諸位所說,那也是太子缺德.若太子殿下真如你們所說,不用你們說,我自也上奏稟明聖上."

"說起來……你們覺得太子如何?"

雖說討論這個問題,有點作死,但因為都是十多二十年的老友了,倒也不怕會傳出去.

眾人便你眼望我眼,才有一人慢慢地挑眉說道:"太子殿下素來仁孝,只可惜,因為一直深養在宮中,缺乏了一些銳氣."

另一人也是道:"是啊!與陛下比起來,還是差遠了.若是按照許兄寫給陛下的《聖德論》,太子殿下根本不入流."

"我倒是覺得,太子殿下並非真的那麼差,只是相對而言,沒有陛下那麼讓人矚目罷了.而且,太子殿下如今還年輕,又有陛下在護著,遲早也是會成長起來的."

"可怕就怕,太子殿下的資質就擺在那里.這麼快就有動作了."說著,便朝著許學士看了過去.

許學士也是道:"諸位就不用擔心我了,既然我做得出,自然也能夠想到日後的後果.若是太子殿下連這個都接受不了,那如何能成為如同陛下那樣的聖君."

大不了,就是被貶到外地去任地方官,這沒什麼好慌的.

"來!喝酒!"

其實……

真要說的話,卻是這些人想多了,李承乾又怎麼可能會是那種人,若不是因為夭夭懷了身孕,他都不會想到這事,之所以要做這事,一個是讓夭夭開心,想給夭夭一個驚喜,第二個,也是給未來即將出生的兒子積累功德,在向皇帝討要了許學士的人以後,接下來,李承乾便夙夜描繪著這本書的大綱,此時的他,已經有了超前的目光,而且,若是不能流傳千古,那麼這本書自然也就沒有任何的價值.

而且,也就只有到了晚上,等哄夭夭睡著了,他才有機會做這事.

數日後……

除了許學士,李承乾還找了不少其他的人,比如說,他東宮里的那些令史,以及書令史,這些都是些閑職,平時很少事做,左右春坊加起來,這樣的人卻足足有四五十員,李承乾已經打算精簡東宮人事,把那些人浮于事,沒什麼事做的人打發出去,深入到各州縣,不然,如何才能寫出深入民心的書籍出來.

要說這些得知自己被發配'流放’的人,自然是一臉苦著的.不過……這卻是讓許學士不由得刮目相看.雖說,他也不知道這是為何,但至少,太子殿下起碼也懂得顧念人間疾苦.

當然!他還是看不出來,這把衣食住行寫下來有什麼用,這就好比,你寫今天我早上吃了一個羊肉燒餅,這有何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