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上) 77 禦花園二女論社稷 石巢園東林議對策


下達完命令,送走了一干臣子,孫露的心情卻並沒有因為這次會議而得以平複。相反思緒卻因沈廷揚等人的發言而變得更混亂了。一邊是負擔沉重的百姓,一邊是滿腹苦水的內閣。究其本源似乎都與自己當年的政策有關。難道說自己當年設立農村公社、改革稅制、扶植商會勢力有哪里做錯了嗎?孫露不禁在心中如此捫心自問起來。

不,這些都沒有錯。孫露在心中立刻就否定了這個一閃而過的疑問。十數年的經曆讓她不再像從前那樣敢狂妄的認為自己能像改裝機器那樣,依照自己的意志改造這個國家。而今的孫露已經明白自己所要面對的是一個擁有數千年文明的社會,一個擁有數千萬人口幅員遼闊的國家。事實上,說社會、國家是會思考、會根據周圍環境自行進行變化適應的“活物”一點都不為過。既是“活物”自然也就不可能像機械那般完全依照人的意志行事。更不會有一勞永逸的制度出現。所以無論是改革也好,革命也罷,就算真的將一切推倒變成一張白紙重建,依舊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因此在面對新制度、新政策所帶來的零零總總的問題之時,孫露堅信這些是新制度在與社會契合時所發生的摩擦以及其本身未完善的問題。而不是自己當初設定方向上的錯誤。

想到這些孫露反而更堅定了自己的當初所設定的目標。一旁的董小婉見女皇先前還臉色溫怒愁眉不展,轉眼間卻又突然英姿勃發神色自信起來了。感到納悶的她不由試探著向孫露恭敬地問道:“陛下,您沒事吧?”

“啊,沒事,朕沒事。”給董小婉打斷思路的孫露隨口敷衍道。然而她的這番反應在董小婉看來卻是頗為反常。陛下該不會別氣糊塗了吧!抱著這樣的想法董小婉忍不住關切地進言道:“陛下息怒。社稷之事雖事關重大,但陛下您也要注意自己的身體。莫要氣壞身子呢。”

“董夫人,朕真的沒事。至于氣嘛,剛才在大殿上也撒完了。想來現在反倒是有股子躍躍欲試的興奮之情呢。”孫露微笑著搖頭道。

興奮之情?這種時候陛下怎麼還會覺得興奮呢。更為疑惑的董小婉不禁皺了皺黛眉,垂首探問道:“陛下,臣妾愚鈍,不知何事有讓陛下如此興奮呢?”

“當然是剛才有關公社流弊一事。”孫露說到這兒時恰巧走到禦花園的荷花池邊。望著滿目的碧波,她不由停下腳步,深吸了一口仲夏略帶花香的清晰空氣。繼而又滿懷憧憬的開口道:“董夫人,朕已經很久沒有如此激動過了。河南發生的事或許在有些人看來是對朕之前新政的一種否定或是威脅。但朕甯願將此視作是新政的一次機遇,一次挑戰。任何政策一經出台總是有利有弊的。只有根據實際情況不斷的改進才能驅于完善。所以朕很樂意接受這一次的挑戰。”

“陛下如此開明,內閣的諸位大人知道後想必也能安心不少啊。咳,說起來這河南的百姓還真是命苦。又是兵災、又是天災的,攤上這種情況,新政受阻礙也是情有可原啊。”明白孫露意思的董小婉幽幽的歎息道。

“誰說內閣現在就可以安心了!這次他們若是不能拿出一個可行的整改方案,這事就沒完。”孫露突然提高了嗓門說道:“河南諸府的條件確實不好。但若說兵災,北方諸省哪兒一個不是在被打爛的廢墟上重建的;若說天災,河北前年鬧蝗災、江西去年發水災,若大個國家總會有些天災人禍的。要是這天下真的太平到沒有半點兒天災人禍,那還需要什麼新政呢。像黃老那樣無為而治就行了嘛。正因為天下間總會有這樣那樣的矛盾,所以才需要朝廷不斷地調整政策以適應世間的風云變化。一個不能適應變化的制度沒有存在的理由,一個采用僵化教條的國家到最後亦會被淘汰。這便是興亡交替啊。”


“恩,陛下所言甚是。正如四季交替人的日常起居便要應時而異。”董小婉想了一下,用自己最熟悉的事情比喻出了自己的理解。

“好個日常起居應時而異。董夫人的比喻甚是形象。不錯,管理國家就像日常起居一樣其內容和原則總是固定的幾樣。但卻因內、外部環境的不同在方法上發生著變化。”孫露頷首誇贊道。

