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9章 曹操的打算(二合一)



很快騎隊停了下來,領隊的是趙凌趙子凡.

"三位仁兄,我只能送到這了,祝你們好運同,希望有機會一起喝酒."趙凌會心一笑,向三人致意.

心中期盼不已.

因為他知道這三人都是東萊的人,都是主公許定的人.

只是現在他們無法公開暢談,無法跟自己人攤派.

三人一晃出關五年了,而他臥底西部可不止五年.

"趙將軍,會有機會的,天下總有太平的這一天,我們相信時間不會太久."

沈笙,沐辰,季辰三人轉過來向護送他們的鐵騎道了聲謝,然後催馬踏上浮橋.

等三人過了浮橋,趙凌這才揮鞭調轉馬頭道:"走!"

轟轟的馬蹄聲遠去,很快千騎消失在眾人視線里.

"虎豹騎迎列!"虎豹騎統領曹純曆聲說道.

一千虎豹騎轟然整隊,緩沖至河岸,然後排成兩隊.

曹純催馬走在中路道:"可是沈笙,沐辰,季辰三位壯士!"

沈笙,沐辰,季辰沒想到曹操搞這麼大的陣仗,相視一眼,然後回道:"正是草民沈笙,沐辰,季辰!"

"三位壯士請!"曹純一絲不苟的做了一個請的手勢道:"丞相以經出城迎接三位,三位壯士請!"

"將軍先請!"三人也不是不懂規矩,同樣按禮回道.

這時一千虎豹騎道:"壯士請!"

曹純這才在前面領著三人緩緩前行,一千虎豹騎在後跟著.

行了四里地,來到曹操所處的位置.

曹操道:"今有三位壯士從西域而回,諸位與我同迎!"

"謹遵丞相法旨,恭候壯士!"一眾文武紛紛回道.

三人被帶到近前,下馬朝曹操敬禮道:"草朝沈笙,沐辰,季辰見過丞相,見過列為大人!"

"三位壯士遠回,一路辛苦了,操以在城中備好酒菜席塌,請三位壯士移步入城."曹操很有禮節的說道.

三人道:"怎敢勞煩丞相如此厚愛,不敢相請,自當尊便,丞相先請,我三人隨後……"

"哈哈哈,好,三位隨我一同入城!"曹操上前抓住三人中中間位置的沐辰,然後一起徒步去西門.

三人不好拒絕,只好跟著徒步走.

其它人更不敢騎馬.

一路上曹操噓寒問暖,關心備至.

三國無不被感動.

曹操愛才確實遠勝它人.

不過要是沒有碰上許定,或許他們會有意投靠曹操.

但是現在是不可能了.

只好應付著,然後講起了怎麼出關出大漢去了西域.

進了城來到丞相府邸,酒席上又講了講這些年的經曆,怎麼在西域游曆厮殺.

"三位壯士可否細說一下那北匈奴之事."荀彧見其它的談得差不多了問道.

三人道:"好!我等便與諸位大人細細說說那北匈奴之事."

接著三人各說一段,將西域近況道來.


"那北匈奴本來到也不甚強,被我大漢趕出西域,一直活動在烏孫,康居,大碗國以西,被與諸國勢均力敵,搖擺于東進還是西進亦或者南下.

但是從今年開始,其終于做出了決定進行東返,其族兵馬突然壯大,武器軍械極其的強大.

東返之後,烏孫,康居,大碗國等國皆被其擊拜,並且臣服,北匈奴之兵從二十萬一躍擴張到了四五十萬.

三短短兩月之間橫掃西域各國,兵馬擴充超過五十萬,而且還在不斷的增長.

不停的從西邊挺向東方.

我三人離開西域的時候,他們以經打到前車師國了,相信要不了一個月就能抵達涼州敦煌,同樣也能打到燕然山.

如果其吞下涼州的河西走廊,在一統草原,必成我大漢心腹大敵,胸漢國戰必重蹈曆史覆轍.

所以我三人不敢耽擱,日夜趕回報奏大漢各州郡."

北匈奴還有二十多萬的人馬,實力還沒有沒落呀.

匈奴人的實力眾人都清楚.

能成為大漢的死敵,豈是這麼易于之族.

而且一路東進,擊敗收服各國,雜兵擴張了三十萬之多.

要是全投入東進,必是雷霆一戰.

只是眾人也有些疑慮.

陳群道:"三位壯士,陳某雖不擅兵事,可是這匈奴如何能短短數月橫掃西域諸國,其兵器又強到何種地步."

