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下) 第二部 第二百九十七節 欲效華博士進直言 析戰局王室圖雙贏


玻意爾的官邸坐落于京師郊外的獅子山下。在一片稻田的包圍之中一座英倫風格的莊園總是顯得乍眼異常。不過這些年周遭的老百姓早已習慣了莊子里的那個藍眼睛員外。知道他是京城里受女皇賞識的大官。再加上玻意爾稟承了其在英國紳士階層關心公益的習慣,平日里為周圍鄉里做了不少善事。所以其在老百姓中的口碑倒是一直不錯。當然玻意爾住到郊外可不是為了向中華百姓做感情投資的。這一來是因為他本人喜好清淨以及自然的氣息.二來則是郊外寬闊的空間能讓他安心做實驗而不會影響到周圍的鄰居。加之玻意爾在中華科學界及歐洲科學界都享有威名。從科學院的同僚到各地慕名邇來的學者經常會在此聚會交流學術。因此幾年下來獅子山下的這坐莊園嚴然有了當年牛津圈的味道。

當約克公爵等人來到獅子山時.玻意爾剛剛送走幾個江南學者。雙方就數學、物理、天文上的問題探討了一個上午。其間他還向訪客現場演示了一個物理小實驗。直看得對方咋咋稱奇。在玻意爾看來中華的學者十分擅長理論研究。其嚴密的邏輯推理和驚人的記憶力都是歐洲學者歎為觀止。但在實驗操作方面中華科學家卻遠比歐洲科學家要差得多。這倒並不是說中國科學家的動手能力差。玻意爾發現多數的中華學者都醉心于書本理論的研究.在認識上卻十分輕視實驗操作。這一點在中國的民間學者身上由為明顯。至于像楊親王那樣精通理論又重視試驗的中華學者更是少之又少。好在帝國科學院對這種情況一直都十分重視,這幾年院里也培養了不少理論與實踐兼備的年輕科學家。玻意爾相信隨著新的一輩成長起來,這種認識上的偏見總有一天會得到糾正。

想到這里玻意爾隨手從書架上抽了一本實驗筆記坐在了自己心愛的搖椅上仔細翻閱起來。這是他一個月來所做地幾個實驗記錄。雖然具體的數據還有待做進一步的實驗,但就目前的進展狀況來說還是讓他十分滿意的。多虧了有那兩個年輕人幫忙啊。玻意爾合上筆記腦中立刻顯現出了胡克與梅鼎丈的身影。對這兩個頗具潛力地助手玻意爾這些年可沒少下站夫。作為一個科學家在做科學研究之余培養接班人也是一項重要的任務。畢竟探索科學的海洋並不是一兩代人可以完成地。這需要不斷地有新鮮血液加入才行啊。

“先生,外面有兩個英國人想見您。”管家恭敬的通報聲打斷了玻意爾的思緒。卻見他起身將筆記放會了書架,然後回頭向管家問道:“威爾遜,你說他們是英國人?”

“是的。先生。為首的那位先生一眼望去就是一個舉止優雅的貴族。他現在正在大廳里等您。。”頭發花白地威爾遜用流利的英語回答道。眼前的這位管家乃是一個英國人,早年曾在一個西班牙貴族手里管家。精通歐洲與中華上流社會的各種禮節。

“英國貴族?我去看看。”玻意爾毫不懷疑自己管家地眼光。要知道威爾遜可是出入歐洲上流社會十幾年的老管家了,看人地眼光向來毒得很。曾輕有一個荷蘭的貴族拜訪過自己,結果威爾遜一眼就看出對方是個半路出家貨。後來從朋友的口中玻意爾很快就證實了自己管家的眼光。因此此刻的玻意爾十分好奇來訪者的身份。要知道這兩年因為中華帝國與英國在印度洋交惡的關系,來中國的英國人可謂是鳳毛麟角。而能被威爾遜視為貴族的人。應該不會是英國鄉村里剪羊毛的“新貴族”。那對方究竟會是什麼人呢?

