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7章 天下風云亂(七)



並州朔方!

臨戎城!

戰斗以經停息,橫陳的尸體,無人控制的馬匹嘶鳴著.

破壞的城牆上旗幟歪斜破損,兵器掛在牆的兩頭,箭矢插在黃土之中,未干的血珠順著羽尾倒流回箭杆中部.

"子凡你的方法真管用,我們一下子就拿下了此事,這一下我們在朔方有了一個立足之塊,接下來我們可以慢慢蠶食朔方將這片故土重新拿捏在我們的手里了."張繡擦了擦臉上的敵人留下的血漬,干淨的臉上顯出那一抹興奮與高興還有一絲激動.

國內打戰不管輸贏死的總是我們的同胞,成就感哪有殺異族來勁.

況且還是該死的匈奴.

趙凌看了一眼張繡,然後指了指西北與東北方道:"那里!那里還有很的匈奴人,那里那里是我們大漢曾經出征草原的起點,現在都成了匈奴人的老巢.

如果哪一天需要作為據點,我想它們才是最適合的,現在我想說,我們就是草原里的獨狼,無需立足之地,打到哪里,就殺到哪里,殺到我們看不到匈奴人為止,沒有了敵人,才是最適合我們的."

"嘶!你想學威海侯,以殺止殺,以殺為目的,讓南匈奴元氣大傷,抹殺他們的戰爭潛力."張繡重新打量審視著趙凌,這還是他認識的那個溫文爾雅,待在賈詡身邊,不急不搶的最佳女婿保鏢嗎?

這殺起人來還真是不手軟,夠狠.

趙凌笑道:"你沒聽老頭說吧,南匈奴王庭可能悉數南下攻左馮翊去了吧,這就是我們的機會,大膽的馳騁朔方,以牙還牙,以血還血,讓匈奴明白大漢我們從不缺少威海侯這樣的熱血男兒,讓他們永遠甚至將憤怒與害怕還有後悔帶進墳墓里去."

張繡當然知道賈詡讓他跟趙凌來朔方的目的,一是解關中之危,二是盡可能的破壞南匈奴在朔方的基業.

所以他到並不同情,只問:"下一站是哪里?"

趙凌握劍一指西北角道:"雞鹿塞!"

上次他跟著許定與趙云都沒能做成這件事,這一次如此良機趙凌不想錯過毀滅了這個南匈奴人奉為聖地的據點.

其它各部都受到東萊軍的摧殘,唯有駐守這里的右谷蠡王部匈奴人沒有被狠狠打擊過.

所以趙凌老早就盯上這里了.

"雞鹿塞,西北門戶,好,就打這里!"張繡同樣是雙眸放光.

很快二人整合兵馬越過黃河直襲雞鹿塞.

兩天後,雞鹿塞被攻陷,四天後二人轉戰五原郡,十日後西返折回經過沙漠來到北地,然後返回涼州.

…………

進入左馮翊後,欒提羌渠的五萬匈奴大軍並沒有搶到啥像樣的東西.

因為有人比他們先一步動了這里.

董瑾,胡珍等人搶在匈奴人之前在這里干起了殺人放火的勾當,大部分的縣城都被西涼軍給搶過了.

沒搶沒打的,也因為董瑾,胡珍等人的到來,加強了警戒,增派修補了城牆,欲做困獸之斗.

結果他們沒有等來董瑾,胡珍等人的進攻,反而先看到了南匈奴.


交戰不可避免,南匈奴人並不善攻城,不過城外以經堅壁清野了,這個季節外面也沒啥吃的,根本搶不到糧食牲畜,于是只好拭著攻打了幾座城,結果並不如意,折損了不少人,也只是攻下了一座叫栗邑的城池.

"南匈奴入境劫掠我關中,該死,來人隨我迎戰."董瑾聽說南匈奴來了,當下要帶人去與匈奴人硬拼,這時胡珍勸道:"子理老弟,不可莽撞,南匈奴南下,兵威正盛,戰馬極多,以你我二人現在這些兵力尚不能形成優勢,不如向丞相求援,待大軍北上,在合圍驅逐匈奴人."

