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第十節 生死界


人常道:“蜀道難,難于上青天。”此刻在茂密的叢林中十來個衣著藍縷的拖家帶口的鄉民正艱難的跋涉著。很顯然這些人故意饒開了官道選擇了充滿危險的叢林來躲避某些東西。從他們的臉上你可以清楚的看到疲倦、恐懼與希望。天空忽然下起了蒙蒙細雨。咳嗽聲夾帶著嬰孩的哭喊聲讓人有些心煩意亂。一個身材削瘦的男子脫下了被樹枝劃破的外套披在了抱小孩的婦人身上。雖然滿臉是泥水但依然可以從這個男子臉上看出一絲少有的書卷氣。只見他擦了擦臉上的雨水朝身邊一個個子矮矮的男子問道:“嗣宗,這里離石柱還有多遠啊?”

矮個男子停下步伐看了看周圍說道:“憶秦,應該快到了啊。我聽他們說從官道去石柱走了差不多有十來天吧。”

“可是嗣宗,我們都走了快一個月了。現在還在林子里轉。這林子好象永遠走不完似的。我看還是問問黃阿爹吧。”身材削瘦的男子以擔心的口吻問道。他總覺得他們現在弄不好已經迷路了。若真是那樣的話可就大事不妙了。眼前的這兩個年輕人乃是四川萬縣的兩個秀才。身材消瘦的哪個姓符,名曉勤,字憶秦。矮個子的哪個姓魯,名譽,字嗣宗。

話說張獻忠攻克成都,建大西國,僅兩個月後便開科取士。嚴逼各州縣士子前來考試,不來者殺頭,並連坐左右鄰居十家。當時的符曉勤剛好出門在外游學。未能按時前去應考結果全家慘遭殺戮。他雖然從同鄉那里得知了此噩耗。卻也不敢回去生怕就此被抓,于是只好整日在各處躲藏。碰巧在逃亡的途中遇到了昔日的同窗魯譽。符曉勤驚訝于原本矮矮胖胖的魯譽現在已經瘦得只剩下皮包骨頭了。更震懾于魯譽口中關于大西朝開科那天的慘像。魯譽提起那天所發生的慘劇時的眼神至今都讓符曉勤覺得毛骨悚然。死里逃生的二人在一番抱頭痛哭後發現這四川實在是不能再待下去了。在得知清軍南下的大軍被擊潰唐王在南京登基的消息後二人決計逃往南方。計劃是不錯但這一路上大西軍控制了各個官道的關口。一旦發現有人逃往南方一律格殺。因此大路是不能走的了。只好改走人跡罕至的小道。兩人在滿無目的的東躲西藏數十天之後才遇到眼前這些同樣逃亡去南方的老百姓。于是決定一起結伴而行。

“怎麼?符相公是怕老漢我把你們賣了啊。”此時一個蒼老的聲音在他們身後響起了。只見一個頭包青布的老漢正笑呵呵的看著兩人。

“黃阿爹誤會了。我同魯兄只是希望能早日逃出虎口回到天朝罷了。”符曉勤連忙拱手道。要知道眼前的這個老漢是他們這次南逃的向導。如果沒有他和他的兩個兒子帶路估計這些人是很難走道這里的。當然那些逃難者給予的報酬也是異常豐厚的。畢竟這是一件要冒大風險的買賣。弄不好是要掉腦袋的。


“兩位公子放心吧。喏,前面就是生死界了。這樹長得太密了我們這里看不清。我已經讓大牛他去前面把風了。運氣好的話,今晚我們就能在赤旗軍的難民營里過夜。”黃阿爹指著前邊猶如青帳般的樹林說道。雖然從這里望過去什麼也看不見。但黃阿爹的一席話讓在場的所有都興奮鼓舞了起來。仿佛已經看見對面的新世界了。于是眾人連忙整理起了自己的行裝。連原本還在哭泣的嬰孩此刻也停止了苦鬧。

