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八十六章 氣質的改變



第一日.

隊伍只行進了三十里便停了下來.

或許是因為這便是古代吧,在走路基本上都得靠兩條腿的情況下,倒也沒有人覺得這趕路有多苦.

除了時不時用小拳拳捶捶自己的大腿,小腿,如秋兒,苒兒兩人,其余人,倒也都還正常.

隊伍是從早上卯時出發的,一直走到巳時大約過半這才停下.

當然了,像是十名及第士子,以及以高季為代表的這些官員,自然都是騎馬的.

因而,才這麼點距離,自然沒法讓他們怎麼樣.

所以到了目的地,才還有時間與興致,在那里作詩.

早上趕路,下午因為天氣太熱,就不趕了.

隨之接下來要解決的,自然便是安營的問題.

不過,這些李承乾都已經是吩咐人下去了.

比如說東宮左衛率的鄭秀飛,雖說這一次出來並不能說是打仗,但是安營紮寨這應該是對于左衛率來說最基本的要求了吧.

然後,鄭秀飛自然也是選了一塊最為陰涼的地方,留給了太子妃.

當這些人在作詩的時候,鄭秀飛就在帶著手下的人在安營.

等到李承乾他們作詩差不多作完了,這營帳,包括這做飯的家伙什,也全部都已經是鋪開.

最後,李承乾這邊也是帶著自己剛剛寫好的詩,來找夭夭.

他覺得自己這一次的詩寫得還行.

前四句寫景憶舊,後四句借事抒情.

關鍵是他抒發的還與她先前的焦慮有關,既寫出了她心中的焦慮,也寫出了他的驕傲與愛意.

既誇了夭夭,又溫暖了自己.

就讓他覺得很完美,當他回到馬車的時候,便見夭夭果然已經醒了.只不過,卻好像是不知道在想什麼,時而思考著皺眉,時而又眉頭很快便舒展.

直到發現了他,她這才看了過來,慵懶中又帶著些靈動地笑了笑.

"在想什麼?"

說完,李承乾便又把這新做好的詩拿出來給她看.

夭夭這邊在看過了以後,自然也是小雞啄米似的點點頭,"寫得不錯!卻是比我那首《上邪》所抒發的感情,要更深刻了一些."

"你都知道了?"

此時夭夭也是道:"又沒有隔得有多遠,而且說話還那麼大聲,當然都聽到了."

但明明他還特意隔了好遠,不過這都不重要了.

含辭未吐,氣若幽蘭.華容婀娜,令我忘餐.這便是夭夭如今最真實的寫照.

忽然覺得,夭夭最近是不是越來越好看了,但會不會是他的錯覺呢?

不過其實這很正常!

畢竟,相由心生,現在夭夭已經完全接受太子妃的身份,她這一身的氣質,自然便逐漸與先前也有了區別.


看了好一會李承乾寫給自己的詩以後,夭夭這才把詩給收藏了起來.

接下來……

便是下車了.

下了車,進了主帳,期間,也是這才讓這些及第士子有了見到她真面目的機會.

只不過,也只是經過的時候,一掠而過.

主帳的地面直接用一大塊完整的毯子來鋪成,而且,經過細心整平之後,行走在上面,便幾乎等同于如履平地.

甚至……

這一次出來,李承乾還把一整張床都給搬來了.

從外面看上去,絲毫不知道里面,會是如此的奢華.

不過也對!

這畢竟不是打仗.

日子過得哪里會有那麼苦,當然是怎麼舒適就怎麼來.

把夭夭安頓好了以後,之後,也是快到中午飯點了,等吃過了飯後,夭夭要休息,李承乾這才出去隨便應付應付那些隨從的官員們.

將高季給招了來,問高季對這高昌國的看法.

或許是覺得太子殿下為人比較溫和,所以自然是不願意打仗的那種守成之人,只可惜,高季卻偏偏猜錯了,反倒是在在十名及第士子中,有一人雖說回答得不甚自信,但至少,卻敢于提出打,必須打.

但也可以從另一個側面看出來,這些人真的就是經驗不足,畢竟,打仗可是要死人的,尤其是這個時代的戰爭,十個人出去,能回來五個都算是好的了,很多時候,十不足一二,這就是戰爭的殘酷.

當然,李承乾也體諒他們,畢竟本身這些人就不可能及第,只不過是多了夭夭這一層關系,才勉強及格.

要讓他們對打仗有多深的體會,想必也很難,但能有這種想法,也已經是十分難得了.

"裴卿家所言極是,這一仗自然是要打的,若是不打,我北辰日後威儀何在?只不過,這打仗,也不光就憑一腔的怒氣,也得考慮百姓的疾苦.所以,高季,你覺得有什麼辦法,能讓我北辰的損失降到最低?"

"這個……"高季也是趕緊想辦法,但不管他怎麼想,都沒法想到一個合適的.畢竟,這高昌國本就離北辰十分遙遠,光是路上的折損,就是十分巨大.

見高季說不出話來,此時,李承乾也是問其他人,最後……倒是在老臣當中,有人出了一些十分陰險的計謀,比如說派出臥底,事先便做好布置,降低敵人的防備.還有離間高昌國君臣的關系.

只不過,都不過是紙上談兵而已,畢竟,他們其實很多人連敵人是誰,長什麼樣都不知道.

而偏偏像是高季這樣可能知道的,原本卻不是主戰的.

既然這些在座的人都聊不來,接下來,李承乾也是把問題放到了孔奐,李季常這些人的身上.

孔奐就不多說了,畫畫于他來說,其實並沒有什麼裨益.

所以,他便直接跳過了孔奐,直接問李季常,"李季常你上一次聽過了太子妃的話後,是否對這冶煉有了更深的認識,還有,是否又有了新的想法,不妨說說."

李季常一聽,這是太子殿下要考究自己啊,還好,他當初回去以後,也是與兩位好友聊了聊這想法,只覺得太子妃這想法真的是獨辟蹊徑.

便回道:"臣那日聽完了太子妃的話後,真的是讓臣震耳發聵,三個時代的提出,仿佛頃刻間便溝通了古往今來的所有大事小事……"

起居郎也是一臉懵逼,這他記還是不記,問題是他聽不懂這些人到底在說什麼啊.

還有,太子妃到底說了什麼?

好在,最後憑借後面兩人的對話,他倒是可以慢慢推斷出一些東西來了,問題是,推斷出來的東西,這史料價值也不高.但他還是先把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鐵器時代三個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