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 南海發展規劃



"主公,修了橋,這不就是一條路了嗎."程昱嚴肅的臉上微微浮出一絲憨厚的笑.

他這條路幾乎貫穿了整個樂浪郡,將沿海各城與郡內的內陸城池都連通了起來,甚至直接到達了州府,工程確實是巨大,消耗的財力與物力人力都不少.

"仲德呀!你這多修幾棟橋,是不是鐵路要一直南下,直接穿過黃海郡,繞大彎連到絡東郡去."毛玠接過計劃書匆匆撇了一眼後面的參數與里程數,嘴都不自然的抽了.

正如許定說的一樣,這工程浩大,不知道要消耗多少鋼材.

他當然不太樂意,好不容易攢點家底,不能讓他們敗家敗掉了.

程昱道:"放心孝先,黃海郡的鐵路暫時沒打算建,十年之內我不會在提議動土修平州的鐵路了."

雖然黃海郡是最早納入放壹治下的,而且也得到了大力的支持發展,但是當天橋出現之後,樂浪郡的發展才是最快的,人口與經濟的擴展最快,民生最先走在平州四郡的前面.

畢竟樂浪郡的底子在那里,民眾大部分都算是本土,恢複起來最快.

所以現在樂浪是平州的主要經濟區,對道路的優化升級更迫切一點.

"十年!"毛玠心里快速的打著算盤,計算著這筆投入帶來的效益.

許定道:"孝先不用算了,批給仲德,這條鐵路可以籌備修建,不過要納進三年計劃五年規劃里面,不可能給你修得太快,需要時間,技術人員只能有限的配給,而且還需要你培養一些山地架橋修鐵路的技術骨干."

"呃!主公你這條件真多,不過我選擇接受!"只要批複就好了,困難是可以克服的,只要有資金還有鐵軌充足,即使給的技術人員少,程昱相信只要勤勞辛苦一些,總能干出一翻事業.

"好吧,既然主公說了,那這條鐵路可以建,未來可以從增城連接到遼東,先從樂浪郡積累丘陵鐵路建設經驗確實有必要."既然是三年計劃五年規劃,那毛玠到是沒有異議,資金不用一下子投入進去,可以緩解財政壓力.

而且這對以後遼東連接平州,遼東向北擴展,將鐵路向漢東都護府發展是一個技術積累.

對于漢東都護府那樣龐大的地域來說,鐵路才是它的主流,才是未來支撐漢東都護府發展的主要動脈.

從這一點來說,毛玠是看得清了,所以痛快的答應了.

"那主公,我們青州的鐵路也應該繼續往西修,加長新增分支."

"主公,我們泰山郡也可以修條鐵路,最好是經過琅琊郡,連到北海國."

見沮授,審配二人站起來也說要修鐵路,許定用手示意二坐下道:"青州西部河流過于密集了,對于鐵路橋的駕設有很大的困難,至于泰山郡,全郡的地理條件有些特殊,涉及橋隧技術,暫時也不好建設,等以後技術成熟,攻克了那些架設難關在建設不遲.

現階段主要還是完善遼東的鐵路,以及通向幽州的鐵路為主,你們好好完善硬化路就行了."

沮授,審配不由的有些遺憾,不過許定說的這些也是實情.

青州與泰山的鐵路目前就東部適合大規模的投建.

而樂浪郡屬平州,平州現在屬于大後方腹地了,建設好發展提上來,有利于未來的整體協調跟反哺.

"剛才兩事件都是涉及路的,接下來談點其這方面吧!"許定道:"我起個開頭,我們的新幣現在總算是鋪開到全國了,不過接下來我們的貨幣可能會有新的改革,未來將以銀為本位,銅會失去作為支付的基本單位,不在當錢使用."

不在用銅當貨幣單位,改用銀為貨幣常用單位.

眾人一下子議論起來.

這方面他們也不太懂呀,只知道用了幾百年都是銅當錢用.

銅就是錢,錢就是銅.


誰發現了銅,煉化模鑄出來就是錢.

不用銅,那得多少銀子才能滿足日常使用的需求.

"主公是不是發現了什麼大銀礦!"毛玠問道.

發行新幣,是因為威遠島本就是一個產銅大島,銅礦豐富,挖掘提煉出來,擁有豐富的儲備.

現在許定有意將銀改為本位使用的基本單位,肯定是有銀礦作為支撐.

銀礦,銀也有成堆的山礦,那不是發達了.

威遠島的銅礦以經讓眾人吃過定心丸,時刻給他們注入強心劑的信心,現在還有銀礦,這還了得.

許定看著騷動的眾人道:"不光是銀礦,我們還發現了不少金礦."

什麼,不光是銀礦還有金礦.

金比銀更值錢,那是不是意味著這一下東萊真的發了,有用不完的錢了.

以前有數之不用的銅就算,現在還有金山銀山.

所有人都激動了.

許定是不會騙他們的,既然說了肯定是真的.

"主公不知道這銀礦跟金礦在哪里?"

"在南海一帶的島嶼上,那里盛產金銀,還有良好的溫熱氣候,擁有豐富的農產."許定說道.

南海呀,好像挺遠的.

不過金山銀山怎麼能放過,在遠也要拿過來呀.

"所以主公,你是要將精力傾斜向南海了,有意增派兵馬,跟擴建船只,加強海軍."繞回來毛玠發現,許定這還是想從他這里掏錢出去.

許定笑道:"還是孝先反應快,沒錯,我的想法確實是有意增派常駐兵馬與人口開發南海一帶,這需要兵力與移民,更需要大又快的船只."

這個時候一直默默無聞的辛評站了起來:"各位此事我最有發言權,南海到處是蠻夷,真是一個好地方,礦藏豐富,氣候非常適合農作物生長,土地又肥沃,只要有船只連通,投入人力進行開發,不光可以輕而易舉的獲得金銀,還能收獲大量的農產品,是真正的糧倉與錢袋子.

誰得到那里,誰就能得到整個天下,希望大家能鄭重考慮,總之我辛家是准備舉族出海去建設大南海資源帶."

在眾人的眼里,南海那一帶,雖然擴地千里萬里,但是感覺跟倭島,跟半島,跟東北一樣也是蠻荒,也是貧瘠,需要不斷的投入,然後等上好些年才能反哺.

所以眾人更願意對內使力,向幽州,向徐州,向兗州擴展.

攻略大漢腹地立足中原才是主流,才是奪取天下的宗旨與目標.

建設海外,讓他們還是有點轉不過彎來.

以絕對的優勢攻伐國內才是正道呀.

雖然他們接觸了很多先進的思維,也了解了世界之大,但還是有不少局限性.

所以理念上還是有些跟不上許定的腳步,目光還是有意無意的盯向冀州,兗州,豫州,荊州,盯向袁紹,董卓,曹操,袁術,劉表,孫堅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