黃阿爹依在樹上從皮口袋里摸出了一根煙叼在口中。接著又從口袋里拿出了一根火柴在一旁的石頭上劃了一下。狠狠的抽了口煙後黃阿爹覺得自己放松了不少。每次在將客人帶過界前他都會點一支煙讓自己放松。就象他每次都會說同樣的話鼓舞這些客人一樣。經過漫長的跋涉以及惡劣的天氣幾乎所有的人都心情沮喪,體力消耗也很大。但整個逃亡旅途中最危險的階段現在才剛剛開始。黃阿爹一邊盤算著下一步的計劃一邊抽著煙。這煙是在對面的市集上搞到的價錢可比水煙貴得多。那里有一個赤旗軍的大營。販馬的、販煙的、販鹽的都聚集到了那里希望能找機會走私些私貨到大西。于是久而久之便成了一個大集市。在那里好象無論你做什麼樣的買賣都能賺錢。黃阿爹做的這個買賣是最特殊的一種——“販客”。販客可是個好營生,那些富戶土財為了躲避大西軍不惜花大價錢逃往南方。作為“向導”的黃阿爹往往能得到一大筆領路費。這些錢足夠他們買上兩支上好的鳥槍以保證這種買賣可以繼續。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想要去南方的人越來越多起來。其中更多的是普通的老百姓。這些人沒有什麼財物一年守著一點薄地勉強糊口。當初張獻忠入川時他們可是“俱焚香豬酒糧草遠迎十里”的。可如今卻象是要逃避瘟疫一般放棄自己的家園逃往哪個充滿“狗官”的南邊。大西軍分道屠戮蜀中的各府各縣的“草殺”作風讓蜀中百姓天天生活在恐怖之中。沒有糧食、瘟疫肆虐再加上兵禍不斷。人們發現所謂“替天行道”的大西軍比原來的明軍還要殘忍、比原來的土財還貪婪、比地獄里的神魔更恐怖。不過這種集體逃跑行為無疑是刺激了大西軍。對于那些妄圖逃往南明的老百姓大西軍的懲罰是嚴酷而又殘忍的。一旦被發現有人逃跑往往是要連坐左右鄰居十家。可饒是如此依然不斷的有人逃往石柱等大西與明的交接處碰運氣。黃阿爹他們不是在碰運氣。他們能在這里做上一年多的買賣是有他們自己一套特殊的背景。否則他們也不會有信心收那麼高的酬金。

不一會兒,一個身材魁梧的年輕人回來了。和黃阿爹一樣他頭上包著青布,身上還背了把鳥槍。只聽他鎮定的說道:“阿爸,生死界那里看上去沒事。我們現在就可以過去了。”

黃阿爹很舍不得似的抽乾淨了哪個煙屁股將煙頭一丟道:“行,讓大伙兒快點趕路。爭取在申時過界。”


“哦,”年輕人點了點頭連忙跑去通知其他人了。一旁的符曉勤聽他們這麼一說疑惑的問道:“黃阿爹,我們申時過界行嗎?為何不選擇在晚上借著夜色過界呢?”

“晚上過界?你想挨義勇軍的槍子兒嗎?符公子,聽我老漢的話沒錯的。你還是做好准備待會兒跑得快點吧。”黃阿爹嘿嘿一笑拍了拍符曉勤的肩膀道。由于大西軍擅長偷襲因此義勇軍在入夜後的警戒異常森嚴。一旦發現有異常動靜往往就是一陣齊射。可不管你是跑來做奸細的還是逃難來的。

于是眾人走了約莫半個時辰後突然眼前一片豁然開朗。只見他們前面突然出現了一條約莫2000步左右寬的空地綿延數十里。很顯然這是在砍伐大批樹木後出現的一條人工界限。在這麼一條寬闊的空地上任何東西都不會逃過四周幾個了望台的監視。黃阿爹指著一邊一座插著大西旗幟的了望台說道:“這是大西軍的了望台。那里一旦發現了我們就會馬上放見箭的。大家待會兒跑的時候無論發生什麼事腳步萬不能停下來,更不要回頭去看它。”說罷黃阿爹又指了指對面飄著紅旗的了望台道:“大家看那里就是大明的大營。你們只要跑到那里就自由了。千萬要記住只要盯著那紅旗的方向跑就行。腳下千萬不能停下來知道嗎!”

眾人聽罷充滿希望的望了望那紅旗神,情嚴肅的點了點頭。此時黃阿爹又拿出了幾塊白布交給眾人道:“那好,大家先把這白布包在頭上。待會兒明軍見了就不會朝你們開槍了。”于是大家趕緊將白布包在了頭上。有幾個人生怕包得不牢還撤了根細長的藤蔓紮在頭上。眼見眾人做好了准備。黃阿爹讓兒子先跑到前面望了一風。待見兒子做了一個安全的手勢後。他回頭朝著眾人一揮手喊道:“跑啊!”

