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5章 收複荊州(1)



"兵力不少啊...."

許定歎了聲.

南昌有三萬多敵軍,從荊州過來的還有五萬.加起來比許定手中的兵力,都還要多.

"奉孝."

"臣在."

許定道:"你與敵軍交戰數月,對他們的實力,應該是了如指掌.你說說,這伙敵軍,戰斗力怎樣?他們的武器裝備,比起徐州之戰的部隊,孰強孰弱?"

郭嘉回道:"那當然比不上徐州之戰的敵軍."

"攻打徐州的十萬軍,不僅有野戰旅,還要近五萬的機械兵團.而從荊州過來的敵軍,不過是普通的部隊."

"那就好."

許定松了口氣.

他就擔心敵軍勢眾,戰斗力又強,自己帶來的部隊擋不住.到時,這伙近十萬的敵軍,再回到荊州死守,會非常的麻煩.

最好的辦法,就是一股足氣,消滅所有敵軍.

這樣一來,就能在南昌平定荊州.

.........

消滅了敵人三個旅的兵力後,與郭嘉前往南昌.

其余部隊,有一個師駐守在原地,一個旅向西南面和東北面警戒.

幾萬軍跟隨許定,郭嘉,前往南昌城外駐防.

幾萬軍往那一放,紮下營盤,立時便給了守衛南昌的將士以信心.

並且,敵人得到消息,也是聞風喪膽.

他們知道許定來了.

許定是誰啊?

那是華夏國的皇帝.

許定既來,主力一定會跟著來.

他們再想取南昌,真正是難如登天了.

南昌府內.

許定做了一個巨大的沙盤,將揚州,荊州,江東等地,都囊括了進去.

入夜後.

眾將聚在一起.

許定說道:"與西商帝國打了近兩年,也是時候該收尾了.南昌之戰,只要我們安排得當,是有可能全殲敵軍的.之後,我們可以好好休整幾年."

"奉孝,你說說看,怎麼全殲從荊州來的敵軍?"

郭嘉道:"回陛下,我們的兵力,稍顯不足.能否從中原,再抽調一些兵力過來?"

"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們現在哪還有多的兵力?"

華夏帝國的部隊,幾乎都被整合成第一,第二集團軍了,哪里還有更多的兵力.

"陛下怎麼忘了,樊城,新野一帶,還有幾萬兵呢.可以從那里抽調兵力,前來參戰.如果再讓甘甯的水軍,控制牛堵內江,把樊城的兵力,都運送到江夏.那我們就多了幾個師相助,大事可成矣."

許定都快想不起了,樊城一帶,到底還有多少部隊.

他問道:"能抽調來多少部隊?"

"除去駐守的,大約兩個師吧."郭嘉回道.

"才兩個師...."

"陛下可不能小看了這兩個師,運用得當,他們或許是消滅敵軍的關鍵呢.而且,我們占住江夏,敵人就不能走水路逃離.要麼與我們交戰,要麼退回荊州."郭嘉分析道.

"容我想想."

這已經是與西商帝國的最後一次交戰,許定不想出任何的意外.

深思熟慮後,他應道:"好吧,把樊城的部隊,抽調兩個師...."


"陛下...."這時賈詡道:"臣以為不妥."

"怎麼不妥?"

郭嘉也看向賈詡.

賈詡道:"陛下請想,現在的荊州,是什麼局勢?"

"敵軍把部隊都調來南昌了,荊州空虛啊.我們不趁著這個機會,奪取荊州,卻調兵去江夏,不是錯失良機嗎?"

"臣建議,調集樊城一帶的軍隊,入荊襄作戰,盡快收複荊州.這樣敵人就失去了根據,如果南昌之戰,我們再取勝,他們就逃無可逃."

郭嘉道:"文和,你不要忘了江夏.江夏是個很大的缺口,敵軍可以從那里,轉到柴桑,之後回宛陵,建業,這會給魯肅那里,增添許多的麻煩.而且,也能繞到我們後方,對我們行成兩面夾擊之勢."

"此不得不防."

兩人說的都有道理.

許定一時也拿不到主意.

他找了個折中的法子:"不然分兵而行.一個師攻打荊州,一個師駐守江夏.雖然兵力少些,但是兩邊都能顧得上."

