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章 匈奴北撤 董卓現身



關中!

左馮翎的戰事也隨著董卓各部大軍的不斷調遣過來而被壓縮在了栗邑城附近.

南匈奴與董卓大軍陸續又打了幾場,雙方互有損失.

欒提羌渠以經感受到了西涼軍的實力,想擊敗西涼軍,殺到其它地方繼續劫掠以經不太可能.

正在考慮下一步動作的他,很快收到了來自于北邊的消息.

"單于大事不好了,北邊……我們被漢騎偷襲了,右谷蠡王戰死,金鹿塞失守,九原城失守,美稷失守……"

報信之人帶著哭腔聲淚具下,滿臉淒慘之色.

"這……是怎麼回事?"欒提羌渠騰的站了起來,右手發抖的指著報信之人,仿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報信之人抹了一把眼淚回道:"回單于,在你們南下之後,有漢騎從涼州北地出發,先偷襲了右谷蠡王部,攻下金鹿塞,然後一路往東劫掠燒殺,最後打到美稷,殺光了我們的牛羊與族人,還請單于立即回援,否則我大匈奴全完了."

"可惡!可惡!該死的漢人,啊……"欒提羌渠只覺得胸口氣血一湧直沖腦門而來,整個人往後跌倒而去.

聽到消息的欒提豹,欒提呼廚泉,左谷蠡王哈達等人紛紛趕了過來,不一會兒都發出痛心的呼嘯之聲.

甚至有人欲出城與西涼軍拼命.

不過被醒來的欒提羌渠給阻止了.

"單于難道就這樣算了吧,我們要報仇,我們要殺光關中的漢人……"

有匈奴將紅著雙眼不甘的說道.

欒提羌渠閉了閉眼,面帶淒慘之然,說道:"當然不能這麼算了,這筆帳我們記住了,從此以後我大匈奴與大漢勢不兩立,但是現在我們要做的是立即北回,不然我們就真的沒有了族人,沒有休養之地."

欒提羌渠何嘗不想跟西涼軍決戰,只是董卓的大軍太多了,正不斷調集過來,猛將又不少,在這里與西涼軍決戰,吃虧的是他們匈奴人.

欒提羌渠說完,下面一片哀歎之聲,都不甘心.

這一次入關中東西沒搶到多少,還折了不少人手,老巢還被西涼軍給捅了,就這樣灰溜溜的走了.

換了任何一個匈奴人都不會甘心.

但是在不甘心又會如何.

匈奴人連夜棄城北退.

身在長安的董卓也比欒提羌渠早一步收到這個消息.

不過不同的是,他收到的戰報成果沒有欒提羌渠收到的大.

因為那個時候張繡與趙凡僅僅只是偷襲了右谷蠡王部,拿下雞鹿塞.

不過饒是如此,也讓董卓笑得肆無忌憚,暢快淋漓.

"哈哈哈哈,好!打得好,殺得好!"董卓將放下的戰報又拿起看了一遍,一掌拍在桌子上大笑道:

"我就知道文和會給我們驚喜,果真是如此,沒想到他如此料事如神,猜到匈奴會南下,派了張繡與趙凡二人去並州.

南匈奴這幫狗雜碎,死得好,通通都要死光才好."

李儒也收到消息趕了過來,恭賀道:"恭喜丞相,如此南匈奴該退兵北回了,關中將定."


董卓入下信,半咪著眼笑著問李儒道:"文憂你覺得我們有必要追擊嗎?要不要趁機一舉剪除南匈奴,趁勢收了上郡,西河,五原跟朔方."

董卓就算在混蛋,也知道這些地方是漢人的故土,將南匈奴徹底消滅了,不僅除了一個威脅,還能大漲威望.

有了這個大功,可以趁機將劉家的小皇帝逼下位,自己登上九五至尊的寶座.

所以董卓才有此一問.

李儒搖搖頭道:"丞相時機未到,涼州還沒有徹底靖平,馬騰,馬超父子沒有除掉,韓遂未斬首,此時與南匈奴徹底決戰,會損失我們很多的兵馬,得不償失."

上郡,西河,五原跟朔方四郡雖然地域很大,但是相對貧瘠.

而且里面漢人的人口並不多,拿下這里除了有點戰略價值之外,並不能給董卓帶來太多的實際利益.

反而可能要耗掉一半的西涼兵馬,所以李儒並不贊成.