頓時這些人就象兔子般沒命的朝對面飄著紅旗的地方跑去。而黃阿爹和他的兒子則架著那抱孩子的婦人一起拼命的跑著。在他們的身後很快就穿來了一陣鑼鼓聲和叫喊聲。緊接著零星的弓箭在他們的耳邊呼嘯而過。所有人都感受到了身後死亡的氣息。這一刻符曉勤覺得自己的肺都快燒起來了,心幾乎跳到了嗓子。可希望就在眼前符曉勤覺得那面紅旗離自己是如此的近幾乎觸手可及。

當符曉勤等人使出吃奶的勁向明軍大營逃跑時。大西軍營中一個身材魁梧,面容俊朗的青年將軍正神色凝重的看著底下逃跑著的老百姓。那道原本英氣十足的劍眉此刻卻緊緊的擰著。眼前的這個青年將軍正是“大西四大將軍”之一的安西將軍李定國。李定國雖然只有二十五歲卻已是久經沙場的老將了。十歲開始從軍的他每次臨陣必披堅執銳、勇不可當。軍中人稱“小尉遲”。十七歲時,他便已經成為張獻忠手下的第二號大將。二十一歲的時候更是立下了奇襲襄陽,擒獲明親藩襄王大功。這次張獻忠在成都即位稱帝,李定國受封安西將軍。地位僅次于孫可望,可以說是大西朝的第三號人物。但他並沒有象孫可望那樣留在張獻忠身邊。而是被調到了東南邊境同明軍的赤旗軍對峙。誰都知道這是最吃力不討好的差使之一。


如今四川大多數的州府還是歸順了大西。只剩下石柱的秦良玉部以及一些小土司還在附隅頑抗。可以說在蜀中大西已經大勢已定了。對于立國蜀中的大西來說以為蜀中軀,關中,荊州為兩翼。兩翼各出兵便可夾擊洛陽以圖中原。因此關中、荊州二地對大西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可惜目前關中在清軍手中,而荊州乃至整個湖廣則在明軍手中。最近秦良玉部又同荊州的赤旗軍連成了一線對大西的東南邊境形成了一道弧行的對峙屏障。而附近各個苗家、土家、侗家的土司受總兵秦良玉的影響也站在了明軍一邊。在萬州到石柱一線清出了一大片無人區來對付大西軍以戰養戰的劫掠手段。再加上對方再武器上的優勢,因此李定國兵力雖多卻占不了任何的優勢。南明的清壁更是使得李定國部的糧餉問題日益的嚴重起來。大西的朝廷已經很久沒向李定國發放足夠的糧餉了。其實這也沒什麼。畢竟大西軍向來都是向敵人要糧餉的。如果在敵人那里奪不到的話就只能向老百姓搶了。李定國並不想這麼做無論怎樣他們都是打著替天行道的大旗入川的。他不想就此滋擾百姓。為了解決糧餉他的一部分部隊不得不就地屯墾開荒。但其他的大西各部可就沒那麼客氣了。“草殺”、擄掠這樣的事情層出不窮。李定國清楚他們現在在百姓心目中已經成為了殺人魔王。對于這樣的情況李定國也很無奈。

現在大西的情況類似于當年的蜀漢。但張獻忠畢竟不是劉備,而他手下也沒有諸葛亮那樣的治世能臣。曆來他們都是占領一個地方然後再放棄,轉移到另一個地方不停地殺戮。這才使張獻忠麾下的人馬有存在下去的活力。如今固守一地的張獻忠雖然頒布了一系列的施政措施。可效果並不好。“免三年租賦”說起來好聽。但是沒了賦稅大西朝哪兒來錢糧供養軍隊。哪兒來的錢供養皇帝舒適的生活。只好不斷的抄家,大戶抄乾淨了再抄小戶。也使得越來越多的百姓開始穿越無人區逃往對面的南明。雖然朝廷已經三令五申嚴禁民戶南逃。一經發現格殺勿論。但李定國對此始終采取睜一眼閉一眼的態度。對那些“逃戶”邊境上大西士兵一般只放箭不出擊。至于射不射得中那就是士兵水平的問題了。

或許這也是李定國現在唯一能為那些個百姓做的好事。其實李定國的人馬在大西軍中是紀律最好的一支。他親自定立的約法五條:不殺人、不**、不搶財貨、不宰耕牛、不放火。在大西軍中實數異類。但在這一點上對面明軍做的比他還要徹底。那赤旗軍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早已讓周圍所謂的義軍黯然失色。也由此讓李定國對對面的赤旗軍佩服不已。“希望這次吳大人和談能成功吧,”看著符曉勤他們逃入了對面的樹林李定國不由松了口氣喃喃自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