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第十八節 血腥的鬧劇(上)


對權力的渴望並非渴望有行善權力,而是渴望占有權力本身。被後世稱為“庚寅事變”的政變就淋漓盡致地向人們展現了這一點。雖然從權謀的意義上來講“庚寅事變”注定只能是一場可笑的鬧劇而已。但這場鬧劇並不是完全沒有意義的。“庚寅事變”無疑是將新興的財閥勢力與保守的縉紳勢力擰在了一塊兒。這兩股勢力縱橫捭闔,相互合作雖只有短暫的一刻。而腐朽透頂的明王朝自甲申年後,也早就沒有了自立能力。但與曆朝所發生的政變篡權不同。此次的權利變更既不是因為流民泛濫所造成的農民起義;也不是出于少數集團的爭權奪利。而是明帝國各階層勢力頭一次為了 “公共利益”向作為統治階級的皇室叫板。

當然深陷事變之中的各色人等,並不知道後世的人們會如何評價他們。也沒有意識到這一次的權利交替同以往曆次的政變有何不同。正如曆史上許多次重要的政變一樣,謀劃者只是依據各自的欲望,推動曆史的車輪罷。最終為這些曆史事件做注腳的是後世的文人們。他們依據各自的立場與需要給這些充滿陰謀與血腥的政變,戴上“革命”的光環,或是打上“暴政”的烙印。有些人將成為英雄,有些人則注定會被曆史所遺棄。

在“庚寅事變”中孫露似乎注定是要扮演一個勝利者的角色。無論這一切與她的初衷是否相符。她和她的追隨者們最終都以吹枯拉朽似的氣勢打碎了帝黨們最後的幻想。1650年農曆三月二十八日,數萬裝備精良的北伐軍在第三艦隊的掩護下順利地從采石磯登陸。二十九日,京畿外圍北部太倉、昆山諸府;東部重鎮蘇州、無錫、江陰、常州、丹陽、鎮江諸府,相繼開城接受首相節制。當晚,第十步兵師進至馬群,與地方民團稍適交火後,直抵紫金山南麓。與此同時,第六兵師分兵進抵烏龍山、幕府山炮台。兩山炮台守備相繼率部投降。次日,兩先頭師會師攻克紫金山天保城,在控制了可以俯瞰全南京城的制高點後,孫露終于將大炮架在了帝黨的太陽穴上。

此事此刻一身戎裝的孫露正站在雞鳴山上的北極閣中眺望著遠處寂靜的南京城。而此時南京城的外圍卻早已是戰火連天,一片狼籍了。之所以會出現如此詭異的情景,完全是因為她的一道命令。原來明軍在占領幕府山炮台後便就此停下了腳步。按照孫露的命令圍攻京城的軍隊暫時停火一天。除此之外她還派遣了使者入城向帝黨勸降。甚至還在陳子壯的指導下寫了一份親筆信上奏南京朝廷。以求向天下人表明自己作為一個臣子並沒有不臣之心。只是希望朝廷能聆聽一番自己的解釋,不要被奸邪所蒙蔽。

孫露此舉自然都是依照陳子壯等人事先的計劃安排行事。這些老夫子書讀得多,知道的“禮”當然也不少。要他們象蠻人一般帶著大軍直接攻入皇城,再將太後帝黨一干人等屠殺乾淨,是萬萬不可能的。就他們看來篡位也要篡得有品位,篡得理直氣壯,篡得符合禮數。陳子壯等人心目中理想的權利更替應該是充滿儒家正統教條色彩的。身為良相的孫氏率軍北伐驅除異族,光複漢人江山。但卻被奸佞狐媚所忌憚,每每暗中對其施以暗箭。甚至以莫須有的罪名宣布其為叛逆。孫氏忍無可忍揮師南下清君側。並在南京城外向皇帝哭訴其苦衷,請求皇帝能為自己做主。一為滿周歲的嬰兒自然是不可能為人做主的。這時候就需要宗室上台了。被孫氏的忠誠所感動的宗室除去了奸佞與妖後。最後決定將皇位禪讓給更為賢德的首相孫氏。如此樣板戲一般的“禪讓”定能在儒家的史冊上寫下光輝的一頁。

當然以上是陳子壯等人設想的完美狀態。但如若芝蘭等人拒絕開城的話,那眼前的城池在瞬間就會化為血與火的地獄了。一想到這些,孫露便覺得自己仿佛又回到了那個掛有紅月的新婚之夜。只是現在一切都已經物是人非了。當年的矛盾與意氣都化做了今天的漠然與冷靜。這是場一但開始就不容任何一方退出的戰爭,否則將付出血的代價。如果說孫露此刻覺得自己還有所虧欠的話,那就是她身邊的這個老人了。這個蒼老而又堅強的老人。這個從一開始堅定的站在自己這邊的老人。卻因為自己的猶豫而差一點被陷入萬劫不複之地。如果不是蕭云等人如約救出了他。估計孫露將在內心的最深處為此愧疚一輩子。想到這兒她不禁再一次關切地向一旁的陳邦彥開口道:“陳尚書,這里風大,你的身子還未恢複,還是先去歇息吧。”