張繡與趙凡去玩玩偷襲還成,打完就走不糾纏,這自然是沒有問題的.

但是真將匈奴人逼到沒有退路一決死戰的時候,那就不一樣了.

董卓不免有些可惜,不過還是不甘的問道:"總不能就這麼便宜了這些狼崽子吧,總不能就這樣讓他們輕輕松松的退出關中吧."

李儒眸中閃過一絲狠色道:"丞相,當然不能讓他們輕松的退走,關中可不是他們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的,我們當然要報複,要打疼他們."

"行,你來安排吧,我估計很快欒提羌渠這個混蛋就會收到消息了,他就該撤兵了."董卓這才又恢複了高興之與興奮.

李儒點點頭,他早就預測到南匈奴會撤,所以這段日子不光調兵前往栗邑跟南匈奴正面對峙,還悄悄的派了精銳去出關的直道旁埋伏.

未雨綢繆,走一步看三步,他李儒也不差的.

所以南匈奴一撤,西涼軍立即收到消息,翌日大軍北上追擊.

很快追出了關中.

南匈奴遁入直道,然後又往西下直道繞過沒橋的絡水,前行了五里地,突然兩翼的山上滾石落下.

無數的巨石沖下,砸進南匈奴的大軍之中,瞬間將南匈奴大軍的隊伍給沖散.

南匈奴人一片哀嚎.

接著從左側翼的草叢中奔出無數的西涼精騎.

"該死,有漢人的麻煩,快走……"

看清了來軍的旗幟,南匈奴人大都沒有主動去迎接,而是催馬往前跑.

因為這支精騎就是董謹的,董謹在栗城與匈奴人對戰,以少一倍的兵力,還打出了一比二的戰損.

讓匈奴人知道了他的實力,自然沒幾個敢跟他作戰.

而且南匈奴人不知道埋伏的漢人還有多少,所以欒提羌渠都沒有下令調頭,而是直接在前面帶頭沖過了伏擊區.

果然沒出三里又有一支騎兵殺出,這是西涼將樊稠,人數不多只有三千.

但是匈奴人卻不敢與之相戰,北逃得更加迅速.

樊稠也好,董謹也罷,也沒有多追擊,沖殺幾次,總計留下了六七千的匈奴人後,便收兵南返了.

"好!哈哈哈,果真是天命在我,南匈奴這幫狼崽子打跑了,關東也開戰了,這一下我終于可以露面了."董卓最近紅光滿臉,在對南匈奴上取得了大勝,內奸也紛紛除掉.

現在收到了關東最新的情報,袁紹,袁術,曹操,劉備,公孫瓚聯盟了,兵分三路對許定還有陶謙進攻了.


五大諸侯聯盟,連連推進,打得許定只有招架之力,而無還手之心,當真是大塊人心.

關東打起來,董卓也就沒必要在裝中毒跟昏迷了,終于又可以名正言順的出去見人了.

終于又可以出去顯擺他的威風了,董卓當然是高興.

李儒本還想在勸勸董卓,讓他等一段時間,最好是許定徹底戰敗.

但是憋了這麼久的董卓以經失去的耐心.

尤其是南匈奴戰敗北逃,正是收割名望,大漲威名的時候,他哪里肯依.

李儒無奈只好同意了.

很快董卓毒解蘇醒的消息就在長安城傳開了,百姓們不免暗暗歎息.

董胖子怎麼沒死呀!

這個禍害還活著,是誰救了他,是哪個混蛋.

不過只有那些世家則表現很平靜.

董卓裝暈,裝中毒之事他們早以知曉,只是一直沒有憑證而以.

現在見董卓出府了,心里一個個更加警惕.

不過董卓剛剛重新出現在世人面前,一件事壞了他的興致.

長安地震了,地龍翻滾,關中地震.

震源就在京兆尹.

好在這次地震強度不是很高,長安城只有西城的房屋大部分倒塌,地陷了一里長.

其它城區倒塌的民房不是很多,也沒有引起什麼火災之類的.

"該死!"

董卓那叫一個晦氣,本來挺高興的事,結果突然來了一場地震,讓他郁悶不已.

因為這場地震,長安城里迅速流傳出了一些風聞.

都說是董卓這個禍害引起的,是老天爺見他不死,所以發怒了,想利用地龍帶走董卓.

