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五章 這事一定要立刻回報給陛下!



三月底四月初,這一段時間可謂是春耕最重要的一段時間.

雖說晚是晚了點,但好在,到得差不多四月末的時候,這曲轅犁,也還是被送到了揚州.

揚州刺史拿到這東西,雖是此時大部分百姓都弄好了田地.

甚至,有的都種下秧苗,秧苗都半截高了,可這東西,既然是陛下提到的.

他自然也是不敢不用,忙喚來人,趕緊使喚了下.

而一用之下,那試用的老農也是感覺出了這東西的不凡之處.

這就好比,以前用的都是大鋤頭,每一下下去,固然能鋤的面積大一些,但是每一下下去,上來,動起來,也都十分費力.

然而,如今卻是完全不同,如今這換成了小鋤頭,不但拿在手上十分得小巧,毫不費力.

關鍵是,這耕種的效率一點都沒有減少,甚至,感覺還有所加快.

"如何?"揚州刺史名為徐有鄰,字善之,今年也年近六十了.

此時,其身邊,也都紛紛站滿了圍觀的大小官員,以及百姓.

老農在使用過後,也是撓撓頭,畢竟沒讀過什麼書,也不知道該怎麼形容,便說道:"小老兒覺得,這東西是省力了不少,就好比是拿新磨好的刀去切肉一樣,一刀切下去,就干淨利落地分成了兩半.就感覺,所有的力,都好像實打實地用到實處了."

縣令,主簿等人此時也是讓老農再試試,而且,還讓更多的人都來試試手感如何.

自然,一個個試下來,也是幾乎沒有一個說不好的.

如此一來,揚州刺史便可以給陛下上呈牓子了,言及,百姓都十分喜歡這玩意.

可就是如今,也過了春耕最為重要的時間了.

但接下來,他一定會敦促各地,嘗試仿造出更多這樣的東西,而且,在百姓中,把這東西宣傳起來.

最後,再對陛下的聖恩感謝了一番.

而這一來一回,時間,也是直接來到了五月底,而當時間來到五月底,李承乾在上一年所種下的冬小麥,如今,也已經是滿田都是金黃色,金燦燦的,看著就喜人.

因為夭夭說,應該可以收割了,所以,就在五月底六月初的這一天,李承乾也是帶上所有人,一起去收自己的小麥.

而雖說大部分東宮的大臣,都沒怎麼見過小麥成熟的樣子,但是也絕對知道,這片田里的小麥長得實在是有點不像正常小麥應該有的樣子.

不過,這一點,早在差不多十天前,就已經引起了附近一帶的百姓,以及周遭路過的商客的注意.

其中一名由山東地區而來的客商,在看了這片小麥後,便可斷定,這一定是風水寶地.

最後以訛傳訛,干脆,還有人到了晚上來把這片小麥東南一角給挖了.

因為,這些人竟然還真以為這里的地底下說不定還真有什麼寶貝.

這還得幸虧劉二家一家人,把這地給護住了,這才沒有被進一步破壞.

收割的當天,這附近一帶的百姓也幾乎全都被驚動了.

便是連當地縣令,聽說了以後,也都趕忙跑過來看.

其實……

最主要還是要帶齊人,維護好治安.

而當縣令跑來說拜見太子殿下的時候……

這時,眾人這才反應過來,尤其是劉二一家這才反應過來,面前這名男子竟然便是當今的太子殿下.

一時間,場面也是變得更為熱鬧了起來.

眾人紛紛跪倒行禮.

李承乾雖說心里面覺得這有點爽,而且也很享受這種被人膜拜的感覺,但說實話,這些東西還是比不上他辛苦勞作後,能夠得到這樣的成果.


讓眾人都平身後,緊接著,他便讓十率把小麥給收割了,而且,按照夭夭說的,當場便把收成有多少,給稱量出來.

最後……

結果也是當著所有人的面出來了,加起來,總共有三石還要多一些.

尚且不到四石的樣子.

這當場收割,當場打麥,絕對假不了.

當然,也不會有人覺得這是假的,因為你就光是看那秸稈上的麥粒,幾乎可以說粒粒飽滿,而且一根秸稈上,便有滿滿的像是雞尾巴草一樣密集的麥粒,就可見,這產量一定不低.

最終!果不其然!

當結果出來後,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涼氣.

一畝地能產三石的麥子,但凡是北方而且是從大河下游過來的客商便可知道,這已經是平常一畝地三倍的產量.

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別人一畝地種一年,等于你一畝地種三年.

于是……

圍觀的人更是要議論紛紛了.

有堅持風水寶地說的.

也有說這是因為太子殿下親手種的.

這是老天開眼!

上天保佑!

在不知不覺間,各種各樣迷信的話題就來了.

不過好在,倒是沒有人要把李承乾當做是妖怪,而至于兩位左庶子,此時也才明白殿下為何對這片地如此重視.

在這個時代,小麥一般畝產也就在一石左右,江南的稻米倒是好一點,一畝地,若是能產個兩石,畢竟土地肥力不錯,又是精耕細作的,也都很正常.

然則,太子殿下這小麥的產量不說跟小麥比了,跟江南的稻米比,那都是只多不少.

這!

這恐怕也只有是上天垂憫,老天保佑,或許才能解釋得了.

這一天,女子三十二樂坊的姐妹也都在,誰之前說種地不賺錢的,孔老板如今卻是只想抽自己一個大嘴巴子.

孔老板可是地地道道的出身于山東世家的人,早八百年前,他們家就開始種小麥了,雖說只是種一部分出來,以備災荒救急.

可小麥畝產能達到多少,孔老板還穿開襠褲的時候,就在麥田里跑了,難道還不清楚嗎?

這個畝產三石有余是怎麼一回事?

可能……

這就是太子妃為什麼種地都種得這麼有底氣的原因吧.

更重要的是,這些小麥的麥粒出奇的飽滿,出奇的大.

即便是拿去研磨成粉後,折損個三分之一,那也有至少兩石.

當然,一般人家,卻是根本耗不起,通常都是把小麥粉磨了又磨,甚至把外面的殼,也就是麥麩,都磨碎,混在面粉當中,磨成灰色的粉末,都舍不得浪費半分.

"太子殿下,這是天降祥兆!"

這時,作為收割的主力軍,十率當中的左衛率的李德茂,也是不失時機地道.

"想來,必然是太子殿下的親自開墾耕種,感動了上天,上天這才降下了如此祥兆!這事一定要立刻回報給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