胡珍身為董卓名幾不多的幾個中郎將,大本事沒有,武藝也不出眾,但是如何保本的能力還是很強的.,

讓他與匈奴人死磕,他內心是不太願意的.

其實對董卓他的忠誠度並高,如果不是因為董卓早些聯系了他,沒准備他也會跟著呂布身後反李儒了.

所以他心里不太願意折損部將,反正現在南匈奴人劫掠的還是左馮翊的北部,還沒有威脅到長安,是可以避免正面交鋒的.

不過董瑾是一個初出茅廬的熱血少年,還沒有被西涼軍這個大染缸侵泡,熱血沖動,正義感還尚存.

所以他義正言辭道:"匈奴人遠來,即無支助,也不熟悉地理,不趁此時他們新得城池打退他們,打疼他們,假以時日他們搶夠了,直接跑回了並州朔方,我們還怎麼圍殺.

如果胡將軍怕了,或是不敢膽責任,大可留下等待長安的援軍,我自去破敵!"

胡珍被說得臉上火辣辣的,被一個乳臭未干的小子給教訓一頓,自感臉上無光.

要不是董瑾是董卓的族人,胡珍都想跟他懟番臉了,不過人家是董卓身邊的紅人,所以胡珍隱忍解釋道:"不是我膽怯,我這麼做只因為左馮翊在部分地區剛剛生亂被平定,極需要大軍駐守,不然那些亂臣賊子又要跳出來生事了."

這個借口到也有點道理,董瑾知道胡珍是打定主意不去了,所以了也不在多言帶著本部往栗邑而去.

胡珍是中郎將,手下管的人最多,也是這次入左馮翊剿叛的主力軍,二人又無上下級關系,更是不統屬,本來就管不著對方.

"小年輕,沒受過挫折,等著吧你會回來求我的."胡珍望著董謹離去的背影,露出冷笑,接著寫信將情況如實的彙報給長安的董卓.

這一點人陽不敢亂來作假的,雖我不喜董謹,但是他也不敢從中作梗故意調撥.

很快長安的董卓知道了這個消息,這回真是七竅生煙了.

剛走了呂布這個混蛋,現在來了五萬的匈奴大軍,這特麼的太巧合了吧,這是不想讓他歇著恢複實力了.

不過董卓畢竟是老軍閥了,很快發出調令,讓楊定,段煨,還有函谷關的董越等人紛紛前往左馮翊,就是在河東與白波匪作戰的牛輔也趕緊從白波谷抽身.

同時又調涼州的樊稠東下保衛長安.

這些措施布置完畢,董卓靜下心來,漸漸捉到了一些眉目,于是問李儒:"文憂,這南匈奴無故前來,而且能順立進入關中,是不是有些不對勁!"

"丞相,南匈奴南下確實有些突然,按理來說南匈奴若進關中必走秦直道,但是那條道至武帝之後就廢棄了,非我大漢熟悉之人絕對是找不到入關中那一短的,除非有人串通勾結南匈奴,或者有人請他們來的."李儒也不愧是一個聰明的謀士,見微知著,一下子就抓住了關鍵點.

秦直道幾百年沒用了,很多地方塌陷或是洪水沖垮了淹沒了,尤其是連通河與谷的一些橋梁也早在多年的風雨侵蝕下早毀了.

所以想順著老道進來,基本上是不可能了.

除非是有人專門去探索過,而且是從關中這邊往北摸索,畫出可供繞道的新路,不然陌生的匈奴人怎麼會知道路.

要知道南匈奴南付以來,還是第一次殺進關中,以往可沒有這個記錄.

如果是南匈奴早有預謀開發的新路,一會提前暴露他們的野望,二呢早就使用了,不會等到今天.

畢竟現在的南匈奴可不及前幾十年強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