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來自劉繇的提醒



第三十六章來自劉繇的提醒

"劉家?"

東萊的劉家可不簡單,本是東萊最大的一批世家之一,不過卻並沒有參與史乾坤的事件之中.

因為史乾不敢去找劉家.

原因很簡單,劉家是正而八經的宗室皇親.

劉寵,劉輿兩兄弟一個當過太尉,一個是山陽太守,現在這一輩的劉岱是侍中,而劉繇又舉孝廉,拜郎中.

所以說劉家在東萊算得上是名門望族了,而且各代各輩都有官身,且職位不低.

所以史乾是拉攏不了劉家的,相反劉家要是知道了第一時間就會先滅了史乾,為大漢除賊.

所以對于劉家的到來,許定有些奇怪,不過不好拒絕,便讓人請了進來.

來的人正是劉繇.

許定有些意外,便道:"劉郎中不是在朝廷履職嗎?何故回了東萊?"

劉繇道:"伯康可能不知,我以被司空府征辟為掾屬,不過我不想待在洛陽,所以就回東萊了!"

任性!大漢的官員就是任性.

司空掾說不去就不去,跑回來玩躲貓貓.

許定不知道怎麼來形容這些家伙.

普通老百姓連上升的通道都沒有,世家則不喜歡就不干,直接炒了朝廷的魷魚.

"哦!那劉郎中此來可是有事?"許定覺得跟劉繇這些的世家沒什麼好聊的,索性開門見山,直接問了.

劉繇道:"伯康不必如此生疏,我拜讀過你的詩文,對伯康的文采實在是敬佩,伯康可稱我表字正禮."

"好吧,既然正禮兄如此說,那定也就不矯情了."許定拗不過劉繇只好應下.

劉繇道:"正該如此,其實此來黃縣一是想結識一下四首半的奇才伯康,另一個原因是,聽說前太守史乾作亂東萊,壞我府城,所以問問情況."

許定盯著劉繇看了一會,發現他可能真的不知道什麼,便把具體的情況說了一下.

聽後劉繇這才了然的點點頭.

"史乾該死,罪該千刀萬刮,同謀者人人得爾誅之."劉繇先是痛責一翻,表明了立場,不過接著話鋒一轉則道:

"不過,伯康,此事不宜擴大,否則對整個東萊是一個沖擊,同時也不利于你的聲名.所謂事有主從,既然是史乾所做,按罪執行便是,參與其中的各家懲戒為首者便是,沒必要牽連家小族民,更不宜大動干戈抄沒其家資."

許定神色不動,問向劉繇:"正禮兄覺得我做得過份了,要讓我退回各家的錢糧."

劉繇點頭道:"沒錯伯康,你還年輕,此事做得有些急躁了,這對你的未來不利,而且也對東萊以後的治理不利,若行霸道,日後整個東萊會人人自危."

劉繇用長輩對晚輩的口氣提醒著許定,要知道你現在動的是黃縣的世家,這一次你是捉到把柄了.

但是東萊各縣還有無數的世家豪強.

你現在不妥協,那各縣城就會托死你,讓你在東萊寸步難行.

許定沉默了.

如果只是為了升官發財,為了自己的前途,理智上劉繇說的是對的.


但是事情能這樣做嗎?

不!不可能!

我是許定,我來了東漢,我為什麼要向你們低頭.

亂世將至,憑什麼要讓世家豪強左右一切.

我不允許,追隨我的文武們也不允許.

所以許定站起來,向劉繇作揖.

"多謝正禮兄的提醒,不過定有自己的原則,錢糧絕對不會還給他們,因為這是叛亂,這是對本府的叛亂,也是對東萊百姓的叛亂,更是對大漢的叛亂,定覺對不會姑息."許定鏗鏘回道,不過接著又道:

"不過除了參與的首犯之外,其它人我可以放歸他們回去,不過請正禮兄告訴他們,以後莫在東萊生事,否則必定嚴懲,說不得要多磨一次刀."

劉繇見許定語氣很強硬,要跟世家豪強懟到底的意思,同時見他打算放人,也算是給了面子,便不在多說什麼.

話不投機半句多,大意就是這樣.

劉繇走後,戲志才道:"主公,劉正禮此人到也算有才,而且名聲極佳,其實有他說合,我們與東萊世家豪強之間緩和一下也好."

許定搖搖頭道:"不用了!道不同不相為謀,說到底劉家才是大漢最大的世家,他們思考問題的方式,與處事的方法與我們不同,他們都可以淡漠百姓的命,卻視自己的命珍貴無比,這樣的人沒必要深交,也不屑與之站在一條道上."

戲志才若有所思.

很快東部的匪患也一並清除,除了于禁的第二軍都尉留守南部外,李乾第一軍都尉,與太史慈第三軍都尉都返回北部.

"子農,這次出征你去過東部,對此有什麼看法?"

棗祗對出征有些心得,想了想回道:"主公,東萊三面靠海,沿海之地地勢還算平整,而且也較為富饒,不過其它地方都是丘陵,整的來說東萊面積大,而且也不缺土地,只是需要好好的開墾並且要多修水利才行."

許定道:"如此你組一軍屯田如何,就在東部,閑成屯田,有需要的時候負責維穩東部,剿滅匪盜之類."

棗祗有些心動,作為農家學派的人物,自然還是喜歡跟田地作物打交道.

打打殺殺,或是處理政務與官吏打交道,並不是他所祈願的.

所以棗祗問道:"那主公!何人為副都尉?"

許定道:"我觀孫觀此人武藝不錯,而且懂些軍略兵法,正好你為正都尉,他為副都尉,屯田農事由你為主,若剿匪緝盜,統兵訓練作戰則由他為主."

從其它各尉抽將肯定不合適,如果是府衛的孫觀則沒有問題了,棗祗表示可以.

孫觀的能力不強,也不弱,對外可能不突出,但是維穩地方正好合適.

于是許定命棗祗為屯田都尉,孫觀為屯田副都尉,人數暫定五千至八千,負責東部的開發.

不提棗祗與孫觀領命去招兵賣馬,這邊許定又將呂虔,吳敦招來.

"我欲建一水軍,傳事東萊海事,負者保護郡內的漁民,同時開發沿海,此次叫你二人過來,便是讓你二人去組橫水都尉,呂虔為正使,吳敦為副職."許定見二人見來,直接將想法道了出來.

二人大喜,沒想到許定叫他們來是這麼重要的事,一下子委任都尉正副這麼重要的職位.

于是雙雙出來拜道:"是主公,我等定盡心盡力操辦好水軍!"

許定壓壓手道:"先坐下,這橫水都尉可不簡單,不光是訓練水軍,還要督造戰船,以及負責鹽場戍衛,同時還要開發海貨,事情很多很雜,可謂是千頭萬緒."

一開始以為橫水都尉很輕松,畢竟大漢只有江東與荊州才重視水軍,北方一向對這方面不太在意的.

但是聽許定這麼一說,呂虔,吳敦感覺擔子很重,這橫水都尉極為重要,遠非看上去這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