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五十二章 第一題的原理



等用過了晚膳,夜初靜,人未寐.

燭火在肆意地燃燒著,而剛剛收回來的科舉答卷,此時,也是被直接擱置到了一旁.

如今在太子寢宮當中,正發生著什麼旖旎之事.

將寢宮中的女官和宮女都屏退以後,夭夭身上的衣服也是一件件褪下.

當終于都到得褪無可褪的時候……

這懷孕的肚子,也就出現在李承乾的眼前.

那弧度是如此的與眾不同.

它跟那種贅肉不同,也跟一般的小肚子不一樣,反倒是充滿著柔和優雅的美感.

只能說……

李承乾還是第一次見到這種景象.

是的!

乍一下子便是直接看呆了.

然後,便仿佛眼珠子如何都挪不動了.

顯然,他是被此時夭夭身上的獨特魅力所吸引.

若說此時夭夭的身材,又或者是大部分孕婦此時此刻的身材,肯定都是別扭的,但卻沒有人會不喜歡這種別扭.

不過夭夭明顯想讓他感受的並不是這個,而是想對李承乾說……接下來,她便摸著自己的肚子說:"看!你父親在看著你.他會關注著你,看著你一天天地長大.這是濃濃的父愛!"

夭夭的這一番話,立即便給了李承乾很大的感觸.

對!

他不能學他父皇,從打他生下來以後,他父皇就對他跟母後不聞不問,只顧著他自己.

更別說,如今他們的條件更好了,已經不怎麼需要打仗了.

他會每天都關注肚子的變化,

必須盡到一個當父親的責任.

因此聽了夭夭的話後,也是情不自禁地靠了過來,蹲下,關切地看著,撫摸著夭夭這微微鼓起的肚子說道:"我兒莫要怕,你父親就在這里.你盡管在你母親的肚子里安安心心地長大,你父親我定當竭力地護著你,而且看著你,陪著你."

然後……

夭夭便想說,你怎麼知道他一定是兒子,是女孩不行嗎?

不過一想到……

若是生個女兒出來,那就是李承乾是小棉襖,是她漏風棉襖,那似乎生個兒子出來也不錯.


摸摸李承乾的頭,接下來,顯然……還有重頭戲!

上一次只用了手,這一次,她想試試口.

而接下來的視覺沖擊,自然是李承乾難以承受的.

甚至比上一次還要更快地,就出來了.

……

到得第二日.

一早,李承乾早早便去了明德殿,而夭夭,這才開始關注起那些答卷來.

科舉試最終的結果,會在三月三上已節之前公布,上已節,同樣也是這個時代十分重要的一個節日,尤其是,在這個節日之前,科舉成績的榜單便會張貼出來,一般考上了的舉子,此時便會一起作伴,來到曲池旁,一同共游曲池,為此,也曾誕生了曲水流觴這樣的風雅故事,所以,為了能夠趕在上已節,接下來,夭夭自然也是不能松懈,雖說,她這里的判卷甚至比明經科的都還要簡單.

她隨手拿起一份卷子,往往看一道題目,只需要不到五秒鍾的時間,像是第一題,她的評分標准是,能實事求是,便已經是及格,比如說,有的學子把這種想象,看成是天氣陰陽之氣交換而形成的,那從一個宏觀的角度上來說,一切皆可太極,夭夭也不能說它是錯的,便會給他一個勉強及格的評價,但是若是他除了這個,還又添油加醋,畫蛇添足,又增加了別的東西,那她也就只好打個叉叉,然後接著看向下一題了.

在夭夭判卷的過程中,秋兒,苒兒兩人自然也對這些問題十分感興趣,一開始,她們還不太敢問,直到看到夭夭對似乎大部分的答案都不太滿意的時候,好奇的苒兒這才問了出來,跟夭夭說道:"太子妃,奴婢能不能問下,為何太子妃似乎對這些答案都不太滿意?這些答卷上的答案,不都寫得很好嗎?"

在她看來,顯然都覺得這些人寫得很好,語句都十分通順不說,條理似乎也都很是清晰,而且,有的答案還能讓她大開眼界,尤其還能看到不少的高論.這些人的回答在苒兒看來,自然是無比高大上的.所以,她無法理解夭夭的不屑一顧,也相當正常.

見苒兒忍不住問了出來,夭夭也是停了下來,看了看她,苒兒以為自己嘴多,說錯話,也是連忙請罪,夭夭卻並不在意,而是回想了一番答案,這才與她說道:"你想一下,若是同樣把一塊鐵跟一鍋水一同燒熱,也就是控制火勢的大小都一樣,然後這樣等燒了一段時間之後,再慢慢地等它們都冷卻下來,你覺得,一炷香之後,到底是鐵上面更容易涼快下來一些,還是水更容易涼快下來一些."