越想越覺得好奇地玻意爾隨著管家來到了客廳廳。只見鋪著羊毛毯子的廳堂之中兩個英國人正站在壁爐旁打量著四周的布置。其中一個衣著華麗的男子恰巧背對著玻意爾。待聽到管家說:“兩位先生,我們老爺到了”之後,那個男子立即就回過了頭風度翩翩地行禮道:“很高興見到您。玻意爾先生。”


此人這一回頭可把門口的玻意爾嚇了一跳。卻見他當場一怔.隨即才瞪大著眼睛驚呼道:“殿…殿下。”

眼見玻意爾一眼就認出了自己,約克多少也有些驚訝。畢竟從他逃出英國流亡至個已經過去十年了。十年來他早巳從當初的懵懂少年變成了一個職掌千軍的統帥。雖然十多年前他也曾經與玻意爾有過幾面之緣。但從未想到過對方還能認出自己。于是他當下也不再隱瞞自己的身份。而是十分坦然的笑道:“沒想到博士還能記得在下。不過在下現在已經被陛下冊封為約克公爵了。”

雖說玻意爾對斯圖亞特王朝並沒者什麼好感,但他也並不是完全的共和主義者。因此他當即便恭敬地向對方行了個禮。見此情形約克公爵滿意地示意自己的侍從離開.而玻意爾的管家也早巳在同主人一起行完禮後識相地離開了。一時間客廳里就只剩下了約克公爵與玻意爾兩人。正當玻意爾還在納悶流亡中的約克公爵為什麼會突然跑到中園來之時。對方倒是率先開口招呼道:“博士不必拘謹。這里是您的府邸。而我只是一個不請自到的客人罷了。”

此時的玻意爾已然恢複了常態。而他隱約已經猜測到了約克公爵來東方可能是為了斯圖亞特王朝的複辟。卻見他不卑不亢的回禮道:“公爵請坐。不知大人這次來找在下所為何事?”

對于玻意爾直白的捉問.約克公爵顯得並不在意。相反他毫不忌諱地就說出了自己來中國的目的道:“博士您應該也聽說了逆首克倫威爾已經病逝。英國國內正處于動蕩不安之中,陛下希望能盡快回國穩定局勢。所以便派我來同中華朝方面進行磋商,以便得到中華方面的幫助。只不過讓我沒想到的是在中園的首都競然還生話著像博士這樣博學的英國科學家。”

“當初中華的楊親王來到英國講學時向我們展示了一片今人著迷地嶄新世界。所以我們便隨著親王殿下來到了中國探詢更為高深的學問。當然那個時候英國的環境也不適合做學術研究。”玻意爾同樣不避諱自己來中國的理由。

這個時代的歐洲還沒有經曆啟蒙運動。歐洲人對于國家認同也遠沒有同一時期的中國人來得那麼強烈。因此約克公爵不會介意玻意爾為中華女皇效勞,玻意爾也不會在乎約克公爵為複辟王朝向中國人獻上多少好處。此刻地約克公爵更多的是想通過同胞的身份拉近與玻意爾地關系。好讓這位深受女皇賞識的教授幫助自己向中華朝的上層施加影響。想到這里約克公爵立即擺出一副深有同感的表情說道:“這十年來叛軍的獨裁讓英國上下陷入了一片混亂。盡快結束這樣的境況是每一個正直地英國人的期持。”


面對約克公爵痛心疾首的話語。玻意爾顯得十分平靜。卻聽他淡然地回答道:“公爵。恕我直言。我雖不認同克倫威爾的做法。但我同樣不認為共和政府地倒台就能讓英國迎來真正的和平與穩定。”

“看來博士對于王朝還是存有偏見啊。”約克公爵欣然歎息道。

“公爵,我並不是敵視君主制。就像中華帝國這樣地君主制國家同樣存在著民主。而英國的共和政府這十年來的所作所為也很難稱得上是民主。在我看來采用何種制度對于現在的英國來說並不重要。一部兼碩各方利益的憲法。比一個君王或是一個執政更能給英國以和平與穩定。”玻意爾感觸頗深地說道。在中華朝生話了七八年的他而今已是一個鐵杆的立憲派。因此他既不會感激涕淋于王恩浩蕩,亦不會為自由民主忍受共和政府的獨裁。

“立憲?”約克公爵腦中狠快就閃出了前些日子與中華女皇會面時的情景。那時對方也曾提到過立憲。想到這里他不置可否地搖了搖頭道:“博士.您是英國人,應該知道在英國立憲有多麼困難。就算是克倫威爾到死也不是沒有頒布出一部成文的憲法。”