眾人沒有記借的話,剛才沈笙,沐辰,季辰等人可是說匈奴的軍械強大.

這玩意本來是他們大漢的專長,匈奴人的那點本事與家底他們還是知道的.

當年大漢就兩樣東西拖死了匈奴,一是人口,人口基數打,可以長上百年的消耗戰.

二是軍械,漢弩強勁,逼迫得匈奴只能認慫.

比軍械,大漢怕誰.

尤其是現在因為許定的出現,各諸侯都在升級軍械.

大家的武器又有了提升.

威力更強大了.

所以眾人有這種自信.

沈笙,沐辰,季辰三人對視一眼.

沈笙道:"不知為何,我們在匈奴軍中看到了馬中三寶!"

馬中三寶?

眾人一愣.

這是什麼?

沐辰解釋道:"匈奴騎兵也有馬鞍,馬掌,馬鐙,其馬鞍以不在是數百年前原來偷師我大漢的老式馬鞍,而是最新式駝峰馬鞍,所以他們的騎兵戰斗力飆升了一個大階段,東返後橫掃無敵."

眾人這才明白三人口中的馬中三寶為何物.

不就是許定發明的那些小玩意嗎?

他們也是最近幾年才弄明白了這些玩意的好處.

這才人頊裝備起來提升騎兵的戰斗力.

沒想到遠在西域之西的北匈奴也裝備了這幾件好東西.

這些裝備對于馬上民族的匈奴來說,絕對是一個如虎添翼.

他們的實力不大漲才怪.


難怪還敢東返回來找大漢複仇.

"當然如果緊緊是這些到也還不足以緊急,關鍵是他們掌握了連弩還有投石器械等重裝備的技術.他們通過自己制做這些軍械,攻打西域諸國,無往不利,諸國這才不得不臣服,否則也不可以短短一個月就全部被攻下."沐辰繼續解釋,道出北匈奴掌握的核心技術.

"什麼?投石機他們也會造1"劉曄騰的站了起來.

這種遠程打擊武器,只有華夏,只有大漢才掌握有.

他劉曄也是通過發覺研讀古書才做了出來.

許定方面也是經過墨家機關術,無數的試驗才弄出來的.

匈奴那種沒有文化底蘊與傳承的草原部落是如何學到這些東西的.

不可否認,當年他們確實是俘虜了不少中原的工匠,但是那些工匠只能算是平平凡凡.

沒有家族底蘊的工匠,就算在出色,也無法傳承延續下去.

其它人也有些不敢相信.

如果北匈奴人真的掌握了這些核心技術,那對大漢絕對是一個巨大的限制.

以往草原部落攻城是弱項,因為缺乏大型軍械裝備,所以往往靠人來堆.

而他們恰恰人口基數少,最是消耗不起人口.

現在有了三十萬的雜兵,在加上一系列的重裝備,在東返回來攻打大漢.

邊城恐怕極其危險,邊郡之內恐怕守不住.

"沒錯,他們確實有投石機,而且還有床弩,連弩也異常的犀利,其威力一點也不下于威海侯部下裝備的連弩."季辰信誓旦旦道:

"我本是墨家弟子,自幼對此道接觸良多,請丞相與列位大人務必不要輕視."

墨家弟子!

曹操等人一下子正襟危坐起來.

雖然現在大漢尊儒,但是墨家機關術,軍械對戰爭的輔助作用有多強他們是真實感受過了.

所以不由的肅然起敬,對墨家尊敬起來.

曹操看向劉曄,劉曄朝著季辰施禮一拜道:"原來季壯士是墨家弟子,曄一向對墨家機關術興趣濃郁,希望有機會可以與季壯士探討一二."

季辰道:"劉大人客氣了,小子學業無術,未得真傳,與兩位仁兄浪跡天涯以久,所學皆以忘記,怎敢與劉大人平坐探討."

"額……季壯士謙虛了,劉某也不過是有些微末小道,論起這器械方面的本事恐怕還不及你千分之一."劉曄略微有些尷尬,剛才曹操的眼神他知道曹操是想留下季辰,拉到工部,幫著發展曹軍的軍械.

有這麼一個幫手,他劉曄也能省事.

不過季辰也不是笨蛋,自然知道曹操是想拉攏他.

所以找劉曄試探.

不過心有明主,自然一口拒絕了.

"劉大人,我們還是繼續談北匈奴之事吧!"沈笙見劉曄糾纏著季辰,所以出聲解圍.

曹操也干笑一聲道:"還是多聽聽三位壯士對北匈奴的講解,說不得今年我們還要與此大敵作戰,大家好有所准備,心中有數,不可遺漏了."

