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八章 下一個就到吐蕃



由辰都外面的某大營出發,到達松州總共需要二十日.

而在夭夭這邊拔營出發的時候,北面這邊,先頭部隊,甚至已經跟薛延陀打上了.

夭夭這邊是以騎兵遷就步兵的速度,那麼自然是相對來說比較慢的.

但北面不同,先鋒部隊可以來去自如,甚至還有著搜尋對方蹤跡的任務,自然是派出去的先鋒部隊走的越快越好.

而薛延陀所展現出來的一觸即潰,也大大地增長了北辰部將的野心.

乃至李承乾的野心.

此時辰都東宮明德殿,聽到由前線傳來的無線電報,李承乾也是緊緊地握了握拳頭.

"很好!就該這樣!不過你部不宜孤軍深入,只需探得對方王帳所在,做好標記即可."

別聽無線電報當中似乎只有兩人說話,然而……

此時不管是北方的大漠上無電線接發機旁邊,還是明德殿的無線電報接發機旁,都站著不少人.

這東西實是神乎其神,要知道,此時他們的先鋒部隊應該至少離他們這里不低于一千二三百里,可通過這東西,他們的通話,卻能做到就如同站在對方面前那般對話.

如此一來……

陛下都根本不需要走出皇宮,便可以親自指揮前線將領作戰,此等神物,竟然是陛下做出來的.

不過現在……

也有大臣不解道:"陛下為何要讓先鋒部隊沿途做好標記?"

李承乾便道:"自然是為了辨明所處地點,以及方向."

大臣便道:"那也不用我軍每到一處,而且每隔大約十里,就讓人在地上畫一個巨大的箭頭,那豈不是暴露了我軍蹤跡?"

李承乾:"這一點,馮常侍便不用擔憂,朕自有朕的想法.如今朕怕只怕薛延陀不敢應戰,遁向他處."

……

薛延陀這邊.

跑是不可能的,一來,這里地盤最大,跑了不就等于把自己這十多年來發展起來的地盤拱手送給別人麼.

二來,他已經與吐蕃贊普約定好了,兩頭夾擊北辰,而且,他們這邊只需要拖延住即可,既然是拖延,那肯定不可能跑.

甚至,他還要派人去對北辰的軍隊進行誘敵深入,如今,才僅僅只是前半場而已.

很快,薛延陀這邊的多彌可汗便接到了線報,已經在戈壁發現北辰軍先鋒的蹤跡.

然後,多彌可汗也是立刻便讓人去給吐蕃送信.

雖然由于路途遙遠的關系,可能信送到了,都要至少半月,乃至一個月以後了.

遠水肯定救不了近火,但薛延陀也沒有辦法,只能盡可能地聯系,而且,把自家牛羊,女人,孩子都提前往北邊遷移,隱匿在山中.

這也算是有備無患吧.

其實薛延陀的多彌可汗也明白,這北辰皇帝不過是剛剛登基,想立威罷了.

他倒還真不太信,對方會與自己死磕.

而且……

此時北辰內部,也不見得有多團結吧.

尤其是,前任皇帝前面才剛剛征發數十萬人征高句麗失敗,此時又再次舉兵,這不得弄得天怒人怨?

在薛延陀的軍中.

事實上,也有一些頗有見地之士.

就比如說他身邊這位劉過,據說是在北辰科舉試不及第後,然後便投奔了過來.

劉過是北辰人,對北辰的風土人情十分清楚.

也是得益于對方的出謀劃策,他便對此次戰事更有信心了.

只見劉過道:"若是我們這邊能夠把戰事拖住兩月,北辰必定首尾難救,只不過,此番計劃下來,最占便宜的,還是吐蕃啊."

多彌可汗也是道:"劉過先生神機妙算,若還是七八年前,當時九姓還不服本可汗,說不定此番本可汗還真不一定能贏,如今,我薛延陀部上下齊心,沒有不勝之理."

劉過又道:"我們還可以聯合東突厥."

多彌可汗便道:"可東突厥與我們可是世仇啊,而且本可汗不信任他們."

劉過便陰陰地道:"信與不信,又有什麼呢?只要讓北辰的皇帝不敢信就行了.而且,多彌可汗知道為何如今阿史那作為可汗,卻不得民心?"


多彌可汗便問道:"為何?"

劉過便道:"這是因為他雖說性格開明,敏銳,然則,卻也正因為這樣,反而讓人看起來太過于懦弱,再加上他的血統本來就不純,部族的人自然更是不會對他信服."

……

很顯然.

若是繼續這樣下去,絕對會對北辰不利.

雖說,北辰的前鋒部隊能夠經常碰到一小撮一小撮的薛延陀的騎兵.

可這些騎兵,一般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而且……

他們三天兩頭,就繞到北辰軍隊的側翼,這大大地延緩了北辰的行軍狀態.

如此……

十天過去.

漸漸地,明德殿,所有人便都覺得不妙了.

因為薛延陀明明知道他們要來,卻不走,不走不說,至今,他們仍然沒有找到對方的牙帳.

那也就是說……

這絕對是一個陷阱.

與此同時.

夭夭這邊.

她也是剛剛到達松州.

得知了這個情況後,自然也是覺得奇怪.

難不成……

這薛延陀竟然還有人給他指導不成?

可問題是……

一旦對方這樣分兵,那萬一被逐個擊破,豈不是虧了?

所有人都在明德殿等著皇後有什麼看法.

然後……

夭夭便道:"既然對方非要如此,那肯定是有什麼別的目的.說不定是為了拖延時間,以達成在別的方向的進攻.為了以防萬一,可以在地標完成以後,派夏青出去偵查."

李承乾聽完,也是問夭夭道:"你那邊如何?"

夭夭便道:"據松州都督所說,吐蕃似有異動.吐谷渾十天前曾派人過來,說吐蕃大軍已到接近隴右."

李承乾:"自己小心."

夭夭:"放心,陛下既然讓我固守這里,臣妾就絕不會讓一只蒼蠅飛過去."

因為無線電只能你講一句,我講一句,所以,大臣們都有點插不上話.

不過等到兩人說完了以後,這下大臣們便終于都有機會說話了.

只見馮常侍便道:"此番真是多事之秋,沒想到吐蕃竟也來湊這個熱鬧."

然後,另一位大臣也是道:"那隴右道豈不是也危險了.會不會讓我們首尾難顧?"

李承乾便道:"吐蕃要想越過吐谷渾,白蘭羌,抵達松州,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爭取在一個月的時間解決北方的隱患."

解決?

怎麼解決?

只能說,大臣此時心里都沒什麼底.

不過李承乾卻很有信心,此番出征,他敢沒有在薛延陀內部安插情報收集的情況下,就敢直接出兵,顯然是有後手的,他的安排看似魯莽,然而,實則上,無論如何,在情報戰以及信息戰上,他們永遠都不會輸.

隨後,李承乾對馮常侍道:"麻煩馮常侍也出一份關于討伐吐蕃的詔命吧."

馮常侍便道:"陛下你這是……"

李承乾便道:"有備無患,等朕打完了薛延陀,下一個就到吐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