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軍改升級初念(加更)



當然因為遷移民眾是一件繁瑣而且耗時廢力的活.

其中蓋房子,修建城池,擴修道路,疏通水渠,開墾土地,還有百姓們的先期糧食,農具生活用品等等來源都要由官府提供.

所以沒有大財力是很難支撐的.

打仗一時爽,一直打一直爽!

但是治理卻是一件頭疼的事.

這就像是懷孕之後生孩子養孩子,什麼大大小小雞毛蒜皮的事都會被無限放大,一不小心孩子養死了,那就後繼無人了.

打天下只管殺不管埋,只會落一個好戰必亡的下場.

所以接下來許定這一邊又要步入一段時期的休養生息.

很快威遠島囤積的糧食與各種器械不斷運往平州.

在徐州收購的糧食跟物資也一船船運到平州.

郁州山島上的百姓也開始移入平州,這讓法正跟田宇等人大大的松了口氣.

因為他們還在不停的招募流民,還有許許多多的民眾千里來投,在不運人走,郁州山島就要爆炸了.

商議處理完了民政事務.

接下來許定帶著眾人返回威遠島,並對半島第二次戰爭的所有將士進行評功封賞,同時因為平州的建立,以及基本盤的壯實,軍隊方面也需要作出調改.

這方面許定心中也有基本的腹稿!

首先是都尉升校尉.

各大都尉升職校尉,副都尉升副校尉,每一校尉軍,一名正校尉,兩個副校尉,八個正都尉,十六個副都尉.(校尉騎減少兩正都尉跟四個副都尉)

校尉統管人馬總數,由原來的五千提升為八千(校尉騎人數六千)

正校尉直屬兵馬四千,副校尉二千.

正都尉一千,副都尉五百!

屯田軍,水軍,海軍三部不在此例.

其它各郡兵,縣兵,依然按原大漢舊制為郡都尉,縣尉,統管兵馬也不必遵從校尉軍的編制.

當然這是正常的情況之下.

如遇戰事,在必要的情況下,又有授權,校尉軍將領可指揮調度郡兵,縣兵,屯田軍作戰,指揮的兵馬的限額可相應提高一定倍數.

就比如這一次,張飛等人還是都尉,但是跟在他們身後的一萬張寶部便要受其指揮調度.

太史慈等人也一樣,有四千黃巾舊部兵馬隨軍作戰,受其指揮管轄.

就是原來的大漢,這方面也是如次,每一次對外統兵作戰,朝廷先給統帥加封一個某某將軍稱號,一次統兵數萬不等.

等戰事一結束,撤銷某某將軍稱號,兵符收回來,然後就變成光杆司令,或是回歸原位,統帥原部曲.

打個比方,校尉軍的副都尉戰時可以指揮縣兵,縣尉也要聽從副都尉的命令.

正都尉能指軍郡都尉,正副校尉就更不用說了,區別只是等級越高,指揮統領的地方部隊更多一點.

更直白一點,校尉軍就像後世的常規野戰部隊,郡兵,縣兵就像武警.

現在許定手下有七個都尉軍,這樣一提升成七個校尉軍,主力作戰精銳野戰軍就擴大到了五萬二千人.

不足的空缺人數,剛好將此戰隨軍的原黃巾舊部將士充實進去,這樣即不影響七個校尉軍的戰斗力,又將原黃巾舊部全部分散瓦解,不留什麼隱患.


畢竟往黃巾舊部里參沙子容易讓人詬病,而且效果不大,也沒有這麼多的人來參.

但是往七個校尉軍里調數千有過默契的黃巾精壯,反而更容易同化他們,將太平道的影響去除掉.

同樣的府衛軍也要改,名下有一個州,在加上漢東都護府,許定的衛隊在用府衛這個詞就顯得極不合適了.

于是許定將府衛改命為金吾衛.

在大漢有執金吾,執金吾率禁兵保衛京城和宮城,又名中尉.

唐宋以後才有金吾衛,北周時首創左右金吾衛,負責皇帝出行時,先驅後殿,日夜巡察,止宿時司警戒之責.

所以許定用這個名字在大漢到也還不算違制.

當然也透露出他內心的小小野心.

金吾衛暫時分為五衛,左騎衛,右騎衛,前衛,後衛,中衛,人數暫定在一萬以上.

每一衛統率率隊,職權等同于校尉.

當然這一些也要等回到東萊,結束了半島所有戰事,在敘完功的時候在頒布實施.

在漢城許定並沒有停留太久,帶著騎兵開始北上,他還要去往漢江城跟樂浪郡作一些交代.

來到漢江城的時候,田豐指軍的大軍經以傳回了好消息,東濊以全部拿下,東濊郡王及王室所有成員均以伏誅.

田豐果然沒留一個活口,沒給許定留下一點隱患.

對這個早有預訂的結果,許定並沒有發表任何態度,只是囑咐田豐一聲,等程昱來了之後,漢江城交由程昱負責.

田豐自己可以帶兵領將進攻高句麗的國內城,著手籌建漢東都護府.

同時許定還給他留下大將徐榮,騎兵將領廖偽虹,張玉等人輔助.

大勝返回樂浪郡,樂浪郡集體歡呼,對于許定能圍殺高句麗大軍,消滅高句麗大王,一點都沒有懷疑過.

所以洛襲,孟光,孟九等樂浪郡的人再次請求將樂浪郡納進威遠島體系的時候,許定沒有在拒絕了.

"各位!以後我們就是一家人了,無分樂浪,無分東萊,無分威遠島,希望大家以後和睦相處,勠力同心,心往一處去,勁往一處使,為了我們美好的明天,大家一起努力!"許定舉杯,開口就是一翻安慰與鼓勵,說完一口干盡.

眾人起身,同舉杯道:"是主公,為了我們美好的明天,大家一起努力!"

待眾人喝完,大感暢快,坐下之際,孟九站出來道:

"主公,你都說了無分樂浪,無分東萊,無分威遠島,那我們什麼時候征討高句麗?"

一提起高句麗,所有樂浪郡的文武們那是無比憤慨,同樣望著許定,滿是期待.

許定示意孟九回坐,笑道:"快了,等元皓,公烈帶兵過來,你們都可以跟著一起征討高句麗國內城,將高句麗所地全部重新納入我大漢,全部成為漢東都護府的管轄.

放心這一次沒人跟你們搶功,我不會去,七大都尉軍也不會派將派兵,這是屬于你們狂歡戰斗的時刻!"

本來高句麗現在就沒兵力了,剩下一些老弱病殘,拿下國內城是手到擒來之事,戰功不會太多.

許定不去,府衛就不會去,七大都尉軍也不出動,自然戰功全屬于樂浪郡的各位跟田豐等人.

洛襲,孟光,孟九跟一眾樂浪郡的文武們極為滿意.

這一次不光可以報了這一百年來跟高句麗結下的仇,還能領功,所有人對許定都深深的感激,不由都舉杯,同干三樽以示敬意.

這樣的威海侯才值得他們效忠.

搞定了樂浪郡眾人,許定這才又啟程走跨海大橋先回了威遠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