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浮橋之戰上(二合一)



中路軍從原來的金泉城出發,踏入辰韓國,然後越過絡東江的中段殺入辰韓國,張飛等人推進速度極快,接連拿下委館,大丘還有慶山,直向辰韓國都城永山而去,一路勢如破竹.

"下一座城是永山了,打下它就成功了一半!"張飛有些迫不及待的想飛進去了.

王修道:"翼德,你有沒有覺得奇怪,我們是不是進攻得太順立了,每攻一城,敵人稍加抵擋就棄城而走了."

張飛道:"這有什麼,只能說他們太弱了,就辰韓的戰斗力怎麼是我軍的對手,要知道我軍每一軍都尉都是精銳."

張飛臉不紅心不臊的誇道.

王修咳了兩聲笑道:"沒錯,我們的將士都是精銳,尤其是張將軍武藝高超,英勇無比,每戰必身先士卒,不過為何我們每攻下一城,城內都沒有辰韓國的百姓,這未免撤退得太干淨了一些."

"這個……"張飛想了想道:"你的意思是,對方是有預謀的."

張飛只要不是上戰場砍人的時候,大部分時間其實還是一個冷靜的書生模樣,稍加一聯想便知道了王修的意思.

王修道:"沒錯,敵人退得太徹底,太快了,我估計永山城也不用怎麼打就能拿下來."

副都尉朱靈道:"會不會是因為辰韓國的大軍都去侵略進攻了弁韓郡國,所以後方空虛,幾乎不設防."

"如果是這樣就好了,只是我不這麼覺得,我認為這是有陰謀,敵人在故意引我們深入,你們看如果拿下永山,我們就可以跟南路軍合圍辰韓國的主力了,會以說一戰功成.

這看起來像是一個巨大的誘餌,引導我們按著這個路子來."王修搖搖頭說道.

"難道我們就不打永山了,留著它,可是目前來說這一切只是推斷,一切都是建立大絕對的陰謀論的前題."張飛說道.

"打肯定是要打的,不過要做點准備,讓張寶等人留在委館,卡住絡東江的中腰,任何時候都不能有失,尤其是那座浮橋."王修接著又道:

"同時文博要守好慶山,擋住辰韓國的大軍北返都城之路."

三人商議完,然後分工協作.

王修與張飛帶主力四千攻打永山城,朱靈帶一千本部在加上張寶的一千兵將守慶山.

另分張寶兵將馬兩千守大丘城.

張寶帶七千人守委館城,跟橫在絡東江上的浮橋.

果然跟王修猜的一樣,永山城沒怎麼廢力就打了下來.

同樣是一座空城.

辰韓國王與他的子民全都不見了蹤影.

不過根據遺留下來的線索,他們往北撤向了甯山城.

"甯山,辰韓國王不會是想引我們往北去,他不會早早的把人都遷移去了安東城吧."王修看著地圖的標注點,眼睛往上移動.

甯山北面是安東,安東北面是榮山,春陽,這里是辰韓國與東濊國接壤之地.

那里地勢更加險惡,更加易守難攻,如果辰韓國將國者,將人口遷移到那里,這樣打起來,已方的戰線就被拉長了.

戰線一長,糧草運輸困難就變大,而且意味著自己受到的襲擊概率也增大.

攻還是不攻,追還是不追!


王修發現,對方這一回竟然極副有戰略性,怕是遇到厲害的對手了.

王修知道袁家不少子弟來了半島,在加上當時袁隗的大力支持,袁家肯定網羅派遣了不少中原的人才過來.

這些人可不是半島三國那些土包子可比的.

他們更有遠見,見識更強,肚子里的墨水也多,當然鬼主意也更多.

"想知道還不簡單,那就打一下甯山,如果他們還退,就肯定是想引我們往北走,我們也就摸透了他們的意圖,如果真是這樣我們就不追了,轉道南下配合南路軍,將南面肅清,在調過頭來慢慢對付北面."張飛一拳打在地圖上,他可是武將,這個時候要拿出該有的氣魄.

有陰謀也好,沒陰謀也好,直接干.

"好!那就進攻甯山拭一拭."王修只好同意了張飛的方案,貌似這個方案也沒有什麼不對勁的地方.

委館城!

