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第二十節 關中雙雄


臘月關中的荒原到處是白茫茫的一片,寒風吹在脖子上透著一股子刺透脊髓的寒意。風雪中潼關高大的城牆矗立于群山峻嶺中顯得蒼涼而又莊嚴。就象一個久經戰火洗禮的老將軍以從容睿智的目光俯視著古老的關中大地。此刻潼關城東金陡門高大的城樓上赫然插著的幾杆“吳”字大旗向世人照示著潼關新主人的身份。

風慢慢的停了下來,雪也漸漸的小了下來。踩著已經結成冰砣子的台階一群武將簇擁著一個身著紅袍的中年將領登上了高高的城樓。那中年將領中等身材,面容白淨,乍一看給人一種風姿俊逸的儒雅感覺。可當你面對他的那雙鷹目時立刻就會被那凌厲如刀刃一般的目光給震懾住。此人不是別人正是清陝西總督平西王吳三桂。潼關在三年前雖然被清軍的紅衣大炮轟得面目全非。但自從吳三桂部進駐潼關之後他便大肆征集民夫壯丁修複城池。于是現在的潼關城轉眼間又成了固若金湯的關中要塞。

此刻的吳三桂佇立在高達數丈的金陡門城樓之上,放眼望去周圍方圓百里的荒原幾乎一覽無余。一旁的一個少年武將指著遠處的幾個黑點開口道:“父親,那就是明軍的營寨。據悉他們三天前就在嚴家村安營紮寨了。只不過這幾天風雪較大才一直沒什麼動靜。”

“哦,”吳三桂應了一聲後舉起了單筒望遠鏡朝少年所指的方向觀望起來。或許是風雪影響了他的視線吳三桂除了看見幾個模糊的影象外就再也沒看清什麼了。于是他放下了望遠鏡回頭朝少年問道:“應雄,搞清楚對方有多少人馬嗎?”

“回父親,對方營盤紮得緊,這幾天風雪又大派出去的探子到現在都還沒回來。不過父親放心再沒消息的話孩兒就親自帶人馬前去打探。孩兒也想見識見識赤旗軍究竟是何等貨色。”吳應雄一個抱拳請命道。

“不,應雄你這段時間就給我乖乖的待在城里不准出去。至于打探軍情的事就交給馬將軍他們去辦。”吳三桂二話不說就給吳應雄潑了盆冷水。

“可是父親,孩兒…”

“這事就這麼定了。你就給我留在城中同你楊世叔一起負責修補城牆工事。你這小子要學的東西還多得很呢。”吳三桂打斷了兒子請命。

“是,父親。”眼見不能說服父親吳應雄只好耷拉著腦袋抱拳令命道。吳三桂並沒在意兒子的失望只見他回頭朝著身後的部將們吩咐道:“馬寶。”

“末將在!”

“命你速帶小隊人馬嚴密監視嚴家村。務必探聽清楚對方的番號及人數。一有動靜馬上來報。”


“遵命!”

“楊坤、郭云龍”

“末將在!”楊坤和郭云龍一個箭步出列領命道。

“從今日起你二人分別負責城南和城北的防務。要仔細檢查各處城牆是否牢固,各處機關是否完好。特別是南北兩門的水關一定要檢查仔細。從今日起禁閉城門嚴查進城人的身份。沒有本王的命令不許任何人出城。另外強糧倉和火藥庫等要處要加派人手嚴加看管。各個炮台要將炮膛清理乾淨隨時做好待命准備。”

“遵命!”

“其他各部將回營後要嚴加操練手下人馬。各司其職,不得懈怠,違令者軍法處置!”

“遵命!”眾將領異口同聲的領命道。

看著自己手下精神抖擻的模樣吳三桂滿意的點了點頭。他手下的將領們不是沒見識過明軍火槍火炮的威力。但他們依然相信關甯鐵騎的實力,相信吳大將軍的選擇。這些人都是同吳三桂一起同過生死的患難兄弟。無論是入關也好,投靠滿清也好對于吳三桂的決定這些部將們總是無條件的服從。無論是在遼東還是在陝西、無論是投靠清軍還是明軍他們忠于的對象只有一個那就是眼前的吳大將軍。對于部將們的忠誠吳三桂很是欣慰。不過他自己心里清楚的知道自己將要面對的是怎樣一個對手。雖然他並不希望同明軍現在就交火。但以目前的情勢來看戰與不戰已由不得他了。卻見吳三桂思量了一下問道:“馬寶有張家玉部主力的消息嗎?”