“陛下真是過獎了。臣妾哪兒懂得那些治國安邦的大道理呢。只是隨口說了些尋常的家常罷了。不過治國若真的像起居,那是否只要知其規律就能應變了呢?”董小婉羞澀的一笑好奇地問道。

“董夫人謙遜了。有時候越是淺顯的道理越是耐人尋味。可要說掌握其規律那可就難嘍。古今中外有多少能人異士、君王聖賢想要找出其中的規律。又留下了多少典籍供後人參考,可咱們現在還不是要摸著石頭過河嗎。朕不指望自己能找到什麼萬事法則,只希望能在自己即位期間讓國家沿著既定目標穩定運做,並能給後繼者留下一些實質的經驗。”孫露昂起頭略帶孤寂的說道。

“陛下深喑治國之道,實乃萬民之福。”董小婉一臉敬慕的說道。她雖不知女皇口中所指的既定目標究竟是什麼。但她相信在孫露的心目中一定已經為中華帝國描畫出了一副壯麗的畫卷。朝廷新政便是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而展開的。

“說起這些大道理來,內閣的幾位閣老可比朕精通的得多。只不過許多時候他們更喜歡關注朝堂而不是民間。”孫露輕輕搖頭歎息道。這或許是封建時代士人的通病,無論他們當初在野時是如何關心明間疾苦、對政治上的斗爭又是如何的嗤之以鼻。可一旦入朝為官便會不自覺地將視線和精力轉入朝堂之爭。

“其實陛下只要將心中所想明明白白地告訴朝中的群臣。相信諸位大人在了解了陛下的良苦用心之後,一定會齊心協力為陛下分憂的。”董小婉想了一下提議道。伴隨女皇多年的她對女皇可謂是敬慕有加。但她又隱約覺得女皇心中雖有眾多雄才偉略卻很少同臣子言明。在她看來女皇只要明確的告訴臣子她想要什麼,想建立什麼樣的國家。底下的眾多良相能臣就能依照這個目標謀劃出女皇想要的天下來。總比現在迷迷糊糊地讓臣子自己瞎摸強吧。

面對董小婉善意的提議,孫露只是報以了一個不置可否的微笑。她心中固然有一個壯美的藍圖,但她卻並不想將這副藍圖直白地告訴自己的臣子。她怕一旦臣子將自己視做先知,從而在現實中照葫蘆畫瓢地照搬這藍圖的話,換來的會是難以預計的損失。而在孫露的記憶中這樣的“後車之鑒”就曾給這片古老的土地帶來過慘痛的災難。所以她情願將自己心中的藍圖轉化成一個模糊的概念讓群臣努力摸索。也不願意將藍圖做為一個直觀的范本命令臣子們照搬。因為孫露自附自己不是先知聖賢,而那藍圖也只是藍圖而已。想到這兒,望著還是一臉疑惑的董小婉,孫露努了努嘴欣然側頭道:“在朕看來內閣的諸位大人現在做得已經很不錯了。不過他們若是能多放些精力在摸石頭過河上,少些心思在暗里使絆上,朕會更高興。雖然要政客做到這點多多少少有點困難。”

正如孫露調侃的那樣,當天夜里一干臣子便三五成群地在各自的聚會場所商討起來白天的那場會議來。這其中又以南京庫司坊的石巢園最為熱鬧。石巢園本是前朝奸佞阮大鋮的宅邸。因石巢園兩邊各有兩條小巷像褲子的兩條褲管左右伸展開,因此民間又俗稱褲子街。從位置上來說石巢園正居褲子的襠部。不過尷尬的方位和之前哪個聲名狼藉的主人,都沒影響到士大夫對石巢園的鍾愛。毫無疑問,就園林來說石巢園是一座精美的藝術品。鬧中取靜,正符合士大夫們大隱于市的境界。因而早在數年前文教尚書朱舜水便買下了這棟宅子。在認真整修一番後成了京師東林黨人經常聚會的場所。

而今日的聚會顯然讓宅子的主人十分興奮。卻見此時的朱舜水正一臉得意的合掌道:“妙!妙!妙!臥子(陳子龍之字)你這一手先斬後奏確實漂亮。一想起今天早上沈猶龍等人聽到那份奏折時的一臉傻樣。就讓人覺得大快人心。此次司法院在陛下面前這臉可算是丟大了。不,不僅是司法院。瞧瞧陛下今日盛怒的模樣吧。整個複興黨這次都栽大了。”