張寶手里同樣拿著一張地圖,左看右看思來想去,盯著下流的星山,高山,玄山,念念有詞的說道:

"要我說,王修的戰略就是錯誤的,他不應該帶著張飛的第四軍都尉打永山追辰韓國王,而應該順江而下吃下星山,高山,玄山跟川山,直接去跟南路軍彙合,這樣絡東江以西全是我軍控制范圍,先圍殲了辰韓入境弁韓國的兵馬才是."

馬元義道:"將軍,可能是王修考慮到我們沒有俘獲船只不方便順流南下,所以先還是直搗黃龍干掉辰韓郡王王室為要,先橫向打穿在南下合圍叛軍主力吧."

這確實是一個問題.

他們是中路軍,走陸路殺過來的,可不像南路軍還有水軍配合,能在絡東江面橫行.

星山,高山,玄山只能走水路進攻,不然光是山道就難走到人哭,糧草轉運更加困難.

"你說我們用竹筏能漂到下游拿下這三座城嗎?"張寶還是有些不甘心.

在他看來這就是機會呀!

一個證明自己的機會,一個證明十萬黃巾將士的機會.

竹筏漂流!

張寶還真敢想.

馬元義道:"將軍這個想法很好,不過竹筏肯定帶不了多少人,而且糧草與器械更無法攜帶,在加上江面我們不熟悉,難保碰上暗流跟礁石不傾覆,非戰斗減員會很嚴重,最重要的是我們就算能靠突襲拿下星山,恐怕拿不下高山與玄山."

偷襲這種東西可一不可二.

同樣的戰術連續使用通常都不管用.

拿下星山,肯定會驚動後面的高山,玄山.

要是張寶真這麼干,估計辰韓國叛軍,只需要守株待兔就能反伏擊將已方的大軍給滅掉在絡東江面上.

所以這種玩法在他看來,得不償失.

可能是張寶也覺得有些不靠譜,最後搖搖頭道:"你說得對,這樣的打法欠些考慮."

他張寶不能失敗,不能敗在這麼低劣的戰術上,更不能找死.

否則十萬黃巾更抬不起頭來.


馬元義點頭道:"將軍,王叔治跟張翼德給我們的手令是守好委館城!看住浮橋不被辰韓叛軍給破壞掉,我們何以在這方面下些功夫,前方傳來的消息,辰韓叛軍接連後退,這恐怕多少有炸,估計是想引我軍孤軍深入,然後各個擊破."

"你的意思是,敵人會來攻打委館城."看過地圖之後,張寶明白委館城的重要性.

這是中路軍唯一連接黃海郡的節點,現在南路軍還沒有拿下絡東江下流,中路軍的後方還是黃海郡,一但丟了委館城,大軍後路被封.

失了浮橋,就等于斷了糧道,同樣危及三軍將士的安全.

所以他這里是重之又重,不然王修也不會讓他統兵八千駐守在這里.

馬元義道:"將軍我們應該立即分出一支人馬回對岸,立下營寨與委館城互為犄角同守浮橋,同時我建議加固浮橋,順便在修一座暗橋,綁上大石沉于水底以防萬一."

張寶聞言又眸一亮,拍著馬元義的肩膀道:"還是你想得周道,好就這麼辦,我率二千人返回西岸立寨,你帶六千守城."

"將軍,還是我帶兩千人到西岸吧,你可是主帥,豈能犯險!"馬元義一面高興張寶聽了他的勸諫,一面也憂心.

張寶可是他們太平道三大主帥的最後一個了.

萬一出了意外,太平道就沒有了領頭人.

徹底沒了,那就真的沒了.

聖女嫁人了,總歸是潑出去的水.

"不!這事只能我來做,我不帶頭如何鼓舞士氣怎麼行,你留守城內,這是我的命令."張寶有時也是執拗的人,越是危險越能體現價值,他要帶好頭,為十萬黃巾,甚至是其它還沒有被許定吸納進威遠島的無數黃巾博一個光明的未來.

想人讓許定看得起,就要拼命.

用軍功來說話,用實力來證明.

馬元義見張寶又開始犯犟了,便不好在勸,不過最後只道:"將軍要出城立寨也不是不行,請將軍將小姐的那兩千精銳帶過去."

二千黃巾力士,相信有他們總能保證張寶的安全.