"兩位先生,你們覺得如何?"

"呃...."兩人相互看了眼.

"荊襄九郡,地大物博,人口眾多,僅用一個師,怕是很難做到,全部占領.因為敵人並沒有完全放棄那里,各城還都有守軍.而去江夏的部隊,不僅是要堵住那個缺口,在必要的時候,還得向南推進,與我們形成夾擊之勢,有利于全殲敵軍.陛下這樣安排,怕是兩邊都討不得好啊."賈詡道.

"我們兵力不足,要全殲敵軍,他們兵力不足,也要完成自己的任務.我知道大家都很難,但是,這最後一仗,就算硬著頭皮也要上."許定深吸了口氣,說道:"從樊城調來的兩個師,分別向荊州和江夏推進,看著是兵力不足,實則已經對敵軍造成巨大的威脅,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陷入了包圍圈中.且後方被我們攻擊,四面受敵.我相信,這一仗我們必勝."

"是...."

在決策方面,許定一向是很強勢的.

別看向郭嘉,賈詡問計,實際心里已經有了打算.

而這個打算,若無真正的理由駁斥,是很難讓許定改變的.

兩人也只好答應.

"好了,就照我的說的,傳令下去吧."許定一手拿著指揮杆,在沙盤上晃了晃,最終落在一塊山頭上:"這座山脈,是敵人從荊州方向過來的必經之路.按照路程來算,他們將在一日後,趕到這里.我們要前去設伏."

"陛下不要忘了,我們在前往這片山脈之前,還得擊敗南昌城外的幾萬守軍."郭嘉道.

"所以,我們要在一日之內,把敵人打垮.至少把這個方向,打開一個缺口.將城外的敵人,分割開來."許定道.

賈詡和郭嘉,都大概明白了許定的戰略.

但是...

要在一日之內做到,好像有點難啊.

"太史慈將軍."

"末將在."

太史慈站了出來.

許定道:"帶著你的第三縱隊,作為先遣隊,向南面的敵軍,發起進攻.屆時,我會讓所有的火炮,向你的兩側攻擊,阻止敵人來援.這樣你就可以集中力量,對付南面的敵軍.我算了算,你要面對的敵人,還不到一個師,你以兩倍兵力迎戰,應該是勝券在握."

太史慈的第三縱隊,原本有三個整編師,三萬人.

但是,在經曆多次大戰後,兵力有些縮水.加之其中的一部分,駐守在合肥.現在到達南昌的,只有五個旅左右.

即使如此,太史慈也很有信心.

他拱手道:"請陛下放心,末將必定完成任務!"

"嗯."

許定繼續道:"其余各部,修整待命.一旦太史慈將軍,占住那片山脈,我們的戰線就會前移."

"只有在那片山脈,以那里為戰場,才能更好的消滅敵軍.並且把敵人南昌方面的部隊,圈禁在後面,無法與他們荊州的部隊會合."

.......

許定連續安排了幾個將領.

對城外的敵軍,展開一輪攻勢.

眾將都應了下來.

紛紛前去調兵.


這一日.

天氣晴朗,萬里無云.

南昌周圍,似恢複了往日的平靜.

但在這平靜之下,卻暗含殺機.

太史慈親率五個旅,向南面挺進.

很快與近萬的敵軍交戰.

這是一場硬仗,需要參戰的部隊,全力以赴.

更要相互間配合,才有取勝的可能.

噠噠噠...

長長的官道上,跑過一支騎兵.

這支騎兵是從北面,跑向南面的.

太史慈立即下令,將這隊騎兵殲滅.

"打!"

啪啪啪...

步槍隊,遠距離射擊.

立時封住了敵人的前路.

一陣集火...

所有的騎兵,都橫尸當場.

太史慈帶著親衛部隊,前往戰場查看,從一個將領的懷中,搜到一封書信.這是南昌的敵軍,向荊州求援的.

"哼!"

太史慈收起那封信,遞給一旁的親衛:"送去南昌,給陛下過目."

"諾."

敵軍求援,說明他們自知不敵,缺乏作戰的信心.

這對于華夏國軍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消息.

.........

太史慈布陣完畢.

這片山脈,成了一處絕佳的伏擊和阻擊的戰場.

同時.

在太史慈東面和北面的敵軍,開始慌了.