“公爵,正如您所言。英國沒有成文地憲法,但我們有憲法的傳統。雖然不成文但卻己經沿用了數個世紀。現在立憲的瓶頸在于宗教與王權。英格蘭的人民信奉新教。可王室卻是忠誠的天主教徒。不過我並不認為這是不可逾越的問題。中華的女皇是無神論者。但她的臣民不僅有道教徒、佛教徒,還有穆斯林、基督徒。伊麗莎白女王在世時英國的新教徒與天主教徒也能和平共處。君王尊重傳統。尊重信仰,尊重人民的意願,才能得到臣民的擁護。”玻意爾語重心長地說道。他已經能猜到英國的共和政府時日無長,斯圖亞特王朝複辟在望。雖然沒有回去的打算,但玻意爾還是希望英王能向中華帝國看齊在立憲的基礎上實行開明專制。

玻意爾的這番話也確實讓約克公爵感觸頗深。但他卻並不能在此作下什麼保證。因為他的哥哥查理一世是一個虔誠的天主教徒。要其在宗教上像伊麗莎白女王那樣開明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于是他當下就把話題一轉道:“能建立想中華帝國這樣強大的國家是每一個君王的夢想。但老實說我們對這個東方強國了解的並不多。昨天我在殖民司官員的陪同下參觀了中國人的都城。看樣子中國的商人擁有很高的地位。香江商會的勢力在中國的影響力更是遠甚于東印度公司對英國的影響。”

眼見約克公爵把話題轉到了中國身上,玻意爾也不再對英國的情況再多加點評。而是滿懷善意地提醒道:“公爵。您的觀察確實透徹。不過您要是認為中華帝國同英國一樣是由商業寡頭們把持的括,那就大錯特錯了。其實中華帝國與歐洲大陸的那些個王朝一樣存在兩股左右政局的勢力。其一就是像香江商會這樣的商業寡頭勢力.其二則是傳統的士大夫階層。也就是文官集團。這些士大夫是中國的。不同的是他們的權利不是出自他們的血統,而是來自他們所掌握的知識。這些士大夫控制這片土地已經長達干年了。可以說比歐洲任何一個貴族的家譜都要長久。”


“那女皇傾向于哪兒一邊呢?”聽完解釋的約克公爵單刀直入地追問道。

“就目前來看女皇扶持商人。但同時也尊重士大夫階層。雙方現在達成了一種極其微妙的平衡。商業寡頭影響著帝國的國會。士大夫階層把持著帝國的內閣。當然這也並不是絕對的。中華朝的商業寡頭與士大夫階層本就有著密切的關系。雙方在政治上還演化出了複興黨和東林黨兩大政黨。不過至今為止複興黨一直占據著執政黨的位置,而東林黨則在民間有著深厚的基礎。所以英國如果只是單純想同中華帝國進行商業上的往來。那像荷蘭人那樣同香江商會之類的商業寡頭保持密切關系就足夠了。但如果英國想要在政治或軍事上與中華帝國有進一步的合作,那就絕對不能忽視帝國的士大夫階層。”玻意爾表情肅然地提醒道。雖然身處科學院,但這些年來玻意爾也沒少研究中華帝國的政治。事實上在歐洲學者的眼中中華帝國本身就是一個渾身上下都值得研究的范本。

“哦,兩大政黨。是中國的托利和輝格嗎?”約克公爵聽罷打趣地問道。

“這世上又有哪一個國家的政壇是鐵板一塊的呢?”玻意爾相視一笑道:“只不過中華帝國相比歐洲的國家更能處理好內部的分歧罷了。我們正在遭遇一個傳統、宗教、權利都遭受顛覆的時代。誰能在暴風雨中堅持下來,誰就是最後的勝利者。

聽到這里約克公爵低頭思略了半晌之後,突然抬起頭問道:“那博士認為中華帝國的艦隊與英園艦隊作戰會有怎樣的結果?”

沒想到對方會突然問自己這個問題的玻意爾先是楞了一下,隨即苦笑了一下說道:“公爵,打仗我是一個外行。所以戰爭究競會進行到什麼程度我也無法進行預測。但我知道無論戰局如何發展,最終的贏家都會是中華帝國。”

約克公爵當然明白玻意爾所說的贏家並不是指軍事上的贏家。而同時約克公爵亦希望英國能成為這場戰爭的贏家。只不過這里的英國不是英格蘭共和國而是斯圖亞特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