“謝首相大人關心,老夫現在依舊硬朗得很啊。”陳邦彥擺了擺手微笑道。在他的言語之中沒有絲毫埋怨孫露等人的意思。其實在被扣押的那一天陳邦彥就已經意識到了沈猶龍等人的意圖了。但他卻並沒有因此而惱怒失望。相反出于對孫露的信任,這位陳老夫子始終保持著一個內閣大臣因有的矜持與鎮定。在同芝蘭等人周旋的同時,他亦以身作則地安撫著其他被扣押大臣的情緒。而此刻脫離虎口的他又將心思放在了眼前的南京城上。卻見他一個拱手憂心忡忡地向孫露問道:“首相大人,您說太後真的會接受您的建議開城同我們商談嗎?”


“這我也不敢保證啊。有時候女人是很固執的。”孫露歎了口氣道。

“固執?那女人難道是瘋了嗎?她已經沒有任何機會了。不感恩戴得的出城迎接首相大人,難道說她還想頑抗到底嘛。”聽孫露這麼一嘟囔,她身後的姚金跟著自信的說道。

而孫露卻只是會心的一笑,將目光又移回了南京城上。她清楚的知道所謂的“禪讓”遠不象儒家所渲染的那樣的煽情,那樣的理想。同眾多的權利交替方式一樣,它也有著血腥殘忍的一面。許多受禪讓者的權力得來的過于僥幸。前朝的廢帝,是他們的最大的威脅,這心腹大患一日不除掉,便一日無法安寢。因此多數的前朝廢帝,遠沒有劉協、曹奐、柴宗訓那樣好的命運。這些遜帝在禪讓之後,長的則不過年把數月,短的則區區數日,就被新天子所殺。而孫露也清楚粵黨這次打定了主意要學那梁武帝。就算今日芝蘭與帝黨肯開城投降,也避免不了日後被逐步清洗的命運。明白這一點後,里頭的人又是否肯乖乖的投降呢?

正當眾人討論著太後等人是否會接受勸降之時,派去送信的使者終于回來了。可是讓人頗敢吃驚的是去的三個使者中只回來的兩個人。作為正使的禮部執事李蕺此刻只剩下了一顆頭顱。見此情景孫露與周圍文武官員當下就蒙了。卻見一臉驚愕的陳子壯用難以置信的口吻開口問道:“怎麼會這樣?難道說太後那里拒絕了我們的勸降嗎。可他們也不能誅殺使者啊!”

“回陳居士,那偽太後確實拒絕了首相大人的勸降。她還當眾撕毀了首相大人的奏表。處…處死了李大人。”驚魂未定的副使一個勁地抽泣道。

毫無疑問芝蘭這一決絕的舉動打破了在場眾人先前理想的計劃。這個已經近乎瘋狂的女人在最後一刻終于沒能滿足粵黨上下的願望。這讓陳子壯等人又是驚愕又是惱怒。為此他們不得不放棄了先前的完美計劃,而改用備用的第二套計劃。于是被氣得胡子直翹的沈猶龍當下便叫嚷道:“瘋了,瘋了!那女人簡直就是瘋了!首相大人,不能再讓那些瘋子繼續如此胡作非為下去了。事不遲疑,請下令直接攻城吧!”


“是啊,首相大人請下令吧!”周圍的將領們也跟著抱拳進言道。

眼見事態發展到了這種地步,孫露亦是又驚又怒。看來因為芝蘭等人的愚蠢,這血注定是要流得更多了。想到這兒,下定決心的孫露果斷地舉起了自己的右手朝著南京城的方向猛地揮了下去。

當使者將噩耗帶入軍中時,底下的將官們並不知道南京城的命運已在這一刻被決定了。雖說在這兩個月中南京城發生了如此多的變故,但在明軍將士的心目中,眼前的這座石頭城始終都是帝國的首都。在征戰南北多年,天下大定後,卻將炮口指向首都,這對許多人來說都太過唐突了一些。

但對于夏完淳來說事情的殘酷遠不止此。這次他所要消滅的敵人中還有他的父親夏允彝。雖說夏完淳早就知道父親一直以來都對孫首相等人充滿著敵意。但他決沒想到他父子二人會淪落到今天這種反目的地步。更想不通一向謹慎的父親怎麼會參與如此瘋狂的事件,還一路越走越遠。夏完淳在徐州得知南京的實情後便一直反複思考著這些問題。他甚至還不斷的捫心自責,認為如果當初自己留在家鄉的話,就決不會放任父親做出如此糊塗的決定。然而這一切只是如果而已。事實是最不該發生的事終究還是發生了。雖然自己並沒有因為父親的事而被開除出軍隊。雖然自己在松江的家人一切平安。但所謂“百善孝為先”。他既不想來什麼“大義滅親”討伐自己的父親,更不希望看著自己的父親死在亂軍之中。矛盾與自責始終糾纏著夏完淳。而此刻的他眼看著周圍黑洞洞的大炮,以及對面高聳的城牆,心情跟是越發焦躁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