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沮授提議



眾人散去,孔融又繼續到了三杯,喝得那叫一個痛快,見所有人都離去了,孔融這才長歎一聲道:

"伯康人心不古呀,這個世道變了……你可知道,董卓挾持陛下對天下諸侯大肆分王,亂國禍政,國之不國,漢之不漢."

這事許定自然是知道,雖然董卓做得很隱秘,各種封王詔書都悄悄的送往所有諸侯那里.

要讓天下人殺他,誰殺了他誰就可以當皇帝.

許定在長安有一明一暗兩個消息渠道,自然是第一時間獲取了.

對此他只是莞爾一笑.

現在看來孔融也收到了這種詔書.

孔融接著從懷里掏出一份新詔.

"這是董卓差人送來的,他讓陛下封我做了膠東王,這是想陷我于不義,也想至我于死地呀!"說到這里孔融咬牙切齒.

對一個並不想爭霸天下的人來說,這新詔無疑是一道催命符.

他孔融的北海離著許定最近.

最先受到威脅的就是他.

讓他打許定,他肯定是打不過.

不打,保持現狀,又會成為別人的眼中盯,其它想打許定,第一個也是要除掉他孔融,才好有地盤接觸許定,進攻東萊.

所以思來想後,孔融最終做出了今天這個大膽的決定.

前面說了,孔融真正的治理能力其實是不強的,思想高度大于實際的行政能力.

往高點說,他是屬于學者,哲學家那類的高智商的教授.

往低點說,他就是網絡上所謂的專家或是大V.

"嗯!文舉的心思我明白了,董卓此計甚是奸惡."許定痛斥了一番董卓,接著安慰孔融道:

"文舉兄,不知道接下來你可有什麼打算."

孔融搖搖頭道:"還未有打算,朝廷被董卓霸占控制,各州郡也是烏煙瘴氣,一個個沒安好心,天下之大也不知道去往何處."

許定道:"既然文舉暫時不知道往何處去,可願去東萊看看,尤其是我們的東萊學院,康成先生跟伯喈先生,季謀先生可是對你甚是想念."

"哦去東萊……聽說你的東萊治理得不錯,是應該去瞧瞧,聽說你還弄出一個圖書館,藏了大量的典籍,早有耳聞,到是一外好去處."孔融一下子來了精神,搞文化方面他是強項呀.

博聞強記,這是他從小的拿手絕活,跟鄭玄,蔡邕等人坐而論道,想一想到也是一件美妙之事.

許定道:"如蒙不棄,我到是想請文舉擔任我們東萊學院的禮科教授,禮學要義與典籍我們缺少嚴重,要是有文舉在,我想能補全不少."

"哈哈哈,好!這個我擅長,搞禮制,定禮法于紙本,你算是找對人了."孔家是干什麼,就是搞複古禮法的.

這是從孔子開始就遺傳的基因,孔家津津樂道,樂此不疲的事,屬于家傳絕活.

這是孔融的專業,他是沒有拒絕的道理,自然一口應下,生怕別人搶這一塊.

因為接下了北海國,所以許定也不能急著返回東萊,剛剛接手的十萬黃巾也沒有必要往東萊跟半島遷移了.

這些年的戰亂,對北海的影響也極大.

北海國是地廣人稀的大郡.

土地面積是青州最大的,然而人口卻是最少的.

黃巾亂起之前不足二十萬.

接著管亥等人起兵的時候,又被許定收走了數萬.

雖然許褚當太守,北海托管在東萊治下的時候因為穩定人口又恢複了過來.

但是接著東萊軍撤走,許褚下崗,北海就受到了重大的波及.

等孔融上任的時候,整個郡只有十萬左右的人了.


在加上這些年又連番戰亂,人口又下降了.

這也是為什麼孔融擁有青州最大的郡,但是實力卻是最弱的一個.

隨便一支兵馬打過來,他都要向外求援.

實在是人口少,兵力自然就弱,維持著城池不破,以經是盡了全力了.

這也是孔融為什麼要把這個包袱甩給許定的一個原因之一.

實在是北海沒得救呀,根本就振興不起來,留著也是雞肋,到不如痛快的甩掉包袱.

這就是一個學者跟政治家的區別了.

許定讓徐晃等軍進城接管防務,一面派人開倉放糧,安撫城外的十萬新降黃巾.

一面又對親衛道:"傳我的命令,調第五校尉軍進駐北海,接管昌安,高密等城跟濰水,膠水等通向徐州的關咔路哨.

調第六校尉軍進駐北海,接管劇縣,朱虛,營陵,平壽四城防務.

在令沮授等人來過,從即日起沮授為北海郡太守,國淵為郡丞."

很快第六校尉軍先至,同來的還有沮授.

對于接任北海太守之職,沮授是欣然接收,這個工作太有挑戰性了.

在來之前他就拿到了北海國的資料.

一路上眉目都沒有舒展開過.

進了劇縣,沮授直接就對許定道:"主公,我覺得有必要將郡府遷移至淳于城!"

許定道:"為何?"

沮授上來就要遷移府城.

這一點許定很好奇.

沮授道:"原因有三,第一:劇縣離臨淄太近了,如果是以前,郡府離州府近一些,好互相照應支援,但是這位刺史大人與我們並無半分好感,甚至是敵視狀態.

將府城遷移遠一些,有利于緩解雙方的緊張情緒,釋放善意,避免過早的發生摩擦與戰事!"

許定微微點頭.

有消息指出焦和這家伙暗中跟袁紹勾搭上了,對東萊方面是敵視態度.

現在東萊跟半島主要還是以恢複為主.

半島的百十萬人口需要花費的錢糧是巨大的,至少在今年之內是無法反哺回來的的,所以最好是不要發生戰事過多的消耗資源.

接著沮授又道:"第二:將府城遷移到淳于有利于拉長縱深,不至于讓劇縣孤懸于外,以免戰事一起,得不到後方的支援,即使焦和之兵不一定打得下我們的城池,但是也要先考慮到."

攤開地圖來看,就會發現北海國的地形也是很操蛋的.

東面全是山脈,丘陵山地居多,插進東萊的肚子里.

西面則大都平整,利于大兵團作戰,同時卻不利于防守,像個沙漏.

中部則全是河流,整體南高北低,流向渤海灣.

形成了阻礙東西部的屏障,極不利于信息與命令的快速傳達,自然也不利于兵馬的支援.

而劇縣的位置在哪里,就在西部的極西面,除了在往西靠近齊國有一座東平安城,北海國所有縣所有城都在劇縣的東邊.

所以這座府城就顯得格外的突出,有點像是塞堡,和平時期就近臨淄是好事,戰時就是第一個要被挨打的.

而且太西邊了,對整個北海的管理也就不方便的.

所以沮授就想把府城搬到北海國居中一些的淳于.

順便一說,淳于位于紋水與濰水的交彙處,也方便水運交通跟防守.

這一點也征服了許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