與朱舜水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其對面座著的“始作俑者”侯方域。他從聚會開始時就始終沉默寡言,一副憂心忡忡的模樣。見此情形正細細品味著美酒的陳子龍,晃了晃杯中的水酒,悠悠地向侯方域問道:“侯大人不舒服嗎?怎麼一直苦著臉呢。面對如此美酒與盛宴真是太糟蹋朱大人的一番心意了。”

“啊,卑職剛才走了神。還請諸位大人見諒。”侯方域慌忙舉杯喝酒掩飾道。

“侯大人莫不是在想家中嬌妻了吧。”不知是誰冒了一句,立刻就引得在場的眾人哄笑起來。侯方域曾經是秦淮河有名的風流浪子,後又娶了秦淮八豔之一的李香君。若說他在這個時候想老婆也不為過。

“候大人是還在想白天大殿上的事吧。”陳子龍冷不丁地反問道。

“咳,不瞞諸位大人。卑職確實正為白天之事苦惱啊。”侯方域歎了口氣放下酒杯老實的承認道。

“侯大人何出此言?你白天在大殿上一席進言說得有理有據。這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你沒發覺嗎。陛下在聽完你的進言之後,原本緊繃的表情頓時就緩和了不少。侯老弟啊,看來用不了多久,你就能官運橫通了。”略帶醉意的朱舜水拍著侯方域的肩膀嚷嚷道。

“可是,吾等今日的奏章顯然給內閣的好幾位閣老造成了困惑。像是沈尚書為此還差點兒被陛下治罪呢。”侯方域不無擔憂的說道。一想起白天大殿上農林尚書沈廷揚冷汗淋漓的模樣,以及上司史可法質疑的眼神,侯方域心中就泛起了陣陣不安。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性格似乎並不適合干這種事。

“是啊。沒想到這次的事牽連上了季明兄(沈廷揚的字),真是始了未及啊。”朱舜水也跟著黯然歎息道。沈廷揚是東林黨中骨干人物,平日里為人慷慨,崇尚俠義。在朝堂內外都擁有良好的口碑。因此他被卷入這次的公社事件,是在場東林黨人覺得唯一遺憾的事情。

“有什麼辦法呢。只要劉富春的事情被捅落出去,農林部遲早是要被陛下責問的。就算沒有劉富春上京師告禦狀子。就憑底下人的那些做法,早晚也得出更大事來。不管怎樣,現在陛下還肯靜下心來派咱們去調查。可見這事兒還有挽回余地。”陳子龍不無歎息的說道。當初他也曾想過沈廷揚的問題。但在他看來此事與其讓別人捅出去,還不如讓自己人來干。至少是保住了東林黨的名節。不用像複興黨而今這樣處處被動。


“但願季明兄這次能化險為夷吧。”朱舜水和其他幾個與會的同僚紛紛點頭附和道。

“可是史大人那邊怎麼辦呢。他今日從大殿出來後就徑直上了馬車,理都沒理我們呢。”侯方域跟著追問道。

“史公向來就是這副樣子的。想來這次的事他大概也會像以前那樣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吧。等事情過去了他自然不會再責怪侯兄你了。”朱舜水擺了擺手說道。由于此次侯方域為東林黨爭足了面子,此刻的他儼然成了黨內的大功臣。因此朱舜水不由地也同他稱兄道弟起來。卻聽他說到一半有將話鋒一轉回頭向陳子龍問道:“臥子,若是季明兄這次能化險為夷。是不是代表複興黨這次也能相安無事?”

“怎麼?你還指望能靠這麼一件事一下扳倒粵黨。不管怎麼說人家都是陛下一手帶出來的。咱們這次能抓住機會在陛下面前好好表現一番就是最大的勝利。”陳子龍語重心長的說道。

“臥子說的是。那咱們現在就來商議一下如何解決目前公社弊端之事吧。”朱舜水欣然點頭後,便躍躍欲試地提議要討論白天朝堂上焦點問題。其實早在侯方域在向女皇進言之時,他的興致就已經被吊起來了。對于公社問題、糧食問題他亦有自己的一席見解。

不過陳子龍卻並沒有立即響應朱舜水的號召。只見他品了口水酒搖頭道:“魯嶼(朱舜水的字)公社之事咱們今日暫且不談。現在還有更重要的事要做呢。”

“臥子,是什麼事這麼重要啊?”

“找報社發表社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