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東城魯肅



撥了一小隊人馬給步家作引導,並給了他們令信,步家家主帶著步練師跟步騭一同去往了威遠島.

這邊許定帶著人繼續往上游而去,行了一日半,許定對周泰等人道:"幼平你跟公奕過九江進廬江穿泄水到龍舒城等我,記住不要打旗號,我跟伏虎,子驤他們先去東城,然後會去舒城,最後才到皖縣."

"是主公!我等明白,我等也會謹記主公的吩咐,沿途招收各路英豪以充我水軍將士."周泰與蔣欽領命回道.

于是二人架著船沿淮水西上.

許定帶著典韋跟呂翔走陸路前往東城.

東城有誰,有魯肅,這是步家家主推薦給許定的.

許定知道魯肅在兩淮一帶,但是不知道具體在哪里.

因為東城的地理條件有點特殊,它在徐州下邳國跟九江的交界之地,雖有水路但是不通大船,南靠大山,東西皆湖澤,民風彪悍,物美豐茂.

魯家在東城縣是大士族,手里良田無數,糧食物資更是堆積如山.

魯肅此人樂善好施,喜接濟他人,所以名聲極好,步家與魯家也有些交情,所以推薦給了許定.

來到東城縣!

城內兵馬不少,守備完善,看到許定等一支數百人的武裝,個個兵甲鮮明,裝備精良,守軍立即關了城門,在城上尋問道:"你們是從哪里來了?來此有何事?"

"我等從淮陰而來,來此尋魯家魯子敬,這里有書信一封,勞煩轉告."呂翔上前將信交給城上放下來的吊籃.

城上的人取了信,連忙送到魯.

魯家的聲名是東城最響亮的,而且城內的器械軍資大多是魯家支助的.

因為社會動蕩,魯肅知道唯有自強方能自保,所以常召集鄉里青少年練兵習武,聚有千多人的私兵隊伍,所以他的地位在東城比縣令,縣尉還要高.

城內魯家!

魯肅剛好沒有外出,收到信後極為意外,步家送來的信,難道又要周旋購買糧食.

要知道魯肅也賣過不少糧食給東萊,眼下存糧也不豐盈,秋收之後才能收取新糧.

拆開信後,魯肅一邊看,一邊面露驚訝,不過最後又有點惋惜歎氣.

魯肅早年喪失父母雙親,是由祖母帶大的,祖母拄著拐仗走進了大廳,見到魯肅的神情有些犯難問道:"肅兒,何故作此神態,可是有大事急事發生?"

魯肅搖搖頭道:"祖母大人,沒有大事也沒有急事發生,一切都好著呢."

"好著?你為何面容不展,似有心事,快快與我說說."祖母臉露不悅的追問道.

魯肅于是將步家來信念給了自已的祖母聽.

聽完祖母提起棍子就往魯肅身上招呼,邊打邊訓:

"糊塗!我肅兒糊塗,威海侯親往而至,特來拜訪,你卻還在猶豫要不要見,將他置于城外,何等失禮,傳說出去豈不讓天下人笑話,你還有何面目立足于人世,還不快快將人請進家來."

"是祖母大人!"

魯肅對自家祖母有極深的感情,非常尊重她,聞言立即應諾,然後趕往城門.

城外!

"主公!等了這麼久,那個魯肅太無禮了,怕是不想讓我們進城,要不來打進去算了."典韋拎著一雙短戟來回的走著.

別說他了,就是呂翔都有些不耐煩了.


其它人也是如此.

許定道:"稍安勿躁,也許是魯肅有要事在辦,也許是他不在城內,在等等,天黑後如果依然不開城門,我們在從長計議."

正說話間,只見東城縣的城門打開,從時面走出一少年.

這少年大約十八九歲!

身高九尺開外,長相方正儒雅,走起路來昂首闊步.

待到近了,少年沖許定長長一揖道:"東城魯肅拜見君侯,怠慢之處還請君侯見諒."

"魯肅!魯子敬,對你的大名我可是早有耳聞,只是一直無緣相見,恨之相晚呀,我不以為這一次要錯過呢."許定上前一步,扶住魯肅的抱拳的雙手,仔細的打量著他.

東吳四大都督.

走了周瑜,撬掉魯肅也不錯.

魯肅道:"君侯抬愛,肅受之有愧,君侯此來,肅無以為報,只是備了些薄酒相待,還請君侯莫介意."

魯肅這人其實比周瑜好很多,起碼魯肅為人謙遜有禮有節,更正派,大局觀更厲害一些.

縱觀三國孫劉二人的前期多有魯肅從中周旋,使得雙方一直沒有太大的軍事沖突,得以和平發展,有機會積蓄實力.

赤壁之戰,也是魯肅建議孫權聯合劉備一起抗曹的.

而且魯肅比諸葛亮還要早提出東吳版的隆中對,既聯合劉表抗曹三分天下(當時劉備還是喪家之犬,無立足根基).

"子敬前面帶路."許定大方的說道.

典韋與呂翔都有些警惕,想勸說幾句,怕城內有詐之類的,許定只是擺擺手表示無妨.

魯肅在前面領路,心中暗贊一聲,好一個天下第一威海侯,果真是膽色過人.

竟然敢如此信任于他,就這樣跟著進城,難怪能成為眾諸侯之上,成就如此霸業,建立平州跟漢東都護府.

進了城,一切無恙,跟著魯肅進了魯家.

然後各自入席坐好,上酒上菜,許定與魯肅互相聊起了家常.

這時的許定才知道,原來魯肅這家伙不光是對別人救濟糧食,大斗出小斗還,還主動變賣了魯家的田地,以較為低廉的價格半賣半送給鄉鄰,讓他們有田地可以耕種能夠自力更生的活下去.

同樣是施舍于人,但是這種方式更為高明與灑脫.

這就像是後世家國提倡的造血工程,而不是簡單的輸血.

許定暗想,要不是魯肅沒有爭霸天下的野心,估計他就該懷疑魯肅是一個合格的穿越者了.

"子敬真是高義,天下間能有你這種氣魄的還真是鳳毛麟角,連我也自歎不如."許定心中更堅定了要挖走魯肅的打算.

這家伙小小年紀就展現了施政的才華,妥妥的一個發展經濟建設型人才,孫權光讓他打仗管理軍事真是浪費了.

"君侯過譽了,我這點微末小道跟君侯比起來實在是差得遠,君侯做的才是大事,大善事,以一郡之地,接濟救扶天下,更是無人能及."魯肅確實是有點高興,他做的那一些事,確實是幫到了不少人.

不過跟許定一比差得遠了.

許定滿大漢的接納流民百姓,免費分地蓋房子,發放農具,提供先期糧食種子,這一點也讓魯肅敬佩與尊敬.

現在各大諸侯都在兵戈相向,爭權奪力搶地盤打仗,只有許定在不停的發展,打的也只是外族,為大漢百姓爭取生存權利,做的跟別人不一樣,這樣的人也是獨一份.

到是與他有些相似,不由的好感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