"來人,給我去捉,誰敢傳謠,全部捉起來,滅他三族!"董卓無比憤怒的說道:

"肯定是那幫世家暗中做的手腳,給我查,一定要將這些暗中搗鬼的世家全殺了!"

"丞相不可!"李儒勸道:

"丞相,此事堵不如疏,世家之人暗中做手腳我們很難查到,相反如此大肆捉人反而給他們生事的口實,並且坐實了人們的汙蔑之語,我們應該另想辦法處理!"

董卓道:"想什麼辦法,誰敢亂傳我就殺,有一個就殺一個,有一千就殺一千,有十萬就殺十萬,殺到沒有人敢傳為止."

"丞相!其實我們可以引導一下百姓,厲來發生天災無不與天子有關."李儒陰森森道:

"丞相我們何不對外宣稱這是天子的過錯,因為大漢天子不休德行,乃至天旱不止,天子不止亂天下,才至使上天發怒降下天災地龍襲擊關中.

天子應該對天下發出罪已召."

董卓聞言臉色斗然變轉,露出一絲玩味之然.


"嗯,這到是不錯,天下有災都應該是天子的."

曆朝曆代都是如此,只要天下發生大災難,士族百官都會指責說是天子的錯,總要有人來背鍋.

而天子作為天下共主,自然成了理想的背鍋人.

現在李儒這麼一提,董卓到是覺得可行.

接著李儒又道:"而且丞相,許定此人不是一直在報紙上說,天旱久了易起蝗災嗎?如果天子下了罪已詔之後鬧了蝗災,這是不是意味著上天對劉氏不滿,並不認可他這個皇帝,我們便可以從中做文章了."

董卓想做皇帝也不是一天兩天了,早就不滿意當國相當丞相了.

董卓的車駕早就逾制了,所以李儒也沒有相勸,相反在為他掃清障礙.

因為他也希望董卓真的能登基稱帝,那樣他作為董卓的女婿,自然就成了新朝駙馬,封侯拜相不成問題.

翌日上朝,董卓走在中央大道上,身後跟著一眾文武大臣.

皇帝劉協端坐于龍椅之上,待眾人行禮完畢,殿朝太監高唱一聲:"有事奏來,無事退朝!"

殿朝太監剛說完,便有人站了出來,朝劉協供手一禮然後道:"陛下,臣有本奏!"

"愛卿有何事?"劉協看了眼這個官員,微微皺眉的問道.

這人回道:"陛下昨日關中有地龍出沒,毀地折民無數,乃是熒熒火光,離離亂惑,是上天對我大漢的啟示,臣肯請陛下為大漢解難,為百姓謀福,下一道罪已詔,讓天神的怒火消散,讓地獄的咆哮靜甯."

說此話的人乃是董卓提拔的欽天監官員,上來便直奔主題,沒有任何的拖泥帶水.

果然,上面的劉協與大廳內忠于大漢的官員們無不變色,露出一絲溫怒情.

如果眸光可以殺了,此時這個官員以經被殺了數遍.

好大的膽子,竟然指責天子.

如是換個時代,三公九卿自然樂得讓天子背鍋,但是現在非常時刻,自然沒有願意在讓天子的威名掃地,讓漢室更加的飄搖.

所以王允,楊彪等人均沒有出聲.

那怕是董卓提拔或是董派官員們也沒有出聲,而是將目光放在了董卓身上.

董卓說干他們才會出來聲討天子,一切以董卓馬首是瞻.

董卓掃了一眼眾宮員,見無人出來應援劉協這個傀儡皇帝,遂露出得意的笑道:

"陛下臣覺得此議甚為妥當,如果陛下能站出來向天神請願請罪求得寬恕,能為百姓減輕苦楚,那便是我大漢四百年來最英明的君主,是百姓之福,是社稷之福分."

劉協坐在龍椅雙手死死的縮在衣袖之內,指甲掐在肉里,都快掐出血了,閉著雙眸,心如刀絞,悲憤不已.

不過最後還是睜開眼,神色憂憂的說道:"眾卿以為如何?"

劉協想要尋到一些不一樣的聲音,看看我大漢的忠城何在.

這個時候大漢的忠臣還不出來維護我這個天子嗎?

不過他失望了,這個時候出來跟董卓唱反調那是白癡行為.

所以真有忠于漢室的也不會出聲.

到是董派紛紛附合道:"請陛下下罪已詔,為天下黎民百姓求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