接下來三人繼續說著西域與北匈奴之事,告訴曹操等人要小心北匈奴東返動向.

必須警惕,與以重視.

席散,三人被安排住下休息.

眾人走後,曹操與心腹謀士們繼續商討著北匈奴帶來的突發影響.

"此三人我欲留下,你們可有方法."曹操問道.

三人能從西域一路殺回來,對西域了解極深,有武藝有謀略,有見識是人才,曹操正缺乏這樣的將領,所以想將三人收下.

不過剛才酒席上的對話,曹操也感受到三人有歸關東心切的意思.

所以犯難了.


荀彧道:"主公,子揚拉攏季辰失敗了,我想我們直接強留恐怕不妥當,反而會引起反感,不如向天子進言,讓天子來留三人吧."

反正明天要上朝,要帶三人去見小皇帝,要在朝堂上商議北匈奴之事.

順手推舟讓小皇帝來拉攏三人.

小皇帝不是想方設法給自己壯勢力嗎?

這便是一個機會.

曹操笑道:"文若此言大善,行,就讓我們的皇帝陛下幫我們留人."

"主公,這北匈奴之事還是需要派人往西往北多加探查才是."商量了三人去留的問題,杜襲撿起北匈奴的話題建議道.

曹操道:"此事自然,不能光憑三人一面之詞,我們需要更直接的了解北匈奴,我會派人去的."

"主公,如果北匈奴真的來了,我們是不是應該做些什麼?光是被動防禦實在不是長久之計."趙儼問道.

曹操看向眾人,然後問向荀彧:"文若你來說說,我們都可以做些什麼?"

問這話的時候,曹操一臉的自信.

荀彧道:"其實主公以經在謀劃大計了,北匈奴東返,雖有危機,卻對我們來說是一個良機.天子在長安,我們代表著朝廷.

我大漢第一強敵回來了,自當號令天下州郡一致對敵,該出兵的出兵,該出糧的出糧,該前來進奉陛下的過來進奉陛下.

這是中央收回名份大義的絕佳機會,錯過了將不在有."

董卓將中央朝廷這面旗幟丟到了臭水溝里,想重新號令天下,樹立正統,挾天子以令諸侯,就必須將這面旗幟洗干淨重新掛起來.

要讓天下州郡認可.

如此以曹操為代表的長安政府才有威信,發出的號令才能得天下人的擁護.

北匈奴來了,正好給了這個機會,一個團結諸侯,凝聚大漢威望,將分裂的大漢重新聚攏的機會.

如果放過這個機會,那曹操將再無與許定爭雄天下的資本.

而作為漢臣的荀彧,也更希望大漢重歸統一,中央還是中央,天子還是出劉氏.

到于曹操當權臣,這不過是一時而以,總會歸塵土的.

世家的眼里,只要天下還是大漢,世家便還是那個世家,永遠不會變.

而曹操正是看出了這一點,所以才隆重的出城接迎沈笙,沐辰,季辰三人.

不然三人憑什麼享受如此重的禮遇.

"沒錯,這確實是一個機會,我贊成!"陳群第一個出來同意.

他是荀彧的女婿,不挺老丈人還挺誰.

劉曄是皇室宗親,雖然心向曹操,對劉協不感冒,不過有利于劉家的事,順水推舟也不反對,所以也道:"我也贊同,第一要拉許定下水,只要他尊了天子令,其它諸侯便不敢懈怠."

杜襲,趙儼也點頭同意.

"好!既然大家都沒有問題,那明天上朝,我便向天子建議,若北匈奴真的來了,天下諸侯當摒棄嫌隙,一至發兵抗敵,絕對不讓華夏沉淪."曹操雄心萬丈,他就喜歡于危機中撲捉戰機,扭轉劣勢.

翌日朝會開始,曹操領著文武百官,然後朝見天子,商議國事.

劉協無精打彩的走上龍椅,端坐好後,司禮太監高唱:"有本奏來,無本退朝!"

"陛下,臣有本奏,我大漢有三壯士從西域歸來,並帶回驚天消息,特上朝覲見."一名侍郎站出來恭敬的朝劉協一拜,然後扯出了話題.

劉協到是一下子有了些興趣,西域,好遙遠的地方.

驚天的消息,不知道曹操搞什麼鬼,于是劉協道:"那就讓他們入殿給朕瞧瞧,朕聽聽他們有什麼消息送帶回."

"喏!"

"傳西域歸來三壯士沈笙,沐辰,季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