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章 歸義軍未來的主將



"所以說拿下幽州並不輕松!年底的任務還很繁重呀."許定微微搖了搖頭,然後問道:

"子克,有沒有興趣管理一支特別的組隊,這只隊伍組成複雜,而且可能會戰損會比較高,不過補充也會比較及時,就是說新兵可能會多一點整個隊伍的戰斗力會差不少."

呃!

這是什麼意思?

許定說的這個信息量有些大,閻柔仔細消化了好一會兒才道:"主公末將願意,能得主公信賴,乃是末將的福份."

不管這支隊伍怎麼樣,首先這是許定給的機會,這是一個獨立統兵的機會.

上來就能給與大權,這是閻柔想都不敢想的.

在他原來的思維里,投效許定之後,肯定是先在身邊為隨從侍衛,最好也就是裨將,有機會一起跟許定出征打打仗.

統領一方將士,駐守一方,這就有些奢侈了.

許定較為滿意道:"好,子克果然是能擔大任,沒有看錯,你應該知道我去年接納了烏桓一族吧,那個時候我建了一支歸義軍,歸義軍將士由我青州原來的部分騎兵還有烏桓各部各族的一部分組成.

這支部組現在的成分是漢烏兩族騎士,未來我希望有三族,有四卒,甚至很多.

這就有一個問題了,管理上必然需要更有能力的主將,這種能力不光是武藝,謀略與膽識,還有對各族的了解與協調,我是希望這支部隊能凝聚出與我青州,平州各校尉軍一樣能打實力的部隊."

原來如此,說白了就是雜軍混成隊.

難怪許定剛才說這支隊伍複雜.

這一下閻柔全明白了.

就目前來說,別人不好講,對他來說完全沒有問題.

他本就跟烏桓各部熟悉,會講烏桓話,通曉他們的風俗什麼的.

管理協調這樣的部隊還是可行的.

就算接下來許定又接納了鮮卑部的降部充進歸義軍中,他也能繼續勝任.

所以閻柔自信的回道:"主公,柔必不負你的期望,柔有信心做好,歸義軍既然是騎兵,那它注定能綻放光彩."

"行,你有信心便好,先跟著我熟悉一下我們這邊的環境跟法度,在跟大家互相認識一下,過幾個月在送你們去遼東."

"是主公!"

………………

幽州遼東!

北路軍團兵馬眾多,不過初期戰略是逐步後撤,誘敵深入,柔性對待進攻的公孫瓚跟劉備等人.

北路的戰事其實是也是分成兩部分的.

一部分由公孫瓚跟劉備為一組,從遼西郡西部出發對遼西郡東部許定轄區進攻.

一部分由步度根的鮮卑軍團為主,走草原路線向遼東撲來.

兩支隊伍雖說是盟友,不過卻沒有啥實質的關系,此翻對許定作戰只是因為有共同的敵人,所以才合作.

說到底兩軍同樣是敵非友,只是暫時放棄了彼此之間的芥蒂與矛盾而以.


所以各打各的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面對這種情況,徐庶早有預料,他問向剛剛從學院畢業帶過來的後輩智囊團成員道:"各位,敵軍來勢極凶,分為南北兩支分向我遼西,遼東撲來,你們有何對策!"

諸葛瑾先站出來道:"敵軍雖眾,然各自為戰,北部鮮卑從草原而來,意在重創我軍騎兵,奪回東部草場,重振鮮卑軍心與民心,以鞏固離心的其它雜胡.

我認為我軍騎兵主力應先避其鋒芒,暫不與其交戰,利用歸義軍將步度根部往東偏北方向引,在利用新倭軍的步卒適當的阻擊犧牲,以達到讓步度根產生錯覺的目標.

在出動我軍一支主力騎兵從後包抄步度根,待其長途跋涉,士兵疲憊,糧草不濟,一舉重創或是圍殲他."

"可是這樣,南路就沒有了與公孫瓚部騎兵相抗衡,進行牽制的主力騎兵了,這樣我們會相當被動,我始覺第七校尉騎還是應該放在南路,對白馬義從進行正面牽制為妙."步騭站起來接著道:

"所謂的聯軍,不過只有劉備與公孫瓚才是正的想打,步度根只是一個順道來撿便宜撈好處的投機份子,我們完全可以先拋開他不顧.

他想占東部草原,那讓他先占著,他想打我們遼東的城池,那就讓他打,我不信他敢用騎兵來代替步卒攻城,那他可就要複出大代價了,而且我也更是樂見其成.

所以他不會真的攻打我們的城池,有歸義軍一支騎兵,就足夠與他周旋的了.

在加上有新倭軍,以經是很給他面子了."

徐庶沒有表態,面是看向邢颙.

邢颙道:"兵事方面我不善長,不過以我的觀來看,立足根本,守好遼東屬國才是關鍵,公孫瓚與劉備才是真正的大敵,公孫瓚與劉備敗了,步度根立即就會滾回他原來的地盤上."

徐庶這才道:"二票對一票,大家說得都很重要也很關鍵,不過有一點我在重伸一遍,那就是主公讓我們來,給我們北跑軍的指導方針是,拖,在拖中擊敗敵人.

時間是我們的生命,我們需要時間,我們需要等待時機.

所以短時之內我並不准備與公孫瓚跟劉備硬碰,所以第七校尉留在南邊並不合適,因為這樣很浪費.

主公也說過了,我們自己人可以慢慢的感化,可以行王道之策,沒必要上來就燒大火.

但是對異族那就可以先行霸行,既然步度根敢伸手,敢來挑釁,那就堅決剁掉他的抓子."

徐庶才是總指揮,才是北路軍的真正軍師,才有決定權,所以接下來,他將第七校尉隱藏不出,調歸義軍先與虎度根前鋒交戰,在調新倭軍進行二梯隊阻擊,不過只准敗不准勝,這方面他直接派諸葛瑾去負責.

而與公孫瓚與劉備方面的正面,他親自操刀.

以第三都尉軍為主力,進行節節抵禦後退,以第十校尉軍為後備,以水軍魯肅部為側翼支援,時不時的威脅一下公孫瓚的糧道與後方,甚至登陸封鎖河道.

公孫瓚攻,徐庶就退,遼西東部很快徐庶全丟給了公孫瓚.

到了遼東屬國則開始一城一河的退,始終不與公孫瓚痛快的打一仗.

如此二十多天下來,公孫瓚雖然向東推進了不少,但是戰事打得都不是很理想.

完全沒有達到他的預期,讓他心里也很不痛快.

"該死,這個徐庶還是不是男人,許定怎麼會有這樣的手下,這完全不是許定方面的風格,甯可丟地丟城,也不派出第七校尉騎與我真正的對決."公孫瓚是一個講究爽的男人.

徐庶的做法完全是讓他找不到感覺.

他是想在遼西或是遼東屬國境內將徐庶為代表的北路軍團給干掉,這樣攻打起了遼東才能更省事.

畢竟遼東郡的城池更多,人口更充足,戰略要重更堅固難攻,遼河更寬更廣,攻堅起來更麻煩.

劉備盯著地圖上的坐標看了幾眼,琢磨了一會道道:"很明顯徐庶在拖時間,他在等青州與徐州的消息,他在等許定勝敗的消息,所以我們需要改變一下策略了,既然徐庶不想打,我們就逼他打,我們就逼他的第七校尉騎現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