“回王爺,據探子來報這張蠻子已經帶著大隊人馬進入了商洛城。看來他打算將老營就設在商洛。”副將馬寶恭敬的回答道。

“哦?張蠻子親自到商洛了?好嘛,既然人家已經找上門了咱們就更要早做准備才行。”吳三桂冷哼一聲道。張家玉的名號如今在中原可謂是如雷貫耳。出道才四年風頭就已經蓋過了吳三桂等宿將。成為僅次于孫露讓清庭上下切齒痛恨的二號人物。按照習慣凡是善戰的明軍將領清軍總會送上一頂“蠻子”的帽子。張家玉當然也不能幸免。不過吳三桂可不管滿人的這種黑色幽默。他所感興趣的是張家玉這個人。在吳三桂看來這位年僅36歲名將有兵有權又有威望本該擁有比現在更高的地位才是。要說是忠于皇室還勉強能讓人理解。可張家玉肯屈居于孫露這樣一個女子之下就讓吳三桂百思不得其解了。難道真的象外界傳聞的那樣孫露擁有絕代尤物般的魅力能迷惑男子為其賣命?想到這兒吳三桂不禁咽了口口水眯起了色咪咪的眼睛。

“王爺。王爺?”馬寶的聲音硬是將吳三桂從意淫中給拉回了現實。發現自己走神的吳三桂連忙咳嗽了兩聲又換做了一副道貌岸然的模樣問道:“還有什麼事嗎?”

“回王爺,據悉山西布政使王元魁協同幾個文官聯名上書參了王爺本。說王爺縱容部將劫掠鄉里,買賣官位。”馬寶低聲稟報道。


“哼,王元魁那個老王八蛋要他多嘴。沒有弟兄們在這里替他擋著他早被赤旗軍逮去點天燈了。”郭云龍聽罷頭一個跳起來叫罵道。其他幾員部將也跟著罵罵咧咧起來。可吳三桂卻顯得鎮定得很。只見他眉頭微微一皺問道:“這事洪承躊知道嗎?”

“回王爺,最後就是洪大人把那份折子給扣了下來。不過京城那邊應該還是得到些風聲了。”

“恩,算洪承躊這次聰明。哈哈,就憑那些貨色想打老子的小報告還嫩著些。”吳三桂聽罷朗聲大笑道。他在陝西的所作所為都是得到多爾袞默認的。就算是英親王阿濟格都要讓自己三分。更何況是這些酸儒。

“那王爺您看這件事該如何處理?”馬寶小心翼翼的問道。

“該征的糧照征不誤,該抓的壯丁也照抓不誤。告訴胡守亮讓他下次去山西‘打草谷’時給我把王元魁那老小子的左耳朵帶回來。讓他好好記住關中到底誰說了算!”吳三桂一臉煞氣的命令道。

不錯,他吳三桂現在就是陝西無冕的土皇帝。以他的人馬和實力多爾袞在軍事上是不得不仰仗他的。所以才會默認他在陝西的種種作為。吳三桂心里更清楚若是換做在南明自己現在恐怕就沒那麼風光了。從南方傳來的消息看孫露那女人不但剝奪了各巡撫、總督的兵權。更是將南明原有的軍隊拆得連骨頭都不剩。黃得功、秦良玉、鄭芝龍等老將在她面前絲毫不敢有所造次。若是自己現在投靠南明估計結局比他們也好不到哪兒去。俗話說得好甯為雞頭,不做鳳尾。只要有兵有權有地還怕在這亂世當中混不出個名堂來嗎?想到這兒吳三桂的臉上露出了一絲得意的笑容。

*******************************************************************************

與此同時飄飄揚揚的大雪也將商洛城裹上了一身銀裝。街道上老百姓們象往常一樣起早貪黑地忙著自己的生計。只有偶爾從街道上巡邏而過的一小隊士兵以及城頭上飄舞的軍旗顯示出這里是明軍第二軍團的司令部。此刻位于城東的明軍校場上張家玉正負手站在高高的土台上看著底下戰士們認真操練。校場上不時的回蕩著戰士們練習拼刺刀的喊殺聲。他們口中呼出熱氣很快就凝結成白白的霧氣。天空中飄著細細的雪花落在張家玉墨綠色的軍裝上象是披肩一般薄薄的積了一層。

張家玉喜歡這樣的感覺。在加入義勇軍的第一天起他就堅持每天到校場觀看士兵們晨練。從炎熱潮濕的嶺南到寒冷干燥的關中張家玉從未間斷過他的這一習慣。看著一支隊伍在自己的手中漸漸成熟起來是一件讓人愉悅的事情。況且這也能讓張家玉同底下的戰士更親近。就在此時參謀長甄旭升匆匆的跑了過來敬了個軍禮後將一份公文遞給張家玉道:“報告軍長,這是徐州送來的公函。”

張家玉回了個軍禮順手打開公文問道:“是什麼時候送來的?”

