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退可保北辰三百年不敗,進可豪奪天下



李承乾也沒想到,他隨便跟夭夭提一嘴,而夭夭讓人給他送回來的,卻是對整個世界的看法.

夭夭在論東都的重要性中,著重提到了,在北辰之外,還存在著無數的大大小小的部落,國家.

以往,中原國家,也就是中國,都喜歡以朕的'天下’來自居,然而,如今看來.

卻是頗有些坐井觀天,孤陋寡聞的意味,要知道外面的疆界,比中國大的還有無數.

這天,是天下所有部落,國家的天,而這地,也同樣是天下所有部落,國家的地.

而中國所占之地,不過是盛滿水的水缸里的其中一瓢而已.

曾經在中原的大地之上,也曾出現過無數的部落與國家,然而,如今都已有了一個統一的名字.

這也是為何始皇帝之所以能夠名傳後世的原因,時代在變化,今時已非古時,然而,觀今天世界的格局.

中國之于始皇帝時,恐怕也不過一塊小小的巴掌大的關中之地罷了.

如今,中國疆域之大,北達草原,西有高原,東南到海.

恐已是車馬能到達之極致,且草原之外,高原之上,大海深處,往往都有著,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役使之弊端,這也致使今人又對外面的世界缺乏了好奇.

然很多人卻是不知,就算是再貧瘠的土地,都有它的用處.

而且,難道你不去管這些土地,便能夠安枕無憂?

每當中原王朝衰落之時,必是四方蠻夷入侵之時.

在沒有大仗要打的時代,我們要做的不是松懈,而是居安思危.

東都的地理位置之重要,相信不必多說,太子殿下你也應該明白,這里是'天下’的中心.

然而,我更願意把它看作是兩軍陣前,我軍後方軍隊的糧倉.

如果把邊關的將士比作是前鋒,而辰都的將士是中軍,那麼,東都這里,就是押運糧草的大後方.

這也是今日之中國,在面對世界時,應有的謹慎態度.

或許此時,北辰的實力還不足以像始皇帝那樣,一統天下,然而,為政者,需知"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為政者,當向前展望,超前思維,提前謀局.

如此,對大局了然于胸,對大勢洞幽燭微,對大事鐵畫銀鉤,才能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

退可保北辰三百年不敗,進可豪奪天下.

這應該是夭夭第一次寫這種有關天下大勢的內容,內容雖然簡單,然而,卻不啻于給李承乾點亮了一條通往世界的大道.

只不過,也有很多令他不解的地方.

比如說,像是西域這樣的地方,鳥都不拉屎,占領來有什麼用?

還有,又要如何占領?

而且西域之人跟他們中原的人不一樣,不管是習慣風俗,還是剩余的方方面面,夭夭有辦法?

看完了夭夭送來的信,這信上的內容,真的是讓他一時間有些激動.

然而……

又覺得夭夭想得太過于理想.


似乎根本不可能實現.

不過夭夭有一句話說得很對,"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他覺得,光憑這句話,就應該能讓自己的左庶子,不得不重新考慮一下重新修繕乾陽殿,畢竟,這可是北辰的糧倉所在,重中之重,肯定要有一個重量級的人坐鎮在這里,而這個最佳人選,自然是李承乾自己,那他不能沒有辦公的場所吧,所以,咱們就重修一下乾陽殿吧.

夭夭的話實在是登不得大雅之堂,所以,他自己又重新寫了一遍,而且潤色過後.

這才把牓子讓人送了出去.

當然,送肯定是直接送給皇帝的,牓子上說,正因為東都如此重要,兒臣已經打算長期鎮守在這里了.

皇帝也沒想到,他讓自己兒子去勸手下的大臣,結果太子倒好,直接給他上了這麼一份牓子.

這份牓子上所說的內容,只能說,有些超出了他對太子原本的預期.

因為,能以如此高度來看待問題的,可不多,甚至……太子這一番新奇的論點,毫無疑問也是讓皇帝眼前一亮.

為此,皇帝也是把所有宰執大臣都召了來,想看看這些人又是什麼反應.

七位宰執大臣在看完了那篇牓子後,也都驚詫非常.

一方面,不得不承認,太子殿下的目光超前,然而另一方面,又不免有些擔心,這不會又是一個武帝吧.

不過不對啊!

太子殿下平時看上去不說儒雅隨和,但也不至于動不動就拿行軍打仗來作例子吧.

雖說是這樣,但從對'天下’的認識來說,太子殿下的確超過了他們.

尚書右仆射封德鴻對于這種給太子殿下拍馬屁的事情,向來都是毫不吝嗇的,也是很快站出來道:"殿下深得經邦之要,陛下可喜可賀啊!"

但像是我朝所占之地,不過是盛滿水的水缸里的其中一瓢而已,這樣的話,或許,也只有太子殿下敢說了.

這篇牓子當中,其實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

不過,雖說有不盡人意的地方,然而,看好的人,也並不是沒有.

比如說衛國公李牧,作為武官大于文官出身的他,其實他也算是文武雙修了,只不過他帶兵打仗更厲害而已,便對太子殿下這種想法很容易接受.

而且,他對于太子殿下所列舉的比喻,也認為很生動貼切.

很是符合他作為武官的口味.

于是,衛國公李牧竟也是忍不住道:"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太子殿下年紀輕輕,便能有如此認識,屬實難得."

中書令嚴立複:"臣以為,可以讓太子殿下長期鎮守東都."

侍中裴寂:"只是東都沒有適合用來長期參政的地方."

侍中陳珪:"臣以為,可以對東都的宮殿進行適當地修繕一下."

尚書右仆射封德鴻:"陳侍中這說的是什麼話,既然東都是為了謀萬世的,怎麼能只是適當地修繕一下?要搞好就一次搞好,干脆重新里里外外都修繕一下."

中書令楊恭仁:"可如此一來,會不會太過于耗費民力?"

尚書右仆射封德鴻:"可以分三年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