張寶想了想沒有在拒絕,同意了.

于是張寶帶兩千黃巾力士過河,立即在對岸立起了一座營寨.

"不行!漢人好像查覺出什麼來了,以經在西岸立營了,必須拔除掉."

"打了營寨就驚動了漢軍,萬一漢軍反應過來不在深入了怎麼辦?"

"難道就任他們將營地建好,然後將浮橋護好,按我說的,我們現在可以毀掉浮橋了,反正他們以經過橋了,可以掐斷他們的退路了."

"嗯!我贊成,差不多了,漢人很狡猾的,過猶不及,開始反攻吧……"

"反攻!反攻……"

委館城二十里以北的絡東江上游某處,一群人聚攏在一起開會,他們全是辰韓國大丘,委館,慶山的城邦邦主跟附近的山寨寨主們.

氣氛一下子高潮起來,不過在場的還有一個人沒有說話.

此人穿著與這些城邦主們大有不同,他是穿著漢服,梳著漢式發飾,手里握著一把青銅劍,一直閉著眼.

"大將軍你是不是該說些什麼?"


突然一個人看向這位二十七八的男子.

男子睜開眼,用余光掃過眾人,目視火堆,緩緩張嘴道:"你們不是商量好了嗎?"

言下之意,還問個蛋.

當下太丘城邦邦主站起來指著男子道:"漢人,不要以為國王讓你來當大將軍,你還真以為自己是大將軍,你還真以為我們想聽你指揮,做……"

這人還沒有說完,只見盤坐的男子暮然彈躍而起,身影在這個太丘城邦邦主的頭頂翻身掠過,然後只見劍體寒光一閃.

男子落地,送劍入鞘.

太丘城邦邦主脖子上溢出鮮血,人緩緩倒地.

這一下其它城邦邦主們紛紛站起來,拔劍後退.

"說完了就該我說了."男子轉過身來看著其它人韓面冷聲道:"我是辰韓國大將軍,受大王之命主持西線戰事,不聽號令著殺!"

這男子姓韋名楓,表字常生,本出身寒門,自小就有當英雄的夢,少年時期曾多次投靠過其它州郡,但是因出身而屢屢碰壁,不受待見.

後來被袁隗義子袁進看中,舉薦給辰韓國王,辰韓田王爾羅與之交談引為知已,讓他當了辰韓國王的大將軍,負者指揮大丘,委館,慶山等三城十二寨的軍民統一作戰.

因為是漢人,在加上還是國王的人,一直被這三城十二寨的人陽奉陰違.

剛好現在有一個跳出來挑釁,直接一劍殺之.

韋楓的劍太快了,身法更快,其它人雖然憤恨他殺人,不過卻不敢上前.

韋楓掃了眾人一眼,心中冷笑,然後盤坐下去繼續烤火道:"我代表著大王的意志,誰贊成誰是忠臣,誰反對誰就是謀逆,從現在開始大丘城邦除名,改大丘縣!"

說完韋楓又抬頭問道:"有意見嗎?"

無人回話,不過沉默大體就算是默認了.

韋楓往火堆里扔了幾根干材,撩撥了一下火焰,咪著眼道:"你們說得對,是該出兵反擊了,兵馬分為兩批,委館,慶山的人負者攻寨,拔掉西岸漢營,十二寨的人水路毀橋,大丘城的人跟著我阻截委綰城內的漢軍,一切為了辰韓國,有意見嗎?"

安排的有條不紊,明明白白,韋楓身為漢人,但是卻要率最少的人對付最多的漢軍,這份氣魄他們比不過來.

所以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後一咬牙抱拳道:"是大將軍!我等無異議."

旋即窩好幾日的三城十二寨的辰韓國西線大軍順流而下,反開始對三張寶人發動進攻.

"敵軍來襲,准好准備!"

張寶放出去警戒的探子發現了北面突然冒出來的敵人,立即回來稟告.

很快西岸營地外密密麻麻全是辰韓國的士兵,差不多有一萬三四之多.

這些人手里的武器與張寶等人不相上下,連攻城的器械也有,比如攻城錘.

"進攻,拿下漢營……"

委館,慶山兩個城邦邦主拔刀一指,兩個城邦的人馬,分西向與北向同時向張寶的營地發動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