“回軍長,今天早晨卯時左右送來的。怎麼軍長出什麼事了嗎?”甄旭升關切的問道。這幾個月幾乎所有的高級將領都密切關注著徐州城的態勢。對于徐州傳來的公文更是不敢有絲毫的怠慢。


“只是普通的公函罷了。看來是送遲了。”張家玉上下掃了一眼後將公文遞還給他道。甄旭升連忙接過公文看了看底下標注的日期後不由會心一笑道:“是啊。真的是送遲了兩天。”

一旁的張家玉眼見甄旭升大松一口氣的模樣他不禁打趣道:“旭升,這可不象你的風格啊。以前公文遲來一日我們的甄參謀長不暴跳如雷才怪呢。今天怎麼突然轉性子。”

“這幾天風雪大得很公文晚來一兩日也正常得很。”甄旭升一邊收起公文一邊敷衍著說道。然而張家玉卻抬頭望著有些陰霾的天空突然開口道:“旭升,你也很擔心吧?”

“恩?”被張家玉這麼一問甄旭升不由楞了一下。卻見張家玉回頭重複道:“我是說你也很擔心孫首相的安危吧?”

“是啊,現在都已經是十二月了。快臨盆了吧。真是的,比自己做爹時都激動。”甄旭升低下頭不好意思的擾擾頭道。續而他又擔心的問道:“軍長,你說首相大人這次真的不會有事吧。畢竟是臨盆這樣的大事。因為過不了這關最後出事女子可不少啊。要是那樣的話…”甄旭升說到這兒突然打住就不敢再問下去了。

張家玉知道甄旭升是想問要是那樣的話軍隊將何去何從?而自己這幾個月來何嘗也不是這麼捫心自問過。張家玉雖是儒生出身但他對政治上的事卻很少過問。作為軍隊的統帥他始終克守著不干政的承諾。他也不想因為政治上的明爭暗斗影響到自己在軍事上的判斷。畢竟在張家玉心目中早日驅除靼虜收複河山才是目前朝廷的首要目標。而孫露在軍事上也確實給予了張家玉比其他將領更大的自主權。

孫露信任張家玉,同樣的張家玉也信任孫露。作為一個受過幾十年儒家思想教育的儒生張家玉在心底里對皇帝忠誠是不容質疑的。雖然孫露在南京做了不少違背君臣之道的事。但這幾年孫露改軍制、建軍校、編制軍隊條例、培養下級軍官、削弱各地軍閥的軍權等等一系列的軍隊改革。就是為了削弱軍隊對主帥的倚賴,加強中央對軍隊的控制,消除軍閥割據的隱患。在張家玉看來作為一個軍閥出身的權臣孫露這麼做其實也在無形中削弱了她自己的實力。正是因為她的這種無私表現張家玉才始終堅信孫露同自己一樣忠于這個國家,忠于大明的皇室。只不過孫露使用的方法偏激了一些罷了。

但無論孫露怎麼做要想在短時間里消除軍中的山頭主義都是困難的。就算舊的軍閥被拆散新的派系又會出現。連張家玉自己在第二軍團中都享有絕對的支配權。手下的將領就算被調去其他軍團但在其他人眼中依然是“張系將領”。然而孫露對軍隊的重要性卻恰恰體現在了軍隊的派系問題上。因為作為兵部尚書,陸、海總司令的孫露是現在隆武朝中唯一能壓制住所有將領、軍閥的實權人物。這一點就算是隆武帝本人恐怕都很難做到。包括張家玉在內的其他武將文臣就更加沒這個威望了。

而弘光朝的教訓至今還曆曆在目。就算是大明正統的弘光皇帝;就算是為官清正的史督師;就算是德高望重的世襲勳臣都壓制不了“江北四鎮”、左良玉以及鄭芝龍等軍閥。這些個軍閥為了一己私利畏敵不前,互相拆台幾乎就此斷送了大明的江山。很難想象如果孫露現在真的撒手而去整個明朝軍隊是否會象弘光朝時一樣再次四分五裂。這是張家玉決不希望看到的情況。也是史可法等內閣大臣們不希望看到的情況。但作為主帥的張家玉還是不得不在心里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卻聽他沉吟了一聲向甄旭升堅定的說道:“旭升,就象孫首相以前交代的無論發生什麼事軍隊都只忠于國家。我們記住這點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