他們派出一個師的兵力,分成兩路,企圖夾擊太史慈.

如果成功,太史慈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將白費.敵人也將打通要道,使荊州方面的西商帝國軍隊,趕來會合.

到時,南昌之戰,就會很難打.

但是...

許定早有准備.

還不等敵軍靠近太史慈所在的山脈,足有四個山炮營,朝兩翼攻殺.

轟轟轟...

連續十幾輪的轟炸.

炮火穿過無數田埂,落到官道上.

敵人的增援部隊,當即被打懵.

很多都來不及反應,就送了性命.

即使想撤退的,被混亂的陣型一沖,也退不回去.

遭到炮火猛烈的攻擊,傷亡慘重.


"撤,撤...."敵人也不是鐵打的,一旦形勢不利,便沒了戰斗的信心.隨著一個指揮官下令,大量的軍隊往後敗撤.

而這一撤,徹底混亂了.

太史慈也出兵夾擊,以寡敵眾,與許定的火炮聯合,將敵人擊退.

"好!"

許定站在南昌城頭,通過望遠鏡,看見這一幕,稍稍放下心來.

"文和."

"在."賈詡上前一步,站到許定跟前.

許定道:"我忽然有一個大膽的想法,不知可行否?"

"請陛下明示."

"從這里到太史慈的第三縱隊,大約十五里.中間這段路,雖然空曠,但還是可以構築防線的.我們可以抽調一個師的兵力,每隔一千米,構築環形攻勢,一直修到太史慈那里.這樣一來,敵人就被分割成了兩塊.我們再集中兵力,或攻左,或攻右,各個擊破,將南昌地區的敵軍,全部消滅."許定說道.

"好是好,可是...時間來不及吧?"賈詡道.

"怎麼來不及?"

"陛下別忘了,從荊州方向來的敵軍,已經快到了.我們想分割包圍,再各個擊破,至少需要三五天的時間.萬一出了差錯,後果不堪設想.我們極有可能被敵方反包圍.屆時,太史慈的第三縱隊,將陷入險境."賈詡分析道.

"那就看太史慈,能不能擋住了.如果他能擋住從荊州來的敵軍,我們再取勝,那就是南北雙線獲勝.敵軍必大敗矣."許定道.

"如果不能...."

"如果不能,我們就會陷入被動,太史慈的部隊,也極有可能被消滅.陛下,這是一招險棋啊."賈詡並不建議這樣做.

因為南昌的戰局,他們是有很大優勢的.

過不了多長時間,等樊城的部隊過來,堵住江夏,再從荊州押過來,抄了敵方的後路.勝利終究是屬于華夏國的,實在沒有必要冒險.

"自古用兵,就是用險,無險就無勝."

"如果不用此險招,我們何日可以取勝啊?"許定非魯莽之人,他心中考慮的,不僅僅是南昌和荊州的戰情,還有江東建業,吳郡.

也不知魯肅能堅持多久.

萬一堅持不了,西商帝國再調兵來,則前功盡棄.

因此,這里的戰事,必須要速戰速決.

.........

賈詡忽的笑道:"或許陛下的決策是正確的,就照陛下的意思辦吧."

賈詡再次無語.

都已經決定的事,還要問他.

他提出不同意見,也不采納.

"傳令吧."

"是."

賈詡傳下命令.

夜.

月明星稀,清涼無限.

33旅副旅長許褚,帶著本部三千兵出城,沿官道修築工事.

許褚在新軍待了這些年,多少學了一些本事.

尤其跟著軍事學院的將軍們,了解了新軍的作戰方式.

這回他奉命修築工事,把自己學到的本事都用上了.

先派出兩個團的兵力,每隔一千米,安放一個連,一直到太史慈所在的陣地.共有幾十處陣地.其中中部地區,是最容易遭到伏擊的,那里地勢平坦,不利于伏擊作戰,許褚派出兩個營的兵力,提早趕去布防,准備迎戰將要到來的敵軍.

剩下的一個營,和警衛連,隨他機動出擊.

這樣的安排,可謂機智.

其原因在于,這條戰線的兩端,一端有許定的大軍,一端有太史慈,敵軍都不敢去襲擊.許褚重兵駐守中部,等于彌補了戰線的薄弱.