面對夭夭的問題,苒兒忽然也是一頓,問題是,誰能想到這麼刁鑽的問題,夭夭便跟她倆說道,"你們現在去找一個釜來,釜上裝滿水,然後,去用柴火把水直至燒開,把水倒出來,另用容器裝著,讓釜跟水分開,然後再晾在一旁等一會,最後,等時候差不多了,你們再去摸摸釜底,還有那些熱水,看看那個要更快涼下來.看著我做什麼,現在就去."

苒兒得了夭夭的話,立刻便去嘗試了,大概過了半個時辰以後,兩人終于是得到了答案,當那些水還很溫很溫的時候,苒兒那釜底,卻已經變得更涼.

"如何?"夭夭接下來便問道.

"是釜底的要涼得更快."苒兒立刻便回道.

夭夭聽得她的話,也是點了點頭.雖說這實驗並不能說十分嚴謹,但其實也可以說明一定的道理了,她接著說道:"這就是考卷上第一道題的答案."

"?"

不單單苒兒,秋兒也不明白.

見兩人都歪著頭,一臉疑惑的樣子,她便說道:"在這個世界上,每一種事物,都會對應著許許多多的特性,比如說,這個釜跟釜中的水,都吸收相同的熱量,甚至,這釜底還是直接被燒的那個,但是為何最終,這釜底卻比那些燒熱的水,還要涼得更快?這叫物體的比熱容!"

"比熱容?"

"沒錯!比熱容的意思通俗地說,就是指某一樣物體,冷熱升降的快慢.而這第一道題目,要考的,就是這個!"

見苒兒,秋兒兩人似乎還是不太懂的樣子,夭夭接下來也是一步步地解釋道:"首先,我問你們,'霧’是如何產生的?"

兩人又是一臉懵逼.

夭夭只好提示她們道:"你們可以想想冬天的時候,若是到了很冷很冷的天氣,你們呵一口氣出來,就會變成白色的霧,即便是肉眼都能夠看見."

兩人回想了下,似乎的確是那樣.

"所以,霧的形成條件,是你們口中的熱氣,遇到外面的冷氣,兩者沖撞,因此,這才成了霧."


夭夭幾乎沒有停頓,"那在秋季無風或微風的清晨,湖面上方為什麼常常會有有一層厚厚的"水霧"?現在,你們該明白了吧?"

"難道是因為湖里的水很暖,而遇上了湖面上的冷氣?"

"于是……這一暖一熱便接觸到了一起,所以這才形成了我們所能看到的霧?"

苒兒仿佛一點即通.

"沒錯!正是這樣!這就是第一道題的正確答案!"

"可是……"

秋兒卻仿佛還有疑問,她不由得問道,"可呼出來的氣,跟湖面的水應該還是不同的吧?"

她如此說道.

"呼出來的氣是流動的,而湖面上的水,卻是靜止的."

她似乎還是沒有想通,這隔著還有一段距離呢,這到底是如何形成的,關鍵是,湖面上的霧應該都是飄起來的吧.

見她如此糾結,夭夭也只好是對她的這種牛角尖說道:"那你想想,若是把茶水都燒開,你是不是一定要把手指放到茶水里,你才能覺得燙,你是否,只需要把手指放到茶水的上方,就已經感覺有熱氣冒出來了?"

被夭夭這麼一解釋,秋兒才仿佛終于明白,忍不住一拍手,"對!"

"有時候,你們不能光只看外表,要用心去感受."

"湖面上的水雖然並不如沸水一般,讓你手一靠近,就會立刻覺得很熱,但是,相比于湖面上的冷氣,它還是相對更熱的一方,所以,當你即便看到有的霧氣,是騰空的,也不必驚訝,因為,這還是熱氣跟冷氣相互沖撞而形成的結果,只不過,這種冷熱,就不是我們能輕易地察覺得到,但冷熱相交,才會產生霧氣這一點,卻是不會變的.

"那麼我再考考你們!點燃一根蠟燭,蠟燭上方的氣應該是熱的,而蠟燭更上方的氣,因為沒有接觸到蠟燭,應該是相對較冷的,那為何蠟燭燃燒上方的熱氣,遇上更上層的冷氣,卻並沒有出現霧氣?"

"……"

兩人一聽,只覺得頭都大了.

可問題是,她們又不能不回答.

畢竟,這是太子妃問到.

"秋兒,苒兒不知."兩人思索了好一會後,還是沒明白,于是不約而同地說道.

夭夭也是看著她倆.

說道:"你們是不是還忘了什麼東西,比如說,你口里是不是有口水,湖面上是不是也有水,所以這里面都有一個什麼樣共同的地方?"

"都有水!"

"這就對了!所以不光需要有熱氣,而且還需要有熱的水汽,蠟燭燃燒並沒有水,自然而然,也就不會產生霧."

"太子妃您真的是知識淵博."苒兒很快便怕馬屁道.

"你們拍我馬屁也沒有用,去給我拿一杯水來吧,說得都有些口渴了."之後夭夭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